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范文

时间:2023-11-26 21:49:49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篇1

关键词:品牌战略 品牌建设 特色创建 内涵提升 形象塑造

当今,教育市场开始进入“品牌消费”的新阶段。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做精做优,做出名气,树立好形象,是技工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技工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包括技工教育尚未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学校品牌,甚至连创建品牌也不被一些学校所重视,职业教育的品牌号召力弱,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在这种态势下,如何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品牌建设,将技工院校做大做强,服务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和探索,对这一课题做一些探讨。

一、技工院校品牌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当今,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类社会组织都把创建品牌、提升品牌作为核心战略任务,以期得到社会公众对自身的认可。在教育市场中,品牌学校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追捧和青睐。从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和示范高中的品牌号召力比较强,而职业院校的品牌号召力相对较弱。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比较低。正如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在一次学会会议上指出:“对于职业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人民群众依然不是很了解;目前职业教育的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的形象”。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不重视品牌建设,不重视对职业教育整体形象的推广和包装。从全国职业教育的情况来看,职业院校包括技工院校数量很多,但却是“满天星斗,不见月亮”,尚未能形成叫得响的全国性名校。虽然一些学校也知道创名校的重要性,但认识不深,不注重下苦功提升内涵。因此,大力加强学校品牌建设,对于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技工院校加强品牌建设的途径

实施品牌战略,建设品牌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高度重视,着力提高全员的品牌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培养核心精神。笔者结合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1.铸魂――大力培养核心精神,提升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

品牌学校是有内涵、素质高的学校。创建品牌学校,需要挖掘文化内涵,形成精神文化。要在传承历史中超越,在革除弊端中发展,在挖掘亮点中彰显,把提升文化内涵的重点放在构建学校的核心特色和培养核心精神上。这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因此,学校领导层一定要审时度势,制定切合实际的创建目标,将构建发展理念、体系等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贯穿始终,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准则和精神动力。东莞市技师学院就是这样做的。首先,深入各行各业调研,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根据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尤其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学院的发展目标――全力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技师学院,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办学方针――把人才培养标准融入社会需求,把教学过程融入生产过程,把学校发展融入社会科技进步;同时还提出了三大战略: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国际化战略,这三大战略,互相联系,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东莞市技师学院制订了品牌规划和实施步骤、举措,并进行了深入的动员和解读,将办学理念充分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以及每一位师生的行为中去,成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体系,从而使上述发展目标、方针、战略在校内家喻户晓,有效地调动广大教职工创建品牌的积极性,自觉按学院部署开展工作。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创品牌工作如火如荼,卓有成效,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招生人数成倍增长,2014年,在校生人数增加到7300人,比2012年翻了一番多。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大力更新发展理念,内强素质,着力构建技工教育文化软实力,确保全员参加,人人重视,落实规划,分工协作,是创建品牌学校的前提条件。

2.强基――大力打造品牌专业,突显学校特色,夯实学校发展根基

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故此必须立足长远,不断开拓新专业,打造新品牌,这是创建和提升学校品牌,夯实学校发展根基的重要举措。为此,技工院校必须以科技发展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托、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始终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市场化、特色化、现代化和品牌化,着力形成示范性的名牌专业,以名牌效应全面带动品牌学校创建。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注重打造品牌专业。他们通过改造传统专业、优化骨干专业、培植重点专业、创立新兴专业等措施,适时调整专业结构,突出培植数控专业、模具制造、机电一体化、现代物流等专业,开设了汽车机电、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按国际标准组织教学与考核,全力创建品牌专业,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过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能人才,从而夯实了专业根基,为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3.培英――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名师精英

师资力量是学校竞争的核心要素。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前提,是创建品牌学校的保障。

因此,学校要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人才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师资结构为主线,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发展环境和良好氛围。东莞市技师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刘海光院长到任不久,就主持制定了以调整优化教师队伍为主线,以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的“名师工程”,并吸收、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和经验,组织“一体化”教师走出国门学习德国、英国等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合作编写一体化教材,参加一体化教研活动,以提升骨干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

与此同时,学校制订了教师进修制度、实训制度、奖励制度以及到企业实岗见习制度,先后分批派出近百名教师赴德国、奥地利、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培训,还从有关行业、企业聘请了66名技术骨干、行家专家任兼职教师,力争在短期内造就一批名师,扩大学校的知名度。

