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实践性能力培养

时间:2022-09-20 09:24:18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与实践性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实践性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具有数学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新实施的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遵循科学性、主题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原则,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初中数学教学总体目标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通过有效数学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教师应具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实现学习能力、品质等方面的提高。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一谈对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一、重视学生探究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对学生探究能动性培养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抓住数学学科生活特征,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切合学生实际的探究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前苏联教育家M.N.马赫穆托夫对学生探究能力情境的设置提出了8种不同的方式。教师要从学生解决问题的环境入手,通过设“疑”、置“错”等方式,设置合适的数学问题情境,实现学生在“疑中生趣”、“错中生奇”,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智慧火花”与思考探发现知识的“灵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围绕问题或问题解决方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可以设置“谁能在操场上测得旗杆的高度?”的问题情境;在“抛物线”知识教学时,可以设置“有一热带风暴以时速25千米的速度,从东北方向沿25°的方向向福建沿海登陆,如果相距500千米,则需要多长时间登陆?”的问题情境;又如在“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小明要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直线路线,一条是中间有45°角的路线,已知这两条路构成三角形,小明走哪条路线较近?为什么?”的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深入探究问题,提升探究问题的能动性。

二、重视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针对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观察是思考和记忆之母。”《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见解,从交流中获益。”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教学时,要坚持“教学得法,事半功倍”的教学原则,善于选用一些探究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的方法、过程、步骤,使学生掌握进行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精髓,提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活动的针对性。如在直角梯形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直角梯形ABCD中,AB∥CD,∠A=90°,E为腰上一动点,AB=a,CD=b,BC=c,当a、b、c三边满足怎样的条件时,E在运动过程中,∠BEC有可能为直角的条件?”引导学生采用“认真理解题意―复习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建立方程模型―思考找出内在知识关系”的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进行此项问题的解决方法,切实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又如“梯形中位线定理”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复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知识,再让学生围绕“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进行思考,从而进行类比联系,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实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探究问题的应用,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实践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内容的需要,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精心选择学生探索的材料,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巩固数学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如在直角三角形知识教学后,我向学生出示“根据不同条件设计测量一棵树高”的探究性问题,要求学生按照“提出假设情境―分析条件关系―画出草图,拟出所求问题―选择数据―设计探究方法―进行探究活动―总结探究结果”的探究问题方法,探究在“①在艳阳日子,树的周围地面平整;②在艳阳日子,树的周围是一片池塘;③在艳阳日子,树周围地势平坦,树影落在了墙上(可测);④在两幢楼房之间有一棵大树,且其它地方高楼林立”等条件下,让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探究活动,巩固数学知识,锻炼探究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学生探究问题的评价,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反思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评价要多关注学生求知、探究、体验的过程,关心学生进步状况,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探究性教学评价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思考更简单、明了、更富有启发性的解题方法;鼓励学生找寻进行问题圆满解决的方法途径,反思自身知识、技能、解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进化需要改进的地方;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和引导,使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反思特性,提升探究问题活动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学科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就是充分调动内在积极因素,合理选择并设计有益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内容和问题,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能动学习”,变“厌恶学习”为“乐于学习”,变“能够学习”为“善于学习”,让学生在数学探究性能力培养教学中得到学习品质和数学思想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怎样注重新昆山人子女数学能力培养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