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10:55:12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英语培训学校年终总结 范文1

xxx艺术学校成立于20xx年,经过了几年的时间我校在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逐步发展壮大变成一所正规化的艺术类培训学校。学校现有学员300多人,开设专6个学校特色专业,拥有教师15人,专业教师10人以上,毕业学员考入全国、省、市级艺术类专业学校以及我市艺术类招考的重点高中。

当今教育界面临的全面性的挑战,领导者决策的挑战,教师素质的挑战,课程多样化的挑战,课堂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挑战,这是一场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首先要求领导努力提高管理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学会自我管理,加强教育专业化,提高“求实、求真、求新”的教学研究能力。所以今年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采用刚性管理手段,纠正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做法,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常规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重视评价手段的探究。

由于对外整体环境的影响,社会不良现象和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德育工作面临人的精神因素。传统文化体系说教式的挑战,学校工作本着贴近学生,少一点说教,多一点行动的精神,创设德育的载体,设计德育平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制定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 每周一举行教师工作例会,布置交流、商讨、研究学校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有总结、有督查的开展,取得一定成效。学校能够稳步的发展总结如下:

一、准确把握课改理念,创设机会,聚焦课堂热点

1 、理念更新

教师明确教学不再是同步教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有效地传递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活动不再是使用黑板和粉笔传递灌输作用。教学应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来组织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教学过程应是展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以学生自身设定的课题为中心进行自主式,能动式的学习过程。学生的活动应在活动中寻求反省性思维,发展为相互表达和领悟的活动,在表达和领悟中琢磨自己的认识。总之,学校改革的中心课题——课堂改革。

2 、聚焦课堂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改革是经课堂沟通的变革为基础展开的。课堂教学中,寻求“朝气蓬勃”,寻求学生的“发表力”和“表现力”。构建生动活泼的交换见解的课堂模式,营造学生窃窃私语的课堂气氛。提倡课堂教学的沟通主要是倾听关系。课堂上学生开放身心,“倾听”他人声音,觉察他人的思考和感悟的细微差别,构筑仔细地回应他人投射过来话语,这样的课堂能够作为多样个性的学生彼此学习的空间得以再生。教师亦应以倾听者的身份出现。 3 、科学评价

课堂教学改变过去以目标来设定课题,以教学过程的效果和效率来实现目标。最后用考查来量化做出评价,以学习的个性与共性为基础的“目标——成就 ——评价”的模式,构建成为“主题——探究——表达”的模式。寻求一种以主题为中心组织活动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借助文字来表达学习的各种价值,这种提倡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强化学生个体体验和签赏,让学生具有创新思维,有鲜明个性。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观念,创立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培训机构年度工作总结培训机构年度工作总结。

二、完善制度建设,强化三类课程管理,凸现学校科学教育办学特色

1 、简化教学管理环节,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强化中层核心管理的力度。 学校建立“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由中层核心管理人员担当教学质量的第一评价者和监督者,在他们管理下,各教师能自觉地定期保质开展研究活动,组织教师间相互听课、评课。在他们管理下,各级领导深入年级组随班跟踪,及时而全面地掌握全校日常教学情况,大大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2 、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监督机制。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家长委员会。针对学校泊日常管理的整体情况,家委会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反馈,弥补学校管理上的疏漏。家委会定期委派家长代表就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分期分批进行讲座,使广大家长能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二期课改工作。

3 、从制度上、人员上、硬件方面确保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的开发。两类课在课表上排定,确保教学时间,上课教师集体讨论,分头操作,管理人员既审核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又深入第一线共同参与研究、探索,收效甚大。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步构建了课程研究的框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制定了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对课程的开设、考核作了具体的规定,建全了研究型课程管理网络,加强过程监控管理,完善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提升课程质量。

学校坚持全面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德兴校、尚艺崇文、严训苦学”的教学理念,形成“实在、突破、深入”的教学主线,在教学、训练上成绩显著。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育科研工作也在这学年同步展开。 以老带新,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促进教研组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公开课作为一种教研活动,能督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业务文化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如何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充分发挥其优势,是我校现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突破口。

三、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把握学校重点工作,把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第一生命线,把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把深入学习教学新世界观念新教改作为重点工作,把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抓实干、务实工作、团结奋进作为学校第一要务。

四、教师队伍精干,凝聚力强。

1、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我校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工作的重点之一。

2、“关爱学员,让每一个学员都得到成功;善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发展”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因此,建立培养一支师德高尚、水平过硬、学员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在校长带领下、以学校自培为主的培训计划。全体教师一起积极探索、求真、发展,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整体提升学校知名度,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扎实稳妥地推进优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机构年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在浓厚的教学氛围中,涌现了一批事业心和责任感都很强的老师。他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爱校如家,把整颗心都扑在学员身上,早出晚归,从学习,生活,思想,爱好等各方面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一个学员的成长学校需要这样的好老师,学校感谢这样的好老师!

五、学校明确办学目标,依法治校

1、为使学校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年来,学校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更趋科学化和人性化,全面营造“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长为志”的办学氛围。

2、学校以“面向市场,依法治校”为指导思想,明确办学目标为:“办特点,创品牌”学校施行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议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领导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继续施行领导考核制度,建立评价机制,树立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了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问的良好格局。学校领导能够以身作则,大胆开拓,民主管理,不断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开学至今,学校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和师生违法犯罪现象。各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能够想在前面,走在前面,干在前面,深受全体教职员工好评。

六、办学个性鲜明,教育效果显著

1、民办学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因此,必须以特色教学为窗口,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以个别化教学作为我校办学的一大特色,并取得了社会的认可,现在已在全校范展开培训机构年度工作总结培训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老师们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结合课例,联系实践,对新课程的进行学习、对新观念进行渗透、对新方法的进行运用。

七、活动丰富多彩,开发学生潜能

1、 学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发学员的潜能、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运用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深入进行法制教育和行规教育;运用学科活动、组织学员自我宣传、自我教育,为特长学员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体现成功的喜悦。

2、 学校还建立了学员联系卡,与学员定期沟通联系,对学员进行跟踪访问。实现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营造了一种大教育环境培训机构年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八、存在问题

我校在教研上个别老教师还跟不上;在学校管理上,还存在漏洞。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等等,

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的不足,我们将认真思考量化评估的结果,寻找差距,查清原由所在,将在下学年的工作计划中,重点对以上问题进行解决,争取使学校的整体水平再升一个台阶!

英语培训学校年终总结 范文2

时光荏苒,蓦然回首间来到新东方英语已经近一年了。一年来经历了许多、体验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年来的心路历程是我从事英语培训教学这许多年来所未曾经历过的,别有一番酸甜苦辣滋味在心头,回首这段心路,总结得失成败,可以让我更好的执着前行。

来到英语的缘起,我想还是与A有关,因为我与她的相熟相识还是在B。只是那时我是面试官,她来应聘,我执掌着她的生杀大权。回想起来印象还是很清晰和深刻,讲台上她的拘谨、谦恭和台下我的坦然、从容仿佛镜头一样定格,挥之不去。及至后来,收到A君的短信,说她己就职于此,我的心也呼的也动了一下。我了解A,更仰慕英语,我想她做到的,我终究也可以做到。怀揣着那一份自信,我来英语应聘了,应聘过程现在回想起来颇有些意外和一波三折,我清晰的记得是在3月15号面试上英语,途经三轮,第一轮就是与传说中的校长直接面对面,多少还是有一些紧张和忐忑。然而中午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通知二面,于是有些失望,我只是以为没过,有些悻悻然的离开了,但之后却有些意外的收到了被录用的信息,心情一时间不由大好。

终于跻身于倾慕已久的英语,成为其中一员,以为可以大展身手了,但现实终与理想有些距离。我开始备新概念2册,开始被批课,自己虽然有些许经验,但还是没沉下来,多少有一点点的适应吧。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修补和完善的地方,慢慢积累中。于是从新开始,放下自己的过往,从一名新人和以小学生的心态做起,看了很多的英语相关书,终于感觉有了些许进展。在此期间,在每个星期的批课中,在做demo中,发现A君的水平已然超过自己,于是开始不断反省,我想这就是环境的原因吧,毕竟早来英语一天也是老人了,多一天这里的环境熏陶和历练,也就多了一份成熟。终于批课期结束后正式开始上课了,仍然看了很多书,不断的磨砺自己的心态,充实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我感觉到在英语这样一个好的环境里,我一直在进步。到了年终,A君拿了新老师的**,为她高兴和庆贺,也发现仍然自己与她有些许距离。

也许好多事的成败得失可以归结于主观与客观,但我始终认为主观能动性是第一位的,相同起点上出发的,却往往会在路途中拉开距离,但只要我们敢于奋起直追,不甘落后,终究会有对得起自己努力和付出的成绩单。面试的时候我曾经说过英语是英语培训学校的终点,也许更是我个人职业生涯的终点和归宿,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直都是!既然我已经选择并幸运的成为英语的一员,我想我应当做的就是放下自己的昨天,适应这里的今天,迎来自己崭新的明天!于是,我想给自己一些更多的压力与挑战,比如非常希望能执教新概念3册,在压力中提高,在压力中面对,我想我可以做到的,我始终相信自己,相信伙伴,更相信英语!

美好的20XX年就要过去了,无论是开心的还是不开心的,终究会过去,而充满希冀与梦想的2013马上就要向我走来,在新一年里,我会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我能!我行!也希望您的鞭策与鼓励始终与我同行!再次感恩英语给我带来的一切!

英语培训学校年终总结 范文3

20XX年我校在德州市教育局有关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严格遵守了国家的各种法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作出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 对照工作计划,现将20XX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突出特色教育,提升品牌影响力

20XX年作为我校特色教育深度发展和改革的年度,我校努力与国际英语教育接轨,创新适合我市英语教育的特色教育,提升我校品牌教育影响力。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深化改革,与时俱进 结合20XX年我校工作计划,根据上年度我校制定的学校培育和经营品牌教育的经营计划。本年度工作主要以教育改革,思路创新为主。积极参与全国社会各界组织的教育研讨会,教育理念座谈会,各种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的培训学习课程等,并与上海惟乐教育,北京瑞金教育等多家全国知名教育机构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全国英语教育的发展。

2.创新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形成特色教育 “以特色教育为重心,打造行业品牌”是我校经营方针之一。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校园特色的特色教育。每月以教研中心为指导开展全校性的特色教育研讨会及讨论座谈会。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及学校自身特色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经过一年的不断学习,总结,创新,我校自创出我校特有的 “阶梯化小步骤教学系统”、“256教学系统”等教育方式。

3.发扬素质教育精神,提升全面教育品质

学校专门成立了英翔俱乐部,本俱乐部主旨就是培养学员综合素质,锻炼学员综合能力。通过举办各种拓展训练活动,演艺比赛等活动,从多方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形成我校特色素质教育体制及校园文化。

二、紧抓安全防卫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加强责任人制度,确保全方位管理,落实安全防卫措施,确保校区安全工作。 学校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小学生是社会安全弱势群体,本年度全国各地突发多起小学生受害事件。为此我校积极防范,从细节出发,减少各种事故的隐患,杜绝事故的发生。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安全防卫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⑴ 加强校区入口检查,对来访人员进行登记入册;

⑵ 对各校区配备了安保人员,安装监控设备,做到安全防卫工作的全面管理监督;

⑶ 加强各校区校舍安全设备检查检修,设备不全及时补充;

⑷ 加强安全防卫工作精神的学习及安全防卫知识的培训;

各校区各项工作都做到自检自查,自我修正。以实现科学预防,遏制突发事件的爆发,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正常秩序。到目前为止,我校未发现一例安全事故。

三、探索办学规律,服务教育教学

1.为英语教育研究提供优质服务 结合自身办学体制,我们的管理工作以优质服务重点,在服务中来体现正确的办学思想,在服务中体现先进的办学理念。具体做到“两个统一,两个超前,两个及时。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及时反思,及时调整。

2.紧抓细化教育,提升教育实力

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及方法,需要学校教育与学习对象的完美结合。20XX年我们继续上年度工作,结合本年度工作目标及计划,针对不同年龄学员进行调研,研究,分析。针对这些细节工作,20XX年我们积极引进外援,聘请讲师讲解有关细化教育理念,整体教育理论,空间式教育法则等知识,并利用外来优秀资源,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教学细节工作规定》以及其它各项涉及教育细节工作的要求、规定和制度。从细节,带整体,促进我校整体的教育实力的提升。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

1、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健康教育专(兼)职机构及健康教育网络。

2、建立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台账,确保同级财政拨付健康教育工作经费落实到位。

3、确保县级健康教育机构专(兼)职人员、城区各社区居委会健康教育机构专(兼)职人员培训率、农村社区(乡镇、行政村)健康教育机构专(兼)职人员培训率均达100%。

二、以卫生活动日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

结合重大卫生节日及“三送”工作,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栏,编辑公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组织群众性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防病知识。

组织开展2次大型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巩固市级创卫成果,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推向农村,结合“三送”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保证每个行政村有1个以上的固定宣传栏,及时更新宣传内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三、履行工作职责,开展各类人群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

