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能力与“嵌入式”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09-20 05:51:35

会计职业能力与“嵌入式”教学模式研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会计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教育层次涵盖了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截止2007年,在校生规模已超过80万人,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深刻转变,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形势下,会计教育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培养符合时代要求、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摆在广大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职业特征为起点,探讨新形势下会计职业能力基础框架的构建和会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职业特征

新经济形势赋予了会计新的职业特征,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职业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更加突出非智力因素会计目标在于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又处于企业信息链条的末端,具有极高的综合性。如何保障高度综合的会计信息的高质量,这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的智力因素,还受会计人员非智力因素的制约,而且在特定的环境下,非智力因素甚至会产生关键性影响。就会计人员而言,基本的非智力因素表现为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利益冲突面前,如果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操守,高会计信息质量就无从谈起。在新经济形势下,会计工作往往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与支持,需要利用其他部门或专业人员的工作,如果会计人员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应有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则难以胜任会计工作,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二)逐步弱化传统的专业技能传统的会计专业技能可概括为记账、算账和报账技能。在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的会计专业技能最终会被信息化技术所取代,会计信息系统终将完全融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并成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会计人员的角色与作用必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专业核心技能不再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技能,会计必须回归管理职能,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高手”,能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也只有参与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才能为企业创造“附加值”,才能真正发挥会计信息的应有功能,否则,会计职业将被现代信息技术所淘汰,将不复存在。

(三)凸现综合素质要求会计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发展水平必然受到政治、经济、法律、制度、教育、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每一个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都将促进会计的发展与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革,如果不将会计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这样的会计将没有前途。所以,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综合性特征将更加显著,它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学科知识、跟踪会计发展动态,还要学习掌握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要懂经营管理,具有将会计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同时还能够深刻理解、领会会计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间的必然联系。

(四)必备国际化视野会计是国际通用商业语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必然要走向国际化。会计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政策、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教育、执业会计、会计事项处理和报告国际化,其核心是运用国际通用的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促使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核心是会计标准国际趋同。会计标准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是会计发展的必然。我国财政部于2010年4月印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以深化我国会计标准改革、加快国际趋同的步伐,同时积极参与和跟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改革工作。所以,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本国会计标准及其应用,把握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动态,还应当紧跟会计标准的国际发展,学习国际先进会计理论与实务,具备国际化视野。会计职业不再是偏于一隅的“账房先生”,而是已经走向国际化的开放职业。

二、会计职业能力基础框架

有关高级会计人员职业能力框架的论述较多,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玉廷提出高级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五个方面: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会计政策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本单位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能力;财务管理的能力;综合运用财务会计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的能力。许萍、曲晓辉将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框架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包括战略管理、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公司理财、会计与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外语、价值管理、经济学、行为学、统计学、国际商务等;第二部分是技能,包括解决问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获取新知识能力、国际竞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性等;第三部分是职业价值,包括遵循法规与职业道德、诚信、客观、保密、社会责任、终生学习、政策水平等。以上所述的职业能力框架是以高级会计人才为基础建构的,具备上述能力需要长期的学习、’实践,并非大学会计教育所能实现。正如美国会计学会(AAA)会计教育委员会所指出的: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会计师,而在于培养其未来成为一名会计师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终身学习。所以,从会计教育的角度来考察,会计职业能力框架应是基础性的、通过大学会计教育能够实现的职业能力框架,可称之为会计职业能力基础框架。构建本框架不仅需要综合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职业特征、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还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会计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把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具备就业竞争力的会计人才摆在首要地位。

因此,会计职业能力基础框架应由价值观和专业认同、专业胜任能力、知识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五部分构成,其中价值观和专业认同居于框架的最高层,专业胜任能力则为框架之基础,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一)价值观和专业认同价值观和专业认同属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要求,处于基础框架的顶端。在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下,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合格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会计政策的洞察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遵循法规与职业道德。在我国,会计教育应当将会计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以培养学生的会计道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感情,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只有在心理上热爱会计职业,接受会计职业,认同会计职业,才能主动地去学习、研究会计,才会不断地创新,推动会计理论与实务不断地向前发展,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二)专业胜任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反映实现规定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必需的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理论与方法、税法、公司理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必需的技能包括实务操作技能、现代信息技术、企业与行业经验。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应在于会计标准的理解与应用,能够依据会计标准正确处理会计事项,生成符合标准的会计信息。在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中,必须高度重

