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2:38:41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数学建模教学法

【基金项目】2012年度百色学院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编号:2012JG16

一、前 言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作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和五年以后,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这一类数学人才的需求估计将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五年以后,将占总需求的一半以上.可见,培养具有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本文就如何将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贯穿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须要有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能把理论付诸实践,能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综合应用知识、创新应用与开拓创业的精神.

对于应用数学的应用型人才来说,要求具备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应用已知的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手段,它要求学生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用公式、图表、程序来描述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建模,并对结果进行解释,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强化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数学建模对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在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1.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例

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从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方面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意向、所具备的能力选择大小、深浅、适度的课题.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去选题:联系数学教学实践有关的课题;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学术探讨;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目前多数院校都由指导教师拟定题目.这些题目中,大多数题目与现实生活脱节,能给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的题目并不多.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教师的选题应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如以一些企业的生产任务为课题,共同开发一些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

同时,由于近几年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鼓励学生承担实习单位的部分科研项目,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自行选题.在指导教师拟题或学生自行选题时,应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将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课程进行延伸.应用数学专业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运筹学等课程,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如利用运筹学,让学生设计学生干部选拔方案、设计生产的最优方案及运输的最佳路线,等等.

此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十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题目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物、医学、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农业、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等内容.这些赛题对学生学习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前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能比较好地模拟学生走上社会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部分学生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完善;另外,对这些题目,还可以改变一些条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2.将数学建模教学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几年所学知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选题的极好的锻炼机会,是对学生在几年本科专业学习期间,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的综合反映.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建模思想应用于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应注意使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注重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通过使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能够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结合基本的数学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翻译,转化为数学上的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给出数学上的解释与方案.

如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可以考虑从基本概念上、定理证明中、应用问题上、习题课上及考试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调查、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本科学习的几年中.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这个工具,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归纳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建立反映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及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

在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这个环节,可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数学建模方法,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学校食堂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管理及收费方案;对教育收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现状,给出一个调整的建议等等.

在数学实验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复杂的运算用计算机迎刃而解.学生能学习到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体会到计算机与传统数学完美的结合.

4.建立一支有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其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因而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较少去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开设数学建模研讨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数学建模学习班与会议,选派老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开展骨干教师的技能培训班,使教师了解工程技术、生产新方法、新技术对数学的要求等.增强教师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们要培养一批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有奉献精神及良好师德师风的创新型指导教师.他们知识广博,善于学习新知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6):103-105.

[2]张维亚,严伟.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77-81.

[3]向日光,吴柏森.对本科应用数学专业定位的思考及人才培养探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7(5):61-64.

[4]罗朝晖.关于数学建模思想渗入数学分析教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20):114-115.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Abstract】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s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lso is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need, is also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needs. Article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realize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as the center, i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pointed out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put forward to adjus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innovating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main practice.

【Keywords】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G629.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9-02

0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合并、重组或者独立升格的普通本科高校。他们的办学定位特点主要表现在“地方性和应用型”,即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并将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此类院校除自身办学经验不足,学科积淀较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条件较差,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清晰外,还要面对一般的生源质量(二本末流)和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困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于本位,努力开拓适合地方经济、面向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是指掌握应用性知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人才[1]。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大众化发展的日益普及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适合地方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众多新建本科院校的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1 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专业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理科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三明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定位是师范类专业,即主要培养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适用的普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计划、退休年龄延长、地方经济发展限制以及教育自身“高投入、产效慢”的制约影响下,市场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使得数学就业困难,从而严重影响该专业的生源和发展。尤其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其实力名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与老牌本科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面对严峻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成为众多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思考问题。我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及数学专业组同志们敢于面对现实,立足现状,顶着市场万变的具大压力,大胆走“提升师范发展力”,开拓“金融统计方向”新应用型培养计划。这样既保留了数学专业传统的师范角色,又尝试开办“金融统计”特色专业方向。两个数学专业方向协同并进,有力地促进我院数学与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2.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人才观念: 新建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社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基层岗位建设,高校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因此,转换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应仅限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应该更注重社会发展、市场需求所需的实践能力、技能操作的培养。因此转变其教育思想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质量取胜,突出应用,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2]。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