4.借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经验,推进学校特色构建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破解“千校一面”的问题,创出特色,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再者,接轨国际,引进吸收国际领先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模式和经验,创立富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国际职教模式,按国际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能力、核心能力过硬的高技能人才,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捷径。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在省内全面开启中德、中英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当今世界两大主流职教模式(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消化吸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标准、教育方法,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德国手工联合会(HWK)、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HK)、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以及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心、英国沃索学院合作,合作分别设立了“德国HW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IHK中国(东莞)培训鉴定中心中国总部”“德国BBW职业教育集团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中国总部”和英国ASFI产业技术认证中国(东莞)培训中心,开办了8个专业18个国际合作教学班,在校生近500人。同时,还借助各种媒体的力量进行包装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借力”,东莞市技师学院的中德班、中英班已经成为东莞特色品牌专业班,连邻近省份的考生也慕名前来报名,以致学位供不应求。实践证明,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消化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职教模式、发展理念、教学标准、管理及考核办法,并使之本土化、特色化,可以有效提升学校的内涵和知名度、美誉度,这对加快创建品牌学校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5.蓄力――推进校企合作,创建学习型工厂,培养品牌学生

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李小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最难的是产教结合。”技工院校创建品牌学校必须突破难点,大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创建“学习型工厂”的教学环境。要改变过去一直沿用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进行的体系和模式,突破制度障碍,根据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招工计划和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组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真正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新机制。东莞市技师学院引进德国“BBW学习型工厂模式”,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企业合作制定校企“八共同”的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以生产工作过程取代学科结构课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由多个不同领域或不同专业的多名老师组成教学小组,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共同完成综合性的教学领域,努力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其实践训练以智力技能为主,以模仿性的操作能力为辅;并积极应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改革中加快构建复合型专业教学体系,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作为技能培训目标,建立相关专业的“学习型工厂”,采用课堂教学+校内“学习型工厂”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双元培养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学院对老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开发,实行“校企同生原则”,先后建立了有企业参与的“BBW学习型工厂及培训中心”“汽车医院”学习型工厂“会计事务所”学习型工厂等、“服装制作营销”学习型工厂、“小高微店”学习型工厂、“百分商城”学习型工厂、“东技国际旅行社”学习型工厂。这些学习型工厂的产品就是教学载体。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必须经过企业接定单、设计、生产、销售四个流程实现培训内容与企业流程无缝对接,从而就业与培训无缝的对接。同时,还积极组织开展技能竞赛,以赛促学,遴选技能标兵、品牌学生,一次带动全校学生学技之风。东莞市技师学院的实践证明,实施东莞本土化的“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使学生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而深受企业欢迎和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许多外企及国内大型高新科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的企业都与东莞市技师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现了招生即招工。这就为创建品牌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成功实践,引起了人社部有关部门领导和国内许多技工院校的特别重视和关注。最近,来自全国120家院校的220位代表参加了在东莞举行的全国技工院校校长论坛第二届大会。与会校长们在探讨“新常态与技工教育新发展”主题的同时,特别关注和探讨了东莞市技师学院率先走向转型升级新常态,建立中德中英合作、企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制、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弹性学制嵌入式、学业+创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多模式培养体系,创新现代职教新模式,率先开启职教国际化合作实现跨越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东莞市技师学院办学“高大尚”的共识:走“高端”办学的道路,选择“高端”企业合作,共同培育高标准人才;胸怀发展大目标,定位全国一流、世界知名技师学院,目标直指技工教育的“清华”“北大”;崇尚品牌立校,为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强化了机电一体、现代物流、汽车维修与钣金、模具等东莞企业急需的特色品牌专业,实现特色立校、品牌立校的办学目标。

