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9-21 04:09:06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及对策探讨

摘要:心理因素作为影响就业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已给高职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越来越为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管理者所重视。正确地疏导就业心理,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而且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现状及成因之后,对就业心理指导的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就业心理,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就业心理指导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260-03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范围与就业前景。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选择职业的标准和对各种职业的评价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同时,由于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以及家庭影响的不同,高职学生对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从社会角度来看,各种职业在劳动性质和内容上,在劳动强度和难度上,在劳动条件和待遇上,在稳定性上,都存在着现实的差异。再加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各类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便有高低好坏之分。这些评价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一类会选择离乡背井到经济发达地区或留在学校所在城市从事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类学生可能在压力下干得很不错,也有可能无法适应,始终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频繁跳槽。另一类则选择回到生源地工作,他们可能会终生从事初次选择的这个职业。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分析

为了了解高职生的就业心理现状,曾有专家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就业中明显表现出自我认识度、情绪波动性与就业急切度较高,而社会适应程度、自控能力以及人际协调能力、抗挫能力低的心理状态。下面从积极与消极两面进行分析。

1.积极的就业心理。(1)乐观自信。据笔者在贵州高职院校抽样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就业持乐观自信的态度。这些学生多为平时就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他们具有较为成熟的就业观,能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对职业的要求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能正确地分析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需求;他们求职时能够扬长避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追求目标,并相信出色的综合表现能给他们的面试加分,在遇到挫折时并不气馁,而是继续下一次的尝试;他们平时善于加强自我能力的培养,注重个人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在较早的时候就开始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初步的规划,并积极收集就业信息、主动出击,因此他们在就业时一般都能够比较顺利。(2)敢于竞争,有风险意识。有46%的学生明白在求职市场中,竞争是必然的。他们一方面为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而不断地从各方面充实完善自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他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敢于竞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仅有竞争意识,更具有冒险精神。他们早已丢掉了“铁饭碗”的观念,不再把稳定性作为最佳选择,而更喜欢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职业岗位。尽管这样的岗位有一定风险,但因其发展潜力大,更容易体现自身价值,所以为毕业生所青睐。同时,他们在就业中出现多元化的求职趋向,开始尝试选择那些挑战与竞争性更强的职业,甚至着手自主创业。高职学生积极的就业心理还表现在不怕挫折、敢于向困难挑战、克服胆怯、退缩等,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在就业市场里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消极的就业心理。(1)紧张焦虑心理。临近毕业,大多数的学生都呈现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高职学生毕业后大多到私营企业上班,拥有大专学历的他们,一方面几乎不能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站在同一起点上竞争,另一方面,与他们一同竞争的,除了高职生,甚至还有中职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心理的矛盾冲突更加剧烈,以至于,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在择业时大部分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个人的愿望、能力等自身条件与现实之间总会有一段距离,个人的自我期望值与社会期待亦不完全吻合,在这种对比之下,心理素质必然受到考验。要减小择业面临的各种压力,必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心理指导,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2)高期望值心理。高职院校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既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职业院校学生受其专业特点的影响,毕业以后绝大部分将深入企业的基层工作,但是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定位不足,就业时既想地域好、待遇高,又想职位高、工作轻松,对生产第一线等基层岗位没有兴趣,眼高手低,好高骛远,陷入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误区。(3)功利主义心理。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过分看重眼前的利益,缺乏对个人发展前景的考虑。在择业时往往过分讲究实惠,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地往福利好、待遇高的单位挤,结果反而增加了就业的难度。(4)盲目从众心理。在高职毕业生择业问题上从众心理表现在愿意到事业机关、大企业去工作。很多人表现出这样的倾向并不一定是自己心中的最佳选择,而只是从众心理影响的结果。“他们都说这个单位不好”、“他们都说这个企业压力大”、“他们都说这个职业没有发展前途”等,都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听到的话语。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看大家都愿意去的单位,他们就想去,对大家都觉得不好的企业,他们即使有点想去,有时也碍于面子问题而放弃机会,到最后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5)自卑依赖心理。因社会认可程度、学历等一系列原因,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高职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所表现出的自卑心理更为严重。大部分毕业生都认为自已学历、能力不如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屡次受挫,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所以很多高职生在求职时常常表现出怯懦和信心不足,没有勇气大胆推销自己。有的虽然参加了面试,但几次都不成功,便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和逃避心理。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内容、形式对策思考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内容