注重理论知识“宽口径”(宽不深),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加强教学实验改革、产学研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2.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构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本科生四年学习的规划纲要,而且更是统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因此,在制定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方案时,应该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突出高校的教学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适用特点出发,形成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3]。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按“师范类”和“金融统计”两个方向进行了重组与优化。

2.2.1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因为这些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基础,例如像《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其中,师范类课程中加强专门的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与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数学文化修养、数学教育理论,驾驭课程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培训等。

2.2.2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这些课程的目标是注重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和技巧。相反,该培养方案主要注重金融统计学课程的设置,例如,开设了初级会计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等课程,以增强专业自身教育的特色。

当然,上述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制定还处于摸索和实践中,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使之不断完善。

2.3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一个专业只有具备了合适的教师资源,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等各种办学资源条件下,才能够切实的落实人才培养的各种设想和要求。此外,还要不断地争取加大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也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上,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即一方面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聘请企业资深人士进校讲学等手段,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访学,下企业等方式走出校门。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建设方面,经常聘请中学一线特级、高级教师来校讲学,并派青年教师到老本科院校或到中学一线进修培养。在2011年我院承办了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力求不断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向前跨越发展。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新专业方向,我院则是聘请经管学院金融统计方面的专家过来指导和授课,并有意识地派送青年数学教师赴知名对口高校进修学习金融数学的相关课程,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积极聘请银行、金融机构人士到校授课或开讲座。

当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院非常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相衔接;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整体和综合素质;注重专业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科研促进和推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对此重视不够。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专业型人才,提高学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以下2个方面的探讨。

2.4.1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友谊赛、团队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开展“说课”、“试讲”、“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赛,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

在金融统计专业方向中,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建模比赛,例如开展对金融数据或股票数进行分析,采集,抽样,估计,预测,建模等系列活动,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又激发培养学生学会“用已知探求未知” 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例如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初、中、高级会计证等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导向。

2.4.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院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身的特点,经过多方相互努力促成了: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与省内多数中学达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对学生的培养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专业则与三明市几家银行建立了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较快适应工作提供了坚定基础。为了巩固成果提升效益,我院也正努力与银行、金融行业机构洽谈协商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的探究。通过借助实习、实训教学实践,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实践过程等融合其中,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5 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系统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之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为更好促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我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应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选题可以与工程实践结合、教师科研结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题。我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是采用了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平台管理。指导教师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上出好8个论文题目,学生可通过与教师联系确认选题。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地指导下自行选题(题目可以是学年论文的深化或是调查研究等)。学生论文(设计)也可是与企业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这时学生可以到相关企业实习考察,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采用毕业论文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师生论文之间的实时互动,改善了因距离或时间的限制,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论文的实践性的要求,尤其是避免了工程实践性论文(设计)的无法现场指导的缺陷。

3结语

如何保证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切实培养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则是关系到新建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4]。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其目的是为提高毕业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和竞争力,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如何科学构建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林生.顾永安等.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基于校地互动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0.(9).25-27.

[2]卢昌荆.王红雨等.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4).

[3]季桂起.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构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9).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用数学;人才培养;应用型;解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46-02

高校应用数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又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如物流行业中的最优路径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工作时效问题。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增。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数学专业来讲,如何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和社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成为凸显高校自身专业实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对此,本文就目前应用数学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从而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为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应用数学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解读

高校应用数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为了教学和科研。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应用数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学校,就业方向也主要以去中小学学校任教为主。而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需求的饱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也随着而来。因此,面对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型,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找到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应用数学专业思考的重点。另一方面,随着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被应用到与计算机领域,促进了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根据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的相关报道指出,未来以数学和应用数学为基础工具,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未来应用数学的主要就业方向,并占到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结合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发展将逐步朝着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应用数学模型将更多的被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此给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除计算机领域以外,应用数学还可用在工程预算领域,如通过数学建模制订工程最短工程进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数学专业发展一片光明的同时,也给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那就是社会对应用数学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将成为未来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也必将影响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计算机的这一发展背景,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思考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很多高校在应用数学人才的培养中过分集中在让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方面,使得现有的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断调整目前应用数学专业的目标和内容,加强对应用数学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加强应用数学人才改革的唯一出路。