西安技师学院院长李长江在探讨东莞市技师学院现代职教新模式时深有感触地说:“亲身走进东莞市技师学院成批五轴数控加工中心这样世界一流设备,亲眼所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学生在‘学习型工厂’直接生产产品,亲耳聆听了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教授讲述用最先进的国际职教理念办学历程,让我从心底里由衷地发出两个字‘震撼’!”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会议期间,人社部能力建设司张立新司长到学院调研时说,东莞市技师学院实至名归,学院在职教新模式中探索出来的五种模式,各有特色,各有优势,这五种模式齐头并进,同时在一所学校生根开花,在技工院校里不多见的。这五种模式都可以作为今后我们技工院校发展的选择,可能是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选择,学院作为创新的“实验田”要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这模式,他深信学院有理由引领全国技工院校的发展,是其他技工院校发展学习的楷模。2014年7月2日,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社长王程来我院调研时指出此次东莞之行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长见识、大受感动”。东莞职业教育规模之大、设施设备之先进、做法之超前,让其大开眼界,见识大开,东莞职教人的执着追求、励精图治,让其感动。由此可见,东莞市技师学院实施品牌战略的实践与探索,的确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的实际需要。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品牌意识,高起点规划,高效能管理,不断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提升文化内涵,引进、消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紧贴本省产业转型升级实际,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打造品牌专业、名师队伍、品牌学生,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办好“学习型工厂”,建立产教高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新体制、新机制,大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促进高技能人才健康成长,为经济社会双转型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金爱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出版社(河北),2009.

[2]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教育,2011.

[3]唐学良,罗嘉雯.“目前职业教育整体形象还是弱智教育”,南方都市报,2014-09-02.

技工院校篇2

一、积极开展以学习英语为主题的活动

寓教于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国技工院校积极开展以英语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英语角、英语话剧、疯狂英语等以提高学生学校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的活动层出不穷。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拉进了同学之间的距离,使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涯变得丰富多彩。

二、技工院校英语教育取得的成果

学校领导对英语教育的重视,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加深,使我国技工院校的英语教育不断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一)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会在无形中督促学生更认真、更用心地学习英语。我国技工院校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以学习英语为主题的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校环境,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不断地得到提高,英语语言的使用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加强。(二)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的高低,我国技工院校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加学校间英语教学的经验交流,在增强自身师资力量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据调查,近年来,我国技工院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有不小的提高,相信这与学校增加在师资方面的投入是离不开的。(三)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不但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加强学生与国际接轨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加强英语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环节,作为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基地的技工院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培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英语教育,提高学习英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需要学校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进行英语教育时做到因材施教,把握学生心理,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信经过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我国技工院校能够培养出更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技校生。

技工院校篇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地方的教育工作实施,都在通过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完成,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改善固有的问题,实现工作的良性循环。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是目前比较关注的内容,其在传统教育的依赖程度较高,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作出良好的变革。文章针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多媒体;网络环境;技工院校;英语教学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的工作建设上,都希望通过有效的手段来完成,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很少利用简单的模式来实施,最大的目的在于更好的健全工作体系,要积极的让人才按照“一专多能”、“多专多能”的方向来培养,促进人才体系的多元化建设。因此,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利用,成为了教育的潮流和趋势,值得尝试。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优势分析

第一,互联网信息量大,资源丰富。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实施,不能完全按照固有的思路来完成,必须让学生在英语的掌握能力上切实的提升,能够将英语的表达能力提升,在英语的语感方面更好的培养。相对而言,多媒体网络环境与技工院校英语教学融合以后,可以将互联网有效的运用,在信息量方面表现较大,在教学资源上也更加的丰富[1]。首先,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查找最新的教育理念,并且利用网络调研功能,观察技工院校学生对英语的看法和学习态度,从而在多个方面掌握好学习的趋向,减少固有的矛盾和不足,实现工作上的良性循环。其次,我们在开展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既往完全是表现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通过将多媒体网络环境有效的融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自身完全的放开,在学习的效率上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2]。第二,多媒体英语网络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能力。就技工院校英语教学本身而言,学生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更差一些,而初中阶段的他们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考失利进入技工院校学习,周围人的眼光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态度越来越差。而多媒体网络环境在应用以后,可以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作出提升[3]。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可以对英语的具体学习方向作出定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交际能力作出巩固,尤其是在书面用语、官方用语、口头用语上,学生可以做出良好的划分,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因此得到更多的指导。其次,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够做出更多的保障。例如,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英语学习、应用的重要性,该项外语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提供支持,是一种必要性的语言技能。在此种情况下,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减少被动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学的对策

