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2-09-17 10:09:00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研究

摘要:学习动力缺失现象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必要性,且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从而提出了学生动力机制构建的策略,以帮助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习动力机制 构建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厌学、逃课、抄袭、迷恋网络游戏、网恋、兴趣易于转移、学习注意力不集中与不求上进等缺乏学习动力的现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作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难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瓶颈因素。

1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必要性

1.1 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文化知识是人才成长的基础和条件,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端正自身对学习的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坚定“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没有任何的捷径可以走,必须脚踏实地,认真读书,认真钻研。使学生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2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迫切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近几年由于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微博、微信、人人网等已成为学习动力不足的一个新的突出表现,并且蔓延趋势难以阻挡,这些现象造成课堂教学气氛不佳,教师上课积极性低,学生学习效果差,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评价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高职教育的长足发展起到一定的障碍作用。

2 从心理学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力系统是由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组成的。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看,学生内部动机明显薄弱,因此导致外部动机不够。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外部动机。

2.1 内部学习动力机制的激发

2.1.1 课堂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构建与企业对接、实用的教学体系,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求新欲望。如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设置教学情景,可以增强教学实践的现场感、真实感,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工作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采用重实践、轻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在轻松欢快中掌握到知识。

2.1.2 培养学生的自我能效感,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能效感的增强与学生学业动机的提高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但又能接受时,最能诱发好奇心的内驱力,激起对学习的求知欲。教学设计中只有深浅得当才能诱发学生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索、实训等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训学习中完成任务,解决困难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2.1.3 学习情境的迁移性。学习动机与知识、技能一样也会发生迁移。在学生还没有对某种学习产生内部学习动机之前,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学生原有的其他方面学习的内部动机,因势利导地使之迁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2 培养和激发外部学习动机

2.2.1 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是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走出自卑阴影,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努力方向,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责任感。

2.2.2 表扬和批评以及奖励的合理性。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在教育中的作用可以强化学生的行为,对正确的学习和行动起到肯定的反馈。与批评和惩罚相比,适当的赞扬和奖励对学生起到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在适当的场合对学生的学习和结果给予合理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动力。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旋律,物质奖励为辅助,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教师和有关部门的肯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心。

2.2.3 创办职业院校的技能竞赛,烘托激烈的竞争气氛。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的要求和期望,在集体的重视下就会激发个人的学习效率。因此,一个相互竞争相互协助的集体氛围,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努力参与竞争的意识。大学生积极参与技能竞赛有助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转为可能性,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3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动力机制的策略

3.1 根据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教与学的需求错位,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是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但又能够接受时,最能诱发求知意愿;过于深入的教学内容,学生望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过浅的学习内容,唾手可得,也会丧失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拿捏好分寸,为学生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相应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激励作用更有意义,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广泛开展第二课堂,如组织大学生开展兴趣俱乐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量。

3.2 高职院校要努力营造浓厚的职业化发展环境 不断开发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冠名培养、冠名班等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与企业制定培养方案,形成校企共赢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企业专家和校内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加强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提供学生进入岗位、体验动手实践的机会;学校给予大学生创业资助和创业过程的指导,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的建设,大力宣传创业成功的典范,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氛围,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艺术节、专业技能大赛及社团活动等。聘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开办学术讲座,宣传企业文化,从而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给学生。

3.3 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

系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一种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体系。合理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体系:一是职业生涯过程体系设计,帮助学生分析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的机会,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发展的路径和条件;二是建立分层次的系统评估体系,以便准确的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估和指导;三是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指导学生及时制定切实的方案和改革措施。

3.4 加强和完善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政策,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以及自主创业,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掌握新形势下社会的就业动态。将学业观、毕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应该渗透到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中;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机构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定期为学生举办人才交流会,校园招聘会等,努力提高学生就业服务水平和就业质量。

3.5 优化职业素质,提升能力水平 高职院校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考虑行业和企业需求。应聘请与学院专业对口的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专业人士或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让学生多做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方式来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和企业所需,将自己专业所学与职业发展相对照,找到自身专业方面的不足,进而达到热爱专业,从而产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紧迫感。

3.6 多元化评价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过程设计中要针对学生状况分层制定评价标准,全面设计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要求灵活采用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为激发学生动力和竞争意识,适时对学生采取鼓励性评价与奖励措施。

参考文献:

[1]吉鸿.高职学生职业化发展与学习动力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3(14).

[2]汪飞,马炎,骆海涛.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机制的构建[J].三峡大学学报,2005(7).

[3]章晓英.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与激励机制的研究[J].华章,2013(22).

[4]陈智慧.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初探[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6).

上一篇:钻孔测斜的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