二、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要解决应用数学专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要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讲,要转变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最为关键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而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以培养具有扎实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但是,过去的培养方式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应用数学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地转变。对此,结合上述的背景和高职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重新制定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思考的重点。而在目标的制定中,一方面,要考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强调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以此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由此,在上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培养方案的各个目朔纸猓落实到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

(二)构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培养实践性的应用数学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应用数学实践应用的能力。而对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育,要以集中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为辅的方式,并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而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从多角度、多视角对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内涵进行把握,充分认识到实践型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确立实践教学的地位,为创新型教育和实践型教育的改革奠定方向和思路。

其次,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实验教学作为应用数学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也是将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给予应用数学专业实验室更多的支持,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实验室。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室可以参加更多的实验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室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以此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水平。

再次,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从而开拓实践能力培养渠道。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应用数学专业的兴趣。而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并通过学分的方式来进行奖励,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最后,充分加强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环节。结合应用数学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安排毕业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以此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素质,适应企业未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题目应用型方向的选择,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往应用方向去发展,以此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应用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塑造

数学建模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将学习中的数学问题转换为主动探索,从而将书本上比较单调的结论和理论转换为非常丰富和生动的思维活动,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塑造,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要加强学生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塑造,首先,应将数学建模思维贯穿到应用数学的整个基础课程;其次,开始应用数学系列专业课程,如统筹学、数学建模等;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而通过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教师作为实践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对于高素质应用数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引进和选拔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种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给广大的高层次教师。

第二,加大对应用数学专业教师建设投入的力度。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让那些具有责任心和突出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获得更多进步机会。如通过进修、交流等方式,提升应用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同时,选派更多教师到企业工作、挂职、实践等,从而更好地让教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就,提升他们对学生应用水平的培养。另外,教师也要多参与科研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能力。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科学考核,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对教师岗前的培训,以此落实教师岗前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竞争意识的提升,深化教师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三、结语

总之,笔者认为,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是对学生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到问题之中。而随着我国从传统的人力大国往人力强国的转变,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变得越来越多。而应用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特别广泛的学科,将会被更加广泛地应用在各领域。因此,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师资队伍等角度构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重点,也是必然。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廖小莲,余星.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探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应用数学(数理金融)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解读[J].价值工程,2012,(7):230-231.

[2] 罗美菊,王亚,徐晓宁,勾月,李亚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与实践――以辽宁省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12):206-207.

[3] 王利东,汤灿琴,孙怡东.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6,(2):109-111.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数学人才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91-03

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给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一方面,学校强调对教学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进行改善的同时,却忽略了教学质量的保证;另一方面,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使得应试教育危机重重。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应用数学专业的现状剖析

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于20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应用数学专业所行使的职能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应用数学专业在以教学促进科研开展、以科研带动教学进步的行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应用数学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辅助的关系。

在高校教育中,应用数学专业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具有创新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我国高校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的主要侧重点还普遍集中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离理想教学目标尚有一段距离。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长期以来主要以培养师范类学生为主,因为在输出方面大多数学生都是到中小学校去担任教学工作。随着师范类学生需求的饱和,加之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应用数学专业的压力随之提升。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普遍有着比较充足的专业知识,但在综合人文方面的知识面不够宽,这也导致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劣势。因此,进行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成为应用数学专业焕发生机的出路。寻求适合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来说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根据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所发表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精神,在今后五年及五年之后,我国所需的数学人才学历层次大多达到硕士及以上。此外,报告还指出,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社会实际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将占到社会总需求的一半。

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和学校自身情况,摸索出符合信息化时代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注重体验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向实际教学的渗入和扩张。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精髓,调动起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三、应用数学专业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结合高校教学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构建适合实际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制订与时俱进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型学生的培养工作

首先,高校要制订与时俱进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牢固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应用数学知识、使用相关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专门人才。然而,过去的传统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了。高校要根据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制订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强调让学生掌握应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在制订培养目标时,要注意落到实处,例如在培养方案中详细将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各个实践环节安排周密、落实妥当。

