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的巧运用

时间:2022-09-17 03:54:06

情境教学法在哲学教学中的巧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善于激起

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传统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趣味不足,教师讲理论,学生背理论,背了又不会运用到生活中去。自己做了政治老师后,发现哲学其实具有无穷的魅力,也发现哲学教材内容有很多部分理论性强,不少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往往感到理论与现实太远,学生总觉得哲学是一门说教课,枯燥无味,对哲学没有兴趣。如何把抽象的理论通过简单的生活体现出来,需要每一位教师潜心钻研。

杜威说:“要提高教学吸引力,关键是创设知识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教学情境’。”笔者在多年的哲学教学中,发现“情境教学法”的确能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种子,能埋进学生的心田,生根发芽;如泉水,能滋润学生的生命。情境教学法有利于达成高效课堂,活力课堂;打造出生态课堂,生成课堂,生命课堂;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所谓“情境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情境,包括美文、故事、诗歌、新闻、小品、名言等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引起学生心灵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目标,提升生活智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浅谈我对情境教学法在哲学课堂上实践过程的一些思考。

一、哲学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法的优越性

哲学教材的内容,同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出哲学的智慧,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身来源于人们对生活与实践的追问与思考

哲学的生活基础与生活的哲学反思,哲学与生活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缠绕,具有割不断、理还乱的内在关联。哲学源于生活,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哲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哲学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世界之中。生活也需要哲学的理论自觉和反思,需要哲学的价值引导。未经反思的生活是没有意义,也是不值得过的,因为那是一种纯粹依靠自然本能的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态度和生

活境界。从哲学发展的历史来考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它们实际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它的全部理论来自于实践并经得起实践

检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具体科学的进步,更为它提供了检验的土壤。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点滴为课堂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可能性。

2.哲学的教学内容有着学生参与体验的广阔空间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都和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使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哲

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行动往往也体现着一定的哲学思想。比如,办事情有没有从实际出发,有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为什么事情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等等。一些名人名

言、寓言故事、时事热点也与学生有着密切联系。这些非常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为情境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实施空间。

二、哲学课堂创设情境的原则

1.生活性原则

生活的幸福与心灵的健全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现代人的心智不断提高,可是,心灵健康程度的提升却没能与之成正比。众多人的心灵正日益变得浮躁不安,惶惑迷惘,无所适从。叔本华说:“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在今天的生活里,很多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们过分追求物质的浮华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忽视对精神上的追求。我们所教的职校的学生,平时不太爱学习,而把很多的时间花在游戏、网络上,看毫无意义的肥皂剧,不自觉地就受到了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的心理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他们不能正确处理生活中

遇到的挫折与烦恼,不知如何排解压力,确立信心。所以,哲学老师有责任关心学生的心灵。让教学情境如种子,如泉水,如钥匙,不经意中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课例:在讲人生价值的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我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播放的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张平宜的感人事迹,她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此后,她辞去百万元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地方一点点地建

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05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对她的评价是:一只希望的青鸟飞

过海峡,落在大山中被遗忘的角落。当人们看到久违的笑容和自信浮现在麻风村人们的脸上时,就会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义。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我注意到很多学生在观看这一段视频时,脸上的表情凝重,部分学生在悄悄地擦拭不自觉流出的眼泪。

我没有直接问同学们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我设置了一个问题,观看这段视频后你们有哪些感悟?经过短暂的思考和交流,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现摘几个同学的观点:

同学甲:关心与帮助他人不但丰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帮助了那个人,给其以安慰和精神动力,使对方摆脱困境,树立起生活的信心,而且由于真诚善良的精神得到众多人的尊重与爱护,得道多助,真诚的朋友会越来越多。这才是真正的爱。

同学乙:人是社会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而且,奉献与帮助,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只是为了帮助他人,为了奉献的幸福指数会更高,这会提高自身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实现人生价值。

学生一定喜欢这样的情境,这样的例子有助于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趣味性原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乐学的前提,哲学课的最大问题是课程抽象性、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无“趣”。无论是什么课堂,都需要设置有“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精彩的、有趣味性的案例能振奋学生的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讨论、参与的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的道理,可以适用的情境有很多,教师如能在选择情境时,多增加点趣味,确实能受到学生的喜爱,有助于打造出活力课堂、魅力课堂。所以,我平时特别喜欢收集有趣的教学案例,特别是在哲学课堂上,一个趣味性强而又充满哲理的故事,往往能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感悟。

课例: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内

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说明,课本里“白马非马”,“水果与苹果、香蕉等”关系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个原理,笔者再运用“美女与四大美女等”关系的例子进一步阐述这个道理。西施:大脚。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虽然美丽,但是脚却比一般人大。王昭君:削肩。让“落雁”为之惊叹的昭君容貌出众,但是肩膀有点窄小。貂蝉:耳小。传闻能够“闭月”的貂蝉顺利地实行了美人计,是因为她天生丽质,但是她耳朵极小。杨贵妃:狐臭。号称有“羞花”之美的杨玉环其实体味浓重,所以她特别喜欢沐浴——“春寒赐浴华清池”,传下了千古美名。很多同学茅塞顿开,真正地理解了。

3.时代性原则

哲学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问,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在创设情境时必须考虑它的时代性,发挥它的教育功能。青年学生思想活跃,

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用社会热点材料替代教材中

一些滞后、陈旧的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加深对社会、对我们所处时代的认识和思考。其中,特别是一些中国在发展上取得最新瞩目的成就的案例,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

课例:在讲到“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我选取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从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到2012年6月16日18时

37分,神舟九号飞船发射成功。学生通过视频情境,完美地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状态是从量变到质变,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对中国科技进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所选的情境有助于设计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探究等形式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开放性的情境中体验实际生活,理解运用知识,进而达到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觉悟。开放性情境的设置,从内容上来说,既可以是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社会热点、社会现象和事件,还可以是小故事、漫画、表格数字等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注重对政治课堂的构建,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情境教学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成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宜兴市技师学院)

上一篇:故事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问—讲—练”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