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走向长沙

时间:2022-09-16 05:55:30

艺术走向长沙

吃吃喝喝

踏上长沙的土地,微凉的湿气扑面而来,坐上开往市区的大巴,车里弥漫着一股甜甜的烟熏味,那是有人在吃槟榔,在长沙的街头,就连报亭都能看到各种牌子的槟榔,来来往往的人们随手买一袋,边走边嚼。

路过一家本地饭馆,每个菜都点缀着红红绿绿的辣椒,味足,油多,猪手肥而不腻,刚出锅的鱼头还冒着热气,又正宗又便宜。穿过老式的居民区,沿街的店面有菜市场、水果摊,还有大大小小的粉面馆,中午,附近的学校放学,穿着校服的学生鱼贯而出,老年人则坐在路边,长沙话听起来韵味十足。

长沙最繁华的地段黄兴路步行街,即使在工作日还是人流不息,这里有沿街叫卖的小吃摊,有各种走亲民路线的运动品牌,也有中高端的大型商场,无论是吃的、穿的还是用的,大多数在北京能够买到的牌子,在这里都能见得到。步行街的附近,就是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坡子街,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餐饮一条街,建于清乾隆12年的火宫殿就坐落在这里。人们来这里,只为了一试连都称赞过的火宫殿老字号小吃:臭豆腐、糖油粑粑、姊妹团子、红烧肉……一顿饭吃下来,对这个城市顿增好感。

玩玩乐乐

除了商业街,走在长沙街头,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休闲场所,咖啡馆、KTV、足浴城、酒吧一应俱全。晚上8点,人们陆续来到大排档,点几个菜,要几瓶啤酒,凌晨两点才尽兴而归。和所有的二线城市一样,长沙的节奏明显没有大都市那么快,物价不高,人们生活悠闲而惬意。

与此同时,这个城市也在快速发展着,从河东的老城区开始,高楼大厦平地而起,沿湘江的房子已经达到1.5万元/平米左右,虽然人均工资从2011年的2,480元上涨到2,990,但是还是显得昂贵,而河西新城区的房价也在8,000元左右。

在外人眼里,长沙是出名的市,湖南卫视常年占据着全国收视率前三,这可以说是长沙人的骄傲:《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王牌综艺节目收视居高不下,“超级女声”开启了新一代的选秀风潮;从《还珠格格》开始,湖南卫视制作的电视剧大多占据黄金档。在这个日渐娱乐化的社会,长沙以一个活跃的姿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许多“90后”的年轻人来长沙旅游,都会特意去长沙广电总局的大门口拍照留念。

遭遇艺术

在这样一个城市,文化又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

其实,依江而建的长沙,从来就不缺少文化底蕴。这里是楚汉文明和湖湘文化的始源地,“马王堆西汉陵墓”出土于此。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从宋代开始就培养出一批批文化精英,长沙也一直是从古至今的文化重镇。作为公立性文化机构的湖南省博物馆,有超过18万件的藏品,其中人物龙凤帛画、朱地彩绘棺、素纱禅衣、商代豕形铜尊等称得上国宝级馆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长沙为主打的文化产业在中部省份名列前茅,电视节目、出版和动漫三大品牌为湖南省的GDP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迅猛发展的姿态被人们称为“文化湘军”。从古至今,长沙人始终有值得骄傲的文化。

但是,就在几年之前,这个城市对当代艺术还很陌生。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不过区区几十年,它以个体意识的觉醒为发端,最初囿于一个圈子内,随着改革开放,社会在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艺术也与之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并且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走入了市场化道路。于是圈子在不断地外扩,从某个艺术区,逐渐转向某个城市和区域,但是圈子的分布并不均匀,这和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这里不仅有着艺术家聚集的艺术区,还有着全国最发达的艺术一级和二级市场。在798,你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游客走进画廊,体验一把中国的当代艺术。

作为一个中部的内陆城市,长沙和北上广相比稍显冷清,这里没有火热的拍卖市场,除了省级和市级两家博物馆,没有专门展示当代艺术的美术馆;极少有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零散地分布在城市的角落。也曾有过一个地段号称要打造艺术聚集区,但后来成为了商业地产。

