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17 16:39:34

技工培训总结

技工培训总结篇1

为了认真总结经验,为了今后抓好更多的培训提供依据,现将2009年的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2009年,蔬菜新型农民培训任务数31个,实际培训31个。于2009年3月20日前就组建起科技培训队伍,至9月底用7个月时间完成农户的培训工作。并结合生产实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围绕各村户的生产进行展开培训,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坚持集中培训和技术人员进村现场指导相结合,按不同作物的生育规律类进行适时培训。

通过培训又结合指导服务,农民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渴望能够学到新技术、新经验。通过学以致用,把科技知识宣传应用到田头地角,真正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培训主要做法: 为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自身素质和科技水平,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按上级要求,结合各村户的实际需要,针对蔬菜专业农民培训的不同要求,培训计划主要围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内容进行培训,并以简要易掌握的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简明农业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及时按照农事活动内容进行分期培训,使适用技术到农户、到人、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生产,真正为农民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培训计划及内容:开班动员,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

2、培训教师 :参加培训授课的兼职教师2人。在上岗前参加了区技术培训1天。教师的职称是农艺师2名。兼职教师都是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等农作物技术示范推广的骨干科技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能够帮扶农民科技致富。

3、培训方法: 结合单位承担的项目及各户实情,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管理环节展开了培训工作。具体做法是采取集中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发放技术资料相结合。

 1、集中培训 :开展蔬菜安全用药技术,国家推广农药施用技术,瓜果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茄子豆类蔬菜病虫防治技术,有机肥的施用及蔬菜专业肥施用技术,蔬菜高效益茬口安排,叶菜类夏播蔬菜栽培技术,秋播蔬菜生产技术,螟虫、粉虱类害虫防治技术,菜田化学除草新技术,大棚蔬菜翻茬高温消毒和化学消毒技术,秋播蔬菜育苗技术,秋季蔬菜安全用药新技术,间插种蔬菜栽培技术,甘蓝、雪菜栽培技术,秋冬蔬菜育苗栽培技术集中培训,累计集中培训15次,培训参加人员31人。

 2、现场指导: 根据各个户的生产实际、以及当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现场指导。在蔬菜生产的关键时期进行田间现场指导,累计现场指导 15次。 并向参加蔬菜专业农民培训成员发放技术书籍每个人三册:蔬菜病虫防治图册,蔬菜专业培训教程,2009年上海市新农药使用手册。其它蔬菜技术资料每个人15份。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培训使农户良种使用率提高;通过培训掌握使用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水平有提高,经济收入有增加,并带动周边农户采用新技术,促进生产发展。

技工培训总结篇2

__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主要从事拖拉机驾驶和内燃机手培训,九十年代后期扩大到农机职业技能培训,20__年开展阳光工程和扶贫开发劳务技能培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出务工农民增多,原来的定期集中办班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范围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0__年初,局党组总结了以往的经验与教训,充分认识到只有拓展思路,摆脱培训方式以及培训范围的束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农机校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才能让农机校取得新的突破。为此,局党组决定将原农机校从监理站中独立出来,确立以农机校为主,管理股及监理站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动技能培训工作。并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与不集中相结合的灵活机动的形式开班培训。如农用机动车驾驶员实行流水培训,随到随学,定期考试取得资格;内燃机手农机操作工与乡镇或村集中培训,条件有限的或上门上户培训,或在田间地头边指导边操作实习进行培训;对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则以集中办班突击的方式进行。新的培训范围和培训方式满足了群众的不同要求,提高了培训效率,打开了农机培训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投入,发挥优势

在我县几代农机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下,农机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已成为我县初具规模的综合性技术培训基地。现有大专以上学历专职教师11名,其中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9名,学生宿舍320平方米,实习操作车间500平方米,示教及教学挂图10套,电教设备2套,图书资料3500余册,教练车及电焊机、车床等教学设备20台套。

