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为先 以德立校 打造民办高校知名品牌

时间:2022-05-08 12:41:15

德育为先 以德立校 打造民办高校知名品牌

韩方希 简介

青岛滨海学院 校长、党委书记

韩方希,1954年出生,青岛即墨人。教授,博士,现青岛滨海学院党委书记、校长。被青岛大学聘为政治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韩方希校长系多年来长期从事政治学、教育学方面研究,出版专著4部,相关论文多篇,获厅局、省部级科研、学术奖励7项。是山东省私人办学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之一。1992年,他辞去人们羡慕的青岛开发区科教局舒适的岗位“下海”,兴办起山东省第一所私立学校——“青岛自立高级中学”。经过20余年的艰苦发展,韩方希把原来的私立高级中学发展成为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民办本科院校——青岛滨海学院。

新时期十二五来临之际,韩方希校长提出“三步走”战略,学校以“创民办清华”为宏伟蓝图,制定了近、中、远发展战略:至2022年建校30周年前,成为山东省高校名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名校;至2042年建校50周年前,成为国内一流名牌民办大学和全国知名高校;继而向中国一流大学冲刺,以坚实的步伐向百年名校的目标迈进。“建青岛滨大,立民办清华,成百年名校”,是学校战略发展目标。

青岛滨海学院始建于1992年,是山东省首批民办本科院校。建校以来,学校坚持把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以德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铸造了“人品为先、文化熏陶、宽严相济”的特色育人模式,切实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全省同类高校中,率先于2003年成为全省“文明校园”,2004年成为全省“德育优秀高校”,2008年成为全省“德育研究基地”。2006年,学校作为全国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全国高校第十五次党建工作会议上,做了大会典型发言,成为全国高校德育工作先进典型。

以魂为基,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做人灵魂之基础。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实现人生追求,关键在于打牢理论根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念、方法,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构筑了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即“讲练结合,问题探究、双主体互动、体验经历”的课堂模式。发动教师积极探索“问题解析式”教学方法,与热点面对面,同学生心贴心,从学生需求出发,敢于直面学生困惑,善于回答学生疑惑,系统解答学生疑问。思想理论课面向实际,直面困惑,有的放矢,生动活泼,显示理论教育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学校还深化形势政策教育,建校二十年来,坚持每晚七点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学校定期检查记录,考核评分。

以德树人,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始终倾力打造德育这块“金牌”,坚持“植树先培根,育人德为本”、“要学做事,先学做人”育人理念,确立“培养明德、践行、善事、创新现代公民”育人目标,把德育工作置于首位,融入到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各环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学校注重健全德育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构建了完善的德育工作立体网络体系。学校党委全面负责研究学校德育工作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主持制订德育总体规划与实施计划。学校完善了以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下设两条主要渠道:一是各二级学院德育工作渠道(包括院长、专职学生干事,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和各班团支部);二是公寓德育工作渠道(包括服务管理处处长、学生公寓科长、公寓专职辅导员、管理员和各楼层团支部)。为了加强学生公寓德育管理,让德育工作进公寓,学校成立了公寓学生德育管理委员会,直接面对学生进行各种奖惩。学校评选先进、发展党员,公寓学生德育管理委员会都单列指标,极大调动了公寓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学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活动基地、山东省省民办高校德育研究基地,为德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广阔平台。

以习育人,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学校注重学生优秀习惯养成,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影响一生。学校给每名学生建立了诚信档案,无论谁发现好人好事、违纪和不文明行为,都根据当事人校徽或学生证的编号及时反馈,并记录在诚信档案。学生“思想道德行为表现”成绩、操行评语和各类先进评选,都以诚信档案学生操行记录为主要依据。学校环境、室内、包括卫生间等卫生,都是学生自己打扫和维护,以培养劳动和文明习惯。坚持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一次思想品德课。持续开展“弯腰工程”、“点头、微笑、问好”等德育实践活动,弯腰捡起垃圾,处处传播文明。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德育重要内容,坚持学雷锋从我做起,大力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全校涌现了152个学雷锋小组,102个学雷锋基地,累计做好事8000多件,精神文明蔚然成风。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从2003年成立至今,先后组织无偿献血活动57次,其中3次创造了青岛市单天献血量最高纪录,并创下了山东省高校单天献血人数的最高纪录。2009级装高班学生李焕发发现自己是“熊猫血”后,先后4次献血救人。2011年3月,学生自发为患白血病的2009级装潢艺术设计班丁俊峰同学捐款近9万元。2011年10月,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车赛赛旅游途中捡到五万元人民币,及时联系民警,将巨款交到失主手中。2012年9月,全校学生为患癌病的2010级应用日语1班刘蕊蕊同学自发捐款近16万元。为了培养学生优秀习惯,学校制定了《思想品德课考核方法》,规定“思想品德课”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40%,“思想道德行为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60%,“思想道德行为表现”根据学生日常表现采取加分和减分。学校规定,思想品德不合格不能补考,不能按时毕业。据统计,学校每年有3%毕业生因思想品德不合格延缓毕业。