视本国会计标准的实务应用。世界银行在《中国会计审计评估报告》中明确指出,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会计准则实务知识,会计课程并没有充分关注会计和审计准则的应用,高校普遍采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会计审计教材,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对会计审计准则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修订高等教育的会计课程,使其更关注中国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实务应用。当前,我国的会计教育应当结合国情,首先解决专业胜任能力,这是基础,是会计教育必须实现的最低目标。

(三)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指人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包括如何获取知识和获取哪些知识。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知识更新与创新迅速,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学校教育已不再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绝大多数的知识获取在于继续学习。所以,学校教育必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和学习能力,使之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人际技能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职业不再是“账房先生”,会计工作不再是单纯的记账、算账和报账,会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积极参与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善于表达、善于沟通,及时、准确地将相关信息和自己的思想、观点传递给相关各方,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支持;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有些需要其他部门或人员的配合与支持,要善于与他们沟通,利用他们的工作。会计人员如果不掌握起码的人际交往技能,缺乏必要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将不能胜任未来的会计工作。

(五)组织技能新经济形势下的知识创新、交易创新迅速,企业业务活动日趋复杂,复杂交易和业务活动的会计处理离不开专业判断。交易和业务活动越复杂,对专业判断能力的要求也就越高,甚至有些复杂交易和业务活动的处理,还必需借助团队的力量,在合作的前提下完成,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已不再是孤立的管理部门,会计信息系统也不再是独立系统,它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会计部门和所有的信息生成部门的合作关系将越来越紧密。因此,团队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未来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合格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组织技能。

三、“嵌入式”教学模式

新经济赋予了会计职业新的特征,新职业特征对会计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变化、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新经济形势下合格会计人才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学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因而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不够全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并不理想。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引入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上还是注重智力因素培养、知识的传授,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未能得到高度重视,也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针对新经济形势下的会计职业特征、职业能力基础框架和会计教育现状,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嵌入式”教学模式是以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将价值观和专业认同、知识技能、人际技能和组织技能的培养嵌入到整个专业胜任能力培养过程中,使会计教育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该模式如图2所示:

“嵌入式”教学模式真正得以推行,并产生实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理念理念的转变是先导,只有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首先,新经济形势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会计教学理念;其次,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将会计教育置于整个社会环境之中,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的大背景下认识和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从整体上把握会计发展规律;第三,要具有“开放视野”,要明确会计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专业胜任能力,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技能。会计不是孤立的学科,也不是独立的管理部门,而是开放的、与其他部门和相关学科广泛联系、密切合作的社会科学。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教育还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以顺应会计标准国际趋同的时代潮流。

(二)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转变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会计教学是典型的机械记忆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解,学生记忆,课后学生针对老师的讲解做练习。该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理论知识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少;智力技能训练多,非智力技能训练少”,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因而是一种没有想象力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嵌入式”教学模式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重构教学方法体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先导,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采用案例分析、问题分析与讨论、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嵌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综合素质和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三)全员参与育人是系统工程,并非教师一人之责。“嵌入式”教学模式需要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全员参与,具有全员性特征。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积极、上进、诚实、守信的商业文化氛围,在院系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特点的会计文化,建设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课外活动、技能竞赛、拓展训练等,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技能;辅导员不再是班级或年级的管理者,而是学生成长的导师;教师也不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当承担起指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建构知识体系、如何将知识与经验相结合的职责。那种认为培养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学生的能力如何取决于教师的认识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新经济形势会计教育规律的,会计教育需要全员参与,需要一种真正的模式上的转变。

(四)整合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会计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职业,会计教育离不开实践,需要将企业与行业经验嵌入到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充分整合社会资源,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行业企业互动,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会计教育也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改善会计教育现状,而不是一味指责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只有真正的、深入的校企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企校“双赢”。

上一篇:“嵌入式实训链”会计综合实训模式构建探讨 下一篇:基于通用会计职业能力与专项会计职业能力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