1、社区健康教育:各社区居委会应设有健康教育室和宣传栏,配备必要的宣传设备、宣传资料,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工作档案(包括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照片、宣传资料等);要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卫生宣传内容每两月更换一期;社区活动室有卫生报刊等资料,种类不少于3种。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达75%以上。

2、学校健康教育:加强与医疗卫生单位的沟通协作。要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力争城区中小学校及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保证每两周1课时的健康教育课,做到健康教育教师有教案,期末有学生考核评价。要组织开展对学生的预防近视、口腔保健、营养与健康、生理心理卫生和科学体育锻炼等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格率达100%,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85%以上。健康资料规范、齐备存档。

3、医疗机构健康教育:所有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康教育组织,综合性医院应建立院、科、病室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建立健康教育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将门诊、住院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纳入医院的整体服务中,使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大于80%;定期对本单位员工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进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无烟医疗环境建设和控烟健康教育;参与电视讲座、新闻报道、科普供稿、广播讲座等大众传媒对公众的健康教育等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档案资料完整,管理规范。

4、行业职工健康教育:各行业单位要建立健康教育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健康教育工作要有年度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考核和年度工作总结;有关资料要保存完整、管理规范。职工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结合各行业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每两月更换一期内容,文字资料要留底稿或以照片形式存档备查。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大于80%。

5、大众媒体健康教育: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要设立健康教育栏目,有专人负责,有年度宣传教育计划和工作记录,充分发挥自身媒体优势,就卫生防病知识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在策划、选题、制作等方面深入研究,提升节目质量和健康传播效果,在黄金段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每周至少1次。

6、农村健康教育:要强化农村健康教育骨干人员的培训并通过加强农村学校、医院(卫生院、村卫生所)、社区(村委)、传媒等健康教育阵地的建设,在农村普及基本卫生知识。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进农村活动,指导广大农民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

7、控烟宣传教育:落实卫生部《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的精神,继续做好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全面禁烟工作,扩大控烟履约宣传,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工作成果。结合5.31世界无烟日主题,推进“无烟场所”、“无烟单位”的创建,开展无烟医疗卫生系统督导检查工作,规范戒烟门诊,提升戒烟服务水平,重点抓好县级医疗机构的控烟工作,确保今年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8、健康巡讲工作:按照《市健康巡讲项目工作方案》要求,做好健康巡讲工作。

四、科学管理,强化督导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8年下半年,**区少年宫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要求为目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高标准办好我区唯一的校外教育单位,我们将和少工委全力配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充分发挥艺术团队的作用,开展艺术创作和文艺活动;千方百计拓展培训渠道,做大做强少儿培训工作,为满足全区少儿的学习和活动要求,提供最大的方便和最好的服务。为推动全区现代化建设和素质教育而出力。

二、主要工作

1.规范科学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根据新的情况和特点,不断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引进和师资队伍的管理力度,抓好在编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鼓励他们思想上要求进步,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努力做到一专多能。抓实外聘教师队伍的管理,严格审查外聘教师的资质、品德和教学能力,做到择优录用。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吸引更多的学生。

2.扩大对外宣传,提高少年宫声誉。加紧少年宫网站的建设,加大与兄弟少年宫及其他校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及时报道本宫的活动信息与艺术成果,实行网上报名和信息咨询。向广大家长和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和最大的方便。

3.加强小天使艺术团的建设,加大艺术作品的创作力度,努力打造精品节目。下半年,继续磨砺小品《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和舞蹈《同一片蓝天》,努力克服困难再创作一个舞蹈节目,争取在**8年小戏小品大赛和新人新作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带动全区各校的艺术团队取得更大进步。

4.加大培训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做大做强原有特色培训项目。拓展培训渠道,引进品牌项目,增强竞争意识,扩大培训范围。下半年增设小制作小发明等多项科技培训项目,新建科技工作室,建设科技走廊,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努力使培训方面工作稳步发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有一席之地。

5.加强红领巾社团活动,和少工委联合抓好两支队伍。对辅导员进行鼓号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保证每月培训1—2次,通过培训,使我区的鼓号队整体水平上一个台阶。“队长学校”是对少先队干部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机构,也是**区少先队工作的一个传统品牌活动。少年宫将联合**区少工委恢复“队长学校”的开办。进一步发挥少年宫德育基地的功能,利用“孩儿国”场地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和活动需求,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良好的服务。

6.不断彰显少年宫公益性。继续对优秀的贫困生给予奖励,发放“爱心奖学券”,凭券可以免费参加少年宫的一项培训活动(内容自选)。向全区贫困生免费定期开放红领巾网吧以及孩子图书馆,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体验健康上网,并且享受阅读的乐趣。增设公益性活动场地,利用屋顶空地,建设天地园,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活动需求。

7.为推进作文素质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挖掘文学新秀,打造**品牌,少年宫将联合区文联、教研室、少工委开展**区首届“新蕾”作文大赛。

8.为展示一年来,少年宫的学员们在崭新的环境中有了全新的收获,在**9年元旦到来之际,开展“童心迎新春”——少儿成果展示广场活动。(现场书画展示及文艺演出)

三、时间安排

九月份:1.秋季培训班开学

2.区辅导员专题培训(一)

十月份:1.“队长学校”开班

2.区辅导员专题培训(二)

十一月份:1.**区首届“新蕾”作文大赛

2.区辅导员专题培训(三)

十二月份:1.“童心迎新春”——少儿成果展示广场活动

2.区辅导员专题培训(四)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孔子学院 问题 对策

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采用统一名称、统一铭牌、统一章程、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五统一的办学模式,采取由我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赢的方式,把影响力从教育机构有效地推向外国主流社会和民间。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在占世界人口86%的105个国家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个中小学孔子课堂,35个国家和地区已将汉语教学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

国外舆论对孔子学院(课堂)赞许颇多,与此同时,孔子学院在发展的道路上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正因如此,国内各界对孔子学院的办学也产生了许多的质疑。我们必须认真审视这些问题,否则,忽略这些问题势必影响到孔子学院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一、孔子学院发展面临的问题

正如每一样新鲜事物在发展初期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与问题一样,孔子学院经过近八年的发展,在基本完成量的扩张之后,自身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许多的瓶颈。

(一)合作双方对合作关系和定位认识有所偏差

我国明确规定,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的教育机构,但不同合作方的办学动机不尽相同,部分合作方在资金的投入方面过分依赖于中国,使孔子学院的办学力度降低,甚至把孔子学院看作是中国向外国提供的免费汉语学习场所。有的孔子学院合作方盈利性的目的太强,并利用孔子学院海外办学的特殊性作为其商业发展的机遇。如果合作双方关系处理不当,易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合作方对教育独立性的干涉和约束,特别是在合作方大量注入资金时,容易受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左右,赢利性相对浓厚,到时将有悖于孔子学院的办学初衷,严重影响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中方和外方成员在对合作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及对孔子学院定位认识的偏差而存在沟通障碍,尤其在中外高层领导之间。

(二)质量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由于孔子学院的建设速度较快,其外部体制尚未成熟,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各项管理制度、建设规划、质量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制定出台。目前孔子学院还没有颁布专门针对孔子学院的评估章程。尤其是关于质量评估方面,已出台的各章程相关内容仅有《孔子学院项目》第十条"质量认证的内容包括:总院总体规模、绩效、运行管理情况、教学质量和特色、年度工作总结、发展规划等"。以及《孔子学院章程(试行)》中第十六条提及"孔子学院总部要制定评估标准,审批各地孔子学院的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和预决算。"第十九条提到"孔子学院总部对申办者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审查方式包括文件资料审,当面听取报告和实地考察。"这几个条款多涉及质量审查,认证的内容较少且论述较为抽象,不易操作。孔子学院的建设亟待制定一套完善和系统的质量评估机制。

(三)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不高

1.汉语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与全球强劲的汉语需求相比,汉语教师不足的问题日渐凸现。2011年,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差不多达到1亿,而全球汉语教师缺口也超过400万人。国家汉办提供的数据是,马来西亚缺汉语教师9万人,印度尼西亚缺10万人,法国,日本等国家需求量也非常大。全球许多发达国家都因汉语教师严重缺乏,纷纷通过各种交流以寻求汉语师资协助。?1?可见,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2.汉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

师资的质量也不能满足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需要。尽管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的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丰富,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但是他们的汉语教学模式却难以得到当地学生的认同。原因有三:一是汉语教师本身对外语掌握不熟练,教课时主要还是采用汉语教学,无法熟练地用所在国的官方语言来教汉语,学生无法完全理解;二是采用中国式的教学方法,比如,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经常组织考试等等,不符合国外学生的思维和生活习惯,学生难以适应和接受。

(四)品牌化教材和个性化教材缺乏

1.对外汉语教材的缺乏权威性

近几年,虽然孔子学院教材的数量和种类都急速增长,但是由于孔子学院总部对教材缺乏基本的评价标准和实施标准,教材的出版存在选题重复、良莠不齐的现象,称得上高质量的品牌教材系列还不多见。?2?同时,权威对外汉语教材的缺乏影响到孔子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

2.教材缺乏个性

很多对外汉语教材都是国内语文教材的翻版,如强调练习发音和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不符合各国孔子学院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能针对学习者的不同要求,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教材编排方式也忽略了外国人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二、提升孔子学院办学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办学理论和战略研究,构建质量保障体系

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和法语联盟等在海外都有设立推广语言的调查与研究机构,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孔子学院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亟需进行海外汉语教育的系统调查分析,加强对孔子学院海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为孔子学院总部的决策提供政策支持。

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指导、统筹、协调和检查海外孔子学院的质量保障行为。同时,在办学管理上要把握我国的教育,在评估汉语教科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时应根据各国的需求和政策差异,加强对我国汉语教师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3?

(二)提升教材的品牌效应,提高教学质量

1.突显教材品牌化和个性化

国内有学者指出,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塑造二到三个高质量的品牌教材系列。孔子学院总部应制定基本的教材实施标准,组织一些专家和有海外汉语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材及教辅材料的编写,重点打造几个品牌教材,同时,因地制宜,在保持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开发适应各国文化背景和不同人群、不同层次需要的个性化教材。

2.培养一支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一是设立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当前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合格人才匮乏,建议在国内高校设立国际汉语教育专门学科,推进跨文化交际理论建设。二是设立孔子学院专职教学人员。为了避免中方教师走马灯式流动,可以借鉴歌德学院那样设立专职教学人员。三是进行师资的跨文化培训。很多汉语教师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没有认识到海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针对这些汉语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跨文化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存在的差异,当然,这需要孔子学院去不断调整,也需要教师自身的不断摸索和适应。

(三)整合各方资源,共谱孔子学院繁荣

1.利用国外智力资源

孔子学院的管理和教学队伍中,吸引、汇聚了各国教育、文化界的人才,未来,我们要更充分地利用国外的智力资源为我所用,包括一些愿为祖国服务的优秀华人,包括那些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热心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传播工作的外国人,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2.整合国内专家和优秀教师资源

目前,孔子学院整合国际国内资源,组织文艺巡演、名家巡讲等活动,先后邀请了20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各国的孔子学院开展文化巡讲,传播中国文化,扩大影响力。未来应该持续这种传播方式,发挥人才聚集效应。

3.发挥志愿者的作用

孔子学院的建设与汉语国际事业的推广需要一大批兼具国际视野与爱国主义热情的志愿者人才。孔子学院要求每一位志愿者都是一名可以传播中国文化的"孔子",这就要求志愿者需要有文史哲等专业背景,并能掌握至少一项能够代表中国符号的技能,如武术、书法、戏剧表演等。孔子学院应主动调动起志愿者的热情,发挥志愿者的力量,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前,面对各国持续升温的孔子热,以及针对目前孔子学院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未来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应主要体现在质量上。国家汉办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进行管理的改革与创新;汉语教师应不断提高海外教学的能力;合作双方应借助孔子形象,齐心合力共同推广汉语和文化,打响海外孔子学院的品牌效应。使孔子学院真正成为打开中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满足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促进和谐世界的发展。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如何提高国际影响力,这需要胆识,也需要我们每一位文化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赵睿祥,浅谈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第12期,安徽文学。

[2]唐淑宏,孔子学院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加快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核心,培训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生产大户等专业农民和农技人员。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坚持模块化教学、百分百回访原则,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和知晓度,为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283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以下简称“阳光工程培训”)165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38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950人。

(一)县(区)任务

淮上区: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080人(普及性培训900人、提升性培训1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550人(普及性培训500人、提升性培训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430人(普及性培训400人、提升性培训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五河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7300人(普及性培训5920人、提升性培训138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3850人(普及性培训3100人、提升性培训75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900人(普及性培训1470人、提升性培训43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450人(普及性培训135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怀远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16460人(普及性培训11010人、提升性培训545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8580人(普及性培训4500人、提升性培训408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80人(普及性培训5110人、提升性培训117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500人(普及性培训1400人、提升性培训100人)。

固镇县: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4490人(普及性培训3130人、提升性培训136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820人(普及性培训1500人、提升性培训3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普及性培训1630人、提升性培训940人);农民创业培训100人。

(二)市本级任务

2012年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500人(普及性培训2900人、提升性培训600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700人(普及性培训170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200人(普及性培训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600人。