第一,将多媒体与英语教材结合。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过往的教育模式,完全是按照教材的设定来完成的,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的严重。为此,我们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多媒体与英语教材相互结合,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英语能力作出积极的培养。例如,在初期的学习当中,可以将英语教材的对话、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来作出展示,让学生清晰的记录,而后在专项难题的学习上,不断的敦促自己来锻炼。另外,有些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容易进入到死记硬背的误区当中,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对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或者是英语学习的错误观点作出分析,在班级内部讨论,将英语教材的权威内容作出展现,促使学生在记忆方面更加深刻,在学习的成绩上不断的巩固。第二,和谐师生关系。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应用,虽然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技工院校英语教学不断的进步,但是如果在师生关系上不和谐,那么学生根本不可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教师也会因此出现下降的情况。所以,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应用,需要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完成。英语教师要认真备课,将教材知识与多媒体手段有机结合,制作出高质量的英语课件,使其容量得当、重难点突出、课件生动有趣。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将课件的操作性、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有机统一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多媒体教学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应与课件的使用有机结合。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对策展开讨论,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开展,在整体上表现为良性循环的态势,各项教育工作的实施,能够以科学的态度来完成,各项工作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足。日后,应该在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应用上深入研究,不断的健全教学体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技工院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玥.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管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07):168-169.

[2]刘建斐,赵侠.浅谈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技工院校英语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2,(04):68-70.

[3]黄志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技工院校商务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实例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273-274.

技工院校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顶岗教育;顶岗实习

2013年度徐州市社科应用研究课题,课题名称:建设徐州技工教育强市对策研究,编号:13XSC-074

顶岗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新形式,顶岗实习要求学生能够独挡一面,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学生从心理上抵触用人单位、学生权利得不到保障以及利益受到损害等诸多问题。而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学校、企业乃至学生本人对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笔者将从以下三方面来探讨技工院校顶岗教育。

一、技工教育顶岗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开展,技工教育在教学形式、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技工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有一年左右的顶岗实习,但是,由于对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足,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学校及企业的重视。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准劳动关系的主体。学校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的认识往往只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忽视另一方面。一般情况下,有的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而对于学生的工作情况、生活状况则不太关心,甚至不闻不问,一切由用人单位负责;用人单位认为顶岗实习的学生只是来劳动的,因而只关心学生的劳动情况,考虑的是学生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对于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到多少知识,以及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职业岗位能力是否得到增强等问题则不太关注。然而,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是主要的组织者,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等由学校决定。用人单位是主要的管理者,学生岗位的安排、工作职责的划分、学生待遇的确定等由用人单位决定。学生则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主体地位往往容易被忽视。

第二,学生自身对其主体地位认识不足。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地位认识不够充分,进而影响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态度。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以后也不一定就在实习单位工作,思维上存在偏差;有的学生出现随意请假、旷工现象,对待工作不是很认真;也有的学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简单体力劳动以及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心理上出现动摇;有的学生认为实习无用,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可能与专业无关,因而无法迅速进入角色,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

二、如何正确来看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

第一,顶岗实习的认识论基础是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和实践第一的观点。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发现真理的终极源泉和掌握真理最有效的途径。教育作为认知过程,必须体现实践的主体地位和导向作用,因为“读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实践是发生在开放体系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是促使学生“蛙跃式”学习、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广阔平台。在技工教育大众化和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更应该自觉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青年学生强烈的实践愿望和实践需求,有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提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顶岗实习是技工教育中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由此看来,顶岗实习其实质是实践性教学由校内向校外的延伸。在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必须围绕已定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的专业要求,来制定顶岗实习的计划,同时顶岗实习的具体形式必须服从于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必须明确具体的工作岗位和内容,并定期对其进行辅导和信息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定期考核。

二是顶岗实习的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必须完成已定的学习任务,并达到考核要求。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评价与考核。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应该侧重于学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核,并将学生评价与考核的成绩计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参考。如对于优秀者给予表扬,对于不合格者给予批评,并对其实行延迟毕业。

三是企业用人单位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以及学生本人的实际情况提供相对应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习岗位要有利于巩固和深化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同时,用人单位还必须为顶岗实习的学生配备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较高、培训经验丰富的实习指导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顶岗实习就是学校和用人单位相互支持、配合来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三、技工教育顶岗实习具体工作对策

首先,必须严格管理,建立健全顶岗实习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以加强学生实践学习为目的,针对顶岗实习中已经出现或者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为巩固学生的实践地位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这种管理制度必须既要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和专业指导,又要能充分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际包含学校对学生的管理、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三个层次。对于学校和用人单位而言,主要是要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实行长期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实行“供”和“需”平衡的顶岗实习管理运行机制,建立顶岗实习检查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和企业指导教师的主要工作职责,细化顶岗实习的日常管理;要建立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实习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促使学生重视顶岗实习中的日常表现和对专业内容的学习;要完善顶岗实习协议制度,签定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协议,明确规定三方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三方的合法权益。