在这片具有深厚历史的土壤上,当代艺术如何扎根,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对长沙发问。

艺术·长沙

关于上面提到的问题,早在几年前谭国斌和“艺术长沙”就提供了一个答案。这个最初由个人发起的活动,经过了3届,已经和政府联手,植根于长沙,让更多长沙人近距离地了解到中国当代艺术究竟是什么样子。

还记得2007年,方力钧、王音、李路明、毛焰和李津5位艺术家在长沙世界之窗“2007艺术长沙”新闻会现场集体亮相,从而拉开了第一届“艺术长沙”的序幕。9月15日下午6点,来自全世界的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和评论家搭乘“艺术长沙”专列,一齐从北京出发,赴湖南省博物馆参加展览开幕式,当时的盛况今天还被人津津乐道。

第一届“艺术长沙”打响了头炮,更加坚定了谭国斌的信心。虽然经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代艺术市场遭遇挫折,有人担心“艺术长沙”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是第二届如期举办消除了大家的疑虑。2009年10月23日,岳敏君、隋建国、曾浩、他们组合、杨福音6位艺术家在湖南省博物馆联展,主办单位承袭上届“艺术长沙”的风格,在一架满载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评论家、收藏家的“北京—长沙”的飞机上了这个消息。

到了2011年,“艺术长沙”的参展艺术家一下子多了起来,包括张晓刚、毛旭辉、展望、马六明、陈文波、赵能智、陈蔚、段建宇、马秋莎、王光乐等10位艺术家,年龄段从1950年代跨至1980年代;参展作品的形式更加丰富,从2007年的单一绘画,到2009年的装置与绘画并重,再到2011年的影像、雕塑、装置、绘画的多元形式,“艺术长沙”的规模和系统越来越完善。那次还特邀吕澎作为策展人,专业的策展团队强调了学术性,以及出版了11辑展览丛书。

从最初来看,这是谭国斌充分利用自己的收藏家身份以及在艺术圈积攒的人脉,发起的一场热热闹闹的大party,他把当代艺术最优秀的艺术家、策展人和众多圈内人拉到了长沙——这个远离当代艺术中心的城市。艺术家的挑选并不做地域因素的考虑,大家来自五湖四海,相同的是,都在当代艺术的领域取得了自己的成就。很多人是因为这个活动第一次来到长沙,第一次亲身感受长沙,而长沙人也通过他们感受到当代艺术的魅力。

对长沙市民来说,他们也许了解马王堆的文物,也许喜欢齐白石、张大千的书画,但是当代艺术对他们还是如此的新鲜。当代艺术是什么,谁也说不好,但是现在这些作品就在他们眼前呈现。3届活动举办下来,观众人数超过10万。每届“艺术长沙”,除了特地赶来参加活动的人,更多的是长沙和周边城市的普通民众。

而通过一届届的举办,“艺术长沙”的筹备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注重学术性,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显然已经不仅仅是谭国斌个人的事情了。前几届“艺术长沙”的主办方名单中,我们看到了湖南省文联、湖南省广播电视局、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美协等单位的名字,在行政协调、场地提供和活动策划上,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到了今年,政府已经开始有了实际的资金投入。

可以说,凭借着谭国斌、当代艺术圈和湖南政府机构的多方推动,“艺术长沙”已经发展成为了持久的大型双年展活动,它为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带来了高品质的当代艺术,也带动了这座城市的当代艺术氛围。根据媒体报道,位于河西新区的一个名叫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将于2015年建成。第一家省美术博物馆也已经开始筹备。

可以说,“艺术长沙”已经超越了地域的范围,在中国当代艺术圈中成为了一个有品质和号召力的品牌,它为这个城市带来了当代艺术的新鲜血液,也为长沙确立中部区域艺术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艺术长沙”也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当代艺术公共化道路上,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上一篇:C/D类餐饮终端里的金矿 下一篇:陈建明 小众变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