三、实施内容

(一)分类型组织实施

1.阳光工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就业的农民,重点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业经营管理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为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等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新型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311号)执行。

3.农民创业培训。主要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创业必备知识和能力培训,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创业者和现代农民企业家。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皖农财〔2009〕97号)执行。

4.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的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围绕当地主导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培训,使技术指导员全面提升业务素质和公共服务能力,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提高应用农业科技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二)分对象开展培训

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各层次培训对象明确。

1.普及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23860人。

阳光工程培训11300人,主要培训农机手(使用与维修)、植保员(机防手)、农技协负责人、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农产品加工从业人员及有转移到城市务工就业意愿的农民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9810人,主要培训油料和棉花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不包括养猪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及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750人,主要培训科技示范户及辐射户。

2.提升性培训。全市计划培训8970人。

阳光工程培训5200人,重点培训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渔业船员)、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内检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沼气工(建池与维修工、沼气服务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等。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2570人,重点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基层(县、乡)农技推广人员(种植、畜牧、水产、农机、能源)和村级农技员(专职、兼职)等。

农民创业培训对象均列入提升性培训范围,全市培训1000人,主要培训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村经纪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等。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200人,重点培训技术指导员。

(三)分层次差别补助

1、普及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农村服务业从业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3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天)。补助标准为人均35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30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各地面向城镇务工转移就业人员培训,可按照培训不同类别、不同时间,实行差别补助。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种养大户(不包括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18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人员、渔业安全管理员和村民组组长等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24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4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每个项目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辐射户,分别进行不少于6次、4次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2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2、提升性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其中集中培训不少于4天,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补助标准为人均约510元,中央、省级共补助约460元(按2010年下达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测算,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市、县配套50元。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粮食种植大户、养猪大户集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24学时),现场指导服务累计不少于4次;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村级农技员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3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555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调查、创业设计、岗位实习和指导服务等环节,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中集中授课时间不少于3天(20学时)。补助标准为人均900元(包括市、县配套资金100元)。

农民科技示范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00元,培训经费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

提升性培训尽可能安排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干部学校培训,并聘请部分省内外有关专家担任培训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部署启动(2010年12月-2012年1月)。开展农民培训需求调查,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公开择优认定培训基地,分解培训任务,并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二)项目实施(2012年2月-11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适应地方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选聘培训师资,安排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培训。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培训质量。项目实施周期1年,各县(区)要于10月底前完成年度培训任务。

(三)总结考核(2012年12月)。各县(区)在完成年度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和年度工作总结。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考核结果纳入民生工程考核总分。市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摸清培训需求。全面深入开展2012年新型农民培训需求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培训规模和重点培训对象。一是立足现代农业发展,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为基本对象,以生产大户、示范户、村民组组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和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为重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着眼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拟转移就业农民,特别是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大量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二)构建培训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作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发挥科技推广前沿阵地的作用,牢牢把握市场和效益这个主题,从主导产业、农民家庭重点经营项目和务工要求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二是充分发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作用。充分利用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农民培训。三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高中等院校,特别是各级农广校、县(市)级职教中心、职业高中的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政府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各类社会教育机构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新型农民培训。

(三)实施模块化教学。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培训内容和时间,逐步实施模块化教学。从今年起,农民创业培训的所有培训对象,阳光工程培训的农机手、植保员、测土配方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奶站质检员、动物繁殖员、从业渔民、无公害农产品检查员、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内检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农资经营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沼气工、乡村旅游服务员,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的粮油棉种植大户、特色经济作物(蔬菜、食用菌和茶叶)种植大户、畜牧养殖大户、水产养殖大户、农机大户、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经管理员、渔船检验员、渔业安全管理员、村民组组长、村级农技员,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的技术指导员等,均将按照省统一规定的培训内容和要求组织开展培训。

(四)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各级农委利用各种政策和扶持手段,支持培训基地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每个培训基地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开展结对行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严格基地认定。切实按照基地认定条件,面向社会择优认定培训基地,确保认定的培训基地具备资质要求以及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培训条件。

(五)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在继续推行项目法人制,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基地认定、项目公示、月度报告、台账管理、督查验收等制度同时,重点建立健全三项制度:一是坚持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向项目管理部门报告。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了解培训开展培训及学员要求等情况。二是建立100%电话回访制度。培训项目管理部门根据每月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对已培训学员进行100%电话回访,及时剔除回访中培训不合格的学员。三是建立新型农民培训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议,总结上季度培训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并布置下一阶段重点工作。

(六)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推行多样化培训模式。一是“校企联合”培训模式,根据企业对职业岗位的技术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二是“校社联合”培训模式,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技协等组织,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三是现场推广模式,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鱼塘圈舍指导服务。同时组织生产大户、示范户对左邻右舍现身“说法”,示范引导。四是现代远程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通过举办农情报道、科普专栏和咨询热线、农技110等,大范围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营信息等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率。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双语教师;中职院校;师资力量

一、引言

目前,新疆的学前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难以达到当地的需求与要求,伴随着幼儿教师入职的职业化和正规化的发展,以及新疆的学前双语教师人才的需求,对学前双语中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新疆中职双语幼师培养的相关调查,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很多,不仅在于培养的教师水平难以达到新疆学前教育事业的要求,并且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上都有待提高。

二、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与新疆学前双语教师

(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与内地双语教育的不同点

新疆的居民大部分为少数民族,所以针对新疆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指少数民族的民族母语与汉语两种,也就是民汉双语教育,不是通常人们所指的英语和汉语教育,学前民汉双语教育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少数民族的儿童,在少数民族儿童的母语基础上在进行汉语的教学,而内地的学前双语教育对象是学前儿童,是在汉语的基础上进行英语的教学。

(二)学前双语教师的概念

双语教师的意思就是能够进行两种语言教学的教育岗位教师,主要是指在班级中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国家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的教师,学前双语教师在拥有两种语言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其他的基本素质,例如幼师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知幼儿的发展和发育特点等,因为幼儿阶段的儿童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终要的阶段,如果一个幼儿园能够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对于儿童在以后的中小学双语教学来说起到非常好的铺垫作用。

(三)新疆学前双语师资的构成

对于新疆学前双语师资的构成来说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学前教育资格,而且在具有汉语水平的同时达到双语教师要求的大专、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第二部分主要是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培训之后具有学前教育资格,而且在具有汉语水平的同时达到双语教师要求的大专、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第三部分主要是指不属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主要包括经过短暂时间培训后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这部分教育人员的主要特点是年龄稍大、汉语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在整体的素质上难以进行学前双语教学。

三、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和学前双语教师现状

(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

在2004年,自治区党委针对双语教学提出了相关决定,决定为《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双语教学的具体指导思想、双语教学工作的相关措施以及双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在经过长达十几年的发展过后,新疆双语教学整体的规模在逐渐发展扩大,针对双语教学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新疆的双语教育体系有了初步的框架,并在近几年有了大的跨越式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和教育对象的数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根据《2014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截至到2014年,整个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幼儿园数量达到4000所,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91所,入园的学生数量达到75万人,同比上一年增长了4.6%,并且其中少数民族人数为42万人,占比达到70%,整个自治区的校园建设面积达到了470万平方米,与2013年相比,同比上涨了6%。根据新疆自治区教育厅的2014年度工作总结相关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农村学前教育保障经费上投入达8.04亿元,大约有45万不同民族的学前幼儿享受到了补助。

(二)新疆学前双语师资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新疆双语教师缺口达3万多人,但在长达数十年的招聘中已经累计招聘到中小学特岗教师和农村双语幼儿园教师7万人,有效的缓解了双语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截止到目前为止,整个新疆幼儿园教职工已经达到5万人,其中中专任职的教师数量达到3.5万人,少数民族任职的教师数量有2万人,占比达到50%以上,因此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师资力量在不断壮大,在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并且对于基层的学前双语教师的招聘工作仍旧进行。

四、新疆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师资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新疆学前双语教育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发展和教育冲突问题,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状况与整个新疆的发展难以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的教育要求。其次是在学前双语教师的数量上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学前双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针对双语教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都有待改善,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学前双语教学的教学行为缺乏系y的制度规范,在学前双语教学的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新疆城区学前双语教学状态和农村学前教育状态具有一定的差距,不平衡问题非常明显,县(市)一级的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状况基本良好,在国家和新疆自治区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和师资力量都逐步在完善中。但对于基层区域来说,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农村,当地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在学前双语教学的进度上发展比较缓慢,尽管一些硬件设施已经符合学前双语教学的要求,但是在师资方面难以达到相关的要求,师资力量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二)中职学前双语教师的培养

对于新疆自治区的中职院校来说,比较热门的专业便是学前教育专业,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常会选择县市地区的工作,不愿去偏远的农村地区教育机构工作,特别是一些具有双语教学资格的教师,他们主要考虑的就业目标是县一级或市一级的幼儿园,绝大多数的毕业学生不愿去农村工作,但是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发展区域便是农村,因为农村中的学龄儿童数量在逐渐增加,目前的双语幼儿教师的数量难以满足其需要,造成农村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当地居民,在进行汉语教学时比较困难,致使基层的学前双语教学工作难以进行,造成基层教育工作发展进度缓慢。

因为基层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使得大部分专业素质比较好的教师不愿去乡村从事教学工作,而基层的学前双语教师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上都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缺乏一定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而且没有经过系统的学前教学培训,因此难以有效的开展学前双语教学工作。

(三)如何解决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针对目前情况要将教育和保育相结合,进一步落实教育原则,并且要依照《农村双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及相关的课程设置要求来进行学前双语教学,避免学前教育向小学化的方向发展。第二,依照《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教育发展规划》的相关规定,不断发展当地的学前双语教育,整顿幼儿园的办园情r,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扶持民间力量创办幼儿园,逐步发展成国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相协调的学前双语教育结构,增强幼儿园建设和创办的管理力度,保障建设质量,在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下进行学期双语幼儿园的建设和开办。第三是要加强幼儿园管理监督的力度,各级教育部门和管理部门要设置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评估机制,管理与监督相结合,并按照《农村双语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来进行相关的工作。

(四)如何解决师资存在的问题

第一,要不断改善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存在的缺陷,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学前教师招不到和留不住的问题,从2015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进行了以3年为期的学前双语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计划,双语教师招聘人数为3500人。教师的扩招是对师资力量不足问题的有效改善措施,对于新疆的学前双语教学事业的发展能够发挥有效的作用。

第二,加大新疆学前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完善相应培训制度,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提高学前双语教师的整体教学素质,针对性的对教师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推动教师能力的提高,同时,要将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整合,以便能够提高新疆学前双语教学的师资质量。

第三,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学前双语教师的工资待遇做出调整,有效提高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因为基层难以招到和留住能力较好的双语教学毕业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资待遇问题,基层的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相对比较低,因此在提升学前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稳步发展基层的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和促进教学质量。

五、中职学前教育双语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对于中职学前教育双语人才培养来说,目前的培养思维观念较为落后,难以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但中职学校的教师难以对此观念进行具体的落实,中职教师对实践教学含义的认识有待提高,依旧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并且始终在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来进行双语教师的培养,并且受到教材和中职学校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难以有效提高教学和培养的能力。所以要将双语教学理念的重心放在实践和教学,将学生技能的提升作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语言交流和模拟课堂教学形式来进行,并且要与当地社会实习基地相结合,以便提高学生的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语课程的设置与其他大学的课程设置基本相同,中职院校并没有依照自身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具体有如下几点,第一,内容不合理,与时代的发展难以相适应,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一些基本的课程内容与中学的英语层次难以进行衔接,更为严重的情况是甚至落后于中学知识水平。第二,教材比较单一,难以抓住教学的重点。第三,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差,中职学校很多课程实用性较差,课本知识与实际的教学操作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加大教材的开发力度,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相一致,转变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针对新疆地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为中职学前双语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高素质的学前双语人才的培养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和要事,因此,针对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做出实际的措施和计划,在人员的素质培养和教学内容上都要进行改善和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聂梦嫦.中职服装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20):223-224.

[2]董鸿飞.双语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17):161-163.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7篇

暨××年工作计划

××年工作总结

××年我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以省加建设疾病控制网络为契机,以十六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思路、深化改革。全面落实省、市防病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局下达的卫生监督、防病灭病工作指标。扎实开展各项综合防病措施,巩固无脊灰和碘缺乏病防治成果。突出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现将今年我站卫生防疫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切实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⒈利用固定宣传栏,开展季节性染病的宣传。到月份止,

我站共制作宣传专栏期,有效宣传了“人禽流感预防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结核病防治知识”以及计划免疫相关知识等。

⒉通过电视网络,加大卫生防疫工作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防病工作的认识。—月份,我站共在漳平电视台制作新闻专题篇,分别是:《漳平市青年志愿者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漳平市开展职业卫生专项体检工作》、《漳平市艾滋病知识进校园活动》、《漳平取缔地下食品加工窝点》、《漳平市举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培训》等。版权所有!

