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时间:2022-09-17 03:37:35

民办高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初探

摘 要 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要以学生主体为切入点,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培养、队伍建设、项制度保障、社会体制配套等形成系统,重视养成教育开展,探索培养思路,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习惯养成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nducation in Cultivation of Pr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ZHU Songgui, LUO Zhenlin, YANG Guang

(Animation College, Anhui Xinhua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88)

Abstract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to develop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aspect, with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rom the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quali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eam construction, system security, social system and other supporting system;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education, explore the training idea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education.

Key words private university; enducation in cultivation; pre-test

民办高校经过30多年的努力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民办高校自身在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要不断加强,培养出应用型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民办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的基本习惯就行分析解剖,探索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渠道,加大养成教育力度,着力推进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1 民办高校进行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而作为一个系统、规范、渐进式的教育场所,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深远意义。

1.1 养成教育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经历了从“养”到“养成”,再到“养成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核心是“以人为本”,旨在通过挖掘教育对象内因基础上,启发和培养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自觉主动地接受良好素质和习惯的培养与熏陶,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践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等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1.2 当前民办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秉林在《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7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若干重要问题探析》一文中指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创建初期作为公办高等教育的补充,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据《201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在校生2231.79万人;民办高校676所(含独立学院323所),在校生476.68万人。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达到21.36%,这些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势必关系到高等教育整体人才培养的效果。

1.3 当前养成教育缺失的不良影响

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深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明显增多,而教学资源却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好习惯、好行为是通向成功的桥梁,也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养成教育”的试金石。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要呈现积极健康的趋势,道德观念主流取向正确。但是,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学习动力不足,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经调查,当代大学生有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作息时间不规律、日常饮食欠科学、娱乐休闲无节制、自我保健意识差等。从某种程度上讲,习惯决定了人生,大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养成,这将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对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都将产生阻力,养成教育业已成为重要方面。

2 民办高校进行养成教育实践的研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繁荣,使得当今高校学生群体较之以前呈现出思想认识及价值取向多元化、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特征。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在学生教育管理和质量提升上,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民办高校要保障培养合格人才和高质量人才,习惯养成教育便成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学生自身的观念认识教育,重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拥有健康心态,能够客观地看待人、事、物,培养学生塑造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养成教育的首要任务。同学所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观念认识、价值取向,所表现出来对人、事、物的态度各有所异。有的能积极参与,有的却不闻不问;有的能客观对待,有的却偏执己见;尤其是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缺乏全局观,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分析问题,往往会得出管中窥豹、以偏概全的片面结论。民办高校的学生因高考发挥失利、专业知识较差等因素而缺乏自信,一定程度上显得更为突出。培养同学们早日形成积极健康的观念认识态度,有利于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良性循环,是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基石。

(2)加大养成教育师资团队建设,构建“三师三员”育人体系;“三师三员”即“思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素质教育指导师―公寓管理员―政辅导员―公寓辅导员”立体化系统,实现养成教育的过程全覆盖。过程管理对于还没有完全形成独立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随意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构建了“三师两员”的过程管理和监控体系,会起到有效的引导和监控作用。建立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掌控,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引导,构成立体化的养成教育系统。并且通过养成教育的师资团队,积极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活动,思政和文明礼仪教育讲座、论坛等,为学生开辟养成教育的“第二课堂”。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被动接受的局面,达到主动实践的目的。

(3)学校育人理念的调整和配套政策的实施;民办高校要不断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将大学生的养成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体系中去,高度重视养成教育育人理念,将素质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创业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情感教育等方面设置为必修课程,同时包含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容。丰富学校育人理念内涵,将养成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校育人环境中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导向氛围,从新生入校开始就在“他律”与“自律”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等一系列道德要素的有机结合体。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情感教育的多维度训练,提升育人中养成教育的实施。

(4)强化师德建设,影响感化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做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建筑人格长城,才足以抵御一切不道德、伪道德的侵袭,才足以立住“做人的根本”。民办高校成立和发展的时间较短,相比较而言在历史的沉淀中尚有不足,对于师德教育就更加迫切;教师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道德行为、价值观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教师的人格发展着学生的人格”,教师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始终要坚持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治学风格、工作态度,影响感化学生。

(5)开展学生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情感教育全方位培养;各高校要不断建立健全高效、快捷、实用的规章制度,保障教育的可持续性。加强养成教育建设,学生是主体。要根据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形势的变化,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不断修订、完善养成教育管理制度,制定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制度落实,用制度来规范养成教育建设。坚持在学生中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大力宣传养成教育建设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同时,在广大学生中开展系列活动,积极倡导文明、诚信、好学、爱校精神,建立学生评价激励新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平等机会。

(6)不断优化促进民办高校养成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大学实施的教育教学和高中阶段虽有较大区别,但受应试教育影响并未消减。如忽视教育的连贯性,容易出现缺乏良好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的传承。从社会环境着手,必须建立全方位、多视角的教育体系;在高中阶段从方针、政策的层面进行设计和调整,避免出现教育的断层现象;要不断完善社会文化建设导向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引领,当前思想文化领域的导向性作用非常重要;学生养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提高的过程。在社会政策导向中强化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爱国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纪律观念教育,配套的各项政策改革和调整急需进行,为广大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办高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日趋重要,切实加强系统化建设,培养出内涵深、能力强、习惯优的人才,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慧群.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121.

[2] 范军.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 朱诵贵,杨光.民办高校学生基本习惯现状分析[J].科教文汇,2011(12):27、41.

[4] 柳桢,赵国华.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97-99.

[5] 王芬.养成教育的基本方法[M].德育新探索,2002(11):20-21.

[6] 柏才,李从浩.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2):152-155.

[7] 张建斌.新时期改进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4(11):99-100.

[8] 杨婷,蒲传新.当代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业与科技论坛,2008(3):183-185.

上一篇:论高等教育课程及其改革 下一篇: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