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时间:2022-09-18 11:54:17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摘 要:柏拉图说:“美德只有一种,而恶行的形式却是无数的,女性犯罪就是社会生活中的恶行之一。”提起女性,人们就会用“温顺、贤淑、善良”这些美好的字眼来形容,更因为与之相对应的男性犯罪在犯罪中占绝大多数,因此人们很难将女性与“犯罪”一词联系起来。一向以温柔婉约而著称,且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我国女性,缘何成为犯罪的主体,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关键词:女性犯罪;法律原因;法律对策

中图分类号:D9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3-090-03

一、女性犯罪的定义

分析女性犯罪的法律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法律对策,首先要弄清女性犯罪的定义,因为定义是表征此种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将其与其他类型犯罪区别开来的基本界限。我国刑法学虽对女性犯罪问题有所研究,但并未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相反,在犯罪学中,女性犯罪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对女性犯罪概念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在很多相关专著中也没有作具体的定义,只是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提及。

比较而言,女性犯罪除了具有犯罪的一般特征以外,还有女性犯罪独有的特征,这是由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所决定的。比如,女性的两种特殊生理现象――经期和更年期――使得女性易情绪波动,产生激情犯罪。再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加深,女性逐渐摆脱束缚的状态,走上独立的历史地位,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使女性犯罪多以财产型为主,虽然其中也有部分因素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因此,笔者认为,深刻把握女性犯罪内涵需认清两大点:第一,犯罪主体是女性,此种犯罪是依据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异于男性来分析犯罪现象的;第二,女性并不是一种特殊身份,其所犯的罪行,男性也可以实施。因此,女性犯罪的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不仅具有一般犯罪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因女性特有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而具有的特殊的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现象。

二、女性犯罪的法律成因分析

当前最主要的三大类女性犯罪,是女性暴力犯罪、白领女性犯罪、青少年女性犯罪。笔者认为,女性犯罪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很多女性法律意识淡薄,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目前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对女性缺乏足够的关注,当女性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及时、完善、便捷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从而使女性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犯罪。

(一)对女性权益缺乏明确的性别视角的法律保护

女性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与男性的存有差异,使得女性犯罪在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尽管我国《婚姻法》等一些与女性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条款,但由于立法者的忽视,缺乏应有的性别视角,导致法律在实施过程中成为一个“双面人”,其本质目的是想保护女性的合法权益,但由于制定技术的缺憾,难以形成真正的法律城堡,使得女性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甚至得不到保护。女人天生是一种柔弱的动物,在受挫折时如果权益得不到保护,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而导致更广泛的权益被侵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女性维权的法律不统一

当前,女性犯罪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内部真正达到有机协调状态的法律体系,从而使得女性合法权益缺失实效上的法律保护,从而导致犯罪。尽管我国《宪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做了相关规定,但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关于女性受害人的特殊法律保护条款的忽略以及统一的法律解释标准的缺失,使得法官等司法执法人员在这些条款上面有着更多的裁量权,进而使得受害女性寻求法律的公正对待与弱者补偿道路障碍重重。当女性权益难以通过合法途径得到救助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几率自然就会上升了。

(三)惩治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家庭暴力犯罪是女性犯罪中最重要的一种,也是对当前社会影响最恶劣的一种。而对于家庭暴力的制裁,我国目前仍无一部统一的法律或法规,只是在《刑法》等法律中有零散地有所表述。根据《刑法》,只有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才能构成犯罪,《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力度又不强,《婚姻法》虽将“家庭暴力”作为一个专门章节予以规定,但是对暴力行为与家庭暴力之间的程度界限、实施家庭暴力者应受何种处罚才能真正达到预防和减少家暴的目的,仍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法律条款的滞后、执法司法人员不高的法律和道德素质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施暴者不知法或无视法而不断实施家庭暴力,受暴者由于不懂法或不知法一再忍气吞声,家暴也就屡禁不止,从而使得女性家暴受害者在无法得到正当的法律救济时,采取报复手段,如对等家暴,甚至采取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极端犯罪手段。

(四)执法不严,执法不公

执法水平是影响犯罪状况的重要因素,包括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公两方面。执法水平高,整个社会的犯罪率自然降低,这样既可树立法律权威,又能抑制类似犯罪的再次发生;执法水平低,犯罪率高,就会助长不良风气,引发大量的效仿性犯罪。执法不严,最终导致作为人们心中维权象征的法变为与人们无关的令人生厌的繁琐文字。这种心理在白领女性的心里尤为突出,她们漠视法律,甚至对法不屑一顾,转而信仰金钱,认为只要有钱,即使违法了,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太高。同时,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正值社会转型期的我国,一部分人受到严惩,而另一部分人受到宽容甚至放纵的执法不公和司法腐败现象仍大量存在,这种现象会使被严惩者产生新的不公平感和愤怒情绪,进而产生极端报复行为;而得以宽容和放纵者,由于犯罪的低成本和高收益,使她们特别是白领女性犯罪人的侥幸心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更加助长了犯罪气焰。