培训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优劣。我校11名专职教师,均是农机专业毕业,拥有扎实的农机理论知识,通过多年的教学更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保证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学校每年两次对教师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打造了一只思想政治素质高,作风端正,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充足,既能文又能武的教师队伍。20__年局领导研究决定,再次投入3万余元增购教学机械设备及床具等,并举债100万元,修建农机技能培训大楼。在原有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的基础上,局领导积极筹备相关资料,通过县开发办向州开发办申报劳务技能扶贫培训基地的资格。经过多方努力,得到了州开发办的认定,县农机校正式成为湘西州劳务技能扶贫培训基地。同时,为了增加学员的动手操作实践机会,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县内几家技术力量强,设备完善的个体企业联手,挂牌认定5个培训实习点为我校学员提供实习指导。20__年7月6日州扶贫办领导来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时,评价自治州同类学校教学条件和实力等各方面都已跃居首位。并号召全州32所劳务技能扶贫培训基地向__农机校学习,同时鼓励我校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三、完善制度,确保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为此,我校建立了《校长岗位责任制》、《教师岗位责任制》、《班主任岗位责任制》、《教练员岗位责任制》、《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设备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学员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学员守则》等一系列 规章制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照章办事,做到用制度管理规范各项工作,使培训工作做到了严格有序,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突出重点,成就品牌

在全州多所同类学校中,如何让__县农业机械化校这个名字脱颖而出,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培训市场,局领导毅然决定,结合“阳光工程”和劳务技能培训政策,突出重点,把劳务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机校走向市场的旗帜,打造__农机校劳务技能培训的品牌效应,从而带动农机校工作的全面发展壮大。

一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我校结合局定的目标责任,对全年的培训工作分时段作了科学的划分,突出各时期工作重点,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在实施方案中对县开发办分配的100名,阳光办300名,州劳动局200名培训任务,逐期进行了分解,确保培训任务有序完成。

二是狠抓宣传招生工作。__县地处贫困山区,很多地方没有广播、电视甚至公路,一般的招生宣传方式往往难以传达。我校在招生宣传之时,除了借助一般的宣传方式招生公告,还多次在全县巡回流动宣传,并针对民族地区赶场的习惯,在城区及全县各主要乡镇、场墟的显眼位置上钉挂固定招生宣传公告牌30余块,张贴招生公告120余份,走村窜寨入场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同时建立了城、乡、村三级招生体系,在集中乡镇设立常年宣传招生点13处,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扶贫政策,化解群众思想顾虑,提高了群众思想认识,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狠抓培训质量。培训教学是技能培训工作的重点,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及学员转移就业能否顺利。我校制定了相关的作息纪律和各种制度,并逐人签定培训协议。在学员管理过程中实行教师跟踪管理,随时了解掌握学员动向,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根据学员自身素质,实行因人施教,并注重实践,采取教师指导、企业实习、岗前实习三级递进的实习方式,在实际操作现场进行逐个剖解指导并将理论细化贯穿于实际操作培训过程之中。

四是狠抓观念更新。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低下,思想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有限,习惯于老经验、老传统,外出打工多为苦力,付出多而回报少。为让农民更大地扩大就业范围,更多地增加收入,我们一方面努力让学员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能,一方面千方百计更新学员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学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的商品意识和创业意识,使之具备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务市场的能力,从而稳定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范围,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五是劳务输出系统化。对培训合格学员安置就业是劳务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的重要环节。我校多方联系相关企业及职介机构,先后与浙江三联、广东鹤山圣宝、中集集团、州宗南公司等15家省内外企业达成就业安置协议,亲自送学员到广州、深圳等城市就业。并实地考查,不断开辟学员安置就业门路。同时倡导不便外出的学员就近安置及自主创业,实现多渠道就业。另一方面,我校加强与其他培训学校以及中介机构的联系,采取联合办校,签订劳务输出协议,建立了一个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体系,弥补了我校劳务输出范围相对狭窄的不足。

六是建立就业安置档案。学员培训资料的整理与建档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也是申报培训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为此,我校确定专人专责完善细化内务管理,从学前求学员填写湘西贫困地区劳务技能培训学员审批表、签订培训就业协议书,到结业前填写职业鉴定表,全部分门别类,入档保存。同时主持学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合格者免费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94本,发证率100。培训转移结束时,建立学员培训台帐及就业转移台帐,装订成册,存入专用档案柜,使档案管理做到清晰明了,促进了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五、立足本职,服务“三农”

农机校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培训工作与农民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农机校的工作不仅要立足本职搞好农机驾驶与操作的培训,更要与国家其他各项涉农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农机培训工作做到长久不衰,充满生机与活力。

