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时间:2022-09-17 03:01:13

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6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正常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脂四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脑梗塞;血脂;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07―01

脑梗塞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人类死亡与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还未达到理想的疗效,因此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的寻找并进行干预意义重大[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相关血脂指标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脑梗塞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9月到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为观察组,入选标准:符合脑梗塞的诊断标准,CT、MRI检查排除颅内出血;年龄40~70岁,为首次发病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9岁,平均58.32±4.12岁;病程1~10年,平均4.52±0.33年。其中高血压病史32例,糖尿病病史11例。梗死面积:大片梗死15例,小片梗死30例,腔隙性梗死15例。颈动脉彩超:颈动脉粥样斑块48例,无斑块12例。同期选择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两组的性别、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脂检验

所有入选者清晨空腹采血5ml,抗凝后,3000r/min离心取血清2-3ml,采用日本OLYNMPUSAU640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上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的指标主要为血脂相关指标,包括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同时具体分析了血脂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13.0软件进行分析,血脂相关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相关分析采用传统回归分析,采用两侧检验以P

2 结果

2.1 血脂对比

经过观察,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2.2 血脂与脑梗塞发病的相关性

在观察组中,高胆固醇血症15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9例,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14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12例。经过分析,TC、TG、LDL-C与HDL-C含量与脑梗塞发病都有明显相关性(P

3 讨论

脑梗塞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3]。其临床症状复杂,与脑损害的部位、缺血的严重程度、合计疾病等有关。由于诊断技术的发展,脑梗塞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约占脑梗死的30%,病死率约为12%,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4-5]。

脑梗塞的发病机理非常复杂,包括脂肪浸润学说、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等。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龄以及具有家族史等,但是很多脑梗塞患者并无上述传统的危险因素,为此需要寻找新的危险因素。血脂是一项比较方便的可检测因素,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视的因素之一[6-7]。血浆总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增高是脑梗塞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较小,易透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内膜下,其炎性分子的强力诱变剂。而高胆固醇血症时,吞噬细胞内胆固醇脂化作用增强,促进泡沫细胞生化聚集,降低了脑梗塞斑块的稳定性[8]。在血脂紊乱中,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脂蛋白是一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而抗动脉硬化的HDL-C水平明显下降,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形成脑梗塞。甘油三酯也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甘油三酯升高可促进脂蛋白课题转化,参与脑梗塞形成[9]。本文观察组的TC、TG与L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脑梗塞患者多伴随有血脂紊乱,TC、TG、LDL-C与HDL-C含量与脑梗塞发病都有明显相关性,为此在预防中要积极控制血脂水平。

参考文献:

[1] 沙杜娟.脑卒中与高脂血症和糖代谢关系的探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3):145.

[2] Gotto AM Jr.Triglyceride:the forgotten risk factor[J].Circulation,1998,97(11):1027-1029.

[3] 钱学贤.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与代谢综合征[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79-80.

[4] Gerdon T,Castellup,Hortland MC,et al.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as a protective factor against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m J Med,2007,95(1):69-75.

[5] Saely CH,Koch L,Schmid F,et al. Lipoprotein(a),type 2 dia-betes and vascular risk in coronary patients[J].Eur J Clin Invest,2006,36(2):91-97.

[6] Shi W,Haberland ME,Jien ML,et al. Endothelial responsens to oxidized liproteins determine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atherosclerosis in mice[J].Circulation,2010,102(1):75-81.

[7] 赵水平.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干预新动向[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3):169-171.

[8] SpencerCG,Martin SC,Felmeden DC,et al. Relationship of homocysteine tomarkers of platelet and endothelial activation in“high risk”hypertensives: a substudy of the Anglo-Scandinavian Cardiac Outcomes Tria1[J].Int J Cardiol,2007,94(2):293-300..

[9] 于小妹,李铎,谢海宝,等.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磷脂膜脂肪酸与血栓危害因子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9,87(2):105-108.

上一篇:妇科手术后尿潴留 下一篇:关于红曲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