⒊利用法定宣传日上街开展宣传咨询活动。今年在“”计划免疫日,“”世界助残日等宣传活动日上街开展义诊宣传咨询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总计余份。

⒋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健康面对面。乡村行”活动,—月份共完成个乡镇的入村宣传,对农民面对面宣传近人次,发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资料、结核病防治知识资料、非典及人禽流感防治知识资料、计划免疫宣传资料共计约份。发放“漳平市卫生防疫站联系卡”近张。

二、帮教结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有效地开展食品行业监督、监测力度。

⒈根据要求,我站积极开展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一年来共培训各类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举办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学习班两期,受训人数达人。举办大中型酒家(餐馆)主厨、管理人员学习班一期,培训人。印制、发放《食品卫生法》宣传单、小册子计约份。

⒉认真开展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我站食品卫生监督科全体人员本着廉洁、奉公、勤政执法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规章的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蝇,公平公正、公开执法。—月份共查处违法案件例,罚款人民币元,没收销毁、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公斤,取缔非法经营食品生产企业户,查处食物中毒案起。今年—月份开展大检查次,共出动监督员累计多人次,抽检各类食品份,其中包括食用油、调味品、肉类、粮食及其制品、豆制品、直饮水、消毒奶、鲜奶、冷饮、含酒精饮料、酒类、水发产品、甲醇含量检查等。餐具消毒效果检测每年两次(月份、月份各次)共检测份、食品抽检合格率比往年均有提高。依据《行政许可法》,—月份共审理发放卫生许可证户,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户;办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健康证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人,共查出“五病人员”人,均己督促调离原岗位。

⒊积极做好各种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根据上级的布署,我们除了做好日常的工作以外,积极配合工商、技术监督局、教育局、城管、经贸局等部门,开展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假冒伪劣相关健康产品,整顿学校食品卫生及周边饮食安全活动,开展餐桌污染治理工作以及各种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如直饮水治理、豆腐生产行业、调味品行业、保健品专项整治等等)。

二、加大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力度,规范、有效推进我市计划免工作的实施。

⒈在市卫生局、市防疫站的指导和本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采用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硬软件设计的方式,按规范要求完成了永福、双洋、拱桥、新桥象湖等五乡镇的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建设工作,并于今年七月底顺利通过验收。为我市今后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⒉加大指导力度,确保全市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实施,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至月份止,我市共出生人,周岁儿童入保人,入保率,卡介苗,小麻糖丸,百白破,麻疹,乙肝疫苗,“五苗”接种率和及时率均列全市前列。今年除了认真完成“五苗”接种率外,还积极开展有价苗的推广接种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

三、规范传染病疫情报告,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

⒈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管理,规范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今年—月份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报告发病率十万,其中:肝炎例、菌痢例、伤寒例、淋病例、梅毒例、肺结核例,腮腺炎例、风疹例、非淋菌性尿道炎例、尖锐湿疣例,生殖器痰疹例,其它疾病(如手足口病、水痘等)例。

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完成全年鼠疫监测任务。今年四、五、六、七、八、九月我站组织专来人员在芦芝乡东坑口、芦芝村进行鼠疫监测,共布笼笼、次,无效鼠笼笼、次,捕获老鼠只。监测结果表明,我市芦芝乡的鼠密度,印鼠客蚤指数。鼠密度接近鼠疫流行的警戒线,印鼠客蚤指数超过警戒线。对此,我们已向政府汇报,加强鼠疫防控的各项工作。

⒊加强病例、麻诊、新破监测工作。—月份完成例病例的监测工作,粪便采集率、及时率达,个案调查率达。病例监测报告达到部颁标准(十万)。

⒋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高肺结核病的发现率,并及时有效地进行治效。至月日止我站共接诊疑似肺结核病人例,完成×线检查人,×线检查异常人,免费拍片张,查痰人,其中查次痰人,查次痰人,查次痰人,初诊查痰总次数人次,随访查痰人次,痰涂片片,完成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登记病例例,其中涂阳病人例(初治涂阳例,复治涂阳例),重症涂阴例,涂阴病人例,结核性胸膜炎例,完成年涂阳新登记率万,完成新发涂阳新登记率万(××年度总人口数为人)。对所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按规范要求实施了规则治疗,投药率达,我们严格按“”方案治疗项目病人,共治管项目病人例,全程督导例规则治疗例,规则治疗率,个月末痰菌转阴例,痰菌转阴率(),三个月末痰菌转阴例,痰菌转阴率(),今年上报满疗程项目病人例,治愈例,治愈率达(),完成疗程例,拒服例、死亡例。

⒌加强宣传,有效预防艾滋病在我市发生及流行。××年—月份,我市利用中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预防艾滋病知识进校园活动、亿万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对全市城乡居民开展了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共计出动宣传工作人员人次,发放各类艾滋病防治宣传资料万余份,在社区、交通要道刊登艾滋病知识宣传共计板。继续做好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月份,共出动干预工作人员人次,对城区各娱乐场所的高危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防病知识教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各医院累计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余份。完成全年性病就诊就诊者血清学监测任务人份,完成高危人群行为学调查份。

四、根据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今年共完成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有害因素申报企业户,完成接尘、接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人,在龙岩市职防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个企业有害因素监测。配合市经贸局及乡镇企业局等部门开展劳动生产安全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二次。

五、多方筹资,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进度。

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设情况:在省、市有关部门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疾控中心大楼建设列入了××年为民办实事的项目。××年月,防疫站开始临时办公场所的简易装修和搬迁;月份完成了旧办公楼的拆除、地质钻探、图纸设计及会审等工作;月份完成疾控中心大楼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月日正式开工建设,于月日封顶,完成主体结构的建设,完成总投资近万元,明年月份即可竣工并投入使用。省级专项建设经费万元,到位万元,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专项建设资金万元,已到位万元。

⒉实验室的建设情况: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楼建成后,—楼为实验室,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们现完成了实验室用房规划及仪器设备布局设计。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疫备仪器简陋、陈旧是阻碍我站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站现有用于卫生监督、监测及疾病控制的设备大多是年代配置的产品,其功能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防病的工的需要。根居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站的仪器设备更新、添置的量很大,因此设备购置资金是我站实验室建设进度的主要决定因素。

.卫生执法工作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市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大、经营品种多、涉及面广的街头食品摊点越来越多,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其次公共场所卫生执法工作(尤其是美容、美发、电子游戏厅等)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经营业主确认困难。

.疾控中心在楼建设资金缺口大

我市疾控综合大楼占地面积平方米,六屋半框架结构,总投资约万元,根据现有的资金来源共有万元(省计委万元、市政府万元、自筹万元)因此还有缺口万元。

.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难度大,阻碍因素多,影响了工作的开展。职业卫生监测监测工作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市的些企业,由于对此项工作的不理解,在某些部门的支持下,对我们的监督工作不支持,因此使我们的监督工作无法按计划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监测措施无法全面落实。

××年工作计划

××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依据“预防为主”的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克服困难,群策群力,做好全年的防病工作,把我市的卫生防疫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版权所有!

(一)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

明年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将以市政府申报省级卫生城市为契机,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健康教育的投入,从人员培训、传播设备配备、健教网络建设几方面入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宣传工作:

⒈做好基层健教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在各乡镇建设健康教育机构,做到有专职人员,有专业水平,有开展工作。抓好抓实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农村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

⒉继续做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做好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的防病知识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意识。同时根据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做好防病宣传工作。

(二)继续开展二次供水监督监测工作

根据治理“餐桌污染”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对全市二次供水情况进行摸底建档,开展监督监测工作,力争二次供水四项指标合格率达以上,确保我市居民饮用水安全卫生。

(三)加强疾病控制。

⒈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一是要落实预防接种措施;二是要加强接种安全管理,推行和完善乡镇卫生院集中接种,预防接种点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一人一针一筒”;三是力争全市各计免门诊符合《规范》要求,加强冷链的建设和管理,力争××年全市各乡镇计免门诊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达标验收。

⒉认真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工作。消灭脊灰强化免疫要在做好脊灰疫苗基础免疫的基础上,按省地统一部署,全力以赴完成查漏补种工作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

⒊抓好重点传染病监测与控制。

()结核病控制: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将继续采取防、查、治管的办法,落实卡介苗接种,实施结核病归口管理,重点开展现症涂阳病人的治管工作,不断探索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高发现率及高治愈率的结核病控制体系。同时接受和国家卫生部对结核病控制项目的考核验收,对结核病防治经验和控制体系进行总结和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性病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

加强卫生×项目的机构、人员建设,派人外出进修学习,添置必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等。严格按照卫生×项目《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建设好站内规范化性病门诊充分发挥艾滋病初筛试验室的作用。在全市推广性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并加强各人群性病艾滋病的监测工作。

()做好肝炎的防治。肝炎发病率已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之首。我们要继续开展我市肝炎发病规律、分布规律和各型肝炎发病情况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我市肝炎的发生和流行。

()做好号病防治。要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方案》,在每年月份以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各医疗单位开设肠道门诊,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落实“早、小、严、实”措施,严防号病的发生和流行。

⒋抓好地方病及慢性传染病的监测与控制。

()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继续贯彻实施《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管理条例》,加强监测工作,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加强地氟病的监测管理,巩固防治成果。

()继续做好麻风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期发现病人,规范有效治疗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按省、地的统一部署,做好全省基本消灭麻风考核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四)加大卫生执法力度。

重点抓好《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贯彻实施,提高饮食行业卫生水平和食品卫生监督执法水平。食品卫生许可证发证前审核率,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从业人员体检率≥,从业人员培训率≥,食物中毒调查率,“五病”调离率,认真做好重要活动和重大节日的卫生监督检查,同时,加大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化妆品、保健食品的监督监测力度。

(五)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疾病监测监控能力。

根据国家计委办公厅和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我站必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按规范要求添置仪器设备,并实施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在争取中央、省地拨款及市财政配套资金的基础上,我站将全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筹集资金,逐年完成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的配套,并在取得法律资质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为保障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努力。

(六)争取资金,完成疾控中心大楼的建设。

为改善我站的硬、软件环境,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根据省、市的要求,我站正多方筹资,加紧疾控中心大楼的建设,明年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七)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各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必备应急物质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可能地降低由此产生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漳平市卫生防疫站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8篇

作者简介:荣军,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李作章,辽宁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沈阳/110001)

*本文系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课题 “若干发达国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程和经验” (高学会[2009]36号)的研究成果。

摘 要:内部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方面,也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保证其教育科研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问责,高校不仅可以对自身有更清晰地认识,从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和政策,促进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而且可以阻止外部对高校进行过多地干预,保护学校的自治。

关键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问责制度;内部问责 作为现代澳大利亚教育改革的关键词,问责制度已成为影响澳大利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大学的发展陷入了瓶颈:一方面,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学生人数不断激增;另一方面,学校资源紧张,难以应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为此,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顺应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问责制度来积极回应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的责任诉求,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问责制度,不仅优化了澳大利亚高校的内部管理,而且也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推动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借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成功经验,对于改进我国高校的组织管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问责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新问责框架

澳大利亚开展高等教育问责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联邦政府就推出了全国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框架,以评估报告的形式在高等教育界开展教学评估,并将评估的结果作为政府拨款的参照指标,以达到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地有效管控。进入21世纪,社会教育界要求高校自治的呼声越来越高,加之各高等院校面对各种繁杂的评估也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澳大利亚高校,特别是莫纳什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级名校,提出结合学校特色、完善内部问责体系、淡化政府评估的倡议,并获得高等教育界的普遍响应。为此,澳大利亚大学纷纷把建立内部问责机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问责标准和问责报告来促使联邦政府做出调整。

在各所大学的不断呼吁与努力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不得不废除“年度教育情况报告制度”,于2004年确立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新问责框架”(A New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 [2] ,正式确认高校内部问责体系的自主性和主导性。该框架开宗明义地指出高等院校内部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外部问责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了高等教育的问责制度。但与主要关注院校社会义务和责任的外部问责制度不同,内部问责制度主要关注院校内部的发展与改革,主张通过院校内部的审查和评估,来促使院校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具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进而推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进步和提升。其问责内容主要涵盖四个方面:(1)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保证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提供教育服务。具体包括:高校发展的目标和可行性、高校设施的安全性、风险的管控能力、财政的稳定性等。(2)高校的绩效考核,即评估高等教育机构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贡献程度。主要包括:招生数量,对学生的资助情况、学科设置与社会需求的相关度、科研商业化状况等。(3)教学质量的保障,即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和考核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达到联邦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CQAHE)规定的标准。具体包括:毕业率、毕业生就业调查、学生满意度调查、科研能力评估等。(4)高校的权责,即确保高等教育机构合理使用联邦拨款和社会捐款,并履行法律和行政上的职责。而新框架的确立和实施也标志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问责体系的重心正在从外部强制转向大学的自我管理。

二、莫纳什大学内部问责体系与实践

莫纳什大学(Monashi University)创建于1961年,是一所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也是澳大利亚综合实力比较靠前且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学。虽然不同时期,莫纳什大学发展战略的焦点会有所不同,但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术声誉却是其不变的追求。在联邦政府新问责框架下,莫纳什大学更是结合自身的发展历史逐步形成了极具自身特色的内部问责体系,并在2009年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Australian University Quality Agency,AUQA)的评审中获得好评,成为了澳大利亚高校内部问责体系成功的典范。