一是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与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农机校结合监理站从源头抓起,开办法制培训班4期,培训驾驶员170人。使广大农机手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心头,排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

二是培训工作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我国现在各行各业都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从业必须要有从业资格证。农机校学员通过培训和实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经考试合格后,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劳务技能培训的95名学员中,81名通过了职业技能鉴定。既规范了行业准入制度,又为学员就业务工提供了有效的证明,做到培训与技能鉴定相辅相成。

三是培训工作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相结合。购置补贴的实施带动了山区农民购买先进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农用机具大幅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贫困和闭塞,部分农民不能熟练掌握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方法,使大批农机的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农机校结合农机补贴的实施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培养了熟练的农机驾驶员49人,结业率100,参加州所考试合格率100。熟练的操作技术最大化的利用了农机具的先进力量,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技工培训总结篇3

一、认真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组织工作

根据省公司提高邮政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的要求,2018年是我省申报高级工的考生集中培训,采取先培后考的第一年,各市州公司认识不一,难度较大,但在领导的支持和各位同仁的配合下,我坚持每开一个班就及时通报参培情况,以利于各市州公司掌握送培训进度;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考生学习情况,在各市州公司和培训中心领导及老师们的通力配合下,全年共有825人次参加了高技能人才培训,有412人取得了相应职业资格合格证书,超额完成了省公司下达的培训合格目标。

二、积极参与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参与从授课到命题、考件制作、印制试卷、监考、阅卷、评分、登分、资料整理归档等全过程。授课和命题涵盖了邮政业务营销员初、中、高、技师;邮件分拣员、报刊发行员等多工种多级别;参入了的理论监考、技能考核现场评判及评分等工作。

职鉴命题严格按照技能鉴定规范的要求,力争考点全涵盖;为了杜绝泄密,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对所担负职业的每批次考件重新命题制作,虽说工作量很大,但每次都保质保量在考前准备就绪;监考巡考每场次必查验考生的准考证和身份证,坚决杜绝代考行为;评分严格执行规范扣分标准密封阅卷,登分认真仔细,全程经得起抽查检查,确保成绩无误。

三、 做好职鉴培训工作

本年度主要承担了三期《邮政业务营销员》职业的高级工班的培训工作,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在教学中的克服随意性,认真备课,对教材系统、重点和难点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培训前了解学员结构,学员心理,学员基础,选择多种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讲思路、谋案例、用方法,力求通俗易懂,贴近工作实际,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员的克服畏难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上课期间要求学员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课后利用网络平台组建模拟试题库进行复习;同时又注重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员重点监控、手把手地辅导,在学员中开展互帮互学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向课堂要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这三期共有88人次参加培训学习,有60人取得了《邮政业务营销员》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合格率达68.18%。另外《邮件分拣员》、《报刊发行员》职业的培训也取得较好地效果。

技工培训总结篇4

一、二〇〇八年各项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

对照《2008年县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及成人教育培训计划》,已全面和超额完成了各项科技推广任务:

--完成节水灌慨900亩,为计划任务100亩的900%。

--完成机械化秸秆还田4.5万亩。

--完成水稻机育机插800亩,计划数为0。

--新增联合收割机33台,为计划任务20台的165%。

--新增耕耘机534台,为计划任务200台的267%。

--新增稻种催芽设备2套,计划数为0。

--新增插秧机4台,计划数为0。

二、科技推广项目实施

(一)自我加压,完成机育机插秧试验示范项目。在省、市农机局未被立项是情况下,自筹资金实施了800亩的机育机插秧的试验示范工作,并一举获得成功。在不懂技术,没有任何成功经验的情况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走出去到机插秧项目搞得好的县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在关键环节又请他们技术人员来进行现场指导,这样,一边学习技术资料,一边进行先期模拟试验,再进行具体操作,完成好了机育机插秧工作。

(二)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发展规划。我局站在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局的高度,把农机科教工作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点,制定政策,增加投入,注重实施。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督促检查。主动争取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争取购机补贴、水稻机育机插和农机培训等列入政府工作议程中,进一步提高组织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地议定了“抓跨区作业促耕收、抓示范培训带机插”的思路,制定了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的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计划和具体步骤,重点抓好了全县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技术推广,地区的机械化栽植、收获技术的示范推广,确保我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的顺利实施。