就业心理指导的范围较大,层次也较高,它并非将传统的职业观抛弃,而是基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对其加以扩展。就业心理辅导涵盖了个人职业发展的全过程,设计每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的投入程度。成功的职业发展离不开就业心理指导。一般来说,就业心理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人们在职业能力方面各有所长,每个人只有找到符合自身职业能力的岗位,才能展其所长,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正如清代诗人顾嗣协的诗《杂兴》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能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一个人要想取得最大的成功,就要找到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既应充分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也应全面认识自身的特点,以求在职业决策时尽可能使两者相匹配。

2.认识职业世界。时代的变化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用明天的要求来看待今天。因此帮助人们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职业世界,使人们认清社会职业发展的趋势,了解相关职业的特性及其对人才的素质要求,适应职业社会的快速变迁,最终在职业生涯中达到自我实现,也是职业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

3.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决策能力。职业决策对于青年学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决策,但是,又不能包办代替。就业指导教师要关心学生职业决策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作出明智的选择。

4.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服务。职业决策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的,各人都有特殊的问题与困难。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决策中的特殊问题,就业心理咨询是必要的。就业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协助当事人从职业适应不良状态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社会支持性、帮实践。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指导的形式

1.就业信息提供。学生职业定向方面的许多问题都源于缺乏对职业世界的深入了解,因而职业信息咨询服务便成为职业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职业指导者可通过口头、书面或声像等形式向学生全面深入地介绍社会职业状况,各种职业的性质、条件及发展机会等信息。

2.自助式心理测验。自助式心理测验是提供心理测验技术的服务,帮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指导人员可以依照心理测验的目的和测验本身的特性,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心理测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人格特征、价值取向等。当然对于心理测验的结果应该谨慎解释,避免对受测对象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3.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课程是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或就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补充读物实施就业指导,或参观、访问、劳动实习等。

4.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在学校里,就业指导教师或辅导员为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他人和外部客观世界以团体的方式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在团体辅导中,大量有效的信息被广泛地加以传播。个体辅导主要是针对在职业选择方面个人心理准备不足的学生,采取一对一互动的方式进行辅导。个体辅导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心理状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心理测验技术和心理咨询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增进自我认识,并确定适合于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领域。

(三)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就业心理指导的其他有效途径

1.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毕业生就业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各种各样的技能。一个只有书本知识而无工作所必需的各种基本技能的人,是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的。(1)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2)实践能力。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高职学校不仅是青年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殿堂,也是他们培养能力、展示才华、增强自身潜在价值的广阔舞台。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正在由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发展,用人观念也在转变,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不仅要看求职者的文凭和学历,而且要看其能力,看其是否有真才实学。高职学生要充分利用在校的三年时间,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实力。(3)开拓创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其实质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质在新的层面上融为一体、相互制约、有机结合所形成的一种合力,是以智能为基础具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标新立异”。国外一些有名的大企业聘用员工时要求其在受聘的一年时间内必须犯一次“合理错误”,也就是勇于创新,否则将被辞退。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柏格说过: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4)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有人存在,就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入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就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高职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交际能力,把每一次与人打交道都当成是一次锻炼的机会,注意发现自己在交往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在下一次有意识地改进;有意识地学习一些社交礼仪知识,掌握言谈、举止、着装、仪容、称呼、电话等礼仪规范,能为交往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

2.优化家庭教育,发挥引导作用。每一个人,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可以说,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家庭对于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家庭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职能,不仅关系到子女成长,家庭兴衰,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发展。指导子女选择职业,主要是帮助分析社会需要和他们本人的条件,以便他们选择最能发挥他们才能的职业。在指导子女选择职业时,家长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志向,不要包办代替。

另外,择业虽然只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但为了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就业,家长应该尽可能早地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锻炼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让他们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样学生便有充分的时间来锻炼自己,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变得从容自信,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郭平.基于就业心理特征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对策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

[2]杨岚.全方位提高高职学生就业力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潘懋元,黄严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高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

[4]陈钦华,钟云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与就业,2006,(5).

[5]钟一彪.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J].中国青年研究,2006,(12).

[6]刘紫婷.高职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彭静,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下一篇:仪器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理工融合”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