其次,转变观念,三方必须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认识。开展顶岗实习教学模式是当前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改变技工院校教学现状的迫切需要。顶岗实习不是搞花样、走形式,必须取得一定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和用人单位务必从思想上对顶岗实习有一个较全面、深层次的理解,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观念,正确认识和尊重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要重视学生实习,必须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并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允许学生自由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要重视学生实习,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用人单位不能仅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片面追求企业利益,而应该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尽一份社会责任。对于学生自身而言,必须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作用,自觉接受实际工作的锻炼,主动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总之,顶岗实习可以促进技工院校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数事实表明,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能力是“再学习能力”,从“学会”有限的课本知识到“会学”无限的实训技能知识,其中间环节就是专业实践和专业训练,而顶岗实习为此提供了一种代价小而效率高的实验平台。因此,顶岗实习本质上是学校学科专业教育的在不同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

参考文献:

1.钟祈.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3.李俭.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

作者简介:

技工院校篇5

本文简单介绍了足球游戏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足球游戏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并对热身阶段、正式教学活动前阶段、技术训练阶段、教学结束阶段的足球游戏设计进行了详细说明。

关键词:

技工院校;足球教学;足球游戏法;体育活动

在大多数技工院校的足球教学中,体育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足球运动的规则和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活动,学生在运动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足球运动技能。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运动,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足球游戏法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笔者出于对足球运动的热爱,结合多年足球教学经历,在此具体谈谈足球游戏法在技工院校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一、足球游戏的特点和设计原则

1.足球游戏的特点

足球游戏是指将足球运动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增进对足球的兴趣,它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将足球游戏教学法融入足球教学过程中,能使足球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从而提高足球教学质量。足球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项目,形式灵活多样。足球游戏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足球游戏具有很强的竞技性,一般将足球游戏设计成对抗性项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足球游戏的设计原则

一是科学性。体育教师在设计足球游戏时,要考虑到技工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特征以及技工院校的硬件设施条件等。二是趣味性。足球游戏的内容选择应该具有趣味性,在保证趣味性的同时,也要保证适于学生锻炼,使足球游戏既有趣味性,又不失运动效果。

二、足球游戏内容的选择

足球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有教育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促进学生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足球游戏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男生、女生参加的足球游戏的内容强度就不能相同,因为男生、女生在生理与心理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为女生安排的足球游戏运动强度太大,那么就会导致很多女生难以适应,就会大大降低她们对足球运动的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建议为女生安排一些灵敏性突出的足球游戏活动,例如垫球和带球绕圈等。教师可以为男生安排一些力量性和耐力性突出的足球游戏,例如快速运球和射门竞赛等。另外,足球游戏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这对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个性发展有重要作用。

三、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

足球游戏的教学安排要循序渐进,在足球教学的不同阶段,要有针对性地安排足球游戏活动,从而促进足球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从热身阶段、正式教学活动前阶段、技术训练阶段、教学结束阶段对足球游戏的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的足球游戏主要采用慢跑或者定位操的方式,但这种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建议设计抢球、传球、跳绳等方式,从而达到热身效果。

2.正式教学活动前阶段

正式教学前,可以安排两人争球、竞赛传球等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和心理达到最佳状态,保证后续正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3.技术训练阶段

技术训练阶段的足球游戏要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训练,要有针对性。例如,在实施足球战术教学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三对一、四对二的射门比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结束阶段

在教学结束阶段,要让学生逐渐恢复体力,使肌肉得到放松。这个阶段的足球活动要求难度小、运动量小,采用足球游戏法,不仅能够使教学结束阶段的教学具有趣味性,而且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消除学生疲劳,促进身体机能更快地恢复。例如,安排颠球游戏,将全班学生按7~8人分成一组,每组围成一个圆圈依次颠球,这种足球游戏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机能的恢复,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球感,使学生在运动结束后更好地恢复过来,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技工院校篇6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合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208-01

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主要分支,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大,迫切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劳动人才。技工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固然是影响技工教育发展的多方面因素,然而,技工教育要想突破当前窘境,就需要探索对自身有利的发展方向,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校企合作的契合点。该文对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技工院校样例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1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是促进企业创新的主要因素。我国技工教育发展已经逐步走向正轨,从墨守成规向精益求精发展,发展方向从效益化发展向内涵化提升。不过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1.1 校企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大部分技工院校持主动态度,而企业则没有很高的积极性。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对自身人力资源的需求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通常情况下,只在出现人才需求时才进行招聘,多呈季节性招聘模式。此外,企业的社会公益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增强,虽然有与院校合作的想法,但是多出于对自身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不采取教学课程设计,只为获取廉价的劳动力。