(一)内部问责的目标

内部问责框架的构建是莫纳什大学发展战略的核心环节。为此,莫纳什大学学术委员会(Academic Board and the Council)每年都对问责框架进行详细地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使原本模糊的问责目标变得清晰透明,为莫纳什大学的战略规划和运行提供了指导。目前,莫纳什大学问责框架主要包括6个目标:(1)通过加强大学的科研力量,把莫纳什大学建设成为全世界杰出人才(教师和学生)首选的学习和工作场所;(2)提升莫纳什大学的科研声誉和学术表现,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研究性大学;(3)为学生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和最优美的教学环境;(4)在学术和人员管理方面,保持质量持续不断地提升;(5)获得最有效的科研、金融和设备资源,增强学校竞争力;(6)提高学校的学术氛围,激发教师和学生的进取心。[3]

(二)内部问责的内容

1.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质量

在莫纳什大学,具体课程的设置通常是由院、系甚至研究生导师来负责制定和执行,是整体课程依据院系的科研战略、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学术专长而进行的增加和缩减。同时,为了提高课程的实用性,澳大利亚高校还以学生需求为风向标,持续关注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适时安排和调整课程内容,使其凸显灵活实用的设置特点。总体来说,对于课程设置合理性的研判主要依赖对三种信息的及时收集、处理和分析。一是学生需求指数,主要通过对不同课程申报人数的收集和分析来获得。二是就业市场指数,主要通过汇集学生就业人数和市场职位需求情况来判断。三是院系的知识结构、科研实力以及教师的研究兴趣。在完成前期数据分析后,院系统一对课程做出调整,引进一些发展前景广阔的全新课程,同时对于那些没有市场需求的课程则予以取消,以优化课程的设置。[4]

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通过同行评议和学生的评价。同行评议由学术委员会和评估委员会等在内的专职机构负责,并配有专职人员,通过定期组织教学质量抽查、教师技能考核、听课与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是否达标进行监督和指导。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就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并提交分管教学的校长,以保障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此外,莫纳什大学还比较注重运用绩效工具来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目前,具有影响力的绩效工具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学生课程满意度调查(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s, SSS),信息来源主体为所有在校学生,一般在学期结束前第3周至第4周开展,内容主要涵盖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的授课技能以及学生对整体课程的满意程度;另一个是研究生研究情况调查问卷(Graduate Research Survey, GRS)。[5]在此项调查中,如果研究生不能认为在某项课程或研究中获得学术和技能的进步,就可以把该课程视为无效果教学,并把投诉信息反馈给相应的部门,对相关导师进行问责。

2.研究与学术的质量

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逐渐从经济实力的竞争转移到科研能力的竞争,大学的科研能力与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仅掌握着国家的命脉,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保证科研质量也就成为了莫纳什大学内部问责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指标主要包括科研立项的数量、研究成果的质量以及科研转化率等三个指标。在莫纳什大学,一个科研立项的形成首先要经过研究者提交研究申请,然后由院校学术委员会或相关机构进行审查,最后报请学校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委员会进行审批。审批的基本原则是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学术团体、资助单位进行评审,评审的意见将最终决定是否批准该项计划。而获得立项的数量和金额也就成为了评判学校、学者科研创新能力是否下降和存在差异的重要标准。对于科研质量的考核通常是看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研究论文或出版书籍的数量,以及研究结果进入引文数据库的情况,其中学术同行对该研究成果的引用率被视为是评判该项研究以及该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此外,为了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莫纳什大学还密切关注科研人员专利的转化率及其为社会创造的经济价值,并将其作为衡量大学在该领域是否成功的声望指标。从短期效益来看,将科研转化率作为学术问责指标可以增加科研人员的收入,提高其科研积极性;从长远角度来考虑,这一举措可以提高学校的学术影响力,进而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及资助,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与此同时,为了避免个别部门只强调自身优势、贡献和成就,较少涉及缺点和不足的情况,莫纳什大学还以包容、开放的心态欢迎社会外界对科研质量的关注,充分发挥国际评估机构以及行业协会、学术团体等社会外部力量,参与高校的科研问责体系,发挥其评估与仲裁的作用。例如2003年,莫纳什大学就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与其他世界名校签订评估协议,开展周期性的科研评估,通过观察学校在不同评估间等级和参数的变化趋势,来判断学校科研发展的状况,如果等级发生了降低就预示着科研质量的降低,相关机构会要求进行及时的补救。[6]

3.学生的质量和技能发展

莫纳什大学的入学采取申请复试制度。在招收学员时,教育部门主任、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和学校学术委员会对学生的学术素养和竞争力进行审查,重点招收那些有才能、富有创造精神的年轻学员。同时,学校还把招收高素质国际学生作为其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为此,启动了一系列的项目,全方位为国际学生提供科研和生活服务,以此来吸引全球人才。

对于学生技能发展的评估几乎是与教学过程同步发生。除了不定期的教学单元测验,全体学生还必须接受一年一次的技能考核评估(Skill Assessment, SA)以及面对毕业生的学生就业情况调查(Employment Data, ED)。其中技能评估测验需要3个小时,2个小时用来做多项选择题,1个小时用于完成写作测试题,考核的内容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流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和文字交流能力。该测试打破了原有按照学生成绩排名来厘定学生水平与能力的传统评估做法,突出测验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潜能的发展,是一种过程性的测试。而就业情况调查则通常在应届毕业生毕业后12个月进行,主要调查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所学技能能否满足工作岗位要求;对于往届毕业生,学校一般在学生毕业后2年和5年开展,主要调查大学的教育是否促进了他们的职业生涯,以及所在领域的发展态势。[7]调查结果将会在校园网站上予以公布,以辅助外界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服务进行评判。

4.组织机构的效率

组织机构的效率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机构能否为学校的平稳运转提供有效的保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和各部门决策的有效性;(2)大学整体事务和风险的评估;(3)学院或学术性机构的绩效考核;(4)行政和支持部门的工作审核;(5)大学的商业;(6)财政预算和规划的执行。

(三)内部问责的实践

莫纳什大学的内部问责主要通过评估和审查来付诸执行,相关的问责机构会对院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了高等教育内部问责制度的有效性(见图1)。

1.高校内部评估

学校的内部评估主要关注学校的教学效果和科研质量,具体实施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建立独立行使职权的评估理事会。人员一般包括学术理事会主席,2名本学科专家,2名教育专家,1名利益相关者,1名教师代表。其主要职责包括协调问责框架中的战略规划,制定问责指标,并进行实地访问以及撰写评估报告。第二阶段为教学、科研以及教学计划的具体评估。此阶段的评估周期为2年,共分七个步骤:(1)各学院、研究所准备教学、科研 图1 莫纳什大学内部问责实施途径自评报告以及教学和研究计划,提交到评估小组处。(2)评估理事会对各机构的自评报告以及教学计划进行研究。(3)评估小组深入各机构进行调查,并与学部主任、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4)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同行评估。同行评估小组会从教学的有效性、科学研究的成果、学生技能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等方面打分,然后撰写外部评估报告,并送交校内评估理事会。(5)评估理事会完成最终报告,并在调查书完成后8周内送达各机构。(6)教学委员会以及学术理事会审议最终报告,如果认为个别学院不能在评估中达标,学校有权力责令更改,甚至撤换相关领导以及减少科研拨款等。(7)各学院在收到最终报告后2个月之内向评估小组递交评估建议回复报告,阐明这些建议将如何被吸纳到学科规划中,并在之后的一年内进行效果评估。在学校看来,评估的意义在于使被评估部门对自身的工作情况以及有待提高的部分,拥有详实的认识,并为未来的改进提供行动的依据。

2.高校内部审查

作为对教学评估的补充,莫纳什大学还建立了每5年对学校整体工作情况进行周期性评审的审查机制。审查通常由专门的审查委员会执行,成员一般由分管教学、科研的副校长,校行政部门或学院选出的高级行政人员1-2名,学术理事会代表1名,相关专家1名等共5-6名成员组成。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也可根据审查单位的特殊属性,在必要的时候邀请外部专家,以保证审查委员会的审核能力。审查方式主要采用ADRI模式, 即入场(Approach),展开(Development), 结果(Result),改善 (Improvement)四位一体模式。在入场阶段,审查主要关注各院系和行政部门的使命、宗旨以及工作目标;展开阶段主要考核各部门在履行所设定目标方面所付出的实践和努力;结果阶段则对各部门是否实现目标做出定性的判断;改善阶段主要考察相关院系和部门是否积极投入到改进工作中。在审查完毕后,审查委员会将制定相应的审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涉及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科研成果、学生质量、组织机构效率、校企合作、国际教学、设施和其他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都包括优势、不足和改进部分。虽然这些报告不与联邦政府预算直接发生联系,但审查的程序和报告的内容将提供给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作为全国性外部审查的关键信息。

三、澳大利亚内部问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树立问责意识,优化问责体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传统的教学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教学质量的下降已成为高等教育界的共识,但从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问责体系来看,问责形式还主要为教育部组织的外部评估,而校内评估机制建设尚处在改革和探索阶段,多为随机性的教学检查和年度工作总结,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质量监管和问责体系,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已无法满足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8]因此,我国高校必须借鉴澳大利亚的先进经验,建立起制度化、长效化的内部问责体系。首先,高校应该增强质量意识和问责意识,在规划学校发展战略时,优先发展校内问责体系,并将质量问责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领域,使质量问责由强制转变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其次,我国高校内部问责制度必须坚持由专业人员主导的原则,由权威的专家学者负责问责政策的制定、问责体系的设计,由专业人员进行数据的收集以及横向或纵向地比较,这样就可以破除目前我国高校内部问责体系泛行政化的弊端,可以用令人信服的科学数据来摒弃强硬的行政管理。

(二)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完善高等教育基准信息平台

为了使质量评估做到有据可依,澳大利亚大学十分注重编制与自身发展定位相匹配的多元考核指标,并且在问责过程中,学校会对考核标准进行编码和重编码,然后借助于统计软件进行后期的定量化分析,从而实现定性问题定量化,为考核的结论抹上一丝数值的色彩。但就我国高校而言,目前的问责体系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往往恪守精英教育的单一质量观,用统一的考核指标来衡量全部学校和诸多学科,容易导致指标僵硬化、问责形式化的问题。同时,又由于我国高校对于问责信息资料的科学分析和有效利用等方面还做得不尽如人意,而且数据的真实度也饱受质疑,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教育问责的执行。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学术自主性,根据学校的学术定位和发展特色来确立多元的指标体系,同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绩效信息收集平台,开发技能测试系统,教学效果反馈调查、科研力量评估等软件系统,逐步完善现有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方法,并且通过强化评估数据的原始性、精准性,来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使数据信息成为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科研资源分配等方面重要的决策依据,以切实发挥问责为教学改革服务的功效。

(三)强化教学评估,预防重研轻教

不可否认,高校的学术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规章、任务、体制等方面对教师的限制,使教职员工能够依据自身的学术兴趣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然而,过多的学术自由加之市场因素向高校的渗透,使得教师自然而然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学术研究上,久而久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将必然受到影响。为此,澳大利亚高校将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发展作为内部问责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时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来强调教师的教学责任以及加强对教学领域的监控。

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相似,我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进程亦会导致教学与科研的利益性冲突。在目前的学术激励机制下,一些高校教师往往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上,偏离其教书育人的宗旨,淡化其本应具有的教育职责,从而产生 “重科研轻教学”、“师生关系去亲化”、“缺少教学研究”等教学问题。长此以往,这样的功利导向必然会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商业主义盛行、科研活动功利化等一些隐患。有鉴于此,我国高校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动态的、多元化的问责体系,在学术激励机制之外,制定一套以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方法为主的动态评估体系,并且与员工的晋升制度和评估制度挂钩,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在监督和评估教学质量时,我国高校还应该大规模发动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督导教师全力投入到教学中,避免教学逃避,而且可以即时纠正注重学术科研、抵触教学评估的僵化观念[9],维系教师长期的质量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荣军,李岩.澳大利亚创业型大学的建立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5).

[2] Cook, V.A New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R].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s and Training, 2004:35-37.

[3]祝怀新.面向现代化: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33.

[4][5][7]Monash University.The Annual Report of Monash Univerity 2009 [EB/OL].http://www.monash.edu.au/pubs/ar, 2010-3-10/2013-5-28.

[6]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The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R].Canberra: 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s and Training, 2004:45.

[8]吴景松.我国高校问责制之显示困境及其治理路径[J].江苏高教,2007(1):44-46.

