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2P信贷发展问题浅析

时间:2022-09-20 05:34:09

中国P2P信贷发展问题浅析

P2P网贷即基于互联网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信贷模式,具有小额,利率灵活,快捷,网络化,利率低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诞生了英国的Zopa,美国的Prosper,Kiva,以及中国的拍拍贷,齐放,宜信,有利网等知名p2p网贷平台。由于其起源于欧美国家,在中国发展迅猛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将就中国P2P信贷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分析。

P2P贷款网络平台监管风险

P2P指peer-to-peer lending,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的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P2P理财是指以公司为中介,把借贷双方对接起来,为贷款人寻找快捷,还款期限和利率都较灵活的贷款资源,同时为借款人提供投资金额没有太大要求的投资渠道,整个过程增加了社会资金的流动性,也为借贷双方提供了双赢的机会。而中介公司并不会收取利息而是从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个理财模式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金融创新,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个优质的借款渠道和投资平台。目前,中国全国规模以上的P2P平台超过200家,2013年底交易额累计接近1000亿人民币。但由于种种原因,P2P在中国的发展却有些“水土不服”,其行业较为混乱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位不明,监管不善

P2P的诞生初衷是为了给市场中的个人及中小企业提供更灵活便捷的融资渠道,提高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为投资人和贷款人之间搭建信息交流的通道和平台,归根到底,是一个本着慈善目的,提高整个社会公益的平台。而在中国,P2P信贷平台更着眼于商业利益,涌现出了许多参与其中的低成本的互联网公司。由于我国对P2P网贷没有注册资本的硬性约束,没有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也没有特定的部门机构和完善的法律法规对行业进行监管和约束,所以2013年10月以来,倒闭的P2P网贷平台接连不断,几乎每天都有一家公司倒闭,投资人损失惨重的同时也让该行业饱受诟病。

2013年11月25日,由银监会牵头的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央行指出了P2P网贷平台的经营行为中的三个重点整治问题:一是相当普遍的资金池理财模式;二是不合格借款人导致的非法集资风险;三是庞氏骗局。我们可以看到央行自2013年7月以来,对于P2P公司的摸底调查,但何时才能完善的监管制度还不得而知。

二、风控不佳,信贷风险

由于P2P平台中的投资人和借款人全部来自于网络,作为P2P公司在审核借款人的资信时便存在很多问题和安全隐患,且由于P2P平台自我定位于中介咨询,提供信息的角色,在法律上面除了其连带赔偿责任,资金风险被全部转嫁到出借人一方。在中国个人信用评级体系建立方面,我们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很大,这对P2P信贷公司进行借款人审核时也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一旦借款人登记的是虚假信息而公司的审核也不完善,公司和投资人将会遭遇巨大的道德风险。

在这一点上,青岛模式便很有启发性。青岛模式仅在青岛本地开展业务,所有借贷要求以房产证为抵押,且一般要求必须是可见并能准确估价的青岛市区的房产,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投资人的风险暴露。而人人贷公司则通过“风险准备金”为通过身份验证的投资人提供本息保障。人人贷要求每一位投资人交出2%-3%的服务费,并且在借款人逾期后最会的本息和罚息投入“风险准备金”中,通过自身的风险准备金有效的减少了投资人的损失。但要是P2P信贷健康发展,我国必须依托政府监督和管理的权威,做好信用立法,系统建设,信息采集,健全信用评价制度,并向相关行业开放信息,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秩序。

三、自身弊端,隐私风险

由于P2P信贷产业都基于互联网这个平台,且行业的迅速发展引发了注册用户的爆炸式增长,且处于对出借资金的安全考虑,所有借款人都必须登记详细的身份信息,甚至包括社会关系的信息。仅拍拍贷一家公司注册用户在2010年就达到12万左右,2013年底新增用户数超过80万,总用户数量超过了200万。这样一个庞大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拥有着巨大的价值,而如何做好用户隐私保护便是每一个P2P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一点平台遭遇黑客攻击或者管理上出现纰漏,很可能大范围的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和财务信息,这个风险是不可估计的。

总的来说,P2P信贷模式的发展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很大的活力,完善了银行之外的借贷市场,为个人以及中小型企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投资难的问题,然而如何能更好地进行行业定位监管,降低投资人的风险暴露,将会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钮明.“草根”金融P2P信贷模式探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2):58-61.

[2]郝继涛.P2P网贷,中美冰火两重天.经理人,2014(1):42-45.

[3]吕芹.P2P 网贷中国式生长.互联网周刊,2014(1):22-25.

[4]张正平,胡夏露.P2P 网络借贷: 国际发展与中国实践.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2):87-94.

上一篇:略论汉代今古文经学的斗争与融合 下一篇:浅谈变动成本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