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大学突发事件的成因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9-21 12:17:29

地方综合性大学突发事件的成因调查与分析

【摘 要】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日渐创新高,我国高校也逐渐把校园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放在高校管理的重要位置。本文对江西某地方综合性大学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突发事件,成因

近年来,从我国高校当前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到,影响范围大、问题明显突出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在、校园安全事故、招生就业、师德学风、心理疾患等方面1。笔者针对江西某地方综合性大学展开了将近一年的跟踪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总结了江西某地方综合性大学关于突发事件的概况。从2003年到2010年江西某地方综合性大学共发生突发事件476起,大致包括学校管理、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冲动引发的冲突、网络安全事故、校园意外事件、自然灾害以及外部因素导致的事故七类,其中校园意外事件和学生心理问题所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所占比例也是最大的。

我国现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间,高校面临着包括国际环境、社会、学校内部和大学生群体等多方面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些影响中的消极部分所引发的综合作用,常常诱发高校突发公共事件。

1、学校外部环境层面的原因

一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当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爱国忧民、崇尚民主,而且关心政治、富有激情,可是在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方面却略显青涩,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法制观念也比较淡薄,在风俗习惯和上存在差异,承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足。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大力加强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另一方面却利用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不断向青年学生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我国传统道德思想体系的教育功能却在被一步步弱化,导致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日趋苍白无力。社会道德的偏离和主体文化功能的萎缩,致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大学生们缺少必要的道德约束和规范的引导。

二是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日益加快,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主要是“四个多样化”,即:经济成分和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形式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这“四个多样化”将对高校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其体现了由社会转型产生的对社会整合机制的相对削弱和对个人价值取向的分歧,容易使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紊乱,自己开始质疑已经确立的主导价值观。在新的社会矛盾和现实的冲击下,已有的价值观产生动摇,而新的价值观体系又无法迅速形成,这些都致使学生们浮躁情绪的产生,且价值判断陷于混乱。一旦这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折射到大学校园,就有可能引发学生的不满,从而成为点燃突发公共事件的导火索。

2、学校层面的原因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迅速实现,高校自不断扩大,使得高校内外部的环境也不断发生变化。已存在的平衡被不断打破,而新的平衡又处于不断建立的过程之中。过去许多成熟的学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考验,比如办学种类、模式的多样化,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信息来源的复杂化,学生课余生活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面对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需特别小心谨慎,一旦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横生事端,甚至引发突发公共事件。

第一,办学规模扩大,学校管理队伍配套滞后。随着不断深入的高校改革,在校人数在高校扩招的作用下快速增长,学生教育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比不断扩大,老师无法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顾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对他们的单独教育又难以及时跟上,欠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同时,随着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以及后勤的社会化,大学校园里呈现的社会特征也越来越多,很多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招生规模不匹配,配套条件明显滞后。

第二,高校管理工作上出现盲区。近年来,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多建设新校区,或者实行多校区管理,容易出现校园管理上的盲区。江西某地方综合性大学有四个校区,校区之间相隔也较远。高校的应急管理部门要想做到有条不紊,及时有效的开展应对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采取与此对应的应急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学校的各部门在发生突发事件后的第一时间投入应急工作。

第三,学校管理工作不力,民主渠道不畅。在校学生总数随着高校的扩招在不断扩大,而学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教室、宿舍、食堂和水电供应等师生学习生活的必备条件超负荷运转。加之断电停水现象时有发生,容易引起学生产生瞬间的不满情绪。另外,由于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作风,民主渠道的不畅通以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治安管理方面的滞后,学生的有些正常要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但在学生闹事之后反而可以迅速解决。

第四,缺少必要的心理干预,无法为应急管理提供心理支持。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而忽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疾患。产生的心理疾患在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和较大的就业压力综合作用下,学生在面对矛盾时容易因刺激而产生过激的反应,引发突发事件的苗头。突发性事件往往会给当事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并且心理和精神上的伤害更大,影响也很持久。

第五,以预防为主的突发事件预防组织机制尚未完善。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必须由一定的组织体来执行,但当下高校预防突发事件的组织体主要由学校保卫部门和学生辅导员队伍构成。随着学生与教师群体的日益庞大,仅靠这些组织体来预防校园突发事件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同时,由于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制度基本处于缺失状态,导致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缺乏制度上的保证。

3、学生层面的原因

如今的在校大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都是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成长,遇事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负、考虑问题不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性格狭隘而易极端,经受不得委屈和挫折,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心理上容易失去平衡,进而引发各类治安问题。3一些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打架斗殴事件经常是因大学生极强的报复心理而引发的,这些学生往往情感强烈,性格粗野,做事不顾后果;有一些大学生因为周围激烈的竞争环境,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得不到及时开导,因而产生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若无法得到及时积极的引导和化解,也容易导致各类校园治安问题的发生。另外,据调查显示,许多治安问题与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有很大关系。在违法犯罪的大学生中,多是因为目无法纪,对法律似懂非懂或弄不清违纪与违法犯罪之间的关系,但纯粹的法盲并不多。有的学生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无组织无纪律,我行我素,不计后果。有的学生把敲诈勒索、抢窃、打架斗殴当成是刺激好玩的游戏,也有的学生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不法侵害时,只知道采取报复手段来讨回“公道”,结果也难逃法律的制裁。

参考文献:

1.熊玉文.危机管理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58-60.

2.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机制研究-一基于高校内部管理因素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3.吴伟,施纪怀.高校对大学生自杀的法律责任及防范对策[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4):99-102.

1熊玉文.危机管理中的新闻发言人制度[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1):58-60.

2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机制研究-一基于高校内部管理因素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3吴伟,施纪怀.高校对大学生自杀的法律责任及防范对策[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2004(4):99-102.

上一篇:最后六条毛裤 下一篇:浅淡Web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