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9-21 04:19:41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而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实际计算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首先,教师授口算的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教给学生一些运算技能,不断提高口算能力。

其次,每天早上安排10分钟的口算练习,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后,训练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口算兴趣。

多做多练是前提,但学生习惯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尤其是目标教学的学中玩,玩中学,从中增长知识,如果单独某种练习,学生是容易感到厌倦情绪的。由此,口算练习要活泼生动多样化,如听算形式、口算卡片、小黑板、投影机、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有时不定期可以通过找朋友,动脑筋,互相问答等进行竞赛。另外,要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进行“你发现了吗?”“我来帮帮‘小马虎’”“火眼金睛孙悟空”“做个称职的好医生”等游戏性强挑战性高的试题训练,使学生在改错中明理,并给自己以启示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2、专心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 ,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到三核对:题抄好后要与原题目核对;竖式上的数字要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横式上的得数要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从那以后,在每次作业或考试中,类似的现象已降到最低点,大大地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3、积极验算的习惯。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4、及时订正的习惯。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计算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课堂的,他们不仅有原有认知结构作基础,还有自身的思维潜能作基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要给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的机会。要舍得放手,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多独立思考,尽可能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计算遇阻时,再让学生互议互启,老师尽量做问题的共同研究者参与学生的坍台交流,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尝试所得。如: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数乘法运算的知识与技能,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主动探索、研究中掌握。因此,上课之前,我就先组织学生比较扎实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观察在整数乘法中,因数扩大或缩小和积扩大或缩小之间的倍数关系。在新课开始,就提出探索的问题: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探究、思考后,我又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讨论、研究。经过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因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小数乘法变成整数乘法来计算,积就扩大了若干倍,要恢复成原来的积,只要把扩大的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即可。最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去观察: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找找原因,找找规律,从而使学生比较自然地得到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总之,计算能力是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甚至是孩子长大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计算教学不能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加大计算强度,来提高计算能力,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

上一篇:浅谈新课标下数学练习设计策略 下一篇: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