教育机构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哈佛燕京学社 北平办事处 历史沿革

1 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的设立与组织

哈佛燕京学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以下简称“哈燕社”或“学社”)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东西方大学合作的典范,直至今日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中国,哈燕社的中方代表——设在燕京大学(简称“燕大”)的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Peking Office,以下简称“办事处”)是近代史上燕大最有代表性的机构,为哈燕社在中国各项合作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在哈燕社的基金支持下,为燕京大学国学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出版提供设施和资助,出版《燕京学报》和多部古籍引得丛刊等学术研究成果,也为燕大培养国学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办事处虽在1951年撤销,却在中国近现代史和西化框架中,凸显出独特地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掀起对哈燕社的研究热潮以来,张寄谦、樊书华、张凤、聂崇岐、陶飞亚和吴梓明等人对哈燕社的成立缘起、整体概况及成就等已作过较详细的论述,但是对于办事处的整个发展脉络却并没有系统全面地理清,以致长期以来它的历史贡献与价值得不到客观评价和肯定。

1.1 创建背景

哈燕社北平办事处的历史沿革以哈燕社的发展为背景,同时又与燕京大学的发展密切关联。

哈燕社是于1928年春由美国铝业公司创始人霍尔(Charles M.Hall,1863—1914)的遗产基金资助创办。当时,燕大校长司徒雷登了解到霍尔在遗嘱中声明,遗产中一部分要用于研究中国文化,由一所美国大学和一所中国大学联合组成一个机构来执行该项计划。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几经努力,司徒雷登最终成功促成哈佛大学与燕京大学合作。1928年1月4日,哈燕社在美国正式成立。

哈燕社的成立涉及霍尔遗产、哈佛大学及燕京大学三方的利益,因此正式注册的文件中规定了学社由三部分组成,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9人组成的董事会,由霍尔遗产、哈佛大学和燕大各选派3名董事。第一任董事会主席由博伊顿(Roland W.Boy-den)担任,直至他于1931年逝世。其后由哈佛商学院院长董纳姆(Wallace B.Donham)继任。董事会每年开会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第一次主要审查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和下年度的预算;第二次则审查上年度的决算和追加预算。董事会下设两个委员会,其一是设在哈佛大学的教育委员会,由哈佛大学教师组成,并由一名董事担任主席;另一个是设在北平的行政委员会(Administrative Committee,或称管理委员会),职责是制定在中国开支的预算,负责学社在中国的各项事务等。董事会指定了北平行政委员会的早期成员,包括司徒雷登(主席)、格里恩(Greene,协和医院负责人)、詹森(Nelson T.Johnson,美国驻华大使)、吴德施(Logan H.Roots,美国圣公会在华传教士)、洪业、孔祥熙、丁文江和颜惠庆等社会名流。吴雷川、陈垣和博晨光等学者也列席会议。

学社成立后,在1928年4月9日和4月26日分别与哈佛大学及燕大签订了协议。其中学社一燕大协议规定:经学社董事会同意后,由燕大任命除学社在哈佛大学的所有职员以及在北平的西方职员(包括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教员;燕大对于学社使用其拥有或管理的用于教学、研究或行政工作的房屋,不收取租金,用于居住的则予收取。

此后哈燕社以燕大为基地建立了中国研究中心,即“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办事处与哈燕社、燕大有着不可割断的紧密联系,这也为了解其历史沿革提供了依据。

1.2 发展阶段

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因附设于燕大,与该校之发展密切相联,故其发展阶段、大体与燕大的历史沿革相一致。

1.2.1 初创时期(1928-1931年)

哈燕社成立后,1928年12月霍尔遗产基金会提取了遗产的三分之一作为美国国外教育基金,数额超过了1400万美元,其分配方案如下:其中的760万美元分配给遗嘱中指定的东方各地区的20所研究机构,包括燕京大学100万,岭南大学70万,金陵大学30万,华西大学20万,齐鲁大学15万及福州协和大学5万等。扣除税费和手续费外,尚余635万美元给哈燕社。这笔资金也分成两种账目:(1)普通账目(A General Fund):约445万美元,不受限制,负责哈燕社在哈佛、燕大两地的研究和行政上的支出;(2)限制性账目(A Restricted Fund):由学社管理,将190万美元的限制性基金所得收入分为19份,按指定比例每年分4个季度拨付给上述6所大学与印度的阿拉哈巴德农业研究所,开展学社指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它们所得的比例分别为:燕京大学5/19,岭南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和金陵大学各3/19,福建协和大学和齐鲁大学各2/19,阿拉哈巴德农业研究所1/19。这样燕大获得其中5/19的最大配额,即每年有50万美元所得利息等收入可直接用于它的教学、研究和出版工作,为燕大在此后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费保证。

1928年,哈燕社就在北平设置了行政委员会,刘廷芳被聘为执行干事。该行政委员会利用学社资金,在燕京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所,负责学社资助下的国学教育与研究。由陈垣任所长,还聘请了包括张星娘、郭绍虞、冯友兰、许地山、顾颉刚、容庚、黄子通等在内的多位国学大师来做研究工作,许招收研究生。研究所成立的初衷是想在哈燕社的资助下,继承中国学者的治学方法,培养同学人才,但成绩小太理想,学生人数逐渐减少。顾颉刚曾言:”燕大研究所虽有巨款而无成绩,且无计划……自应成官僚化矣。”表明当时国学研究所的规模和声望并未形成。且当时洪业也反对“国学研究”这一观念,他认为学问无国界,国学不应该孤芳自赏,而应按学科归纳到各院校。1930年洪业归同后,便力主解散国学研究所,不久刘廷芳辞去了执行干事的职位。1931年下半年,陈垣也辞去了所长职务,离开燕大,国学研究所之名随之取消。

这一时期另一项重要业绩就是学术刊物的出版初见成效。《燕京学报》于1927年创刊,学术影响渐扩大。哈燕社引得编纂处也于1930年秋在洪业的促成下成立,致力于引得丛刊的编纂。

1.2.2 发展时期(1931-1937年)

在北平行政委员会成立初期,洪业和博晨光就认为学社在北平的机构过于庞杂。1929年4月,两人在哈佛做访问学者期间,向学社提出精简机构的建议,提议在北平设立一个学社办事处,内没常没主任和干事各一名即足以处理哈燕社在中国的事务。同时还建议另设一个由专家组成的教育委员会。埘办事处的工作和活动给予指导和监督。

学社考虑了这一建议。1930年11月哈燕社董事会就重组北平管理委员会的建议做出决议:将委员会名称改为中国顾问委员会(The Advisory Cornmittee in China),由董事会委派不少于7个不多于11个人担任委员会的委员,并委派一名执行秘书来中国负责顾问委员会以及中国其他机构和个人与蕞事会的沟通事宜。

1931年10月,哈燕社组织中国六所受资助的教会大学的代表在北平召开特别会议,会议制定了中国顾问委员会内部章程,章程规定:委员会的成员由学社董事会委派,从每个代表机构里选取两名代表,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一名管理财政,另一名负责国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建立一个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由在北平居住的五名成员组成,其职责由顾问委员会授权,负责人为执行委员会主席;董事会应尊重委员会的政策,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向董事会建议奖学金和教授人选,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提交国学研究报告等。董事会指派一名执行秘书作为顾问委员会的秘书,处理董事会与顾问委员会的沟通事宜。由此可见,该执行委员会组织机构已基本确立,是日后“北平办事处”的雏形。1933年4月,哈燕社董事会议正式批准“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Harvard-YenehingInstitute Peiping Office)作为学社在北平办公室的名称,但是该名称将不用作学社在中国活动的名称。办事处负责人设为执行干事(Executive Seeretary),由美国人担任,负责学社在中国的事务开展。

由于办事处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机构,而是附设于燕大,因此其行政管理权由哈燕社直接控制。学社在中国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名义仍为“哈佛燕京学社”,由此也导致部分人误以为燕大内另有一个“哈佛燕京学社”。陶飞亚在《哈佛燕京学社补正》中已对此进行更正:哈燕社只有一个,就是在美国的剑桥,哈燕社在中国的机构也只有一个北平办事处,并没有一个所谓燕大的“哈佛燕京学社”。事实上,办事处虽设在燕大,但行政上隶属学社董事会,其职能是作为哈燕社联络六所中国教会大学的机构,而不是只代表燕大。它的建立为哈燕社与燕大及其他大学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依托和保障,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仍然忠实于学术研究,对各方机构起着表率作用。

这一时期因为中国国内外环境的相对宽松,以及哈燕社在东方地区整体活动的不断扩展与规范化,办事处开展的各项计划逐一得到推动。如研究生奖学金计划:每年六所教会大学的中文和历史系研究生可向办事处提交奖学金申请,用于攻读学位和继续研究工作;同时成绩优异的研究生还有机会去哈佛攻读博士学位。其次,学术刊物的出版也取得较大成绩。此间《燕京学报》的编辑日益严谨,体例也愈加规范,自成一家风格,为此后与《国学季刊》、《清华学报》的鼎足而立打下了良好基础。引得丛刊的出版在当时也获得了学者的一致好评。此外,办事处协助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购置中文藏书,哈燕社总部专门在燕大设立了北平购书处,就近在北平市场广泛搜购各类中文书籍。燕大图书馆也利用此种便利尽力收购,中文藏书日趋丰富。

1.2.3 抗战时期及战后(1937—1951年)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军占领了北平,燕京大学的处境渐渐艰难,学术和教育工作受到较大阻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大被日军占领,一些教授在成都组建了战时燕京大学,恢复学校教学。办事处随之转移至成都,并由当时的校长梅贻宝兼任执行干事。

至1945年10月10日燕大复校,办学条件极其有限,但因有哈燕社的强大资金支持,办事处的活动虽进展不大但未曾间断,在推动国学研究发展方面也从未停止。这期间,学社对燕大的捐助分两部分:一为暂时性捐助,一为永久性捐助。成都时期的燕大仍不乏许多著名的学者任教,如历史学家陈寅恪和语言学家李方桂,均由学社资助7000美元支持其研究工作和13。这在当时的困难条件下,对保证燕大的教育与研究的持续开展显得尤为珍贵。

当时齐鲁大学、金陵大学和华西大学也都聚集在成都办学,鉴于此,哈燕社制定了一个备忘录以协调它们的国学教育和研究。备忘录强调这些大学应该首先注重培养本科人才,要在战后为全国学校输送“根据近代方法训练的合格国学教员”。同时,备忘录还提出四所大学应该有一个平衡的国学教研计划,在“国学研究范围内应有语言、文学及历史课程,至少要有一门地理学或考古学课程”。对于学术研究,它指出只有利用当地原始材料且能够完成的研究才能得到资助。显然,哈燕社的重点是先完善课程,再平衡开展学术研究。此后,成都四所教会大学成立了国学研究委员会。1941年在学社的建议下,由华西、齐鲁和金陵三大学的国学研究机构成立联合出版委员会,学社赞助经费出版《中国文化研究汇刊》,两年后燕大加入,在战时的国学研究中该刊享有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同样重要的地位。因着哈燕社的主导与教会大学的通力协作,抗战时期的国学研究也在夹缝中顽强求生。

燕大复校后,办事处随之复迁,由洪业担任干事。1946年春,洪业赴美讲学,聂崇岐被委派为执行干事。1947年秋,陈观胜继任干事。1948年,因华北局势紧张,陈观胜携眷离平,北平办事处由燕大校务委员会暂代兼管了两个多月。1949年春,聂崇岐再次被委派为执行干事。这期间办事处的地址也几经变迁,哈燕社1948年12月将北平办事处迁至广州岭南大学,翌年又迁至香港。1951年春,因燕大改为公立,翌年并入北京大学,北平办事处亦随之撤销。

2 历任干事

办事处自正式成立后,就由一位执行干事负责管理学社在北平的研究工作,并负责其与哈燕社及同在中国之六所相关大学的联络、监督和款项分配。首任干事为美裔燕大哲学系教授博晨光,此后由洪业、梅贻宝、聂崇岐和陈观胜先后担任或该职。根据哈燕社规定,执行干事每年3月、9月向社长提交两次正式报告,第一次报告以办事处下半年预算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为主要内容;第二次报告是上年度工作总结或追加预算申请。

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1880~1958)出身于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世家,生于天津,1897年进人威斯康辛的Beloit学院,获文学士学位后又相继进入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获神学士和文学硕士学位。1909年返回中国,在通州协和大学任教。后来参与组建燕京大学,并在哲学系教授西洋哲学史。1928年和1931年,他曾两度受聘于哈佛大学任客座教授,主讲中国哲学,并力促哈燕社的建立。他担任该社1928-1931年问的执行秘书,曾与洪业一起为北平办事处的成立和发展提供很多有价值的建议,贡献巨大,因此由他出任首任执行干事实为众望所归。

除任职干事外,博晨光还充任燕大的校务会议、图书馆委员会和古物展览委员会委员等职,由此可见他在燕大发展中的贡献。同时他不遗余力地将西方基督教、哲学和科学传播给中国青年,另一方面,又致力于向美国人泽介中国哲学,对中美文化交流也有较大贡献。

