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师弱势群体现状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7 10:32:58

民办高校教师弱势群体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讯速发展起来。由于民办高校发展的困境和国家教育体制的障碍,民办高校的教师虽然同样担负着国家教书育人的责任,但却不能享受到和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待遇,他们无论在经济上、心理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突显弱势。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待遇,对提高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彰显我国教育事业的公平正义,推动整个社会教育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弱势群体;现状分析;公平正义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扩大的趋势,一些阶层在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影响力相对下降,成为“弱势群体”。民办教育的发展深化了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力度, 促进了教育的多元发展格局,也正是因为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 使得一些阻碍民办教育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凸现了出来。出现一群被“边缘化”的教师群体,他们无论在经济上、心理上,还是在社会地位上都明显处于弱势,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群新的弱势群体。因为缺少利益表达渠道和传统教师贡献精神影响,他们羞于“利益争取”,在“人民教师”的光环背后,他们的弱势困境很少为人们所关注。

1 民办高校教师的现状分析

我国当前教育管理制度不建全,民办教育发展受着各种条件的制约,所以民办高校教师的经济情况和社会待遇存在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如:民办高校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支付民办高校教师丰厚的工资薪酬;民办高校教师没有享受到公办教师一样的“五险一金”的待遇;民办高校教师在职称评定和发表学术成果过程中也受到很多限制与歧视。所以民办高校教师职业认同感差,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是新时代的“知识型民工”―民办院校的打工者。

另一方面,从教师队伍结构体系来看,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分五种:一种是行政领导层,主要从事学校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这部分教师大部是分从社会行政单位退休下来。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退休养老金、住房医疗保险,对他们来来说,在民办高校工作只是退休后的“夕阳红事业”。第二种是民办兼职教师,他们一般是公办学校的教师,在民办高校兼职只是增加收入的方式。第三种是民办高校的专职教师,他们大部分是高校刚刚毕业的本科生,极少一部分人是研究生。由于刚入社会,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条件要求较低,更不能奢望学校会给予更丰厚的待遇。第四种是民办高校的一般行政人员:如班主任、教学干事、学工干事、实验管理员、招生人员。他们大部是分民办高校的优秀毕业留校生,少部分外聘人员,其学历也一般也不高于本科水平。他们对学校充满感情,做着最繁杂的教学基层管量工作,拿着最低的薪金。第五种是后勤保障人员,这部分人员主要是城镇失业下岗的贫困职工和农民工。从以上教师结构层次上分析、领导层有自己的社会保障,体谅不到基层教学人员的生活的困难;基层的教学工作者逼于工作的压力,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又找不到正确有渠道去争取自己的权益。综上所述的原因使得民办高校教师在经济上、心理上、社会地位上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2 民办高校教师弱势现状解析

2.1 民办高校教师的经济弱势

当前国家和地方财政对民办教育不给予经费补助,而社会资金也很少投入到民办教育中来,加上民办高校为了扩大学校规模,盲目扩建校舍,这种只靠学生学费来支撑教育经费的方式,使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严重短缺。另外民办高校常常聘请兼职教师、退休教师或减少教师的福利待遇来降低教育成本,所以民办高校教师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师不能享受国家事业编制,学校只能按企业标准为教师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教师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公办教师相差甚远。在高物价、高房价、高消费的经济社会,大部分民办高校教师生活艰难。民办高校自身的经济困境,和国家对民办院校财政制度的缺失,突显了民办教高校教师在经济上弱势。

2.2 民办高校教师的心理弱势

民办高校的人事不纳入国家管理,民办高校的教师在绩效考核、职业培训、学术活动等方面没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权益,尤其在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方面,许多民办高校的教师享受不到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待遇。民办、公办学校教师的待遇不平等性,让民办高校教师产生极度的心理失衡,产生了强烈了不公平感和被剥夺感。民办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是合同聘任制关系,教师时时处于学校、学生淘汰的风险中。除教学的压力以外,民办高校教师还要担负学校招生工作的压力,招生的业绩成为考核民办高校教师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招生成了民办高校教师额外的负担。校园文化的建设缺失,较大的工作压力,不完善的社会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给教师带来了严重的不安全感,最后导致民办高校教师没有职业归属感,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弱势。

2.3 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的弱势

社会上对民办高校一直缺乏认同感。长期以来,人们受过去政策规定和一些旧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民办教育只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非正规的教育,加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社会声望与历史地位等方面存在差距,造成社会对民办高校的不信任感,进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怀疑,所以民办高校教师得不到家长与学生的认可,近而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民办高校教师觉得自己被排在“国家编制”之外,自己的教育地位也得不到国家的认可,民办高校教师有着明显社会地位弱势。

3 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待遇 彰显社会教育的公平正义

“民办教育是国家实现教育民主化和多样化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增加教育供给,满足教育选择,扩大教育投资,推动教育竞争,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民办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办高校的教师待遇水平低,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到教学管理中去,无法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因经济的压力与心理的弱势,使民办高校教师没有归属感,造成了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既不利于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不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解决民办高校教师身份和待遇问题,提高民办高材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建立他们利益表达机制,真正实现权益平等。

上一篇:基于CDM合作项目的己二酸生产中N2O减排技术分... 下一篇:电子式三相电缺相检测报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