1.2 思想观念有待转变

技工教育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技工院校都希望能够成为现代化技工学校。这就促使技工院校树立了以经济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力宣传校企合作的措施。不过,这仅仅代表了一种思想观念,其并没有转化为成熟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于注重人才培养的形式。技工院校应该培养出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才,如果只注重学生的技术培养而无视德育的养成,那么待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由于心理素质差会频频出现离职现象。

1.3 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不健全

校企合作的有效衔接是关键,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习惯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进入企业实训带有负面影响,因而会影响到整个校企合作的质量,此外,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后,被分散在多个企业、多个工厂,无法进行实时监控,导致实习成绩的标准不一。而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校企合作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到位,出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那么就会对企业本身的利益造成严重影响,出于对知识产权和经济利益的保护,企业很难会教授学生核心技术,导致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大打折扣。

2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2.1 实习基地模式

实习基地是采用最广泛的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入学的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之后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这期间,技工院校对在校期间的学生进行培养,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由企业负责培训,一些技工学习勇于创新,在多个企中业建立实习基础,不仅交流方便,操作也相对简单。

2.2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是指技工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对于合作提出相关的要求,制订目标和方案,实现教学实训的同步进行。这种形式往往以企业冠名,需要学生在学此期间开始了解企业内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毕业之后直接到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订单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学习在一开始就能够明确出学习目标,一方面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缩短学生进入工作状态的适应期。

2.3 企业办学模式

由企业出资办学,承担管理、教学等所有责任,企业办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就职,实现院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从企业方面考虑,这种模式可以储备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人才,避免出现招不上人的现象;从院校方面考虑,学校只需负责招生和制定教学方案,无需考虑资金投入和学生毕业后的就职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仅可以与时俱进地理解前沿信息,掌握操作技术,还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企业办学模式对企业的资金要求和人力资源要求较高。

2.4 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具备能够统筹教育和企业资源的强大力量,不仅可以为校企合作提供专项资金和制度保障,还能够很大程度的调动校企的积极性和团结性。

3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3.1 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

要想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才,就要有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到技工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质量。因此,技工院校要设置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并进行科学的可行性分析和预测,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3.2 创建良好的实训基地

实训过程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实训基础能够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完成,是企业培养员工的重要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在环境、技术和应用方面做到充足的准备。对于校外基地来说,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生产经验以及工作责任感。

3.3 提高师资力量

教师是教学的主力,教师不仅仅是负责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因此,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使校企合作取得成功,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加强自身的技术能力,校企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提高师资力量。

4 结语

校企合作为学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途径,校企合作也是技工机构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技工院校的教育目标而言,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从市场经济方面出发,人才就是企业的产品,因此,应更多的关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社会经济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2] 迟俊,刘晓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5):135-136.

[3] 陈广,魏春石,张好徽.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6):67-68.

技工院校篇7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企合作 合作模式

课 题:本文系江西省技工院校2012年省级教学研究重点课题“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XJGJY-2012-19)。

发达国家把职业教育当做是“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走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则是其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经验之一。校企合作就是要充分利用好校企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好校企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做到校企共享教育资源,校企共定培养方案,校企共管教学过程,校企共融文化氛围。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与措施,各地技工院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在校企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动了技工院校的发展。但是,由于政府、企业、学校三方面的种种原因,目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还比较单一,校企合作层次还不够深入,校企之间缺少真正的文化交流,校企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还没有形成,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问题一:人才培养的周期长,导致企业不太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尽管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我国的企业对待职业教育的态度却比较冷漠,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即使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校企合作中,企业也是顾虑重重,担心工学交替或者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只是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来使用,对于实习的“六定”(即: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师傅、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定期给学生讲课和辅导)要求统统放在一边。

虽然有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意识到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必要性,但是由于人才培养的周期长,“远水救不了近火”;此外还担心培养的人才留不住,“造船不如买船”,企业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甚至不惜挖别人的墙脚。这些导致企业不太愿意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2.问题二:资本的趋利性,使得企业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必须承担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现代企业的用工制度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认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是职业院校的事,或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企业首要考虑的是近期的经济利益,至于人才的培养暂时还未列入其议事日程,即使需要自己参与人才培养,也希望政府能够为人才培养埋单,从而降低自身的人力资源成本。