(二)增强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环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

加强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环节教育,要以集中教育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相结合,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观念,要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这是学校办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时展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经途径。学校要从多视角、宽视角把握实践的内涵,充分认识到实践环节对于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学校要确立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其次,高校要改革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高校要选择适合应用数学课程内容和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此外,还要给予试验教学足够的支持,为师生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一方面,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在计算机机房对自己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和验证。

再次,高校要加强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教育,开拓实践能力的培养空间。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可以通过数学普及协会的合作来开展。通过面向全校的数学建模系列讲座,向学生普及数学建模的知识。学校还可以组织数学建模竞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年来,高校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所发展,为学生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最后,高校要加强毕业论文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设立毕业论文的出发点是使学生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初步了解科研的过程,继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应用型人才。在毕业论文立题时,加强论文题目的应用特质。高校在把控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时,应该要求至少有50%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践相结合。在立题后,学校要组织每位学生进行开题答辩。在论文设计环节,学校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与实习等实践环节相结合。

(三)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塑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能力是学习数学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的途径,高校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对学生应用型技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建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学习书本上的现成结论、理论转为亲身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创新实践的过程。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塑造,能在激发学生探索欲和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数学建模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学建模教育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论说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欲加强数学建模课程,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应用数学基础课程教学中要贯穿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方法,为学生接受数学建模奠定基础。其次,在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和《运筹学》等系列专业课程。再次,利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推进学校数学建模课程。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加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对繁杂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对复杂方程的数值求解能力。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应用数学专业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媒介,对此具有重要的作用与责任。应用数学专业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创新的教育观念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建设具有优良素质、合理结构、双师兼备、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是加强应用数学专业下应用人才培养的关键。学校要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要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利用优待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给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机遇,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选拔的形式,让那些有责任心、上进心,以及教学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有更多的进步机会。可以通过进修、交流学习的形式进行,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高校要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增加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使教师身临其境地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传授水平。此外,教师还要参与更多的科研项目,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再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制度建设,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考核的同时,加强对见习教师的岗前培训,切实实行岗位竞争的聘用机制,促进教师的竞争意识、上进意识,从而推进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核心是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兼顾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将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能力。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中,这就呼唤着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各高校更要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向社会输出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而不断改革课程,逐渐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4(5).

[2]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3]王晖,林平健.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3(1):49-51.

[4]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6).

[5]蔡文荣.数学建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闽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3-115.

[6]张丹,周雪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12):21-23.

[7]柳长青,庞家主,胡优玄. 西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金融数学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33):111-112.

[8]杜彦良等.不同类型高等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4(7).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

地方性高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大学的主要群体,其人才培养模式明显区别于重点大学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属于教学型的地方性高校,应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地方和行业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邵阳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传统数学教育专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制定和实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状分析

邵阳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最初的专业定位是为邵阳地区乃至湖南省中小学的基础数学教育培养合格的数学教师.然而,随着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日渐饱和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初等教育学生生源减少,师范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落后,教育思维单一,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只重视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教学环节,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制定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2.1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适应快的创新型和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2.2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一个主体、两个辅助、三个方向、四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数学类专业课程为主体,计算机科学技术和智能优化方法为两个辅助,分为数学教育、金融数学和考研深造三个培养方向,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3.1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专业定位和社会需求,对课程体系构建了“四个平台,四个模块”,四个平台是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四个模块是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其中实践教育平台通过校内实验室和中小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等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专业基础和专业主干两个课程模块涵盖教育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目录中规定的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分三个培养方向,数学教育方向开设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数学史、竞赛数学、中学数学课件制作等课程,金融数学方向开设运筹学、数学模型、最优化方法、金融学、保险精算等课程,考研深造方向开设泛函分析、拓扑学、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等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开设MATLAB语言及其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通讯与网络、人工智能等课程.

