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再反思

时间:2022-09-16 08:53:06

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再反思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中不难看到,教育依然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教育体制亟待完善,教育执法亟待落实,教育理念亟待更新,等等。本文试就“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再反思”,进行理念上的剖析。

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至今,暴露出许多“不协调性”,其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评价体系的欠科学性”和师生的“被反思”现状。

教育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教育的指针、教育的导向、教育的平衡杠杆。通常来说,“学生评价”就是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和变化的综合考评,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目前的“学生评价”却明显未能与国际教育相合拍,与“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这一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受到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高考选拔制度的深刻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失却了评价的真正意义,甚至评价沦为束缚学生“潜力实现”和“个性发展”的枷锁。

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过于突出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个性潜质和发展趋势。如“学生评价”中记载的多是学生学科考试分数的高低,至于知识掌握的过程及潜在知识的开发和学生的精神情感、价值取向、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则多被忽略了。二是对“学生评价”过于关注单一的“评价结果”,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考察评价记载。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在学期末才对学生进行一次总体评价,甚至仅从期末考试的结果来给学生下一个“倒推出来”的结论,而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等艰辛努力熟视无睹;至于将学生平时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记载”,那更是微乎其微。三是评价的方法手段单一,不少教师乃至学校仅在“量化考核”和“纸笔测试”上兜圈圈,忽略了其它多种考试考察评价学生的方法。传统的学生“量化考核”和“纸笔测试”评价并无不妥,但评价的方法手段单一就会使教育导向发生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素养、实践能力、创新品质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创新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丰富评价方法,探索多种新的评价手段,诸如“口试答辩”、“演说演讲”、“辩论演出”、“情景创设”、“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等等。探索并不断创新,定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此外,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中的“单一选拔的评价功能过重”、“功利色彩的评价指标过浓”、“含混不清的评价主体缺失”等现状还普遍存在,尚需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为构建科学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奉献才智。

具有导向性的“评价体系”深刻影响并制约着广大师生,教与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被反思”现象令人深思。当今我国教育界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和学生的“学后反思”环节被关注率极高,在此环节上下一番功夫并获取成功的典型事例也不少。总结成功的经验不难发现,“主动探究”和“持之以恒”是其最基本的原则,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和学生,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采取“东抄西拼”的做法来“应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学生的“学后反思”环节,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师生在“被动反思”,为完成“反思”而“反思”,缺乏全身心投入的态度,缺乏积极主动探究的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要想获取成功自然就不可能了。还愿我们的师生都能真切感悟到“教后反思”及“学后反思”环节的重要性并切实努力为之,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同成长。评价我们的学生,措施已有,尚需不断改进和逐步完善;评价我们的教师,措施则显得过于单一,更需要缜密规划和科学制定。只要有科学可行的“评价”导向和自觉恒久的“反思”举措,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一定能扎实向前推进,我们的莘莘学子就都能“成就未来”!

教育的主业是传授知识,但教育的“灵魂”是要让人们学会感知和领悟这个世界,并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很好地生存。“十二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今天,我们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培养、训练和发展人的各种外在显现才能,更要培养、训练和发展人的高尚情操、坚毅品格和内在魅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应该更加关注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加关注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更加关注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教师要担当。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自觉地研究当今世界教育与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有热爱学生的品质,自觉地研究学生的成才之道;教师要有完善的人格修养,自觉地锤炼自身内在的品性;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自觉地研究并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授课的艺术水准。让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第三中学)

上一篇:语文课应当展现教学导语艺术 下一篇:小学生挫折心理成因及耐挫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