1939年博晨光因与哈燕社社长叶理绥(Serge Eliss6eff)不和而辞职,总干事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担任,洪业因与哈燕社的渊源而被司徒雷登提名为执行干事。叶理绥没有表示异议。但中国人担任此职究属特例,他便于1940年又委派了一名刚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人司太雷来担任副执行干事。洪业(1893—1980),谱名正继,字鹿岑。号煨莲(英文名William),福建侯官县人。洪业1915年赴美留学,先后获得俄亥俄州韦斯良大学文学士,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及神学士。1923年他在燕大任历史系教授,后兼任文理科科长(相当于教务长)、图书馆馆长、哈燕社北平办事处执行干事、引得编纂处主任、燕大研究院历史学部主任和研究生导师等职。洪业与博晨光一起从初期就参与了哈燕社的建立,对哈燕社的发展也提出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建议。1929年洪业起草并与博晨光联名向董事会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定出了燕大第一个五年的工作重点,即资料建设、学术研究及学生培养。该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率先提出设立硕博士学位制度,培养中国文史哲研究型人才。此计划目光远大,对燕大的研究生培养影响深远。1940年洪业在执行干事任上写给哈燕社的建议书中,再次申请建立学位制度,欲在五年内争取国民政府批准,在七个人文学科领域培养博士。他打算在五年的准备期后,“哈燕社在中国的活动将发展到足以支持燕大在中国学研究领域中有一个受人尊重的博士学位计划”。该计划获得学社通过,但此后不久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这一计划化为泡影。此外洪业在任燕大图书馆馆长期间,对充实馆藏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洪业对学社的另一项功绩就是作为引得(Index,即“索引”)一词的发明人和引得编纂处的主任,尤注意治史方法和整理国故的工具书编纂,出版引得多达64种81册。他对中国文、史、哲与语言诸方面研究的卓越贡献,是国内和国际学术界所公认的,并由此获得了1937年度的法兰西铭文学院茹理安奖(Prix Stanislas Julien,又称“儒莲奖”)。

1940年秋,洪业赴美接受俄亥俄州韦斯良大学授予神学博士与文学博士,并借机赴哈佛大学向哈燕社董事会请得一笔专款筹建来华留学生馆舍。离开期间,办事处事务由西文秘书海松芬女士(Miss Hilda L.Hagne)。翌年初洪业返北平,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事起,燕大校园被日军占领,洪业等教授被捕入狱近半载,拒绝为日伪工作,坚贞不屈。1945年,日本投降,燕大复校,洪业仍回校任历史系教授及执行干事,并着手恢复引得与《燕京学报》的出版。1946年春,洪业赴美国讲学,后国内解放战争开始,归期一再推迟,竟与故国成永别。二三十年来,洪业与燕大同人筚路蓝缕,苦心经营,为燕京大学成为与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齐名的国际性学府举力甚多,虽因战争原因造成学术事业受阻,后期未能做出更大成就,但他确实为哈燕社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梅贻宝(1900—1997)于1928年4月任燕京大学注册课主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燕大被战火波及,学校停办,梅贻宝与转移到四川后方的广大校友积极筹备复课。1942年10月1日燕大在成都复校,梅任校长,同时办事处执行干事。此后至1946年,他尽心竭力,因陋就简,通过哈燕社的资助延揽了一批其他大学的著名教授如陈寅恪、萧公权、李方桂、吴宓等到校兼课,在艰难的条件下成绩斐然。抗战胜利后,梅贻宝于1946年秋回北平,任哲学研究教授,兼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底,内战局势紧张,北平动荡,办事处撤往广州,在岭南大学挂单,梅贻宝本想跟随,未果,改往上海暂住,1949年5月以后定居美国。客观上来讲,梅贻宝因为“临危受命”的性质,与其他几位干事相比,于任上并没有做出太多实质性的贡献,但他在抗战时期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哈燕社的支持保障燕大的教学与研究,保证了哈燕社在中国活动的持续进行,也是相当不易,功不可没。

1946年春洪业离开后,由聂崇岐执行于事。聂崇岐(1903—1962),字筱山,一作筱珊,1928年毕业于燕大历史系。1930年洪业回到燕大,着手筹建引得编纂处,邀请聂来担任编辑工作。聂崇岐具体负责引得丛书的编纂,工作极为繁重,但他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地埋首于工作中。每部引得纂成之后必有一序,撰序最多者当属洪业,聂崇岐也所撰甚多,如他所撰写的《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序,便长达数万字。所编引得中八分之七为内稿,多是他组织编纂的,平均每年出版3种4册。外稿的征得也颇得益于他的慧眼,如许地山的《佛藏子目引得》和翁独健的《道藏子目引得》等。1941年燕大被关闭后,聂崇岐转入中法汉学研究所,仍然从事引得编纂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燕大复校,聂崇岐重回学校任历史系教授,并在洪业赴美后执行干事一职。但因该职规定由美国人担任,之前由洪业担任已属特例,所以学社又于1947年委派美籍华侨陈观胜担任。聂于1948年应哈佛大学之聘,赴美讲学一年。1949年春在陈观胜离京后再次执行干事,至1951年办事处撤销。聂崇岐在办事处虽任之职,未取得耀眼的成就,但他在编纂工作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及专心致志献身学术的精神,学术界都是十分赞佩的。

最后一任执行干事是美国华裔佛教史学者陈观胜(Kenneth Chen,1907~),生于夏威夷檀香山。曾先后获得夏威夷大学学士学位、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获得哈燕社奖学金人哈佛大学攻读佛学及印度语文学,1946年获博士学位。1947年至1950年任北平办事处执行干事。但由于1949年国内局势不稳,他离开中国赴美国任教,此后办事处事务就交南聂崇岐兼任了。陈观胜因当时与学社的渊源而成为执行干事最合适的人选,但他最主要的成就是以研究“中国佛教史”而饮誉英语佛学界,他任干事期间除负责处理学社日常事务外,还教授佛教史等课程,1948年曾与海陶玮(J.R.Hightower)一起访问了其他几所教会大学,重点关注各校的图书馆建设和国文历史系的情况。他任内后期因常在美国讲学的关系而未顾及太多的学社事务,同时因为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局势,办事处的活动一度并无太大进展。

3 活动与事务

北平办事处的办公旧址据悉是位于现为北京大学办公楼的“贝公楼”。贝公楼(Bashford Hall)于1926年落成,为纪念著名教育家贝施福而命名。其一楼为校长办公室,二楼北面是著名的大礼堂,南端就是北平办事处。

办事处的重点工作分两方面:一、支持文、史、哲三系的本科教学发展,主要集中在燕大外的其他教会大学之国学教育上;二、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学术刊物的出版给予资助。在此条件下,燕大成为中国文化课程的研究生教育中心,其他教会大学的工作重点则是加强中国文化课程的本科教育,把学生送到燕大深造。在燕大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将被选送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以培养学生利用现代研究方法对中国文化展开研究,学成回国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教育。对此哈燕社特别强调加强图书资料的建设和利用新方法研究中国文化遗产。

3.1 与其他几所教会大学的事务联系

哈燕社北平办事处的主要任务包括同其他几个教会大学的联络。如前所述,六所教会大学分别从哈燕社获得了一般性资金以及限制性经费。所谓限制性开支,是指这笔钱原则上必须用作中国文化教育和研究的专项经费。该项经费的拨发是有条件的,一是基金必须放在美国,将所得利息按年拨发;二是必须专门用于国学研究与教学;三是要接受哈燕社的监督指导。由此哈燕社与教会大学建立起了国学研究与教育上的合作关系,虽然哈燕社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教会大学有很多的自。具体的运作方式是,教会大学就每年中国文、史、哲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制定计划和预算,在每年11月前送达哈燕社。哈燕社董事会议将对各校报告进行审议,最后投票表决工作建议和拨款数额。哈燕社强调燕大以外的教会大学以教学为主,但在中国这些教会大学已经算是老资格的高校,双方观点有相当差距,以致后来屡有摩擦。

因着哈燕社资金支持的方向,这几所教会大学都开展起本校的国学教育及研究,如齐鲁大学利用哈燕社的经费,于1930年秋组建了国学研究所,由栾调甫任所长。研究所的发展目标旨在促进齐鲁文化研究,提高本校学生国文素养,加强国学教育。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充实,其研究工作不断发展,许多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至1952年随齐鲁大学撤销,该研究所共持续了22年,使齐鲁大学在中国文化教学与研究方面的发展大为改观,学术影响力不断增强。尽管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的发展重点与哈燕社加强本科教育的方向有些分歧,但总的来说。齐鲁大学的国学研究的发展成就值得肯定。

南京金陵大学也成立了中国文化研究所,将教育与科研并重,培养了一批国学人才,同时出版了《金陵学报》等学术刊物。因学术组织与领导比较稳定,学社所拨资助经费比较充裕,该研究所进展平稳,成果斐然,与燕大不相上下。华西协和大学哈燕社委员会监督和指导本校国学教育与研究,重点对国学研究系、图书馆和博物馆进行扶持。但南于该校国学基础薄弱,师资力量欠缺,成绩并不突出,而岭南大学因与学社在经费使用方面存在分歧,并没有着力发展国学研究。福建协和大学虽有计划加强师资重新组织国文系课程,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图书馆建设等,不过,由于学校实力不强,具体实施的难度较大,成果也有限。

1931年10月,各教会大学代表齐聚燕大商酌国学研究事宜,取得了良好效果;1932年底总十事博晨光又南下访察了其他教会大学。六所教会大学的国学教育研究工作虽在程序上应受办事处监督和指导,但除燕大外,其他教会大学与办事处在具体事务上并没有更多联系。如同聂崇岐所言:“其他几所教会大学承用款项,也是要受执行干事监督的,但他们一向都直接同学社社长联系,对于执行干事都是少通或者不通音问”。

3.2 燕京大学事务

如前所述,哈燕社的限制性经费是按年度拨款的,燕大每年有50万美元为基数所得的利息用于自身研究发展,分为两部分:其一用于本科教育,数额较固定(最初每年约3万美元),凡文、史、哲三系的一切费用,都从中支出,直接由校方支配,执行干事负责监督;其二用于研究,数额不固定(1929—1930年度每年约2万美元),具体用于购买图书、文物和出版,以及设立奖学金。而文史哲三系某些受聘为哈燕社研究员的教师,其薪金和津贴,也从此项经费中支出。哈燕社希望通过这种方案逐步将燕大引导建设成为其在中国资助和推动的研究生教育和研究中心,并且是唯一的研究中心。

3.2.1 研究生培养

北平办事处各项实施计划和活动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中国文化研究的开展,尤其注重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表现为:

首先,燕大聘请了很多文史领域的权威学者:国文学系有容庚、郭绍虞、郑振铎、孙楷第和高名凯;历史学系有顾颉刚、洪业、张星烺、许地山、邓之诚、齐思和、聂崇岐、陈垣、鸟居龙藏(日籍)等,师资阵容强大,成为中国的国学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

其次,燕大招收研究生,并设立奖学金。

1928年9月,燕大成立了国学研究所临时委员会,吴雷川和冯友兰分任主席和书记,陈垣、容庚、黄子通等任委员。研究所于1929年秋正式成立,据其“所章”(1929年10月)载,“本所系哈佛燕京学社所设立,其工作隶属于燕京大学学术组织之一部分”,“所长由北平管理委员推举,取得燕京大学行政执行委员会同意,议决通过后由燕大校长聘任。所长还为事务会议、学术会议当然主席,各种常设及临时委员会当然委员,一切经费支持由所长签字负责”。研究所还设中、英文秘书各一人,协助所长处理中西方交流事务,这反映了哈燕社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沟通的成立宗旨。当时刘廷芳和博晨光分任中、英文秘书。

国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为四类:导师及研究员、编译员、研究生和特别研究员。导师及研究员由国学研究所提名,得大学执行委员会同意,经管理委员会议决通过后由校长聘任,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选择有关国学之专门问题作系统研究和授课,并出席本所学术会议等。研究所还定期召开事务会议和学术会议,均由所长召集举行。事务会议至少每月召开一次,讨论所内事务,学术会议至少每月召开两次,讨论学术事务,其议决事项,凡与燕大教授规程有关者,须经所长提出,征求校务会议同意后执行。研究所还设立了奖学金,每名500元,鼓励学生研究国学。

国学研究所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因为资金比较充足,也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出版的书籍有《古籀余论》(孙诒让)、《尚书骈枝》(孙诒让)、《张氏吉金贞石录》(张埙)、《马哥孛罗游记》(张星娘译)、《宝蕴楼彝器图录》(容庚)、《历代石经考》(张国淦)、《王荆公年谱考略》(蔡上翔)等。此外还培养了白寿彝、张长弓、牟润孙、罗根泽等优秀的国学大家们。

办事处成立后招收研究生,便依照燕大研究院的标准对研究生申请进行审核。国学研究所最初的研究生培养,学制不固定,有一年即毕业的学生,其后开始依照国民政府教育部规定,学生至少修业两年方可毕业。研究生的第一学年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精读几种汉文和英文典籍,待笔试合格,可选定题目预备论文。论文完成交由导师审查通过后,就由办事处执行干事延聘校内外教授组成口试委员会,口试通过后就成为“硕士待位生”,在毕业典礼时接受学位。至1950年夏,获得硕士学位的学生约有30人,其中过半来自历史系。而且凡在燕大研究院学习中国历史、宗教学、考古学、美术学的研究生都可以向学社申请奖学金,名额不限,每名学生一年奖学金500元,成绩优良者可继续申请,还有机会在学社的教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此外燕大还可选拔优秀学生,由哈燕社奖学金资助,到哈佛大学继续深造。这项计划始于1931年秋,第一个被选派的是历史系毕业生。其后哈燕社就定出规章,凡受资助前往哈佛留学的学生必须在燕大取得硕士学位。当时受这一计划资助出国留学的有齐思和、翁独健、郑德坤(华西)、黄延毓(岭南)、林耀华、周一良、蒙思明(华西)、王伊同(金陵)等人。曾担任执行干事的陈观胜也是其中一员。此外,非教会大学的杨联升(清华大学经济系)在抵美后也获得了哈燕社奖学金攻读硕士(1942)、博士(1946)。这些留学生以后在历史、考古、社会学等方面都享有国际声誉。