(五)女性法律意识淡薄

据有关统计,违法犯罪女性一般文化程度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无知,她们在观察力,思维力,判断力方面相对偏低,认知能力不高,往往分不清道德与法律、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的界限。她们或不知自己的行为会触犯法律,或知道却无视法律,或对法律一知半解,误以非法为合法,当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无法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不知不觉走上犯罪道路,甚至对自己的行为构成犯罪都难以理解和接受。特别是青少年女性犯罪人,处在青春期这个不成熟的状态下,还没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缺乏辨别是非、好坏、善恶及自制的能力,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因愚昧无知而上当受骗。

三、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预防对策建议

(一)加强女性合法权益的性别视角法律保护

鉴于女性与男性之间的性别差异,《婚姻法》等一些与女性权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明确地从女性视角出发,制定完善的、具有强度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受害女性,这是预防、减少女性犯罪现象的一项关键有效措施。同时将原本已有的保护女性正当权益的条款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比如,《刑法》在规定量刑时,应考虑某些女性是初犯、偶犯或一时冲动,予以从轻处罚。通过这些措施,使得女性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正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消除对女性设置的各种有形和无形障碍,充分保护其权益,为她们创造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保障其身心健康。由于女性的特殊地位,对女性合法权益的充分保护,也是对下一代、对整个社会给予完善的保护。可见,加强女性合法权益的性别视角法律保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甚至降低整个社会的犯罪率。

(二)建立专门的妇女法律援助机构

作为与男性相对,统治着中国“半边天”的中国妇女,如果真要将其单独作为法律客体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实现的,同时,从法律技术的角度来说,也是不可能的,也会给执行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以建立专门的妇女法律援助机构来取代制定专门的法律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构建妇女法律援助机构,通过专门培训的律师,向妇女及时提供各种法律服务,及时查处侵害女性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并予以严厉打击,以弥补当前法律法规关于女性维权的不统一,从而为女性受害者提供一条正当的法律救济渠道,防止其走上犯罪深渊,对于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法律法规是法治社会中,用以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主要武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以《宪法》为基础,包括《婚姻法》等各种法律法规在内的法律体系来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但令人遗憾,这套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并未达到法律制定者的真正意图。因此,笔者认为,尽快制定一部可操作性强的《反家庭暴力法》,使女性权益的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是完全有必要的。笔者认为,一部完善的《反家庭暴力法》首先要明确给出家庭暴力的具体含义,其次要明确指定反家庭暴力的执行机构,也可以学习欧美等国家,设立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庭,为受害妇女提供更为及时、方便、有效的法律帮助。在制裁方面,新制定的《反家庭暴力法》不仅要对那些已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人施以严惩,同时对那些虽未构成家庭暴力犯罪但又确实给女性及家庭造成创伤者给予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让受害女性得到全面保护,从而预防家庭暴力犯罪的发生。

(四)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司法公正

立法、执法、守法是法律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执法水平的高低、执法公正与否是法律能否真正得到实施,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真正维护,犯罪者是否真正得到了应有惩罚的关键因素,光靠立法上的完善及公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保证法律的权威,不至于形同虚设;才能使犯罪者有所顾虑,不敢轻易挑战法律。笔者认为,真正做到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司法公正,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教育,使其严格执法,执法机关不能因为女性犯罪者的身份、地位等方面的差异而对同等罪行者给予不同等的对待,这不仅不能体现法律的权威性,反而使受到不公者产生更为恶劣的报复心理,使逃脱法律制裁者更加嚣张,更加无视法律的存在。

(五)提高女性法律意识

大量事实表明,女性走向犯罪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她们不知法、不懂法造成的,法律意识淡薄,当权益受侵害时不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也不知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将要承担的严厉刑罚处罚,从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建立专门的法律宣传机构并配合新闻媒体,以取代专门依赖零散的社会团体和法律热爱者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势在必行。当然这种宣传不能流于形式上的发放普法读物,进行一两次普法教育,还应进行实例操作,比如说,对与民众息息相关的案件进行公开审判,让民众更自然地参与到法律程序中,更深刻地理解法律。同时,各类法律宣传部门应从娃娃抓起,开设法律课程或定期到学校进行法制宣讲,利用各种渠道进行有效的法律宣传工作,提前教育。加强对女性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女性的遵纪守法意识,使广大女性做到:既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又善于运用法律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从而达到防止和减少女性犯罪的目的。

女性是家庭和睦的纽带,是现代社会的“交际花”,女性犯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整个家庭甚至整体社会来说都是无法避忌的。一直以来女性犯罪就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随着近年来女性犯罪率的不断上升,这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和敏感。解决女性犯罪这一社会现实问题不仅关乎无数个女性的身心健康,还涉及到如何使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追究和惩罚,更是关乎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

――――――――――

参考文献:

〔1〕唐晓庆.论女性犯罪的特点和原因[J].华商网,2008,(15):45.

〔2〕邓珊.家庭内女性暴力犯罪之社会透视与防控构想――以南京女子监狱为视点[D].南京理工大学,2005.6.

〔3〕霍布斯鲍姆.极端的时代[M].南京:江苏出版社,1999.

〔4〕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许章润.犯罪学(第三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上一篇:新媒体的传播研究 下一篇:英语新闻的写作特色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