在用工方面,不少企业存在短期行为,不惜使用低素质的工人。这主要是因为低素质工人工资水平较低,就业期望值不高,人员流动性小,短期内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如果使用技校毕业生,企业则需要支付更高的工资,加上其年龄偏小、不愿吃苦、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增大。企业为了在短期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愿意与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

3.问题三:生源素质不高的现状给校企合作增加了难度

技工院校的生源大多是文化基础不牢、能力素质不高、学习愿望不强、对待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到技工院校就读,只是为了学会一门技能、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愿意再学习理论知识,而学校为了缓解招生压力,投其所好,大幅度削减理论课时,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技校生的年龄偏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思想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选择专业时一般都是由家长做主,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择业时过于理想化,缺乏应有的吃苦耐劳精神。而技工院校的职业指导教学说教的成分多,没有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刚到企业的很长一段时间会感到不适,牢骚怨言较多,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4.问题四:法律与制度的缺失,造成校企合作没有保障

目前的校企合作,由于双方地位上的不对称,加上法律与制度的缺失,合作双方的任何一方退出合作,自身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大,但给对方却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双方就难免会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在校企合作中,无论是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还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都会增加企业的管理难度,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使企业对校企合作感到很是无奈。在不能得到国家和社会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如果需要企业用消耗自身的方式来对校企合作进行投入,恐怕没有哪个企业会愿意做这种劳民伤财的事。

二、相应对策

我们要想解决校企合作中“校热企冷”的不正常现象,就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找到校企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使校企合作产生最大的效益,从而促进企业与技工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达到和谐双赢。

1.搭建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平台

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好公共管理的优势,搭建起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平台,成立由人社部门牵头,教育、财政、发改委、工信委、国资委等多部门参与,有企业和院校代表参加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对校企合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通报校企合作的相关信息,统筹规划区域内校企两种教育资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指导和协调职业院校和企业有序地开展校企合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商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教学计划,及时解决校企合作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体系

(1)必须形成一套完善的且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在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参与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是企业应尽的义务。

(2)建立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各地要制定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达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的共识,明确校企双方各自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专门支持校企合作,通过政策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校企之间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3.建立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政府应建立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区域内的校企合作工作。以评估为基础,出台配套的政策措施,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通过评估,遴选一批在校企合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将其作为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授予“校企合作突出贡献奖”和“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允许企业适当提高职工教育和培训经费的提取比例用于企业职工的培训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在项目立项、等级评定、综合评估、资金分配上给予必要的倾斜。

4.确立校企合作政府投入的机制

一方面,必须建立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投入机制,保证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平台能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政府还需建立导向性和调节性资金的投入机制,通过设立校企合作政府奖励资金或财政补助资金,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综合运用资金的导向作用,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对参与校企合作,其合作效果经过评估达到预期标准的企业,应让其享受税收减免或财政补贴;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取得的产品收入,可适当减免税费。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的规定。

5.设计政府主导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校企合作的四个要素是技工院校、企业、政府和市场,其中技工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体,双方基于各自现实利益的需要,希望通过校企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合作双赢,同时又以各自的社会需求为依据,互相制约,形成利益共同体。政府肩负着整个社会的管理职能,理应为促进教育界和企业界的深入合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推动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与调整的手段,可通过竞争机制发挥作用,使校企双方深深地感受到开展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然形成校企双方自愿合作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校企合作的现状,可借鉴下列校企合作模式。

(1)订单培养模式。技工院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了解清楚企业未来对技能人才的数量、规格、知识、技能和素质等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最终确定参与订单培养的学生名单,建立起校企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实现“无缝对接”,学校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学生毕业即上岗的“零过渡”。

(2)股份合作模式。具有独立法人的国内外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非国有企业)以资金、土地、房屋、场地、设备、设施、技术、人员等多种形式向技工院校入股,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的形式开展合作办学。企业以学校举办者的身份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做到人才共育、资源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3)校办企业模式。技工院校可以选择基础条件好、具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发挥专业师资和设备设施的优势,注册成立校办企业,建立开放性、按企业模式运作、集教学、生产、科研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性教学工厂,将技术开发成果进行转化。

(4)企业办学模式。行业企业通过引校入企,自办职业培训学校,在原来行办技校或厂办技校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遵循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自主培养技能型人才,必将使这一模式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盛国荣.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北大学,2008.