此外,办事处的工作还包括接待来自哈燕社总部的研究生与学者。自1929年始,哈佛方面派遣魏鲁男、戴德华、卜德等研究生和顾立雅、费正清、赖肖尔、芮沃寿①等学者来燕大访问学习,为美国本土的汉学研究储备了一大批学术队伍,奠定其成为美国的汉学研究中心的基础。

由于霍尔基金于1927年已经启动,早在哈燕社正式成立之前,燕大就获得了资金出版学术刊物《燕京学报》(Yenching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学报于1927年6月创刊,每年6月和12月出刊,共出了40期,1951年6月因燕大被合并而出终刊号。从创刊至终刊,《燕京学报》共创办25年,除抗战期间因燕大南迁导致停刊近5年(1941年12月至1945年12月)外,1945年10月燕大复校后,即着手复刊,并于1946年6月出版了第30期。得益于稳定的财力基础,是其与当时其他学术期刊相比的一个重大优势。

《燕京学报》设编辑委员会,容庚、顾颉刚、齐思和先后任编委会主任。容庚在《燕京学报》的第1—6期、第9—11期、第16—29期任主编,共主编了23期;顾颉刚主编第7—8期、第12—15期,共主编了6期;齐思和主编第30-40期共11期。《燕京学报》初刊时,出版者一直署为“燕京大学燕京学报编辑委员会”,由燕京大学图书馆发行,自1929年6月第5期时便署为“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燕京学报编辑委员会”。1932年北平办事处正式成立以后,12月出版的《燕京学报》第12期,出版者就改署为“燕京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Peiping Office)”了。

《燕京学报》第一期《燕京学报简章》中阐明“本报以发表研究中国学术之译著为主旨”,但实际上以燕大文史哲三系的师生研究论文为主,译著很少。据统计,在该刊上发表过论著的作者大约148人。在这些作者中,既有学界重量级的学者,如陈垣、郭绍虞、许地山、冯友兰、冰心、翦伯赞、王国维、陈寅恪、郭沫若等人,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和学生,还有一些外国学者。学报所登论文,以四万字为限,超出者则出专号,共出23种,每一专号即为一专著。《燕京学报》的学术分量,至今仍为大多数期刊无法企及。

《燕京学报》40期论文共计300多篇,体裁有研究考证、注疏校雠、考察报告、史料传记、人物评介、读书笔记等,涉及的学科领域以文史哲为主。可见其研究方向上以国学为主,重点偏向历史学和考古学。《学报》在当时适应了“整理国故”的运动热潮,推动了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同时它作为大学学术刊物,亦是现代大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广大学者进行学术成果交流提供便利,拓展了公共学术空间;另一方面,它是民国学术界交流的重要媒介,促进学术理念和观点的传播,对推动不同学术流派问的交流与竞争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3.2.3 图书馆藏书发展

1925年燕大图书馆藏书不过万册,后洪业任燕大图书馆馆长,精心制定图书馆管理制度,采购国内外新出版的书刊杂志以及明清史志善本图书,并通过个人关系向美国朋友募捐,扩大馆藏。自1928年获得哈燕社支持后更尽力补充中国古籍。1929年时燕大的中文图书已经增加到14万册。1933年中外文藏书达到22万余册(其中36744册是西文图书)。至1940年时已经收集了大部分清代丛书和2万册地方志。

同时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为充实中文藏书,在燕大设立购书处,就近向北平市场购书。洪业规定,燕大在购置中日韩文图书时,也要为哈佛购置一份。如系善本、珍本或抄本,通常送到哈佛,而燕大则以影印本留存。洪业认为哈佛收藏善本的条件优于国内,而且他们付得起高价书款,燕大可以用余款购置其他书籍。因此燕大图书馆利用此种便利尽力收购,中文藏书质佳量丰,直到1950年藏书达40万册。燕大以哈燕社为渠道,通过中西学者的访问、培训,以及协助充实中外两个图书馆中国东方古籍的购置收藏,为推动与提高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一种有利的合作形势。

3.2.4 古物研究及展览室(Archaeological Labora tory Museum)

办事处为了教学和研究目的也采购了一些文物,专设了一个古物研究及展览室,收藏有三古鼎彝、殷墟甲骨、周秦戈镞、历代明器等。其中以汉梁武祠堂笔画墨柘最为名贵。古物的购藏为史学考古等提供了研究材料,如1933年国文学系容庚及瞿润缗合著的《殷架卜辞》,就是由容庚先生从1929年办事处购得的徐坊旧藏甲骨中选取800余片,与瞿润缗同为考释及文编,以供研究甲骨文者参考之用。1933年郑德坤、沈维均二君合编的《燕京学报》专号《中国明器》的内容颇为丰富,末附图版二十八幅,也多为办事处所藏古物明器。古物研究及展览室于1936年秋正式开放并加入了中国博物馆协会,由容庚先生任主任,容媛和海松芬女士任保管员。该室为哈燕社研究员及学者提供了极好的文物研究资源,是办事处的重要组成部分。

3.3 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

引得编纂处(Sinological Index Office)成立于1930年9月,由洪业力主设立。1928年秋,洪业在哈佛大学讲学时,深感我国古籍编制索引的迫切性,便草拟了计划书于1930年春提交给哈燕社董事会,即获通过。至9月洪业回国,引得编纂处遂告成立。直至1951年(期间因抗日战争曾中断五年),编纂处出版了经、史、子、集各种引得与综合引得(Concordance)64种共8l册(其中41种正刊,23种特刊),可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研究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

编纂处设主任一人,由洪业总司其职;编辑三人,分任编校引得;经理一人,经营管理一切杂务;书记五人,处理抄录引得稿件等。此后又设副主任一人,由聂崇岐担任,辅佐主任处理日常事务。又于1933年成立了引得校印所,李书春任编辑及校印所主任,专理引得校印所事务;田继综、赵丰田等先后任编辑,马锡用为经理,下设助理2人:关长庆、贵增祥;抄录员8人,1940年人员极盛时达15人。选书、钞片、排片、送印、校印等工序都有专人负责,并设有专门的印刷厂,其组织规模之完整、专业队伍之精干,在当时属佼佼者。1941年燕大关闭后,编纂处停止工作,校印所也被撤销。恰在此时,当时新成立的“中法汉学研究所(Centre Franco-Chinoisd’Etudes Sinologiques)”设立了通检组,聂崇岐带着编纂处的部分工作人员进入通检组,他们延续了在编纂处的工作,至1946年撤回引得编纂处,共完成了《通检丛刊》的前八种。他们的工作使通检组成为中法研究所成果最丰硕的下属机构,通检组也借鉴了他们的经验,其编纂的十余种《通检丛刊》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这不能不说是引得编纂处的另一处功绩。

1945年燕大复校时,北平办事处和引得编纂处也随之恢复,校印所也重新设立,直到1949年以后才最终关闭。1950年12月,编纂处出版了最后一部引得——《孝经引得》,编纂工作即告终结。编纂处在仅二十余年的时间里,平均每年出版3、4种,其业绩是显而易见的,所编引得系统性强,学术价值也较高,如十二经的引得、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引得、《宋人文集篇目综合引得》、《杜诗引得》等。

编纂处在哈燕社的资助下有着稳定的经费支持,前两年的经费为6000美元,后来美国经济萎缩,经费也被削减至4000美元。但即使在战乱时代,每年相对稳定的经费仍保证了校印、印刷工作的顺利进行。每部引得刊印后,行销国外者甚多,得到西方汉学家的重视。它为我国的古籍索引编纂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功经验直到现在仍对古籍索引编纂具有指导意义。

3.4 其他事务及未尽计划

3.4.1 与中印研究所的关系

中印研究所(Sino-Indian Institute)是哈燕社附设于北平的一所机构,实为钢和泰(Alexander von Stael-Holstein,1877—1937,俄国男爵,汉学家,精通梵文)筹备,早于1927年前已正式成立,此后钢和泰多方寻找支持募集款项。直到1929年钢和泰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中印研究所才被哈燕社正式“收编”,其运作方式是哈燕社为中印研究所单独拨款,款项的使用由北平办事处负责监管,但每年的财务计划和最后的财务报告由钢和泰直接向哈燕社汇报。研究所的职责是为哈燕社寻觅和购买相关研究资料;开展中印研究计划,并对哈燕社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在学术上给予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由此可见研究所与办事处的功能有某些相似性,当时钢和泰除在研究所里给研究助手和留华学生讲课之外,也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如《哈佛中印研究丛书》等;他还曾担任燕大国学研究所客座导师研究员。1937年钢和泰逝世后,哈佛大学东方语文系研究生柯立夫(Cleaves)来华进修,就暂时代为管理所务。抗战爆发后研究所不再活动,直到日本投降后,研究所由另一个来华进修的哈佛大学东方语文系研究生海陶玮代管,1946年7月搬迁到喜雀胡同,并更名为“美国亚洲学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Asiatic Studies)。但它不过是个进修站,并没有具体研究计划。研究所于1951年取消,藏书捐赠给燕大。研究所与北平办事处是平行机构,只是在所务无人主持时由执行干事代管,其财务预算也纳入北平办事处的报告中。

3.4.2 哈佛燕京学社翻译委员会(Harvard Yenching Institute Translation Committee)

1936年,博晨光向时任校长的陆志韦建议成立翻译委员会,之前他与邓嗣禹曾合作翻译《颜氏家训》,但由于邓患病而未能完成。因此博晨光建议由委员会挑选一些传统的中文典籍翻译成英文以供研究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使用,同时这对国内其他地方的翻译工作也将起到示范作用。哈佛燕京学社翻泽委员会便由燕大管理委员会授权成立并于7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博晨光任主席,司徒雷登、陆志韦和洪煨莲等出席了会议,通过了“燕京大学翻译书单”、“翻泽奖金”、“译者会议”等决定。此举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决定,但因抗战爆发,此后并未见其后续发展及成效。

3.4.3 哈佛燕京学社北平办事处考狄计划委员会(Cordier Projeet Committee)

1939年4月,洪煨莲提交了一份“1938—1939年度计划A试验备忘录”,备忘录中提出了一项计划A,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考狄(Henri Cordier)的《中同学书目》(Bibliotheca Sinica)进行增补;另一方面将对1904-1908年出版的4卷《中国学书目》,1924年的补编版及现在进行中的增补版中的所有书目编制索引。博晨光很赞同该项计划,与洪业一同发起的考狄计划委员会在7月正式成立,对《中国学书目》增补的目录及编制索引的问题进行了详尽讨论,并决定利用办事处1938—1939年度的尚未使用的预算经费开展计划,由洛温塔尔(Rudolph Lowenthal)担任顾问并聘请文书人员。洪业该项计划的提出将中国文化真正放在世界范同内来考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重大,如若成功也必将为办事处的功绩添上瞩目的一笔,但是同他提出的学位制度计划一样,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止步未前,令人扼腕叹息。

4 结语

哈佛燕京学社作为一个体系严整的专项学术机构,在致力于中国乃至东亚文化领域的研究方面发展稳健,成果丰硕,至今仍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平办事处作为哈燕社在中国的研究中心,在近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哈佛与燕大两所大学的合作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中西文化交流合作经验。

北平办事处负责学社在中国的事务开展,在国学领域的教育、研究和出版各类学术刊物及培养研究生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哈燕社具有纯学术性、严整性及独立性等组织特征,北平办事处作为附属机构得益于此,它有着明确的目标,规范地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各教会大学之间的合作也较为平等、规范,既是双向互补,又是全方位的¨引。办事处成立时期,正是民国学术研究出现新的起点与重大转向的时机,同时立足于燕大宽松的教学环境,它在运用西方新式研究方法探寻中国文化领域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对中西方学术交流和近代学术转型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扩大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与资料范围,拓宽了研究视角与深度,培养了众多既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并具西方治学方法的新式青年学者。办事处取得的成就显著,但其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它选送出国的研究生并不多。并因抗战而中断,未能培养更多学者。其次,由于国内的紧张局势,办事处后期的学术活动一度处于停滞状态,执行干事人选的更迭也导致活动开展的障碍加大,尤其是洪业在就任后没多久就遭遇巨变,未能开展宏大的博士学位制度计划及考狄书目计划,这不得不说是燕大乃至整个中国学术教育界的遗憾。第三,办事处的成立目的包括与其他教会大学的联系与监督事宜,这有利于强化办事处的权威与地位,但在此后开展的实际工作中却并非如此,依托于燕大的办事处并未对其他教会大学学术活动的开展拥有更多的权利与义务,监督之责也名存实亡,因此六所教会大学之间未能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成效寥寥。

上一篇:训练总结范文 下一篇:整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