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阅读

时间:2022-10-27 12:18:27

如何教学生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就是读课题目,阅读是一种负担,没什么乐趣,所以他们不肯主动地阅读,即使迫于压力读了,也是敷衍了事,走马观花,根本就谈不上有什么体会、领悟乃至再创造。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回归到阅读的本质上来呢?

第一, 要激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不会再把阅读看成一种负担,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会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形成良性循环,去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可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几乎每天都有学不完的知识、做不完的作业。在这样的状态下,很多学生产生了“作业能少做一点就少做一点”的心理,想尽办法偷工减料,很难用书面形式来体现的阅读活动也就可有可无了。在这种状态下,任教师布置多少学习任务都是无济于事的,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改变学生的观念。其一,教师可以向学生宣传文学作品的魅力。这时候不能向学生讲述深奥的内容,因为初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是有限的,尤其是农村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直观印象寻找切入点。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同时它图文并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在传统的纸质阅读中,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基础以及深刻的思考才有可能把握作品精神层面的含义,而要具备这两方面的能力对于初中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因为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适合初中学生的传播知识的渠道并不多,学生知识的获得大多依赖于电视和网络,而电视和网络这两种媒体中的内容又良莠不齐,并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其次,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加重,他们在学习中往往不求甚解,阅读过程中也不大可能主动地作深层次的思考。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对学生来说陌生的、深奥的内容通过画面甚至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将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具体,也可以加一些提示和评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从而感到阅读和思考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 选择阅读内容时由浅入深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初中生的生活圈子本来就不大,但出于好奇,他们很希望了解那未知世界。可惜,我们身边几乎都被快餐文化填满了,快餐文化只求速度不求内涵,不注重深厚积累和内在价值,不能满足深层次阅读的需要,但是它通俗因而流行,很能迎合一些人的口味,初中生也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将学生生拉硬拽过来,即使拉过来了,学生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可以适当地投其所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储备推荐一些短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能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作品。如“智慧背囊”系列,然后慢慢地向篇幅稍长的、思想稍有深度的作品过渡,渐渐地向深层次发展,不必“一口吞一个饼”。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理解能力提高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内容更为精妙的作品让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去挖掘作品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本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原则循序渐进,“厚积”才能“薄发”,在学生有了丰厚的积累以后,再要求学生去探寻作品的精髓,去获取精神食粮。

第三,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不是为了认可他人,也不是为了追随他人,而是为了自己有所感悟和体验。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更要“思”。古人云:学则须疑。因此,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阅读时,不能被文章固定住思考的方向和思维的方式,在吸收作品精华的同时,还要生成新的问题,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往往都是由教师提出,学生被动地思考、回答,教师再作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首先,教师的知识面、阅历和学生存在很大差异,思考的角度自然也不同;其次,这样去教也容易造成学生的惰性,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往往都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不问,他们就不想,非常被动。所以,现在提倡问题从学生中来。不过,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阶段,他们在阅读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往往还停留在浅表层次,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不可在教学中将生成问题的任务全部交给学生,应该是二者结合。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收集、整理学生的问题,对这些问题作筛选,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来设置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向深层次引导,真正让学生产生属于自己的感悟和启迪,而不是人云亦云。

综上所述,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回归到阅读的本质上去,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是要让学生视阅读为一个获取知识的、获得情感体验的、充满乐趣的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东初级中学】

上一篇:民本思想在近现代政府管理思想中的理论价值 下一篇:天上不会掉馅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