技工院校篇8

关键词:成人高校:技工院校:合并双嬴互补

一:成人高校办学资源局限性分析

(1)湖南省是办学资源发达省份之一,现有100多所普通高校(含成人职工高校),加上社会力量成教招生有160多家各类机构,都承办成教招生,遍及三湘四水。从成教办学优势和规模以中南大学、湖大、湖南师大、长沙理工、湘大、湖南科大、南华大学以及全省其他二本院校占据主导地位。从办学层次和类型具有高升本、专升本、高升专,有成考、网络、自考,覆盖到整个成人教育,优势凸现,是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无法替代和比较的。全省高职院校和成人高校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办学层次单一。基本是高升专的成人教育。办学规模不大,招生优势也难以形成。但机制相对灵活。

(2)湖南省现有成人高校共9所。其中政府办学3所(长沙教育学院、湘潭教育学院和株洲市职大),行业办学6所(衡阳工业职大、涟钢职大、中钢重机职大、长沙工业职大、南方动力机械职大、纺织职大)。目前受学校知名度、办学场所、经费来源、品牌效应、师资等诸因素影响,竞争力和整体实力不强。办学规模不大。这就为成人高校并入技工院校客观上奠定了基础。

二:成人高校并入技工院校后情况分析

湖南纺织职工大学并入湘潭技师学院,实现了真正意义的高技能人才和学历合而为一。近几年并得到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好处:

一是成人高校紧紧围绕为湘潭技师学院学生服务这条主线,湘潭技师学院学生由原报考湖南工程学院、湖南社会专修学院、中南林科大转向报考湖南纺织职工大学,近年连续四年报考成考人数位居湘潭市第一。近年共有2843人被湖南纺织职工大学录取。这样大大降低学院的办学成本,解决了高技学生的成教大专学历问题。也为纺织职大生源提供了保证。相辅相成,双赢互补。

二是继续抓好成人高校的函授教育,在保证校本部学生录取的前提下,依据湖南省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办学的要求,一方面终止淘汰学生流失率高,退学学生多,办学诚信差,教学不规范的中职学校合作。转向重点发展具有纺织特色,讲究诚信,教学质量有保证、管理到位以服装设计、艺术设计为主体的函授教育。目前设“一站三点“,在籍学生共300多人,均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认可和肯定,充分凸现“纺织元素”,为湖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行业人才作出了贡献。

三是大力发展业余教育,抢抓发展机遇。(1)不断提高经营意识,确保成人教育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灵活性。(a)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主要考虑因地因时因事制宜,确保教学活动有效进行。(b)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如闭卷、开卷、口试、操作、论文、作品、调研、设计、报告等,对成人学生坚持实际、实用、实战、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考试,选择有深度、实用性强的考题、个案分析、读书心得、论文、设计、演讲等均可以列为学生的考试形式,强化成人学生的综合素质。(c)在培养目标上立足于特长、特点、特色和成熟、成功、成才。构建新的办学模式,业余教育的特色凸现。工作学习两不误。(2)积极开辟生源,做好招生工作。我校的成人业余教育起步稳健,形势喜人,全校教职工积极支持成人函授教育,广泛参与招生工作。成人教育在做好宣传、报名等工作的同时,还举办了考前辅导班,依据成人高考考纲进行了语文、英语、数学三门课程的辅导。同时面对全国成人高考报名人数逐年下降,成教同行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我们采取了以下四个方面措施:第一、大量走访企业,调查研究生产中急需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合理设置专业。第二、加大宣传力度,招生报名期间,广泛设点登记。第三、挖掘内部生源,积极动员应届大专生报考专升本、中技学生报考成人大专。第四、积极主动与省考试院和市考试院联系,及时掌握全省生源的报考信息,取得考试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尽量多录取学生。全面提高录取率。(3)以诚信赢取学生。针对成人学员的特点,我们的工作是没有时间的,有时接到一个电话“老师我5点下班,想来领书、缴费“,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留下来等,我们经常都是天黑了才到家,中午、星期六、星期日都安排人值班,由于我们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所以深得学生信赖。

三:成人高校并入技师学院下一步发展方向

上一篇:档案工作范文 下一篇:生成机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