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

时间:2022-07-22 11:20:18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研究

摘要:“一体化”教师,是指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师。技工院校只有拥有一大批“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才有可能稳步推进。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提供了培养“一体化”教师的完善体系和平台,是培养“一体化”教师主要途径;而校企结合、校校联合、共同培养模式是另一种途径;专项短期培训、在岗校本培训是培养“一体化”教师的补充途径。

关键词:技工院校;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79-02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09年10月颁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是借鉴了当代世界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当前我国技工教育的现状提出的。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融合。“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是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是构建“一体化”教学体系的依据,是建立“一体化”师资队伍的基础。所谓“一体化”教师,是指教师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于一体,既能讲授专业理论课,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建设一支高素质技校师资队伍,是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涉及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尤其是“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问题已成为制约“一体化”教学推广的“瓶颈”。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培养“一体化”教师队伍。只有拥有一大批“一体化”教师,“一体化”教学才有可能稳步推进。

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的不足

教学理念不适应“一体化”教学 在技工院校,传统的教学理念仍占主导地位,教学是建立在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之上的,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忽视职业教育规律和人的职业成长规律,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模式不适应“一体化”教学 重传授陈述性知识,忽视工作性知识和情感培养。理论课与实训课并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的传统教学模式仍然被广泛采用。在教学中出现教学进度不同步的现象,往往是理论课教师很少考虑实训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进度情况,学生学了知识不知道干什么用。而实训课教师在训练时只考虑课题操作内容,却很少考虑理论知识是否能应用到课题中,理论知识大部分内容在实训操作中体现不出来,结果是学生遇到了问题不知道什么原因。

教师能力不适应“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才能适应技校的教学工作。教师被人为地划分为理论教师和实习教师。理论教师主要来自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毕业后直接到技校工作,讲理论课能很快上手,但是由于欠缺实际操作技能和生产实践经验,一般需要锻炼较长时间才能胜任“一体化”实训教学。还有一部分教师被称为实习教师,大部分实习教师来自生产一线或毕业于技校,他们有一定生产实践和操作技能,而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更没有接受过师范教育,讲授理论课比较困难。另外,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教师开发“一体化”课程的能力较差,恰恰这一点正是技工院校的教师的能力短板。

技工院校“一体化”

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不仅包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而且还包括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要的全部内容。对于“一体化”教师要求既有理论知识,知其所以然;又有实际动手能力,会实际操作。故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一体化”教师应具备以下最基本的条件。

应热爱职业教育事业 要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熟悉其特点,因材施教。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观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改革传统的、轻车熟路、省力省钱,但效果不好的闭门造车的培养模式,主动探索“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探究与课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

应具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知识和较强的技术理论基础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技工院校教师不仅应懂得教学,懂得教学管理,还要具有课程开发能力。同时,技工院校教师应有若干年的企业工作经历,不仅要有某一岗位的专门操作技能,而且要有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工作经验,并要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陈述性知识的过程,而是培养设计能力,操作技能,使学生养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过程。

应具有多学科专业知识结构 社会、企业需要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职业学校也需要多科性“文武双全”的教师。实训教学内容和组织实施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一个教学任务中可能综合了许多学科专业知识。一个任务的组织实施过程,既要考虑教学需求,又要考虑实际工作实施过程,还要兼顾管理。单一专业的教师很难胜任这些课程的讲授与指导。

应具备系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能力 地区经济的差异、学校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差异、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决定了课程开发、编写教材的难度和复杂性。要使教学过程焕发出更强的活力,教师必须根据实践情况对原有课程进行改造,也就是课程的二度开发。

应具备娴熟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以及职业教育特有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从多元智力理论角度看,职业院校学生虽不擅长理论学习,但他们可能擅长技能操作。但在长期的“失败”经历和所谓“差学生”心理暗示下,他们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和主动探索以及反思的学习习惯。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培养技工院校

“一体化”教师的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 高等技术师范职业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的优势有:(1)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办学宗旨要求学生不仅学完与普通工科大学相同的课程,而且要学习职业教育类课程,还要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达到国家某一工种某一级别的职业资格技能水平。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职教师资培养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创新办学模式、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以及引领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发展方向的任务。(2)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长期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有这样一支师资队伍:教师有着对职业教育深刻的认识,有着深厚的专业知识,有着精湛的实践技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培养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3)实践教学始终是教学改革研究和探索的主要方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在特色办学模式中的地位,紧紧把握作为教学型大学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这一主体,围绕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教师从教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遵循从低到高、从基本到综合再到应用的认知和能力发展规律,持续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体系优化,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4)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拥有大量、先进的实训设备,既有与企业一样真的实训基地,也有适合实训教学的高仿真模拟场景。同时,还具有丰富的教材、真实案例和教学案例及网路资源,支撑着“一体化”实训教学。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一体化”教师的模式有:(1)短期体验,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选择一个或两个班级的一个或两个工作任务,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调整现有教学计划;以工作任务驱动,整合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将那些与实训教学联系紧密的、适合于现场讲授的专业理论课内容融入实训教学,完善实训内容。制定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案,引入“一体化”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试行。这种方式对现行教学计划修改不大,学生能够在短期内体验“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关键能力的培养。(2)长期规范,体系健全,四年一贯。将实训教学课程化,针对“卓越师资班”,从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开始,通盘考虑,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制“一体化”教学标准,教学方案、考评标准,建设教学场景,配备“一体化”教师。系统开发、编写“一体化”教材,涵盖课程开发方法、“一体化”教学及职业院校其他各种教学模式下的常用教法。选择与职业院校相应的“一体化”学习任务,让学生模拟“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一体化”教室进行微格教学训练。(3)校企结合、校校联合、共同培养。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职业技工院校与企业三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负培养之责。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校内完成全部理论课程学习和部分实训课程的学习,还要承担技工院校的教学工作(教育实习),同时,还要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生产实习)。

通过专项短期培训班培训 委托有资质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或专业培训机构对在岗教师进行“一体化”教学专项培训。学员由各技工院校从一线教学岗位上的教师中选送。此种途径时间短,见效快,立竿见影,能够暂时解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短期短缺的燃眉之急。经过培训的教师,虽能上岗任教,但是,对“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只是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系统性学习。另外,由于时间的限制,加之多年的教学经历、工作惯性,教师很难全面、准确接受“一体化”教学的理念、模式,会使培训效果在教学实施中大打折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岗校本培训 安排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合作企业参加生产活动,合作开发项目;跟踪行业技术发展方向,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对教师进行新媒体、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培训;注重专兼结合,动态管理,实行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轮岗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总之,无论是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中培养“一体化”教师,还是通过专项短期培训班培训“一体化”教师,或者是通过在岗校本培训“一体化”教师,各种途径都是为了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逐步形成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孟庆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打造培养:突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优势[N].中国教育报,2012-04-18.

[2]何应林.高职院校“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资格标准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3]邓泽民.现代四大职教模式(第2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杨宗强(1961—),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技术及数控技术。

上一篇:简化与细化 直观与抽象 下一篇:类比思维在Master cam软件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