在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及时把教研成果和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构建案例教学体系,实行案例分析、建模、优化求解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课件、案例库、试题库等网络资源,开展网络互动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2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首先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贯穿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布置与建模有关的课程小论文,并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加入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次成立数学建模协会,定期进行培训和课外辅导答疑,将往届的数学建模竞赛题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最后是加强硬件建设,近年来,在学院的支持下,本专业配置了一个拥有120台电脑的专用机房,为师生上机训练和数学建模比赛提供了极大便利.

3.3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师范技能培训.

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数学建模竞赛、教师技能比武、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教育见习、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包括邵阳市四中、六中、十中、十一中等学校在内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及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在内的毕业实习基地.在课程设置上,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变单一的集中实习为循序渐进、形式多样的系列实习,具体安排如表一.

3.4加强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引导论文选题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严把两道关:选题关、开题关.加强毕业论文题目的应用型,可以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更多地和教师的应用型科研项目结合起来,使指导教师的指导更专业,学生科研的方向更明确;鼓励学生选择数学建模方向的题目或者将毕业论文和实习、社会实践等相结合.

4.结语

地方高校数学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样有利于培养适应地方和行业人才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应用技术型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晓燕,国忠金,孙利.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泰山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29(6):12-15.

[2]王晓峰,程宏,郭运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3):54-57.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实践教学;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1)06-0060-04

众所周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与此同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规模与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确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而应用性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是近几年的事,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应运而生的。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既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调整高等教育的结构。因此,为了培养适合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在专业方面下功夫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作为体现专业发展方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修订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

2009年6月运城学院各专业制定了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大教育、大教学、大学习、大实践”的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体现“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的基本要求,通过“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把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统筹计划与安排。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教学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两部分构成。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按照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技能教育三大模块来设计课程与教学进程。素质拓展计划是在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计的素质拓展项目。二者互为依托,共同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三方面特点:(1)地方性特点,突出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2)应用性特点,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时代性特点,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出发,按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对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系统的优化。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资源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结合,专业教育实践与综合教育实践的结合,课内实验与课外实践的结合,验证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结合。

随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迅速发展,一般院校必须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进行深入研究。重点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因其深厚的办学底蕴、强大的师资阵容和较高的生源质量而具有一般院校无可比拟的办学优势,而对于一般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数教师只从事过基础数学或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很多教师仍然沿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模式来培养应用性专业人才,不注意培养他们实践和动手能力,毕业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会制约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运城学院作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挑战。如何办好这一专业,如何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大实验课程的课时与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探讨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使之符合“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的人才培养理念等等,这些都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值得探究的问题。加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既要强调基础,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加强面向未来的基础教学,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发展后劲。因此,在确定专业的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基础上,针对往年的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技能模块、调整部分课程体系(如将《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分为《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学时。同时为进一步体现应用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改革与构建,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与改进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改革毕业论文的方式、加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等等。为此,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题对本专业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2 以应用性人才培养为目的,确立实践教 学体系

2.1 改革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由过去单一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向高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转变。建立科学合理地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目标的重要保证[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要求学生在主要学习数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应用数学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学院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对实践课程体系作了调整,加大了实践教学比重,改革了实践教学体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课程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数学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课外科技创新训练等,共安排40周。在学生毕业要求完成的166个学分中,主要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18%以上。对专业课的实验进行重组,加强综合性或设计性的实验。紧跟当前数学学科科技的发展,满足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开放性实验项目,通过参与实验项目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因为学生参加此类科技活动,是直接培养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几年运城学院在组织本科在校二三年级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是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有效体现。今年,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指导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划报15~20个参赛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专业学生达60~100人。

2.2 专业基础课体现应用性、实践性

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基石”。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注重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的联系,促使学生打下坚实宽厚的基础,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和应用能力,能够为培养应用性本科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注重专业基础课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应用性,把握专业方向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相关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3]。教学过程强调应用性,理论教学的侧重点突出“学以致用”。在教学模式上强化基础、加强应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实践性,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性,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环节,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部分。作为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应加大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并不断更新其内容。适当调整课程中的实验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创新思维,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应用性人才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上的基础。