(四)严格项目实施流程,工作程序规范到位。一是在购机补贴项目中从购机者提出申请,购机公示、签订协议和审批、提机送货到档案管理、报表报送、售后服务,都严格按规定,按目录,按价格实行阳光操作,实行定点销售。二是全局上下,通力合作,局机关和下属单位分片分乡镇落实任务。三是强化跟踪,强化督办,每月向政府汇报和通报进度,职(本文来自,转载请注明)工每月必须到督办乡镇去,并向购机办汇报。通过努力共完成购机补贴、农机装备推进项目中央资金335万元。其中耕耘机534台,拖拉机30台,联合收割机33台,育秧设备2台套,插秧机械4台,机动喷雾机27台。新增农机装备值997万元,使734户农民直接受益,极大地提高了我县农业机械装备水平。

(五)切实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在机育机插秧的试验、示范中县农业局的农艺师积极参与,与我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机育机插秧中农机与农艺要求的结合。在其他农业生产中也做得农机和农艺的结合。农机作业满足了农艺的要求,新的农艺设计考虑了有利于农机作业。

三、科普宣传

四、教育培训

技工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培训;教学能力;双师型;骨干教师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度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3〕228号)文件精神,2015年3月30日至4月24日,有幸参加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4年度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训班。在培训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四周共完成建筑与结构设计、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相关知识等三个专业模块的培训。

1 培训项目 1.1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

建筑与结构设计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陈华副教授和翟晓尉副教授结合学院对面金地格林东郡楼盘实例和建筑设计实践,从实际的项目来讨论其设计实践的合理与否,介绍了建筑设计程序、建筑设计软件应用,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平面组合设计的任务、基本原则及要求;住宅楼梯电梯设计标准及住宅公摊面积计算的合理性,建筑设计中的“从大到小”的设计方法适用于建筑总平面图的设计,而“从小到大”的设计方法更适用于住宅、宾馆、教学楼等。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既学习的建筑设计软件知识又懂得了建筑平面设计的一些注意事项。

1.2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

建筑施工技术模块,由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熊学忠副院长、张良斌教师共同完成,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建筑施工现场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有脚手架与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柱钢筋绑扎、梁、板钢筋的绑扎、模板安装、编制砌体工程、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文件,为了把基础工程施工和防水工程施工讲解清楚,熊院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学员们带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张良斌老师直接把学员们带到学校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进行教学,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1.3 专业相关知识

专业相关知识包括刘勇副教授讲解的建筑设备选型与建筑、结构设计的协调配合及专业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杨天春老师详解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2/3、12G101-4)难点,武敬院长讲解土建类专业高职教育现状与发展,黄老师的课堂管理技巧和老师如何培养自己的魅力,每位老师授课的侧重点不同,授课内容各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各具特色。

2 培训心得

2.1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应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武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560605)于2008年开始招生,是湖北省内高职院校中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一个消防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特色显明、毕业生供不应求;无竞争压力、晋升空间大;多学科深度融合、就业面宽;该专业融合了建筑、设备、智能控制、通信等多学科专业知识,毕业生一专多能,专业拓展面宽,毕业生既能从事消防工程施工管理,还可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智能楼宇工程施工管理等多项工作。

2.2 “项目化”教学,教与学相得益彰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个项目是项计划好的有固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的工作。原则上项目结束后应有一件较完整的作品。

“项目化”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以及作业质量。

2.3 BIM模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指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以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武职已在筹建校内BIM模型实训室,建好后将更好的为本校师生服务,在满足本校实训教学需要的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政府部门和建设协会等的联系,向社会开放,充分发挥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功能,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体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3 结语

总的来说,这次部级骨干教师培训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掌握职业教育主要是建筑类各专业领域新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技能。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培训期间,不仅仅学习到了建筑工程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还交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朋友,认识了许多全国各地的同行,开阔了眼界,相互之间学习交流了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宝贵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双师(能)型”专业骨干教师的作用,秉承“学以致用,追求卓越”的校训,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更好地为我省的城镇化建设服务,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革,王健.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2.12.

[2]许翔.关于职业院校物流专业实训场室建设的思考.2010.

