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现代学徒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9 09:19:00

探究“现代学徒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广泛推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指引了方向。本文以我校民族饰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建设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01-02

淡睿(1982-),女,广西南宁人,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徐谦(1980-),男,广西梧州人,梧州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教学和实训研究。

当前,规模化工业生产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生了巨大的人才缺口,企业急缺大量高级技能人才。中职学校必须把握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引入“现代学徒制”,大胆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办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专业和课程设置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和良性互动,教育无法与市场接轨,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企业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无法适应岗位要求。总的来说,就是“学校关起门来办教学,学生对着书本学操作”,学生经过几年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学习,进入企业后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浪费了教育资源,提高了人力资源成本。

二、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国外应用较广也较为成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为以就业为导向,实行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重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市场。

目前,我国一些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应用。但是中职学校应用这种模式的例子还不多,而且大多处在探索试验阶段,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体制和成熟的经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改革和应用不够彻底。必须将现代学徒制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结合起来,改革和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实施难点

当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实施遇到较多难题:

1.企业不重视,参与度不够,没有形成“双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2.教师和行业师傅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参差不齐,有待规范和提高。

3.家长和学生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认识、不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

4.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

5.改革不彻底,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旧的教学模式。

这些都成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应用的难点。职业教育改革牵动各方利益,需要各方面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才能取得成效,实现共赢。

四、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教育中的的应用

宝石加工业为梧州市的特色产业,梧州市宝石饰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我市主要工业加工行业。随着宝石加工业的规模化生产,企业急缺大量熟练技术工人,形成了劳动力需求。我校根据这一发展趋势,结合我区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特点,建立了民族饰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以下以本专业的建设为例,探究现代学徒制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宣传和推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大力宣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旧思维模式,改变一直以来希望走仕途、在办公室工作、搞科研工作等传统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当前企业需要大量一线技术型熟练工人的现状。这一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消除企业的顾虑,让其对这一模式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同协作,实现共赢。

(二)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

由于民族饰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对实操能力的要求较高,传统的课堂学习已不能满足实际教学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我校与企业之间充分沟通,对该专业的课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大量操作实践的内容。例如,安排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企业参与宝石打磨、宝石镶嵌、银饰制作、模具成型、后期处理等环节的生产过程。整个实践过程由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员工示范讲解,并手把手指导学生操作,企业还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自主调整培训内容。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体验了真实的生产环境,学习掌握了实际的生产技能。理论课方面,我校除了安排艺术理论、图形设计、民族风俗知识等常规理论基础课外,还根据企业反馈的问题,增加了《JewelCAD珠宝设计》《Maya建模教程》等专业课程,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挑选有资历的学校教师及企业骨干员工组成师资队伍

我校注重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教育、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必须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除加大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的力度外,我校还从企业生产一线聘请了一些有实践经验的骨干员工参与教学工作。同时,还和企业一起制订了一套帮带人员的选用标准,挑选精通业务、技术精湛的员工担任帮带师傅,带领学生进行生产操作。学校教师也经常到企业进行学习交流,甚至到配对企业进行挂职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教师的实操能力,保证其理论教学不脱离实际。

(四)提高企业参与度与配合度

不少企业对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不理解,对是否产生效益不抱乐观态度,同时也还没有看到身边有成功的案例,考虑到投入和效益的问题,始终不愿意踏出合作的第一步。导致校企合作无法展开,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就无从谈起。

为了让企业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切切实实地获得利益,打消其顾虑,我们签订了相关的保障合同,落实了校企双方的义务和收益。由企业提供生产场所、专业设备,以及学徒工岗位与教师进修岗位,另外,还提供熟练师傅到我校实训基地参与教学工作;学校方面则努力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培养和输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级技能人才。在实施过程中突出了企业的主体地位,让企业能够放开思想,积极参与,全力配合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实施。

(五)建立实训基地,引进先进一线生产设备

除了让学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和培训外,我校还建立了实训基地,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并从企业抽调熟练师傅到实训基地进行教学活动。让更多的理论教学可以在实际的生产场景中进行,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先进的设备和学习一线师傅的实践经验。

我校实训基地拥有“首饰快速成型制作室”“镶嵌与微镶技术实训室”“民族饰品制版倒模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拥有来自高校的专业教师及资深首饰加工师23名,并拥有近百名来自企业生产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引进了ZBuilder Ultra快速成型机、喷蜡式快速成型起版机、首饰雕刻机等一批先进一线生产设备。从这几年的运作来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和社会效益,为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

(六)高要求、严把关,保证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要求

实行双证书制。除了完成学校学习,拿到毕业证外,学生还必须通过资格考试,才能拿到“上岗证”。这就要求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的时候严格要求自己,努力练习勤于操作,以便通过这一考试。我校还与企业签订合同,对生产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还以一定的比例予以优先录用。实践显示,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在生产工作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由企业和我校民族饰品设计和制作专业教研组共同制订实训内容和考核内容。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期间,帮带师傅每周上报其学习和工作情况,学校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其认真学习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生产要求。学生每学期的操作考核由企业来组织开展,这一措施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检验培训的效果。

(七)制订统一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

组织宝石加工、首饰设计制作方面的专家和企业骨干代表,建立民族饰品设计和制作专业的资格认证体系,组成考评专家团队,每年组织2次资格认证考试。学生经过相关考试后,根据其考试成绩获得相应资格并颁发证书,作为其进入企业的“通行证”,同时也是为企业提供行业人才评估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结语

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和时代的新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深入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中职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让中职教育为工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探索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和新出路。

【参考文献】

[1]王洪斌,鲁婉玉.“现代学徒制”——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上一篇:关于校企合作农机培训模式的探索 下一篇:自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教师的挑战及其应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