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时间:2022-09-26 01:20:10

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舞蹈艺术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能够促进舞蹈教育的发展,增强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加强高校舞蹈课程建设。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大学生艺术素质 现状 措施

[作者简介]于彬(1978-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陕西 西安 71006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83-01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要深入了解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状,需要就高校、教师与学生三个角色进行分析。首先,从高校角度来看,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校级艺术团队,团队中也会有一支水平较高的舞蹈队伍。各院系的文艺部也拥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舞蹈团队。一般来说,校级的艺术团队有专业教师指导,因而舞蹈水平较高;而院系级的舞蹈团队则缺乏教师指导,水平略低。另外,除了学校有组织的舞蹈活动以外,学生自发组织的舞蹈活动较少。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各大非艺术类高校很少有将舞蹈教学作为一门真正的课程的,也很少有教师将舞蹈作为一门学问去研究。高校尚未将舞蹈教学纳入普通教育的行列,只是在专业教育中有所展现,这不仅是我国艺术教育的遗憾,也让广大学生失去了欣赏舞蹈艺术、增强艺术素质教育的机会。从学生角度看,虽然高校倡导素质教育很多年,但是沉重的学业压力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都迫使学生必须首先完成好专业学习。舞蹈作为一门实践类课程,学好也需要很多的时间,这是不少学生不愿意花费的。还有部分学生相对缺乏艺术天分,没有舞蹈基础,也不愿意与底子好的学生一起进行舞蹈训练。

其次,我国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舞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的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而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存在舞蹈文化建设不受重视,投入严重不足等现象,集中表现为舞蹈教学研究经费几乎没有;舞蹈老师数量不足,往往一个老师承担全校的舞蹈课程;缺乏可供学生进行舞蹈实践课程的场地等。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学习过与舞蹈相关的专业知识,对舞蹈艺术的认识非常浅薄;不少有舞蹈天赋的学生也没有被挖掘出来,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发展。

另外,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高校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文化素养有待提升。我国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不完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舞蹈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养偏低,都制约着我国舞蹈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艺术修养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舞蹈教学对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影响

1.舞蹈教学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的了解。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学会舞蹈,但是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欣赏舞蹈,感受舞蹈的美感。通过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欣赏,学生可以接触一些基本的舞蹈知识,体会到舞蹈的魅力,加深对舞蹈的理解,才能够看懂舞蹈。学生只有看懂舞蹈,才能够进一步领悟到舞蹈中所蕴含的精神情感。因此,高校需要开设舞蹈欣赏课程,并将其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2.舞蹈教学能够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大学生的高尚情操。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其所涵盖的文化知识范围较广且具有综合性,包括人文精神、美学艺术、哲学思考等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大学生通过舞蹈课程,能够丰富自身的舞蹈知识,了解到不同地区的舞蹈风格,领悟到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情,感受到东西方舞蹈文化之间的差异。另外,舞蹈教学能够以其独特的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大学生在舞蹈艺术的熏陶下,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这个方面来看,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养成良好的高尚品格。

3.舞蹈教学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舞蹈是一种人体行为艺术,舞蹈动作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舞蹈动作的设计离不开形象思维,那么欣赏舞蹈艺术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形象思维,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来领悟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在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陶醉其中,精神得到放松,情感得到满足,日常的生活和学业压力也能够得到尽情释放,从而产生较强的心理愉悦,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4.舞蹈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美学教育。舞蹈艺术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舞蹈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学生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美、创造出美,进而深化对美学的理解和感悟,这种教育功能往往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同时,舞蹈教学还有助于美化学生的形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美化学生的意识、观念到美化学生的人格,外在表现出来即是形成言行举止大方文雅,仪表仪态风度翩翩,有利于促进学生形体与心灵的完美统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5.舞蹈教学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舞蹈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都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舞蹈训练是一项集体活动,长时间的集体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帮助学生养成加强合作,相互促进的心态;舞蹈训练也是一项较为艰辛的活动,长时间的舞蹈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锻炼学生的忍耐力与意志力。学生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舞蹈教学活动,才能够感受到舞蹈教学的道德教化,进而实现道德教育的内化。

三、加强高校舞蹈课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舞蹈课程作为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应成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来讲,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加强舞蹈课程建设。

1.高校要加大舞蹈课程投入,培养一批高素养、强技能的师资队伍。要加强舞蹈课程建设,高校必须增加投入,改变舞蹈课程不受重视的现状。同时,加强专业舞蹈老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舞蹈课程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2.高校要丰富舞蹈课程内容。一是开设舞蹈文化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解一些与舞蹈相关的人文背景知识,最好讲一讲舞蹈的发展史,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这门艺术学科。二是开设舞蹈欣赏课程。课堂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不同的舞蹈作品,以便更好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应适当地加以引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也应该适当地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尊重学生想法的多样性。三是多增加一些舞蹈艺术实践性课程。舞蹈实践课程的安排需要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舞蹈水平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选择多样的舞蹈方式,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舞蹈创作,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校园舞蹈作品。学生在亲身参与之后再欣赏这些舞蹈作品的时候,能够更真实地感悟与理解舞蹈作品的精神内涵,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提升。

3.高校需要创新舞蹈课程的教学形式。目前高校舞蹈课程存在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舞蹈讲座、舞蹈比赛、舞蹈创作大赛等活动来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进学生对舞蹈艺术各个方面的了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促进舞蹈教学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丰富舞蹈课程内容,创新舞蹈教学模式,加强舞蹈课程建设,以此来完成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2]何鑫.浅议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实施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9).

[3]刘江虹.完善运行机制,搭建实践舞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音乐创作,2012(4).

[4]朱依群.对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6).

上一篇:“服装立体造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研... 下一篇: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效能提升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