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时间:2022-09-18 05:23:17

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

【摘 要】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社会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占据了社会的一席之位,而且也缓解了社会矛盾。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自由选择共享价值观的权利、社会主义应有价值共识的达成来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普遍认同并转化为其行为准则,充分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关键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路径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劳动、民政、体育、中介服务和法律服务等十大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缺少的社会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从事社会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性民间实体组织,与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构成我国社会组织的有机整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对政府办事业单位的补充。事业单位过去单纯由政府投资举办。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需要政府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社会服务性活动也越来越多。许多社会急需而政府又无暇顾及的领域,由民间投资举办的非企业单位及时填补了这些社会空位,如民办的学校、民办的医院、民办的科研所等。它们不仅占据了社会的一席之位,而且也缓解了社会矛盾。

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是指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能够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认同。促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得到普遍认同并转化为其行为准则,对于充分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促进全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认同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持续演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建设中的基本力量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在诸如劳动待遇与福利、养老保险和社会参与度、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公有制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显著差别,导致了这个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角度偏低和不平衡,大大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聚力。当前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主流积极。当前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他们高度肯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充分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对中华传统美德有较高的认同度。其次,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不平衡特征明显。价值认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个方面认同程度不同,不同的个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程度不同。在一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价值认同中的消极倾向还相当严重,有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还不太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一部分人的价值观趋于理性和务实。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以来,学术界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不少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现状和路径的研究。不少学者对建设途径的设计更多是立足思想建设本身。本文着眼于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这一群体,除了思想建设之外,也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来探寻这一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路径和对策。

1.建立健全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社会主义价值认同

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其合理利益的满足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价值认同,说到底是一种利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的思想共识,获得他们的情感、心理认同,关键在于能够引领和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和切身利益问题。利益分配机制是调整社会成员经济利益关系最重要的直接机制。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质就在于将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资源和物质利益成功地转化公众认同政府管理的坚实物质基础,即政府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保证在各阶层、群众之间实现利益资源的合理分配,使各个社会成员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能各得其所,以赢得人们对政府和执政党及其倡导的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支持,使物质资源间接地转换为支持执政党的力量,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反之,就有可能激化社会的利益矛盾,引发政府治理的种种危机。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提供了多样化利益分配方式,但是市场经济基于某些制度滞后和不规范使得现实社会中的利益分配出现不公平现象。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基础上,要按照公平的要求,确保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之内。有必要根据不同情况,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以制度保障共建共享、共生共荣,友爱互助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引导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实现对核心价值体系认同。

2.以制度安排保障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自由选择共享价值观的权利

国家应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以保证所有成员能够平等地分享共同的政治权利,保障各种意见观点的平等协商、交流碰撞,确保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对可共享价值观的自由认知、评价和选择,才能够最终形成合理的共识和社会认同,自主推崇核心价值体系。在当前建构社会认同体系过程中,应塑造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倡导者即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进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进公民对其的认同度。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强弱和政府的公信力高低是影响公民价值认同的重要因素。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在于增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能力,不断满足公民各个层面的需求,让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尽可能享有更好的社会保障。

3.以精神文明建设来实现社会主义应有价值共识的达成

当前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点,渗透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环节和过程。在开放度日益扩大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被认同要靠积极引导。文化宣传部门和机构应该通过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途径,实现以媒介引导公共舆论,强化公众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必须通过广泛的、形式多样的价值观教育活动,提高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认同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性原则要求我们在价值认同感培育过程中,要引导人们走入社会、深入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实际的。提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和渗透到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的日常生活之中,推动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文辉.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J].科教导刊,2010,10(中).

[2]吴少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述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

[3]王刘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2(中).

[4]常丹,刘湘辉.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J].理论观察,2012(1).

[5]宋志强,范红雨.近五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作者简介:李亚娟(1977—),女,硕士,西安外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社会转型期我国公众利益诉求问题探寻 下一篇:追求国家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