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研究

时间:2022-09-20 03:46:38

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研究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拥有知识和技能、并能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人――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寻找合适的绩效评价指标,以有效吸引、保留和激励知识型员工,提高其工作绩效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由于知识型员工工作过程难以监督、成果难以量化,本文以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为前提,通过对不同类型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分析,运用SMART原则,达到对各类知识型员工工作绩效的量化考核。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步入了一种全新的形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竞争的核心资源,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知识型员工对企业价值增长起着关健性推动作用。为此,各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学者纷纷展开了对知识型员工管理的研究,绩效考核是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这一特殊群体,本文绩效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和层次分析法,以期从不同的视角实现对他们的量化考核,为现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最早对知识型员工(knowledge worker)展开研究的是20世纪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Peter Drucker)。他在1959年的著作《明天的里程碑》里将知识型员工定义为“掌握、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随后。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知识型员工的队伍逐渐庞大,这一概念也逐渐扩大。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Horibe,1999)提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和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他还指出,不仅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属于知识型员工,销售人员也在此范畴。国内对知识型员工绩效考评的研究虽然比较晚,但很多专家学者对此做出了探索研究。从定性与定量分析角度,曾学文、夏洪胜(2003)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企业知识型员工考核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肖媛(2004)提出了基于知识处理的知识型员工的劳动度量模型,将绩效分为“可观察行为”与“不可观察行为”,并分别建立了考核模型,对量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绩效,具有实用价值。知识价值和合作价值,再据此分解二级考核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群体,他们更多追求来自工作本身的满足,他们最大特点在于,工作时使用脑力多于体力,并以运用其学到的知识创造价值和财富。准确掌握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是设计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知识型员工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具有以下特点:(1)个人素质高,劳动创造高价值。知识型员工一般都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拥有较高的学历和其他方面的能力素养,不再是仅仅出卖劳动力的“机械”。他们对专业知识,经济、管理等都有较多认识,掌握最新技术。由于知识型员工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他们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才干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技术进步。(2)工作自主性强,难以监督和控制。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他们更倾向于拥有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不仅不愿意受制于物,而且更强调工作中自我引导。(3)对职业高忠诚,具有高流动性。虽然知识型员工十分关心企业整体利益,会尽自己所能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和财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对企业忠诚度并不高,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从主观上讲,知识型员工实际忠于的是自己的专业或职业,是能够为发挥自己专长提供舞台和空间的组织而非具体某一企业。对他们而言,工作只是谋生手段,事业才是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的有效途径。(4)个性鲜明,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知识型员工在个性方面通常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个性突出,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事风格。因此,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的工作,不愿意按照固定流程或程序完成任务,更无法在企业中扮演螺丝钉角色。

三、知识型员工的划分

根据不同企业,和同一企业中的不同职能,我们可以简单的吧知识型员工划分为技术型知识型员工、管理型知识型员工和研发型知识型员工。(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指业内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包括从事专业技术管理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知识型员工的一种类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一般是独立开展的,可以通过个体的独立工作完成任务,为企业创造价值。他们在团队合作方面相对较少,可以较容易地确定个人的工作成果和绩效水平。因此,在考核专业技术人员的绩效时,可以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三方面来衡量。(2)研发人员。是企业竞争实力的载体,他们的工作结果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因此研发人员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本。研发人员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不断提出新想法,不断改进产品和技术,从而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研发人员的工作具有极强的内隐性,其工作过程主要体现在脑力思考方面,难以观察;工作过程没有固定程序,不易控制;工作效率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这些工作特点使得个人表现很难被衡量,增添了绩效考核的难度。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不同,研发人员的工作大都依靠研发团队形式开展,否则,仅凭个体能力难以在一定时间期限内为企业创造价值。在项目团队中,同事间的相互交流和建议会促进个人新想法的形成,各成员从不同视角思考同一问题,又推进了问题解决的进程。研发人员互相启发,共同协作,最后创造性地完成了研发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很难分辨个体成员贡献的大小,也无法明确界定个人绩效。有时候,研发任务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或者所收益在长期才能得到,也会影响考核实施。(3)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是指在企业中执行管理任务的人,主要包括行政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人员,本文所指的管理人员不包括技术管理人员、研发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虽然他们处于不同的级别和地位,承担着不同的管理职责和任务,为企业做出不同的利益贡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的岗位职责本质是为一线人员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在企业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为企业创造最多的价值。管理人员主要从事规划、策划、决策等工作,工作的具体内容不易描述,完成的情况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一旦圆满完成这项任务,所创造的间接效益又较高。如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为企业策划专题培训,实施培训后,一线人员的工作业绩得到大幅度提升。这与研发人员的工作绩效特点相类似,若进行定量考核,并无太大意义。而行政一类的专门提供支持的功能部门,工作任务琐碎但任务量大,若对每一项工作进行考核,根本不现实也不必要。但这两类人员都为企业创造了间接利润。

