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在个性化问题串中飞扬

时间:2022-09-17 08:28:44

让探究在个性化问题串中飞扬

“直线、射线、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内容是初中阶段几何学习的起始课,学生在小学已经具备一些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知识,若按照常规思路处理教材,则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教学这节课时,陈老师以同学们熟悉的广州亚运会为素材引入新课,通过精心设计个性化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展现自己,帮助他们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

[片段一]用生活化问题串,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师:同学们去过广州看亚运会吗?如果没去过的话,那么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亚运会的一组图片(课件演示图1),图中的铁路让你想到了什么几何模型?

图1 图2 图3

生:直线。

师:(课件演示图2)图中的灯光照射出现的光线让你想到了什么几何模型?

生:射线。

师:(课件演示图3)亚运会中竞技馆的外观让你想到了什么几何模型?

生:线段。

师:(看时机成熟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

【赏析】本教学片段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易于学生接受,通过设计三个连续问题,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数学在生活中的美,同时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生活图形抽象成数学图形,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片段二] 用精细化问题串,为学生探究直线公理引路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如图4,如果要把准备好的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生:一个钉子。

师:(课件演示)能固定吗?

生:(学生齐答)不能。

师:如图5-1,如果把这个钉子看做一个点O,能画几条直线?

生:能画无数条直线。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生:通过画图知道,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师:要固定这根木条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生:至少需要两个钉子。

师:如图5-2,如果把这两个钉子分别看做两个点A、B,经过A、B能画几条直线?

生:两条。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

师:到底能画几条直线呢?请同学们动手画一画。

生:(画完图形)只能画一条直线。

师:不错,通过固定木条和过一点、过两点画直线,同学们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师: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直线公理应用非常广泛,(展示视频)练习1:“木工师傅能用墨盒弹出一条直的墨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生:如果把木工师傅的两只手看做两个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非常好!同学们想一想:一条直线如何来表示呢?

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直线公理,我们可以在这条直线上取任意两个点,用字母A、B表示,则这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或直线BA。

【赏析】本教学片段以日常生活中的“固定木条”引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固定木条至少需要的钉子数和过一点能画几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固定木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体会到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事实,此时,给出直线公理的时机成熟,学生容易理解。最后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再次感知“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片段三] 用类比化问题串,教学生探究“三线”的方法

(课件展示)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直线、射线、线段,你知道直线、射线、线段有哪些区别吗?

生: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线段不向任何一方延伸。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1个端点,线段有2个端点。

师:很好,那直线、射线、线段有哪些联系呢?

生:(课件演示)射线是直线上任意一点及它一旁的部分,线段是直线任意两点之间的部分。

师:根据直线的表示方法,你能类比出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吗?

生:射线也可以用两个点来表示,设端点为A,射线上的一点为B,可以表示射线AB。

师:利用小学学过的方法,射线还可以用小写字母l来表示,记作射线l。根据直线的表示方法,射线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

生:我认为还可以表示为射线BA。

师:和他有相同说法的同学请举手,到底能不能表示为射线BA?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小组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后)我小组认为不能,射线只能向一方延伸,射线AB是以A为端点,向B方向延伸,射线BA是以B为端点,向A方向延伸,因此,不能表示为射线BA。

……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在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引导学生由直线表示方法类比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的一系列问题串,组织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获得体验、感受和经验,初步掌握了射线和线段的表示方法。此时,教师并没有满足,而是进一步地追问:“根据直线的表示方法,射线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针对“到底能不能表示为射线BA”的小组讨论中,不仅让学生主动暴露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真正经历了从错误到正确的锤炼。

[片段四] 用梯度化问题串,拓展学生探究图文转化的空间

(课件展示)练习3:看图形说话。

师: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图6-1?

生:点在直线l上。

师:图6-1还可以怎么说?

生:直线l经过点A。

师: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图6-2,它和图6-1有什么区别?

生:点A不在直线l上或点A在直线l外。

师:点与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两种,点A在直线上和点A在直线外。

师:非常好,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图7-3?

生:点C不在直线EF上或点C在直线EF外。

师:图6-4与前面3个图形有所区别,应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呢?

生:点M在直线a、b上。

师:点M既在直线a上,又在直线b上。也就是说直线a、b相交于点M,或经过点M的两条直线a、b。这个图形在今后的学习会经常用到,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什么?

生:它们的交点。

师:两条直线能有两个交点吗?

生:(学生思考)不能。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理由?

生:(学生上台在黑板上作图)如果两条直线有两个交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就互相重合。

师:它和我们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相互照应?

生: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师:很好,同学们请看(课件展示)练习4:按语句画图。

(1) 经过点O的三条直线a、b、c;

(2) 线段AB、CD相交于点B。

生:(1)如图7-1;(2)如图7-2。

师:如图7-1正确;图7-2不正确,为什么呢?

生:图中有两个点B,无法确定哪个点B是交点。

师:这个图形应如何修改呢?

生:如图7-3所示。

……

【赏析】本教学片段中的两个练习组成一个梯度化的问题串,练习3以图形语言呈现,学生比较熟悉,入手相对容易,为后面的探究做好了铺垫。练习4以文字语言呈现,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它考查了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的理解能力,通过作图、识图,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的作图及表示方法,进一步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种寓教于乐的设计,不仅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好玩”,而且借助学生语言叙述和作图中出现的错误,再一次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与形成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县江口中学)

E-mail:

上一篇:以点带面 感受京剧之魅力 下一篇:动态想象应先于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