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18 05:32:57

如何提升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即如何使我们的课堂变活、变新、课堂容量变大。为此,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突破教法,偏重点拨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里有两个“法”,前一个“法”,指的是教学的法则、规律;后一个“法”,指的则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例如,笔者在教《核舟记》时,依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掌握较好和合作能力强的特点,让意愿合作的学生组成不同的探究小组,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形成相应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原因。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的高效性。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能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的目标。因而,在指导学生时,教师一定要联系教材、学生、生活或特定情况灵活、客观地进行,切不可和盘托出、包办一切。

二、质疑问难,注重培养思维

质疑是叩开发现和创新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产生问的兴趣,学生就会从不敢问到敢问,从不会提问到善问。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

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或独立思考或分合作小组展开讨论,结果是课堂效果时常出人意料,甚至有时令人惊叹,庆幸自己没有过多讲解。例如,在教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我说:“我觉得课文叙述家庭背景的这段内容应该删去,因为这段的描写与课文的标题这两者之间不太吻合,不知各位意下如何?”这下,学生大脑里的思维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有的学生点头表示赞同,更有几个学生高高地举起手表示不同意我的观点,有学生说这段内容与课文中心是吻合的,因为作者在课文中对家庭背景的描写是为了给课文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氛围,这与课文凄惨、暗淡的感情基调相吻合,因此此段不该删去。一个巧妙的质疑,就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三、知行合一,提升运用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要将感悟与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有意识地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课堂上,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应引导学生读课文,将读悟交融,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训练的设计要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有效开展,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从而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例如,目前笔者学校开展的“中学导学制”即“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课堂教学五环节模式就侧重感悟与训练有机结合。语文科目导学案的设计则充分依据新课标做到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将感悟与训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四、优化环节,强化主体意识

1.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新课标中也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语文课堂上,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但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2.为学生创造交流的机会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量,增加学生的活动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课堂教学中,笔者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用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思维空间。根据“互助、互补”的原则,教学中要改变单纯的师生交往形式,为学生多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因此,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又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中,笔者明显感觉到,课堂上有了教师的关爱,洋溢着同学间的友善,课堂焕发了活力,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的乐园,他们与笔者无话不说。只有在这样无拘无束、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达到最佳境界,学习才会进入最佳状态,他们才会爱想、敢想、善想,兴趣的火花才能被点燃,课堂才会有效。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析“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小组建设 下一篇:对数学“一题多解”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