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金工见习中的运用

时间:2022-09-20 09:00:48

一、引言

金工实习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在本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机械类及部分工学非机械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金工实习,学生不但可以了解金属加工工艺的全过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高实践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劳动过程及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金工实习工种较多、涉及知识面广、周期较长,同时也是低年级本科生的第一次重要实践环节,从某种程度上讲,金工实习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传统金工实习教学安排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图1中,传统的金工实习按照单一工种、独立实习的模式安排课程内容。将实习内容按车、铣、刨、磨等工种进行划分,并依次安排教学。各工种的训练均以完成某一个相同的机械零件的加工为目标。各工种训练之间没有任务上的联系,学生对于实习内容很难形成整体概念,不利于工程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上采用的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由实习教师首先示范,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按部就班地动手操作。在反复练习中,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型面加工以及与加工相关的安装、测量等操作知识。但由于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动作,缺乏理性的思考,容易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加上由于受到现实实习条件的限制,一个师傅往往要带十几个徒弟,无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致使部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无法完成规定的作品,严重影响了金工实习课程的实施效果。在课程评价上,教师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倾向于用最后的成品来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忽视了比结果更为重要的“过程”,即学生在整个实习中的动手、动脑,全情参与的制作过程。很多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制作出某个产品,但是其制作过程难免有疏漏,甚至可能会有不符合规范的操作行为。或有些学生知道实习结束也未能完成实习任务,但并不能否认该生在实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学到了知识。因此,终结性评价主观性过强,其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实习情况。科技兴国,人才是关键,这是社会的共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金工实习作为机械类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在大学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程质量,迫切需要对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

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根据设定的阶段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目标,完成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在完成“子任务”和“终极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而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任务驱动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第一,教师提示工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学生尝试完成工作任务;第三,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提出问题;第四,学生查阅并理解和记住理论知识;第五,回归工作任务,把所获得的知识与任务联系起来,看看在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能否把工作任务完成得更好。这一步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有利于促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整合。[1]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金工实习中的应用

(一)任务的设计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是任务的设计。为了培养学生完整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将能集多种工种训练为一体的典型的工件或产品作为终极任务,这使得整个实习过程就如同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学生易于形成清晰的任务概念。结合金工实习教学大纲,按照教学目标将终极任务按工艺流程划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则最终的产品成了一个由任务群构成的集合体。每一步都围绕子任务展开教学,目标清晰。这些子任务循序渐进、相互关联,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某项技能。在已完成的子任务的基础上才能进入下一个子任务。随着最后一项子任务的完成,最终的产品也就完成了。如图2所示,整个实习始终以任务为线索,教师按任务进行教学,学生为完成任务边学边练。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子任务之中,学生在尝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教师的及时指导后,自己解决问题。这期间,不仅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也得到提升。

工业产品的整个工艺流程大致包括零部件加工、检验、装配、调试等过程。一个简单的产品制作可能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工艺的组合。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任务。以传动轴为例,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车、铣、磨三道工序,故可分为三个子任务,每个子任务都包含加工和检验。这三种工序的划分及操作过程与传统金工实习教学的工序划分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的工序是工种之下的工序,全部在某台机床或某个工种下完成。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下的工序是任务之下的工序,学生在短期内或更长的时间由一个工序流转到一个工种中去完成另一个工序。

(二)实施过程

教师以任务书的形式给学生布置实习任务,任务书中详细介绍了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及完成任务的环节、方法。任务书由产品图纸、任务划分的树形结构图、测量方法、各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说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组成。任务书的发放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一个资料库,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学生以5-6为一个小组,通过观察思考或小组内部讨论的方式分析产品图纸,绘制工艺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制作工艺流程规范地填写工艺卡,并根据具体的子任务选择合适的工、量器具。教师按工艺/工序的顺序逐步示范操作之后,由学生自行操作。教师在现场进行实时评价,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予以纠正。学生只有在上一步子任务完成之后,才开始下一个子任务,直至最后的产品完成。

产品完成之后,学生结合任务书对任务的完成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完成任务所运用的理论知识以及学会的操作技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在每一个子任务完成之后进行,终结性评价在整个实习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有效地把握每一个步骤学生的学习成效,了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便于及时地调整和改进教学。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朝着正确的目标努力。同时,教师的肯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形成进步的动力。学习的主动性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每次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均包括工作态度和实习效果两大方面。终结性评价在对形成性评价进行加权平均的基础上,综合实习报告的成绩,给出学生此次实习的最终评定等级。

(三)教学管理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教师的任务是管理和指导。金工实习的教师实行分工合作,一名教师负责全程的任务指导,各个工种均有指导教师负责,跟传统模式不同之处在于教师按照任务书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检查和评价。为保证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有效实施,实习工厂设备实行半开放式管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进度不同,故对子任务的完成时间不作统一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需要申请使用设备。教师则根据任务的流转引导,整体协调设备的使用。

五、小结

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金工实习之中,方便了学校技术实践课的组织教学,实现了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更有效地实现了金工实习的教学目标。学生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了解了设备的基础知识,学到了操作技能,知道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领悟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学校的课程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由于整个实习过程接近生产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养成完整的工程意识和综合的职业素养。

上一篇:食品工艺学实验教育革新 下一篇:哲学思维在心内科临床带教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