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程度和心肌缺血发生的关系探究

时间:2022-09-15 08:06:18

【摘要】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52例,女46例,年龄33~79岁,平均(51.4±13.7)岁。研究对象剔除标准:① ...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程度和心肌缺血发生的关系探究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程度心肌缺血发生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11月―2012年11月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98例,而后按照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DCAN正常组,DCAN早期组,DCAN确诊组,DCAN严重组。而后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检测结果。结果 统计发现,各组患者无痛性ST段压低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以DCAN严重组最高;DCAN正常组心肌缺血一般在上午发生,而DCAN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弥散在全天。结论 DCAN会对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产生明显的影响,且DCAN越严重,心肌缺血的发生率以及严重性也就越高,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 糖尿病;DCAN;心肌缺血;关系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80-02

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为一种比较严重且常见的并发症,曾有研究指出,发生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较未发生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升高5倍,并且会增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静息心率加快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1]。该次研究中出于对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程度同心肌缺血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该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展开24 h心电监护,并对比分析发生DCAN组和未发生DCAN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52例,女46例,年龄33~79岁,平均(51.4±13.7)岁。研究对象剔除标准:① 有心肌梗死、冠心病病史者;② 心脏超声检查证实存在严重器质性变化、心功能不全者;③ 2周内存在影响心率药物的应用史;④ 存在严重高血压,不能接受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试验者;⑤ 疾病原因需卧床无法生活自理者[2]。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展开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而后按照试验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DCAN正常组,DCAN早期组,DCAN确诊组,DCAN严重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4小时心电图检查,而后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1.2.2 检查方法 对患者的24 h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最快心率、各种心律失常、ST段压低的发生和发生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将J点后ST 段压低不低于1 mm 持续0.08 s者视为 ST 段压低,可确诊为心肌缺血。

1.3 DCAN分级标准

所有患者均接受深呼吸心率差、立卧位30/15 比值、立卧位收缩压差、Valsalva 动作反应指数四项实验,按照四项试验的评分将患者分成:DCAN正常组(0~1分),DCAN早期组(2~3分),DCAN确诊组(4~6分),DCAN严重组(7~8分)[3]。

1.4 统计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的心率监测结果比较

经统计发现,各组患者的心率监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各组心肌缺血发生率比较

经统计发现,各组患者无痛性ST段压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DCAN严重组最高,见表2。

2.3 各组患者心肌缺血发生时间比较

经统计发现,DCAN正常组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以6∶00-10∶00之间发生率最高;而DCAN异常的其他各组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则表现出全天均有发病的状态。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按照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试验评分结果将患者分成DCAN正常组,DCAN早期组,DCAN确诊组,DCAN严重组。通过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心率变化以及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我们发现,存在DCAN症状者的最快心率较正常组高,且(P

有研究证实心肌缺血的发生与诸多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无症状的缺血,其能够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得以显著增加,所以深入研究缺血的发生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该组患者中,24 h心电图中ST 段压低时间对于正常组与早期组而言相对比较集中,多数在上午出现,然对于确诊组、严重组而言,缺血的发生相对较为分散,全天均有出现。这一结果与Zarich 等的结论相似[5]。这一结果充分对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平衡的改变会对全天的心血管事件产生影响予以了证实。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能够导致无症状心率变化的发生,主要包括有静息时或基础状态时患者出现窦性的心动过速,在该研究中,正常组患者的最快心率同严重组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便对以上结论予以了证实[6]。通过该研究,在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引起高度的关注,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做好预防和积极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逢来.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23(1):324-325.

[2] 郑松龄,闫素华,宋忠举,等.糖尿病兔心肌梗死后心脏自主神经的变化及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22(2):334-335.

[3] 吕聪敏.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9,14(3):782-783.

[4] 姜小坤,马锋.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震荡与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32(3):356-357.

[5] 毛福荣,何冬娟.自主神经功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自主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08,14(8):872-873.

[6] 凌丹芸,汤正义,张炜,等.导致2 型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对病情评估的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09,45(10):815-819.

(收稿日期:2012-11-26)

上一篇: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 下一篇: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