[3]龙宝芬.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技工培训总结篇6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心扎实推进各项防疫保电措施,紧绷技能培训这根弦不放松。为充分利用好员工疫情防控期间的空余时间,中心上下掀起了探索专业培训新方式,中心全体成员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线上专业技能学习及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实用为导向,激发全员学习热情

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它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性,为激发全员学习热情,我们以实用为导向,各班组从各自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以往继电保护检修、消缺、改造时的工作经验,安排班组成员制作精美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立足于夯实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全体员工答疑解惑。目前,此项线上培训工作开展有序,12期培训视频为中心全体成员提供了一顿又一顿“学习大餐”,让员工分享到提升个人专业水平的“真经”。

二、丰富培训方式,保证全员学习效果

与传统培训相比,线上视频培训可以体现出更加丰富多元的培训教学方式。同时,视频培训的可重复性,也可以满足不同员工的学习需求,对于不理解的知识要点,员工可以通过反复学习,达到强化学习、巩固专业知识的目的。

为确保每个员工培训学习真正落实,培训期间穿插了提问、分享、讨论、测验等环节。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培训过程单一枯燥,也活跃了学习氛围,使学习效果不打折扣。

三、促进交流分享,提高全员技术水平

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组与班组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专业技术交流,共同提高中心全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中心组建“省检保护专业交流学习“微信群。微信群打破时空局限,可以随时交流,随时探讨。微信群里,无论是新进小白,还是保护大拿,大家都可以畅所欲言,针对同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或是分享工作经验,或是讨论学术难题,参与者的专业技术水平都在潜移默化中有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微信群信息新、内容丰富,受到了全体员工的一致好评。

技工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 制造业 人才培训

一、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基本状况

上海电气集团共有企业387家,其中资产管理公司277家、有限公司103家,总公司下属7家。

集团共有职工114709名,其中,在岗职工为74584名。所属企业中,资产管理公司拥有职工68211名,其中32899名职工在岗;有限公司拥有职工45467名,其中40654名职工在岗。

在岗职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共18221名,占职工总数的24.43%;有技术工人35535人,其中技能人才33139名,占职工总数的44.43%。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分类统计表,在岗劳务工用工总数13480人。集团在岗职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职工1277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占在岗职工的1.7%,职工的学历学位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集团共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938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0.6%,占在岗职工的2.6%。集团共有高级技师202名,技师1685名,两者分别占技术型人才的0.6%和5.1%,占在岗职工的0.3%和2.3%,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型人才比例为5.7%,占技术工人比例为5.3%,占工人(含劳务工14066人)比例为3.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比例为24.4%,占技术工人比例为22.74%。

在职工教育培训投入方面,2006年。上海电气职工教育培训投入3501.6万元,在岗职工人均469.5元,其中,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总投入1049.8万元。技能人才人均316.8元。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30%。有限公司职工教育培训投人2313.5万元,人均投入569.1元,其中技能人才投入566.1万元,技能人才人均276.8元。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训占总投入比例为24.5%。

同时根据调查,45%的职工在过去一年中参加了企业组织的培训。但有77.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群体中有52.5%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有26.7%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其中有65.20%的职工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的人员表示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

综合上述情况可见,上海电气集团已经拥有一支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队伍。近三年来。职工队伍建设态势良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岗职工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1.87%、2.17%、2.28%,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在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为7.68%、8.8,%、10.03%,呈现上升趋势。

二、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级技能人才在总量、结构和素质上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2006年西门子年度报表,2006年西门子共有员工474900名。其中173000人(36.42%)的员工具有本科学历。2006年,西门子在世界范围内新雇佣了75200位员工,其中36%具有本科学历,在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新员工中,有60%是科学家职务或者是工程师。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0%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能人才从质量到数量都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技师、高级技师人数偏少;二是学历结构上偏低;三是高技能人才年龄偏大;四是劳务工技能等级低。缺乏相应的培训。

2、高端、紧缺、关键人才不足。对集团人才队伍存在问题的反映主要有:一是高端管理和科技人才比例较缺乏。西门子公司大学本科以上员工占50%,而上海电气仅16%;二是适应战略发展需求的人才缺口很大:三是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大的差距。西门子公司高级技术工人占1/3以上,而上海电气高级技术工人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24.4%。值得关注的是,根据电气集团人力资源统计表不完全统计,党政管理人员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3223人,占党政管理人员总数的25.16%;同时党政管理人员的总量较大。共有12809人,占调查企业人员总数的22.93%。

