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时间:2022-09-18 02:05:17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突现出来,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有效途径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时代的要求。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主要是指能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的问题,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剖析目前所需要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时所产生的创造性设想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形成,那创造的空间将是无穷尽的。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挖掘、研究、使用教材中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氛围激活学生的创造兴趣,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积极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出现,往往是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潜在智能才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因此,要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做到:

(一)了解尊重学生,特别是关心差生主动性地学习

对此在国外,学校创立了平等宽松的自由气氛,让学生感到没有压力。如在加拿大,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是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特长,无所谓好和坏。

(二)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所谓开放,意味着在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自由度,增强教的择性、灵活性;同时也意味着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发展需要在动态中不断调控教学进程,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活力。

例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对草原的描写“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是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创作一幅画。学生边读课文边蘸绿色颜料作画,课堂气氛活跃。他们通过“涂抹”体会到小丘线条的“柔美”,通过色彩的浓淡“渲染”了草原的 “翠流”。在此基础上我又以生动的教学语言形象地描述了草原的美景,使学生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丽之中,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这时我又提出:你能根据图画想象羊群在草原上的美吗?用比喻句来描述。这时学生已有了创作的欲望,思维活跃,有的同学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就像飘浮的白云。有的同学说:羊儿悠闲的散步,就像在大海中扬起了点点白帆……。

(三)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

教学环境本身蕴育着巨大的教学效益。因而让学生在宽松、愉悦、新奇的境界里学习,学生心情会非常舒畅,能够更好地学习。如:“耳边是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朗诵,眼前是屏幕上那翩翩起舞、展翅飞翔的仙鹤”,这是教学《高傲的仙鹤》一文时所设置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随着仙鹤自由翱翔。看“那细长的脚怎能支撑得住大身躯?”“它的嘴为什么那么长?……这样,教学就像挖掘宝藏一样,将蕴藏在学生心底的美好情感、想象力、创造力等挖掘出来,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激活了。

二、鼓励质疑问难,激活思维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因此,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质疑问难作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不被“成见”所束缚,敢于打破“陈规”去思考,有独特见解,既信服真理,又不盲目迷信,对书本所载、名人所说、教师所讲有疑惑的地方敢于提出异议。要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要认真、善意对待,绝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不好回答的问题而不耐烦。诸如教学《鸟的天堂》时,读完第二段,我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学生问道:“课题是《鸟的天堂》,但为什么不直接写鸟,而用那么长的篇幅写大榕树?是否可删去这一段?”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就让同学们讨论。原来,鸟儿只有适应他们栖息繁衍的环境里生活,才能快快乐乐的,这一段必不可少,否则就不能称之为“天堂”了。又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问:“读了课文你还有疑问吗?”学生们争着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太可怜了,她为什么不拿火柴去换食物?”“她为什么不拣些柴火来烧,才不至于冻死?”“为什么会没有人帮助她?”……通过联系裸文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激发了同学们对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吃本的剥削制度的痛恨,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可见,质疑是发现,发现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对问题的满足不能满足于得到“答案”,而要把功夫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三、启迪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而且更突出地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理想境界。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现,强调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语文学科的一些活动课。实践性的课外作业,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补充。让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为创造性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使创造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造求新的精神和能力。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重点分别设置“说话课”、“演讲课”、“童话课”、“做做写写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素质。

四、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

教学应是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质量。一线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指发散思维,即由一点或某一方面向与相关的各点或各个方面渗透或扩散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翅膀,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我问学生:“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要是我们不愿分离,可以吗?”同学们纷纷争论起来:“可以,闰土可以到'我'家当长工。”“作者家有钱,可以多养一个人。”“不可以,闰土要回家帮忙。”“不可以,作者是少爷,闰土是仆人的儿子,他们之间是主仆关系,作者的父母不会让一个仆人的儿子与他的儿子一道玩。”……同学们的议论多好啊!通过联系课文,通过他们所处的社会,同学们终于弄懂了,在阶级社会里,即使你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即使你情投意合,身份地位不同的人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二)启发创造想象

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堵养创新想象,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劳动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使学生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教学《凡卡》时,我利用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环境,让他们观察凡卡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此时凡卡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同学们动情地说:“他在想家乡的美丽夜晚。”“爷爷现在一定带着两条狗在守夜。”“雪地里,凡卡和小伙伴们在堆雪人。”“他和爷爷一起到树林里砍圣诞树。”“他会想,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在打他、嘲笑他。”……这些丰富的想象,使同学们同情凡卡,痛恨当时的社会,也激发了学生珍借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讲完《凡卡》一文后,我尽量唤起孩子们头脑中的有关知识,要他们续编故事,创造一个新的自然、社会环境,从而使他们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转化。

五、丰富课外活动,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语文的实际运用,不能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只限于课堂,只限于课本,那就狭隘了,还必须到课堂以外的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教师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达到培养创造能力的目的。

(一)加强阅读课的开展提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手抄报,有的学生把自己的手抄报提名为:“鲜花集”、“迎春集”、“遗芳草地'”、“小蜜蜂”等。学生的摘抄本各式各样。有摘抄的话,也有自己的话,字迹工整,还有插图,美极了。应该说,这个“优秀文集”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能力的园地。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读写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有时间让学生收视广播

国家和世界发生的大事如不能及时得知,怎能谈得上是素质教育的实施呢?于是,我鼓励学生多看电视、多听广播。首先,电视播音员说的标准的普通话是好老师。其次,让学生常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几个大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孙子兵法》等也看。看了之后,利用晨会让学生品评,如,看了《三国演义》后,有的学生对关羽不满,认为如果术是关羽放走了曹操。就不会出现三国战乱的局面,关羽是个罪魁祸首的人。又如看了《水浒传》,学生对宋江很不满意,认为宋江是个窝滥物,看得弊气。孩子们的分析能力不可低估,这是语文课很有活力的一个新阵地,让学生敢于打破“陈规”去思考,有独特见解,不人云亦云。这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具有开拓精神的好苗头吗?

(三)重视活动课的开展活动课的特点是以实践为主

强调学生亲自实践、发现、体验;强调学生学以致用,教、学、做合一。活动课,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了“欣赏课”、“畅想课”、“演讲课”等课型,让学生通过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验,获得真知,提高素质。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实行课内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就是一方面要把学生放到生活的溪流中去,另一方面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解放思想,勇于争辩,还要让学生懂得自己的结论应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不是钻牛角尖,无理诡辩。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活跃,勇于创新,也就能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六、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只有把教学过程当成是学生创造探索的历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索。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学生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应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是在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性,做儿童创新意识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才能敞开学生的心扉,放飞学生的思路,他们的思维才富有创造性,素质教育也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1.

[2]李国良,孟将.儿童文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10.

[3]姜幸福,郑顺民.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 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4]徐冬梅等.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 讯,2008,(7).

上一篇:《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下一篇:关于电气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