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芬兰的视角

时间:2022-09-17 12:40:52

现代职教体系构建:芬兰的视角

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其中,芬兰的经验具有典型性。据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2—2013年)》(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2—2013)显示,芬兰排名第三,与上一年相比前进一位。芬兰强劲的国际竞争力与其日臻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密不可分。

一、充分体现终身学习理念

在芬兰,教育的根本价值是公平、宽容、性别平等、国际化和环境责任。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其中。芬兰终身学习的政策在该国每四年制定一次的《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中有充分的体现。该规划是芬兰教育领域的一个综合性策略。芬兰《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2011—2016年)》(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11—2016. A Development Plan)提出,“在芬兰教育领域,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和生命旅程所有阶段的学习。实现终身学习,重要的是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重视,而不考虑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当正确完成任务时,先前学习经历的鉴定和正式承认将促成运行良好的教育和资格体系,并激发个体在教育和工作生活中的积极性,推动其不断获得进步。”芬兰《教育法》已经规定要对非正式学习经历给予承认。终身学习理念充分体现在芬兰职业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如学习路径的灵活性与渗透性、拨款体系的公平性与激励性、质量管理体系的全面性、职业教育供给形式的多样性、职业资格的个性化和模块化等方面。终身学习理念也体现在芬兰职业教育学生指导体系中。在芬兰职业教育相关领域,学生指导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任务。芬兰终身学习指导的国家策略于2011年春被批准。该策略强调学生获得平等指导服务机会的重要性,以促进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灵活与渗透的学习路径

芬兰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与此相应,教育体系的灵活性和渗透性被列入芬兰教育发展的国家重要议程中。在芬兰,从学前教育直至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的任务是确保终身学习目标的实现。如图1所示。从一种水平或形式的教育灵活转移到另一种水平或形式的教育是确保个体选择机会、促进终身学习、防止社会排斥的基本途径。

从图1可以发现,芬兰教育体系具有高度渗透性,在通向高等教育路径上没有“死胡同”。教育体系的渗透性是芬兰教育政策的基础。当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进行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时,“继续学习的渗透性和平等机会”作为一个基本原则被采纳。20世纪90年代末,芬兰中等职业教育被置于与普通高中教育同等的地位。在芬兰,学生从一个级别的教育过渡到下一级别的教育受法律保护。涵盖多科技术学院和大学的高等教育法律保证了那些具备至少三年中等职业资格或相应资格的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一般资格条件。

三、公平与激励的拨款体系

在芬兰,为了保证教育机会平等,各级教育的款项来源主要是公共税收。私人资金仅占芬兰教育体系所有资金来源的2.6%。在中等职业教育以及高等教育领域,私人资金的比例稍高些,但是仍然低于5%。芬兰职业教育主要由政府和地方当局拨款。政府拨款接近拨款总额的40%。职业教育提供者具有独立财政决定权。芬兰职业教育拨款体系的法定拨款部分基于单位成本(如表1所示)、学生人数以及具体领域和特殊任务的费用而定。不同职业教育领域之间允许单位成本间的差异。其他需考虑的因素则是特殊教育需要。这种拨款方式的优点是分配公平,确保了所有年龄组的教育培训机会。2010年,在芬兰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每个学生的工作成本在5766欧元(学徒制)至31021欧元(特殊需要职业教育)之间变动。

基于单位成本的法定拨款体系在保障公平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在提升质量方面的不足。为此,芬兰于2002年把绩效本位拨款体系引入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进行试验。基于该体系的激励性效果,2006年,芬兰绩效本位拨款体系拓宽,全面纳入基于单位成本的整个中等职业教育拨款体系。芬兰《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2007—2012年)》决定,自2009年起,芬兰继续职业教育和培训(CVET)拨款体系全面纳入绩效拨款机制。绩效本位拨款体系由基于绩效指标的成果本位拨款和质量奖两个基本部分构成。成果本位拨款占70%~90%,质量奖占10%~30%。二者形成相互补充的体系,以激励职业教育提供者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率。公平与激励相结合的拨款体系为芬兰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条件,特别是绩效本位拨款体系的实施,较好地调动了芬兰职业教育提供者和职业教育机构的办学积极性,提升了其教育质量和效率。

四、全面的质量管理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芬兰职业教育政策的中心。芬兰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以“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EQARF)”为基础,由教育政策指导体系、职业教育提供者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外部评估体系三大体系构成,涵盖强制性机制和自愿性机制两大机制,从政府管理部门和职业教育提供者两个层面展开。

强制性机制是芬兰职业教育提供者和职业教育机构依法必须执行的质量管理机制,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机制、绩效本位拨款机制、供需匹配预测机制、国家核心课程、技能展示体系、质量评估机制等;自愿性机制与芬兰职业教育的“客户导向性原则”“信任性原则”“透明性原则”“以卓越为目标的原则”等质量管理原则的精神相吻合,主要包括建议性机制和技能竞赛机制,其中“建议性机制”突出体现在《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建议》(Quality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06)以及芬兰教育文化部2011年3月公布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策略(2011—2020年)》(VET Quality Strategy 2011— 2020)中。