以文化人,塑造健全完善人格。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育人,高度重视培育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品格,突出办大学就是办文化,营造浓郁的道德文化氛围。学校建设了以“两院院士风采”、“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校园先进典范”等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学校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公寓,都用带“德”的词语命名,如“崇德楼”、“贤德斋”、“弘德公寓”等。学校在所有的自然环境中都精心塑造人文景观,广场上、甬道边、楼道里、洗手间,处处都是名人名言、温馨提示。学校建造了伫立着59座古今中外名人雕像的名人广场,每座雕塑下面都刻有名人警世格言。学校投巨资建设了博物馆、体育馆、游泳馆、科技馆、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文化场所。学校组建了涵盖政史、文艺、科教、普法、体育等类型的113个学生社团,其中包括“一分钱基金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普法协会”、“快递协会”、“绿舟环保协会”等公益性社团,有12600多名学生加入。学校科技节、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体育节等常态化。浓郁的校园先进文化,使学生耳濡目染,净化灵魂,升华人格。

以生为本,始终真诚服务学生。学校以学生为本,把做好德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学生服务体系,主要有四个学生服务体系:一是学生发展服务体系。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学会自主学习、有效学习;二是困难资助服务体系。学校建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目前基金总额已达5000万元,建立了特困生救助基金,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每年发放救助款100多万元,已救助特困生1540名。三是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加强人生规划、创业教育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四是思想教育服务体系。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自2002年开始,校长韩方希围绕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每周校长访谈,与学生直接交流沟通,进行面对面的思想引导。学校针对学生提出的南北校区中间嘉陵江公路车辆多、车速快,校门口没红绿灯、斑马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问题,投资300万元建成了两条地下通道,保障了学生安全。

归纳学校德育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到一下启示:

用核心价值引领做人之道。理论教育是灵魂。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人品是做人的基本品质。稳定的价值标准是世界观、人身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哪些东西要坚守,哪些高压线不能碰,要有清醒头脑。做人做事都是相通的,做人为本。要求青年学生坚定思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明白政治方向,明白做人道理,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学校要创新理论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念,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在集体中求得发展价值观念,诚信收益价值观念。要深入研究如何让青年学生在多样文化氛围中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在关注自身发展中担当社会责任。

用学生为本确立办学思想。用学生为本确立办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真诚为学生服务。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服务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要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要注重人文关怀,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关心学生的思想实际,又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努力解决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用严格管理辅助思想教育。准确把握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思想教育通过科学理论指引,提高认知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品德。学校管理是根据培养目标要求,建立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维护办学秩序。管理在思想教育中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是思想教育辅助手段。严格管理能约束人的行为,确保育人目标最终实现。

用丰富载体营造道德环境。学校既要关注硬件建设,更要关注软件建设,营造道德环境。要坚持有形载体与制度建设结合,高度重视培养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品格,高度重视道德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的每个橱窗、每座雕塑、每条道路、每堵墙壁都成为学校道德文化的标识与象征,体现办学思想,发挥育人功能。学校要把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引导学生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加强思想道德品质锤炼。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大力宣传好人好事,大力推进志愿服务,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用研究规律驾驭学校发展。民办高校目前面临严峻挑战。外部挑战主要来自生源下降波动,内部挑战主要来自民办高校的办学声誉、吸引力。面对挑战,学校要冷静观察,深入研究,深刻思考,发现新变化,分析新问题,提出新思路。研究规律、尊重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从变化形势中捕捉机遇,在有效应对中化解挑战,不断增强学校发展的前瞻性和主动性,使学校发展更具科学性,更显实效性。要坚定学校“有利于学生成才,有利于学校(教师)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做事准则,真心实意办人民满意教育。

上一篇:厚德博学 筑基建业 下一篇:曲阜师范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