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让学生自己体验“脉动”

时间:2022-07-01 03:42:06

竞争,让学生自己体验“脉动”

摘 要:竞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更是课堂教学的活力源泉。没有竞争的课堂注定是死气沉沉的,没有激情的课堂。传统课堂学生根本没有竞争的机会。如何给学生竞争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学会竞争和展示自己,是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竞争;评价;指导

适应新课程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高中数学怎样进行教学改革呢?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改,创造班级竞争氛围,充分调动本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立与班主任的沟通机制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建设者和领导者,他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又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因此我在接任一个班级后,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调查每一个学生情况:①有无学好数学的信心。②有无学习环境的保障。③有无学习钻研的习惯。④有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⑤有无记数学笔记的习惯等。从实践证明只有做好与班主任的沟通工作,教师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摸清学生的思想变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做好准备工作。

二、建立健全班级数学学习小组

1.正确分组

通过和班主任的沟通,清楚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个性、心理,把学生划分成8个小组,且每个小组要有自己本组个性的组名及口号。

2.选出组长

每个组选出一名责任感强,有一定组织能力、乐于助人且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担任本组的组长。

3.规定组长的职责

①负责本组同学的数学学习;②负责本组同学的学案的收缴及检查工作;③负责本组同学之间的协调工作。

4.负责与其他组之间的联系和老师的沟通工作

三、制订数学课竞赛团体考评规则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订出:

1.平时表现得分

平时看每组发言、学案的完成质量及数量,所有小组成员的学案都完成得1分,小组成员在课堂上每能提出一个有效问题,得一分,若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得2分,其他组解答或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得一分。学生本人每回答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问题得一分。同时评出周表现最佳星。

2.考试成绩得分

每次学情调查、期中与期末考试成绩小组平均分最高及增幅最大分别得8分,下面依次类推得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每组进入班级前8名每人次得2分,学情调查与期中考试后分别进行考评,评出最佳小组及最佳个人。

3.竞赛得分

在每周班级举行一次小组竞赛,主要以学生平时易错的问题,或一些近几年的高考题、简单的竞赛题,每做对一题得2分,下课及时总结,第二天上课进行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小组表扬奖励。

四、指导小组正确运行

1.制订组规

学生学习时往往缺乏自觉性,为了督促学生自觉,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订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2.明确目的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过去单一、被动、陈旧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加强指导与督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能不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探索之中?他们对学习数学能不能充满热情,能不能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能不能主动地独立完成学案?在通过课堂的反馈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和指导,促进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活动,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定期同课代表与组长交流

及时与各小组长及课代表沟通,听取他们的好建议,了解各小组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有哪些好的方法与经验可进行推广。有哪些学生在学习数学还有较大的困难,如何进行帮扶。

五、防止出现以下不良现象

1.部分学生只做活动的“旁观者“

在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中,要防止一部分学生积极地发表意见,参与讨论,而另一部分学生沉默不语,甚至无所事事,代表小组的发言和汇报似乎与他们毫不相干。方法是要和这部分学生进行沟通和指导,对他们给予帮助,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端正态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

2.小组内的不和

小组得分低,可能与这个小组的某些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有关,防止小组其他成员对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埋怨,杜绝有的学生说:“都怪我们组的×××(差生),害了我们!”否则会伤害成绩差后进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3.某些学生不正当的竞争

为了鼓励小组公平竞争,防止个别学生考试作弊,弄虚作假。方法是对学生要多鼓励,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在竞争方法上多指导。

总之,通过营造班级的竞争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

参考文献:

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对话教育热点,2010.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东海县安峰高级中学)

上一篇:浅谈高三后期复习中临界生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中职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