在政府层面上,芬兰职业教育质量管理重点是设定目标并确保其实现,最重要的管理措施是通过职业教育法律来规定相关质量管理工作,包括《教育和研究发展规划》的颁布,政府预算、职业教育提供者的自主决策权、国家核心课程、资格要求、拨款管理原则、教师资格要求、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发展和信息指导等。在职业教育提供者层面上,芬兰职业教育法律保证了教育提供者在决定其教育供给、公共资金使用和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法律要求教育提供者对自己的教育及有效性进行评估并参与外部评估,这也意味着,教育提供者需要制定自己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

五、多样的职教供给形式

在芬兰,职业教育和培训供给从中等层次开始。芬兰职业教育分为中等、中等后(非高等)、高等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的资格水平、学习期限与典型入学年龄如表2所示。

芬兰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习时间是3年(120学分)。即使教育和培训大多数是在学校进行,但所有中等职业资格都包括至少20学分(大约6个月时间)的工作场所训练。职业资格也可以通过学徒制培训完成。学徒制培训包含安排在学校的课程。在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绝大多数年轻人是在学习本位教育中完成其初始职业教育和培训(IVET)。中等教育后非高等教育导向专家职业资格。该类资格属于能力本位资格,主要是针对具有工作经验的成年人,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ISCED)》中被列入4级(ISCED4)。多科技术教育是芬兰高等教育双元结构中的一元(参见图1),相当于高等职业教育,但不完全等同,由独立的法律进行管理,其招生的一般要求是完成普通高中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工作经验,需要三年半或四年才能获得多科技术学士学位。

芬兰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职业院校策略”(Strategy fo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旨在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者间的联络网。为了增强职业教育提供者的服务能力,芬兰鼓励职业教育提供者合并成区域性或者其他强大的职业教育办学实体。这些职业院校涵盖所有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与发展工作。职业院校在与劳动力市场紧密合作中开展工作并完善自己的供给,同时也支持中小企业内部的能力发展。“职业院校策略”已经被视为确保和增强芬兰职业教育灵活性的必要手段。因为,较大的实体可以提供充足的“模块”来确保学习者实现职业资格的个性化,并可灵活选择与变化中的学习需求相匹配的课程。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其专业领域或区域特点自由组织其工作,决定其学校联系网和其他服务。芬兰政府从2007年起为职业教育提供者间的合并提供了每年高达500万到1100万的欧元支持。自2006年以来,教育提供者的数量明显减少。2007年全国有212个职业教育提供者,至2011年初已降至173个。

另外,在芬兰,职业特殊教育是为具有严重残疾或患慢性病的学生提供特殊需要设施和服务的职业教育类型。其教学以小组方式进行组织,主要重视实践而非理论,也为学生的学习及日常生活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

六、个性化和模块化的职业资格

芬兰职业教育和培训涵盖8个学科领域与50个以上的职业资格(包括100多种不同的学习课程)。芬兰职业资格的典型特征是个性化和模块化,以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为例,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学习期限是三年(每个资格包括至少半年在工作场所的在职学习),学习范围是120学分的课程。全日制学习课程一年相当于40学分,包括职业课程和在职学习(依不同资格而异)以及核心学科(所有资格均相同)。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课程以个人学习计划为基础,包括必修和选修学习模块,如表3所示。芬兰职业教育模块化考虑到资格个性化的程度。学生可以把相关模块融入专家职业资格和高级职业资格以及多科技术学位的学习模块中。职业资格模块化增加了学生选择的机会。资格由许多“大模块”进行组织时,学生可以部分地选择这些模块,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模块化资格结构增加了灵活性和选择余地,使学习者更容易从早期学习和能力中获得学分,也容易对资格进行补充。

七、几点启示

如何构建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题,借鉴芬兰的经验,建议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增强职业教育体系的横向、纵向渗透性和灵活性,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的“立交桥”,构建“先前学习”的鉴定和认证体系,防止社会排斥,保证人人拥有平等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满足民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是完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构建公平性与激励性相结合、注重质量提升的职业教育拨款体系,给予职业院校更多的财政自,调动其办学积极性,同时考虑残疾人(学生)职业教育的特殊需要。

三是从法律法规体系、技能需求预测体系、国家核心课程体系、技能考试体系、质量评估体系、技能竞赛体系、国家(质量)指导策略、职业资格体系、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全方位搭建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四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构建与各级职业资格相对应的实现相互沟通和衔接、充满生机活力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类型,探索和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以加强职业教育办学实体间的联络网,增强其服务能力和效率。

五是与工作领域密切合作,构建个性化、模块化、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资格体系。

本文为2012年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重点课题“国际视野下贵州省残疾学生职业教育模式研究”(2012A089)的阶段成果

作者:刘其晴,安顺学院特殊教育系讲师;周谊,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上一篇:第四章 走向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之路 下一篇:浙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复合型人才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