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提升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9-16 01:57:35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提升的实践研究

[摘要]校内实训基地效能低下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建设规划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先进性,实训项目设计不合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限,实训基地管理不当,运行效益不高等方面。应切实贯彻先进性原则、职业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实施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提升工程,从科学定位、总体规划、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实训项目开发、培养实训教师队伍、营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内实训基地 效能提升

[作者简介]叶奕(1968- ),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数字出版。(湖南 长沙 410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校教研教改课题“出版与发行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评价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2705A05-1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56-02

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是以学校投资为主、社会支持为辅的方法进行建设,以学校自主运营的方式进行运转,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的教学场所。校内实训基地在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活动,不仅能够掌握工作技能,锻炼工作能力,还可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提高职业精神各综合素质。可以说,校内实训基地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的基地、创新精神的成长摇篮、综合素质的锤炼熔炉。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把实训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发展、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投入巨资用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仅实训条件大有改善,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技术平台和服务保障,而且极大地带动了高职教育改革。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校内实训基地使用效能低下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

一、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低下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一)基地建设规划缺少整体性、系统性、先进性

1.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性不够。第一,设备的购置水平与行业、企业的契合程度不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努力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此按照工作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目前多数校内实训基地在资金、场地、技术等方面存在不足,无法提供与职场环境相近的专业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材料等,影响了实训基地效能的发挥。

第二,缺少仿真企业文化氛围。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是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既要强调育人功能,又有营造仿真企业文化氛围。但是,目前多数校内实训基地在文化建设方面理念落后,措施不力,尚未形成具有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生产组织特点的训练情境。

2.实训基地设备的布局安排不合理。第一,实训设备的数量、质量有限。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一般都比较紧张,而为了丰富设备种类,同一型号的设备尤其是高端设备一般数量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普遍需要。第二,各种实训设备的相互配套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教学和培训的需要。

(二)实训项目设计不能体现出真实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难以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存在实践教学与理论分离的现象,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没有逻辑联系,实训环节之间没有整体设计,实训项目设计与真实职场有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学科型课程体系下构建的,没有以专业面向岗位群的职业活动构建课程体系,当然也不能构建出能反映职业活动引导下的实践训练体系。而学科型实践教学体系下的实训条件配置往往也是按课程独立进行,课程之间的实训条件难以做到相互补充,甚至还存在简单重复建设。

(三)教师利用实训设备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有限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并非来自行业,即使有实践经验,也可能对设备操作并不熟悉。加之,专业的实训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而新设备往往伴随着新的制作设计理念与方式,老师由于思维惯性与学习惰性,对新设备的使用持消极态度。

(四)实训基地管理呆板,设备运行效益不高

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因为考虑到成本因素与管理难度,只在工作时间开放,使许多需要夜以继日实施项目的师生望而却步。加之,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一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专业设备也越来越多地被民用化的准专业设备所替代,后者虽然不能完全替代前者,但两者在一些核心功能上已越来越接近。以传媒类专业为例,目前很多学校投资兴建的传媒类实训室大多是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录设备等,而这些早已为许多学生所拥有,以致许多学生的作业、练习和项目在其宿舍的电脑上就能完成。这样一来,不仅造成学校实训设施的闲置,而且缺少开放、仿真的实训环境中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难以真实体验职场氛围。

(五)学生等靠思想严重,缺少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自学积极性和自学能力普遍不高,缺少探究学习的主动性。除了参加数量有限的课程实践教学外,很少花时间在实训室钻研硬件或软件的使用技巧。对于一些新设备或较为复杂的设备,部分学生不能根据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举一反三的尝试,不愿通过进一步钻研达到熟练使用甚至创造性使用的程度,更缺少热情自发地进行产品制作的创作性学习。

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提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先进性原则

所谓先进性,是指高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跟踪技术前沿特征,教学场地的构建、设备设施的配备、管理模式的构建都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能够达到或领先于现有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能够代表本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未来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先进的技术及其实际应用,以利于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先进性是校内实训基地发挥其效能的技术基础和物质保障。

(二)职业性原则

职业性是指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努力营造最真实的职业环境,从室内设计、设备采购与配置、生产流程设计、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等方面都要考虑与生产现场真实环境的契合度,使学生进入实训基地就如同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共享性原则

共享性是指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通过优化组合,达到合理配置的目的。校内实训基地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使用者不同,其发挥的功能也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其技术基础是基本相同的。因此,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时,要从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尽量按照产业群、专业群集中布局和建设。这样一方面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提高投资效益,避免软硬件设备的分散重复购置;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实训室规模,保障设施配备的齐全,有效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对于综合性实训的响应能力。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指基地在空间、时间上要向学生和社会开放,不能仅仅是为学校某个系所、某个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否则,就会影响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在某种意义上,开放是共享的基础,开放是合作的前提,没有充分的开放,实训基地的共享性就无从谈起。