2.3 专业教育主干课程、选修课程和职业能力教 育课程注重应用性、实践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是从事数学教师职业岗位或教学管理工作必备的课程,该课程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与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应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点,专业教育主干课程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透彻地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过程,了解任何理论都是来源于实践,再进一步为实践服务。专业选修课的应用性则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最新的专业方向,通过应用进一步感受到本专业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特别是在专业选修课中应开设部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专业教育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30%左右。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中职业能力教育课程包括汉字书法及训练、心理学、教育学、中学数学课程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等。安排204学时,占总学分的5%。这些职业能力教育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实践性,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学生可以增强职业观念,了解职业特点,提高职业素质。

2.4 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提升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必须把学生送进一线的课堂,使学生在“全真”的教育情景下得到训练,学生实现角色转换。因此,选择适宜的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学校是提高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为此,近两年运城学院对学生实施了集中教育见习、集中教育实习的方式。截至目前,本专业已有两届196名学生进行了集中教育实习,涉及盐湖区9个县市的39所中学,并与实习中学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集中教育实习受到校内师生和实习校师生的高度认可和热烈欢迎。

3 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 几点思考

3.1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受制于诸多因素。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关键。要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应更新实践教学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并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4]。由于实践教学有课程实验、教育见习与教育调查、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及课外科技创新训练等多种类型,所以根据实践教学类型的不同,其过程及不同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完善与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使得实践教学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要做好实践教学工作,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思想观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实施,充分保障整个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并注重制度的落实和严格执行。

3.2 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

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保持实践教学高质量的有力保障。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队伍主要包括主任、教学副主任、学生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班级辅导员,他们是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科技活动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国家、社会、教学的要求,促使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相对稳定和结构合理的实践教学队伍。建设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主动钻研、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使教师能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积极主动采取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其次,根据实践教学需要,安排教师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管理和业务水平。要有计划地组织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让他们开阔眼界,汲取新知识和方法。

3.3 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技能、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论上的一些难题,让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从以下两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增加实验课时和实验项目,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和选择范围。按照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认识规律,合理设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明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教学目的和技能培养要求。鼓励开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型实验项目,以学生自主做实验为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验项目。根据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的完成情况,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和学分。

2)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实验室的开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时间的开放;二是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开放。前者是实验室开放的基本要求,后者是实验室开放的本质目的。

3.4 完善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

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再认识的方法,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结合起来,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强化。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习过程。为了改变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时间的有限性,改变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实习工作过程的局面,避免实习工作流于形式,将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改为16周,实习基地由原来的10所中学增加到39所,并且将继续拓宽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真正接触中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体会实际工作的特点和所学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的使用价值,真正达到实习的效果和目的。

2)严格实结和考核。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学生要带着问题去进行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在完成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任务的同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的全过程中实行严格总结和考核,要求实习校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进行认真鉴定和考核,要求学生自己对见习和实习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总结。最后,根据鉴定和考核情况,评定实习成绩,评选优秀和模范实习生。

3.5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大学四年中最具有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科研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过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可帮助学生把所学专业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专业知识体系;它也可以针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专题研讨,从而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为今后更进一步地做好科研打下基础。因此,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就必须加强对毕业论文各环节过程的管理。从毕业论文任务书、学生选题并确定指导教师、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初稿形成、定稿形成、一直到答辩、成绩评定等,对每一环节都进行细化、规范。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能够使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4 结束语

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多元化要求,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专业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探索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已成为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问题。要切实提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积极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与时俱进,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培养成既适应社会需要、又能迎接挑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世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大众化教育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教论坛,2009,(12):17-19.

[2]王雪莲,江萍,王炳举,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林业人才[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190-191.

[3]曹珊珊,韩晶,刘艳微,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基础课中实施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30):21.

