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分析与研究

时间:2022-09-17 11:20:42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分析与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技工院校,既要求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一体化”教师。笔者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技工院校,既要求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但我们应该看到技工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技工教育的发展还不相适应,尤其“一体化”教师的比例还比较偏低,是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是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保证技工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一体化”教师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一体化”教师有不同的解释,虽然在解释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内涵却是相同的。即“一体化”教师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笔者认为: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应该是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地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师;也就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同时具备同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即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等于本科以上学历专业理论教师加技师或高级技师,而不能等于专业理论教师加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因为工程师或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技术设计,而技工院校主要培养生产一线需要的技术工人,而不是培养技术设计人员。

“一体化”教师既然是教师,所以必须具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特点外,还应具备从事相关专业理论教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从事相关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技师及以上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能承担相关专业理论教学任务,又能承担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工作地点不局限于学校教室内,既可在教室内为学生授课,又能在实习中心为学生授课,又能带领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实践学习。

二、“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国技工院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偏低,许多技工院校中满足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业教师加具备同专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以上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这客观上要求技工院校要加大“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力度,才能更好地推动技工教育的发展。那么技工院校应通过什么途径培养需要的“一体化”教师呢?

(一)采取引进来。引进来有三种办法。第一种是引进对口升学以后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作为“一体化”教师的后备培养人才。首先要求这部分人,若没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要限年限考取教师资格证书。这部分人学历一般达标,但一般只有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证书,因而职业资格不达标,要求这部分人在进校五年以后必须申报参加技师资格的评审,并规定通过年限。第二种是从企业引进所需专业且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技能型人才。这部分人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达标,但没有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求他们限期考取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如果这部分人学历不达标,学校要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与学历层次,达到符合国家要求的学历层次。第三种是从其它学校挖掘符合条件的“一体化”教师调入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补充教师队伍。

(二)开展校企合作,带动“一体化”教师培养活动的开展。第一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定期聘请优秀企业中技术工人的精英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尤其现场指导实训教学工作,让技术工人参观校内实训中心,观看学生实训项目,然后对实训项目为教师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意见。企业技术工人“传、帮、带”的作用使学校教师有明确的方向更好地向“一体化”教师发展。第二学校可以选聘企业技术工人中的精英到校任教,担任兼职教师,使他们及时把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使学校的教学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为“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

(三)加强学校内外培训工作。一要做好学校内部培训工作。学校有计划的开展校内培训,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理论教师参加技能培训班,进行相近专业的技能培训活动,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技能;组织实训教师的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班,强化理论知识,扎实理论基础,提高实训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二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活动。学校积极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专业与技能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了解专业发展的方向;了解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学校要积极为教师联系校外培训学校,使教师培训活动落实到实处。

(四)学校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推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省级、部级组织的技能竞赛活动。教师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尤其可以提高教师的实战经验,从而推动“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三、“一体化”教师培养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一体化” 教师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工作。“一体化” 教师的培养时间跨度大,一个“一体化” 教师的培养至少需要五年以上时间或更长时间;因而各个技工院校要制定并建立好“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方案,要指定好具体负责部门,专项管理。学校要经常进行自我检查,查找“一体化” 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并使“一体化” 教师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切忌“一体化” 教师培养的短期行为。

(二)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考核力度。学校要加大教师的考核力度,督促教师们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水平。学校要出台管理制度,规定理论教师必须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并且使其最终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训教师学历不达标,学校要硬性规定他们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限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要求标准,使学校教师更好地向“一体化”教师发展。

(三)“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要贯彻终身教育思想。如果一个教师已经符合“一体化”教师的要求,学校也要加强监控力度,促进教师加强学习,保持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先进性。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应用,加快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更新速度,所以“一体化”教师若不能加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造成自己的知识老化,技能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就变为一个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一个“一体化”教师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

(四)“一体化”教师的培养应主要加强他们的关键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关键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强教师的综合职业素质。教师综合职业素质的增强,对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刘合群.职业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杨金土.9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潮丛书职业教育卷[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江西省省级重点课题JXJGJY-2012-37《技工学校“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上一篇:关于“意象”素描教学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多模态、多媒体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