3、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存在不足。调查显示,54.6%的职工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7.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技术人员群体中52.5%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76.7%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中基层管理人员中33.6%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35岁及以下本科以上学历群体中38.2%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5.2%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企业高层领导中23.1%表示过去1年内没有参加过企业组织的培训,68.5%表示过去1年没有参加过企业外的培训。三、进一步加强上海电气人力资源建设的对策

1、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上海电气作为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技术工人的水平和质量应该走在全国前列。按照集团发展规划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到“十一五”末,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比例要超过30%,其中技师、高级技师比例要达到8%,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占高技能人才比重达80%左右,并涌现一批中青年领军高技能人才,带动中、初级技能工人队伍相间梯次发展。全面提升职工队伍整体技能、素质水平。

要加强劳务工的建设。参加教育培训、提升工作等级已经成为劳务工的迫切需求。上海电气集团职工队伍结构老化的矛盾较为突出,劳务工的加入使得职工队伍老化的状况大大改善。目前集团一线劳务工10175人,占一线职工的35.7%,占劳务工总数的75.48%。如在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电焊和冷作两个主要工种中。劳务工已占在职工人数的30%,10年内30%的在职焊工和冷作工退休。在职技术工人学历层次偏低,年龄偏大;劳务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比较粗浅。76.9%的劳务工比较希望和非常希望参加教育培训,目前有39.4%劳务工参加过技术培训,55.9%的劳务工没有参加培训。要立足上海、延伸国内外,在外省市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加强对技术工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与计划工作,通过教育培训、鉴定考核、择优选拔,建 立分层、分类实施的技术工人培养体系,造就一支高、中、低合理配置的技术工人队伍。

技工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油田;企业;员工培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油田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环境更具有多变性。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企业不断加大投入,研发新技术、新设备,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同时也要求企业的员工能够应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尤其在当前数字化时代,员工素质要跟上企业的步伐,否则将会被淘汰,而目前的员工仅限于过去老一套的工作方法与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

一、认真组织需求调研,科学设计培训方案

为满足生产建设与快速发展的需求,以解决不同层次员工培训需要,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将培训对象按职能进行分类,对管理、技术和操作人员结构进行分析,分层分段编制了《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共制定处级培训项目61项。其中:管理人员培训班31项,技术人员培训班16项,操作人员培训班14项。对各部门、各单位指定培训老师集中授课,定期对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要求每期培训班由专人负责资料汇总上报,使培训运行过程全面受控。同时,为了及时掌握基层单位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实施培训信息报告制,坚持培训工作月报和季度抽查,并把检查和督导的重点放在培训项目的实施上,从培训需求、目的、课程设计、教学组织、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确保了思路统一、运转协调,各项培训目标都落到实处。在培训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公司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培训方案,秉承以人为本、学习为尚的精神,树立培训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切实做到了教学管理、职责明确、分工到位、责任到人、保障得力。为学员营造了一个思想活跃、治学严谨、开拓创新的环境,使整个培训工作都在紧张、和谐、有序中进行。五年来,采油二处员工培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培训规模逐年扩大,由2009年的2100人到2012年的2439人,二是在技能人才培训上,目前已有1248人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达到操作员工总数的67.6%,其中:高级技师5名,技师39名,高级工552名,占其总数的47.7%,中级工及初级工653名,占其总数的52.3%。压力容器操作证、压力表检定员资格证等特种作业岗位持证率100%,随着培训力度的不断加强,员工的操作技能也都有了持续提高,为确保采油二处业绩目标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二处对培训的硬件设施投入逐年增加,使培训条件德奥明显改善,建立完善了元城作业区员工技能培训基地,可满足采油、注水、集输等19个工种的实地培训,为一线员工专业化培训提供了硬件保障。

二、实现培训目标核心,灵活选择培训方式

由于参加企业培训的员工大都是在职员工,企业不可能为了员工的培训而停产,这就决定着企业员工不可能大量、长期的脱产上学,这就要求企业培训机构在培训工作中坚持原则与灵活性相结合。根据企业发展,根据员工实际情况,培训时间长、中、短相结合,培训内容理论与时间相结合,培训方式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