[4]虞海珍,程立生,张莉娜,等.关于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9,(18):183-184.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工科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应用数学工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打牢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学理念。其中,研究生公共基础数学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基础知识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科研过程中能否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与操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最终培养质量。在增强研究生应用数学基础和加强数学实践动手能力方面,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建模竞赛功不可没。

一、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对提高学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在实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际问题的主要方面给出合理的假设和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应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形成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称之为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用数学或计算的方法精确或近似求解该数学问题,检验结果是否能说明实际问题的主要现象,能否进行预测,这样的过程的多次反复进行,直到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无疑是不断强化学员应用数学,实践数学的过程。

我院的数学建模课程已经作为选修课进行了许多年,我们发现数学建模课程作为各学科之间为数不多交汇点的基础课程,各学科在这方面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各学科要促进自身的发展,要解决本学科大量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本学科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都离不开数学,都要通过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并求解这个数学模型,从而最终解决问题。特别是信息系、土木工程、环境监测等专业的学生。即使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尽管不同学科对数学建模的需求迫切程度有差异,但数学建模对各学科的需求都是巨大的,数学建模素质是各学科对人才的共同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只要接触过数学建模课程的研究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创作过程中,论文水平比没有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研究生来说,质量明显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家对该校博士生的论文进行过全面的调查,结论是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中部分甚至大部分并没有采用有效的数学方法,他们确实需要“有用的数学”,需要补充数学建模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生数学建模的水平已经成为制约其学位论文的“瓶颈”。

在如今科学需要量化和向各学科交叉发展的阶段,数学已经不仅是一个工具,而且还是一门技术,掌握了好的这把钥匙,可以开启其他领域的智慧之门。尽管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已经有了应用数学模型的意识,但与实际要求学员从实际问题出发,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来说,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需要数学建模方面的培训,获得建模方面的技术。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可以很好填补这方面的不足。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举办至今已有九届,这项赛事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逐渐成为广大研究生探索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科研能力和培育团队意识的有效平台。正如吴启迪副部长所说“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益探索,希望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组委会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数学建模的教育规律,为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做出贡献”。我院已连续参加了六届,已经获得了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0项的好成绩。在参加竞赛过程中,大部分学员都获得了成功应用数学的喜悦,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尽管我院参加研究生数学建模的成绩不错,但是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参加竞赛的研究生们普遍还是感到在实际应用数学能力方面的欠缺,需要教练的详细指导才能写出一篇成功的建模论文。因为一篇好的建模论文,不仅它的模型科学、合理,计算机编程能力强,而且论文写得非常有条理,行文深刻易懂,还需要数据实证等,每一方面都要有过人之处。通过竞赛反映了学生的我院研究生的数学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还需要提高。另外,研究生的数学建模竞赛难度大,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很强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完成竞赛的。但通过系统的建模培训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加入到研究生数学建模的培训和竞赛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构建研究生数学实践平台的具体做法

1.继续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普及研究生的数学建模技术

继续开展研究生的《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特别是选用或者编写适合学院自身特点的研究生《数学建模》教材。由于当前研究生数学建模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因此全国目前也不宜只有统一的教材。数学建模教材的重点在于让研究生了解多种常用数学方法,熟悉怎么使用这些方法,知道使用这些方法时的注意点,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数学软件和计算结果的意义。有些专家提出研究生数学建模教材可以以案例为其特色,要对典型案例的思考分析过程、探索规律过程、建立模型过程、计算求解过程仔细进行挖掘,寻找蕴涵在其中的创造性,进一步升华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的途径并融入研究生的内心里。这是一个艰辛、漫长、反复、探索的过程,但如果实现了也是非常值得的。

除此以外,研究生的教材应该建立在本科教材基础之上,还要包括更多应用数学的分支。如计算数学、随机分析、多元统计、灰色预测、微分方程等。特别是提供计算机求解算法或者程序。如图论算法,动态规划,最优化理论的三大非经典算法――模拟退火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数值分析算法,网格算法和穷举法,图象处理算法等。在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要收集与专业有关的典型案例。这可以收集研究生建模赛题的优秀论文,从以前研究生毕业论文或者科研项目中提炼出数学模型。

通过课程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大面积改革,获得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全院开展数学建模的选修课程,让大部分研究生都具有数学模型意识,少部分的研究生能够精通数学建模的技术,从而提高我院研究生的整体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提高建模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6年初教育部研究生司正式批准东南大学的申请,将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创新能力培养改革和举办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列入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已成为广大研究生探索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团队意识的有效平台,深受研究生欢迎,日益得到各培养单位的高度重视。从2013年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将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要赛事之一。2012年全国有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1个研究生培养单位,2507支队伍参加竞赛,参赛规模越来越大。