四、制定考核指标的SMART原则

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可以参考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的SMART原则。SMART是英文缩写,指的是制定绩效目标必须符合五个原则: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和岗位职责相关联的(Relevant)、具有明确截止期限(Time-based)。下面我们应用SMART原则,对制定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进行思考。(1)Specifi c――明确性。细化应明确体现知识型员工的特征。(2)Measurable――衡量性。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衡量性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因此在验证指标信息可以获得的基础上,绩效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处理,如果仍不能进行,可考虑将目标细化。(3)Attainable――可实现性。考核指标设置要坚持与知识型员工的参与、及时沟通,使拟定的考核目标在上下级之间达到一致,同时在可控制范围之内绩效指标应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4)Relevant――相关性。设定的考核指标要和具体的岗位职责相关联。同时考核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企业效率的有效手段,目的在于激励员工。(5)Time-based――时限性。绩效考核周期要合理,规定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不能仅局限于年度考核方式。定期考核应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平时考核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而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

五、基于AHP视角的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分析

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正式提出。该方法采用民主决策方法来确定绩效评估中各指标的权重,目前该方法在政府绩效考核探讨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分析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员工绩效考核指标权重分析,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将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和具体细化按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AHP 所要解决的就是三级指标(C)对一级指标(A)的相对权重问题,按此相对权重可以对三级指标中各种细化的绩效考核标准进行排序。(2)构造判断矩阵。仅仅依靠定性原则来确定知识型绩效考核各层次因素之间的权重往往不容易各种类型的知识型员工所接受,因而可以运用一致矩阵法,即将影响员工绩效考核因素两两相互比较而非所有因素一起比较。为尽可能降低性质不同的指标相互比较的难度,采用相对尺度,以提高绩效考核准确度。判断矩阵是本层所有因素对上一层某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比较。(3)层次单排序。同一层次因素对于上一层次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单排序记,对其具体细化的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此外能否确认层次单排序,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计算某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性的权值,称为层次总排序。即分别计算“德、能、勤、绩、廉”五个指标的权重,并对其排序。这一过程是从最高层次到最低层次依次进行的。

六、总结

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公平客观性,对知识型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产生重要影响,理性的知识型员工会将完善的考核指标作为其努力达成的目标。尽管数字和量化标准通常在绩效考核中备受推崇,但并不是所有的业绩都能简单量化,考核指标也不可能完全采用定量,因此,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尝试包含常态指标和动态指标两类,以建立差别化绩效考核指标,具体操作及其对政府绩效考核结果的影响仍需探讨。

参 考 文 献

[1]弗朗西斯,赫瑞比.管理知识员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曾学文,夏洪胜.基于模糊理论的企业知识型员工综合考核[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4):74~76

[3]黄颖.R&D团队绩效考核及薪酬激励机制设计[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3):91~94

[4]夏晓慧.浅议绩效考核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09(6)

[5]行金玲.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2):377~388

上一篇:职业学院护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调查研究 下一篇:论高职学院学生干部基本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