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针灸和语言-药物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时间:2022-09-20 01:07:30

语言-针灸和语言-药物暗示治疗对癔症疗效的临床研究

【摘要】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1]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变幻莫测。一般可归为两大类,即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目前普遍认为性格特点是本病的发病条件,精神创伤是发病的诱因,体格检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又无相应的器质性损害证据。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多以暗示治疗和药物对症治疗为主。

【关键词】语言-针灸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疗效

本研究运用语言-针灸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观察治疗200例癔症患者,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患者系来自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157例;年龄16岁~59岁;病程1天~30天.

1.2研究方法

1.2.1入选病例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严格筛选观察对象,诊断标准:由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综合症: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⑥其他癔症形式。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2]

1.2.2随机分组将入选病例随机分组,分组情况见表1。

表1随机分组情况

1.2.3 治疗方法

1.2.3.1语言-针灸治疗组:语言-针灸暗示治疗分为两步:第一步获取信任,满足愿望,达到共鸣。第二步,实施暗示治疗。首先分别与家属和病人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病经过及病人的性格,寻找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以满足其推卸责任摆脱困境的心理愿望,进而施加暗示。暗示语言应简明,语气肯定,以避免病人猜疑。针灸的具体方法如下:①以躯体障碍为主的癔症,主穴:太冲(双),内关(双),神门;配穴:癔症性瘫痪(上肢)取极泉、尺泽、曲池;癔症性瘫痪(下肢)取委中、秩边、环跳;癔症性抽搐取后溪、申脉;癔症性失明者取球后、晴明、攒竹;癔症性失言取天突、廉泉、金津、玉液。②以精神障碍为主的癔症,主穴:人中、合谷(双)、涌泉;配穴:情感爆发取太冲、阳陵泉;遗忘者取四神聪、大椎;木僵及昏睡者加素。③针刺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消毒,内关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泻法,人中穴向鼻中隔下斜刺,针刺2~3分钟后向同方向捻转3~4周,施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涌泉穴位快速进针,捻转泻法,其余穴位均用直刺,发作时强刺激。[3]体质虚弱者或久病者采用稍弱刺激,未发作时施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疏导暗示。

1.2.3.2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组:语言暗示方法同上。护士抽取10%葡萄糖酸钙10ml,并用50%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推注过程中辅以语言暗示,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患者做相应的能使症状趋向好转的诱导暗示。

2疗效评价

2.1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定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有关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社会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二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2。

表2语言-针灸治疗组与语言-药物治疗组疗效比较

2.2统计学处理: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见表2

3结果

结果显示,语言-针灸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语言-药物治疗组,二者对癔症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4.1研究结果表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有效率98%,语言-药物暗示治疗有效率32%,二者疗效比较,P小于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2治疗的注意事项

4.2.1治疗环境的选择癔症患者具有情绪易波动,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行为易受言语暗示等特点,因此治疗时应选择单房间,环境宜安静,以避免人为因素和不良暗示对正常治疗程序的干扰和影响。

4.2.2首次治疗务必争取有效否则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也是减少或避免复发的关键。

4.2.3针刺操作手法要点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强刺激,通常刺激强度宜大(除体质过于虚弱者),并密切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情况,以随时调整刺激量,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4.3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正确看待周边的人和 身边发生的事情,培养乐观健康的心理,同时对其家属也要进行有关本病的知识教育,当易感者遇到不良心因事件后,家属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疏导,并尽量避免不良暗示对病人的刺激。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7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6.

[3]高维滨.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37-239

上一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长春西汀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85例疗效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