三、分析目前培训现状,改善员工培训效果

1、现状。“每年培训花费精力不少,没气什么作用”;“员工培训积极性不高,不知道怎么办”,等等,很多培训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束手无策。企业培训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操作不当,不但达不到激励员工、发展员工的效果,而且将流于形式,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导致部分员工怠倦。

2、分析。一是培训方式重教轻学,只强调知识的灌输,缺乏学员参与的讨论和实践。二是培训周期相对较长,最短要一年,培训时间较短,最长的培训时间也就一月,不能让受训人员得到充分的培训。三是缺乏必要的培训结果评估。许多企业重视培训,但缺乏培训的评估和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或效果评估不够及时等情况,不利于成果的有效转化。多数培训评估仅仅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而没有深入到培训学员的工作行为、态度的改变,工作绩效的改善、能力的提高和伟企业带来的效益上来。评估只停留于层面,评估与实际脱节。

3、结果。一是员工可能无法完全获得完成本职工作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由于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降低,学习兴趣不高,培训效果会受到影响。二是培训对员工行为的改变不大。由于员工态度没有改变,其行为将不会有所改观,个人绩效不会提升,将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使培训失去意义,成为企业的无效投资。

4、举措。一是增加员工的知识。通过培训,员工具备了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知识,而且员工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如果企业的发展前景、战略目标、工作方针、规章制度等等。二是提升员工的技能。经过培训,员工完成了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操作技能、处理人际关系技能等。三是转变员工的工作态度。通过培训,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增强了员工的职业精神,培养了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加了员工适应并融于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四是改变员工的行为。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工作态度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的行动,把新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解决了以往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转变原来的工作态度,增强企业主人翁责任感及团队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优化培训体系主体,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1、培训体系制度层面优化

(1)完善员工培训管理考核制度

完善的培训体系应使培训工作制度化,使日常培训工作更能有利于纳入常态督察活动中,管理制度必须全面、系统,针对油田整体培训工作,制度了《采油二处员工培训管理实施细则》、《兼职教师培训师队伍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职责、职工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管理规定、培训教育经费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及使用管理,以及相关的教育培训考核办法制定详细内容。从而使培训工作管理更系统、更全面,更强化。

(2)完善薪酬激励制度

为了做好培训工作,单位应完善与培训相关的激励措施,充分发挥薪酬的饿激励作用,因为如果工资较高但是缺乏培训和发展的机会,仍然缺乏吸引力和激励性。同时,结合油田的实际,建立培训奖励制度,对在工作中坐车凸显贡献的各类人才实行优先培训和重点培训。

2、培训课程层面优化

为了提高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由此涉及到的培训有效性要求,在培训课程开发时应注意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根据对培训的需求和油田对各培训季候的具体要求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在培训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要针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培训效果。其次,培训课程涉及与开发应突出强调实效性。培训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强调实效性,使受训者在学习周后有用,能用、会用,受训者通过培训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果、质量。

3、培训体系运营层面优化

(1)完善培训具体实施环节

培训项目组通过制定和调整培训计划,不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定期对培训讲师进行评定考核,并将培训同绩效考核、薪资福利挂钩等一系列措施,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管控制。另外,培训项目在实施中腰根据环境条件变化及时修订培训计划,并按照评估过程调整适应,以满足培训需要。

(2)建立优化的培训评估体系

培训的效果评价是对培训效果的总结和检验,它是本次培训结束的标志,通过总结评价,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同时,它可以发现新的培训需要,是下一轮培训的重要依据。同时,针对每一培训项目的运行子系统,评估环境也十分必要。项目的服装人能够通过评估考核结果来全面认识已经结束的培训工作,有目标地进行纠正和改进,同时也是总结工作中一些成功的亮点,以便继续保持和发扬。

结语:员工培训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体系的变更而不断完善和提升。但是任何一种新体系在建立和推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阻力,对此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化解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障碍,最终实现目标。总之,要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不只是通过培训来完成的,它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员工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及运行机制中应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苑风君,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途径,《经济师》2009年第6期

[2]郭晓秋,培训务实 中国教育月刊,2007年8月

[3]杨可彬,油田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策略研究,科技资讯,2009(30)

上一篇:课件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司机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