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生青年亚文化的特征、表现和类型

时间:2022-09-19 10:28:57

探究大学生青年亚文化的特征、表现和类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之社会文化也开始想多样性、开放性转变。社会的主流文化已经无法成为社会文化的唯一,正在受多种文化的冲击。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原本处于低层次的亚文化,它对社会的生活形式与价值取向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亚文化群体就是按某种独特的价值及思想并维系的某个特殊文化群体称。这些群体中大学生青年亚文化群体兼容了亚文化的自主性、批判性、非主流思想以及青年的独特性、模仿性与活跃性,再加上一些网络媒体的协助,让他们逐渐成为社会文化中的一支新生的力量。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和一些不良消极的并生共存,对于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身观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天差地别。对青年亚文化的特征和类型进行研究,有助于社会媒体和相关部门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能为青年营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亚文化;特征;类型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文化的产生方式、发展方式、以及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成为这种文化变革的首批体验者。这种体验有些是积极的,还有些是消极的,但是这都无法阻止青年大学生成为一个重要的亚文化群体。

一、青年大学生亚文化的的特点

1,具有自发性。任何的一个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产生,都不是外力造成的,更不是社会的原有组织形式。一般都是有相近的年龄、地区、爱好等为标志构成的。例如校友群、同乡会、街舞俱乐部等新青年组织正在不断地扩张。

2,发展具有不定性。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开始阶段一般都是有个人或者一些组织发起的,但是一般他都没有长期的发展展望、及支撑保障,所以它们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发起人或组织的兴衰或者受某些风潮的影响较大。

3,内容具有强烈的篇批判性。这一特性也是青年大学生亚文化群体的最鲜明特征之一。这个群体人员的年轻化,让他们在产生的开始阶段就被贴上了开放、愤青、批判、超现实、非主流等标签。这种批判多体现了青年学生对未来前途的彷徨、对不公的愤怒哦、对强权的反抗以及对自身的不认同。我们的很多青年大学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对我国成年人的文化进行下意识的抵制。

4,他们的组织形式比较新颖。现代社会信息量在不断的扩张,各种思潮泛滥成灾,这就让青年大学生眼花缭乱。为了追求独特校园里甚至出现了“挂科族”、“同居族”。这些青年大学生追求独特新颖,他们信奉“存在即为合理”这种思想成为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人生信条。

5,由于网络的普及,虚拟群体得以普及。伴随着网络电脑技术的大发展,大学生基本都是网民,这就很自然的出现了网络亚文化群体。这些团体大概都是通过一些“QQ”、“YY语音”等一些聊天工具组成的,有一交友为目的的;有以游戏为目的的;也有是的贴吧、博客等媒体发表看法意见为目的的。“凤姐”“犀利哥”等的走红都是这样炒作出来的。

二、青年亚文化群体分类。青年亚文化也并非一无是处,按照它社会影响好坏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类:

1,积极向上的亚文化群体。这一群体听名字就知道它是对社会有好处的,可以说它是我们主流文化的有效补充,这是应该赞同并鼓励其发展的。首先,它能够消减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学生由于学习、交往及就业等因素在心理上承担了很大的压力,或多或少的存在对未来的焦虑、悲观、孤僻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患上心理疾病。这些得不到疏解会大大得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更会酿下惨剧。健康的亚文化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积极向上的亚文化能够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青年是人生最有创造力的阶段,几个青年放在一起能够迸发出更多的灵感,能促进学习研究中有新突破。三,有助于青年发展自己的个性。青年亚文化群体不是社会组织的强制性团体,它的成员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这就能够让成员充分的发展自己的优势。

2,消极的亚文化群体。毫无疑问这种群体会给我们广大青年的发展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首先,它会对主流思想文化的地位造成冲击,削弱主流文化的作用。这种消极文化的市场虽然不是很广泛,但是影响有时是很恶劣的。主流思想地位被动摇,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主流思想难以发觉与解决目前青年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这种主流的思想文化教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往往是先问题后方法。在面对冲击时有没有切实的措施,所以教育的效果较差。其次,它妨碍了主流文化引导作用的实现。这种消极群体的不断增加,让很多的大学生被消极文化包围,无所适从。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使他们浪费了美好的时光。第三,不利于广大青年养成健全的人格。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常常会让社会阅历不多的青年难以分辨优劣,这就必然让大学生青年的受害机会加大。很多青年接受消极文化都是无意识或者不经意间,但是一旦接受它的影响是长期的。

3,中性的亚文化群体。相比上面两种它的特点不明显,影响也较小。

总之,对青年亚文化群体进行研究和探讨,在当前形势下有很大意义。针对亚文化的一些不利影响,我们要对大学生青年进行有针对性比较实用的教育,努力提高青年的控制能力。

除此我们的文化部门还要约束我们的一些媒体,不能让他们任意的安排自己的节目。特别是一些没有职业道德的媒体,一心只要追逐利益,一定要查处。只有各界个部门齐抓共管,才能为我们的青年大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唐家玮,李晗龙,等.回归大学文化本质[M]1黑龙江日报,2009-05-191

[2] 赖焱烽,等.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亚文化探析[J].南方论刊,2007,(3)1

[3] 李健:当前中国青年亚文化特点及成因分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0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引导教学 下一篇:教书育人,从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