三、提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的具体对策

(一)总体规划,科学定位

1.实训基地规划建设的定位要恰当。应按照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功能定位,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目标,制订近期和长期的建设计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2.构建合理的实训分布平台。实训基地的规划建设应按技术类群分类建设,针对岗位群设置,功能相近的实训工位要进行归类整合,将类群的关键设备配置齐全,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室的效益。例如,传媒类实训基地的建设,就应涵盖从声音传播、平面文字图像传播、影视传播到网络传播等各种当今主流信息门类。考虑到专业细分与媒介融合的趋势,在实训平台建设上一定要做到布局的系统化、合理性与综合性。可以根据相关专业安排若干实训区域,再根据相关专业在实训内容上的交叉,采取同类合并的方法分割成若干实训室,实训室再根据需要划分若干工作区域,构成层次丰富、布局合理的实训平台。

(二)建立比较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校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包括精干的人员配置、规范的实训流程、合理的规章制度、良好的服务意识等,通过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使校内实训基地真正成为学生从事技能训练、实践制作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校企合作的基础平台、全院师生传媒实践的共享资源中心。

1.建立开放的管理模式。首先,在时间上,基地要实行全天候开放,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实训室有专人管理,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锻炼需要,随时到实训室进行训练,以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受影响。其次,在空间上,基地应面向学生开放,让他们可以自主自发地学习,认真完成实训项目;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便利条件;面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培训技能人才、推广新技术等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2.树立正确的服务理论,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例如,针对如何保证学生相关专业实践活动、竞赛项目、生产性项目实践的时间问题上,有的院校采取实现实训时间弹性开放,即除了固定一定的课外时间开放部分综合实训室外,对于学生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课外实践的要求,采用学生预约申请予以支持;有的院校采取“机时票使用制度”,即学生除课堂教学外,根据专业及教学性质的不同免费发放机时票,学生凭机时票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实验室使用机时以满足个人实践创作的需要。①

3.加强控制与监管。提高实训基地效能,必须要加强实训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制定严格的监督标准,对实训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费用开支要有准确的测算,并对出现的偏差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4.建立科学的实训基地使用动态管理系统。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运行管理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对于学生实际需求量较大的设备,在未来采购中增加相应的数量。

(三)合理设置实训项目,不断改革和探索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方法

1.着力开发基于团队合作的综合性实训项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与其说是在课程教学实训中获得的,还不如说是在项目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的。高职院校的项目化实训包括虚拟实训项目、赛事化项目、创作化项目、市场化项目等。虚拟实训项目是指为教学需要而实验课题;赛事化项目是指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赛事而确立的选题项目;创作化项目是指学生独立选题,以艺术创作、技术实验而进行的自主创作项目;市场化项目是指完全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客户服务的生产化项目。②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出版与发行专业为例,它是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出版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社”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该模式的重点即在于人才培养,全程导入各种层次的出版项目,包括模拟项目(由校企双方根据出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共同设计的仿真项目)、真实项目(移植于出版企业实际运作过的商业项目)、商业项目(当前面向市场承接的、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项目),而校园数字出版社则是运行这些项目的技术平台。实践证明,项目实践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无法通过更多的课程教学实训来替代的,因为课程实训中所讲授的知识与技巧不但能通过项目实训加以运用,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迅速提高和发展职业技能。同时,实训项目不但能改善实践教学质量,也能有效提高实训设备的使用率。

为了使项目更加贴近教学需求,在对实训项目课程进行设计时,应考虑到以下五点:一是行业技术的潮流发展和市场需求;二是学生的年级、阅历和普遍兴趣;三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四是主要使用对象的专业特点;五是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

2.实训指导师应积极参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训课程。实训指导师既懂得专业设备的操作,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因此,应更多地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和安排,使得人才培养方案中能更好体现实训基地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并配合教师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

(四)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实训指导老师队伍

校内实训基地中实践教学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生实训的准备、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实训场所的管理、疑难技术的操作与指导的重要职责。一支高素质和结构合理的实训室队伍是实训基地效能提升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行业资源,能够使实训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不断加强在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实训指导水平。随着技术的发展,实训设备更新换代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也会直接影响到职业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因此,提升实训基地效能,必须从培训教师入手,使教师实践技能与实训设备同步进行得到升级。

(五)大力开展创新教育,营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要在师生中加强宣传,强化应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技能训练,重视实践、实习性课程,从而提高创作、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注释]

①②王艳红.影视传播实验教学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M].上海:三联书店,2011:39,51.

[参考文献]

[1]戴桂荣,张泽.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2]刘继平.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其效能提升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11).

[3]马连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

[4]徐军,高秀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30).

上一篇: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下一篇:活动化教学模式下的高效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