研究生的建模竞赛赛题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大部分涉及到专业领域,总结历年的全国研究生竞赛题如下:

这些赛题涉及到不同专业和广泛的数学建模知识,包括人工智能、数据融合、数据分析、微分方程、优化、工程设计。通过我院的研究生建模培训实践,要取得好的成绩,我们认为需要在赛前加强如下几个重要环节。

(1)加强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知识辅导

在《数学建模》建模课程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数学建模的培训讲座,掌握更多的建模技术。

(2)研读、讨论研究生的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为了尽快写出一篇好的论文,首先应该明白一篇优秀论文的标准是什么。研读优秀论文就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知道别人的文章好在什么地方,数学模型的优点在哪儿,他的文章的结果自己能否实现,还有那些地方值得改进。只有不断和同伴或者老师交流,自己才会有新的领会。

(3)进行实战培训,赛题研讨

通过集体分析、讨论,将个人的思想在具体的问题表现出来,并写成一篇论文,这是一个团队综合能力的体现,同时也是数学建模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检验。通过2~3次这样的模拟训练,会有非常大的收获。

(4)充满自信,全心投入数学建模竞赛

相信团队的水平,顽强拼搏,一定要在建模竞赛中赛得好成绩。数学建模竞赛需要毅力,一定到坚持到最后一刻,时间未结束,论文就必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更是检验能力的时候,包括查阅资料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写作的能力等。只要全身心投入,通过这几天的竞赛,解决问题的能力必将极大提高,个人的能力有脱胎换骨的变化。从竞赛当中,他们会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的应用,数学的博大精深。

3.成立数学建模协会、建立实验室,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

通过成立数学建模协会或者科研团体,平时注意收集各个专业的问题,然后加以集中研讨,请教大师、专家,来解决问题,提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数学模型,这也是提高研究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数学建模协会,可以举办一系列有益的活动。如对研究生所写的毕业论文进行集中预审,提供建议,相互促进。通过邀请校外专家作学术讲座,开拓学术领域,还可以举办研究生数学建模论坛。为了促进研究生、博士生之间的交流、互助、取长补短,为了让学有余力的研究生有更富挑战性的创造机会,可以选择一些难度很大的问题或很有应用价值的问题在网上公开长期征求解答,对问题给出解答或给出部分解答的同志给予事先公布数目的奖金。同时在每年颁奖大会上颁奖,为那些学位论文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题目的研究生寻找锻炼的机会。为鼓励研究生导师支持研究生运用数学建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位论文的水平,可以设导师数学建模指导奖。对研究生导师能够根据自己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或所从事的实际课题为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命题也给予命题奖,使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更接近实际,更有应用价值。协会成为研究生科研相互联系的一个平台,建成一个锻炼数学建模队伍的真刀真枪的“练兵场”。

通过协会,平时还可以与教研室加强联系,和企业、研究单位、决策部门、社会的建立紧密联系,联合申请项目。加强数学建模与其他学科及企业、研究单位、决策部门、社会的联系。数学建模与企业的联系是数学学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数学建模应始终不渝地追求目标,因为与实际紧密结合,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为为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做贡献,又促进数学建模自身的发展,这是数学建模的理想境界。正如中国科学院白春礼副院长最近指出的,我国目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着单一学科封闭式研究多,真正意义上的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集成研究少的现象。这既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不协调,也不利于培养高水平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科技人才。因此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渗透融合在现阶段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协会,还建立网络平台。不仅可以收集资料,供后来的学生参考,还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交流,相互学习。

通过协会,有条件的话,在研究生处、教研室的支持下,还可成立研究生数学建模交流创新实验室,让实验室成为数学建模的演示中心。通过实验,研究生不仅容易理解解决问题的手段,还可以自己动手,创造地解决问题。

三、构建研究生应用数学实践平台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选修数学建模课程和参加竞赛的研究生人数相当于研究生的总人数来说,还很少,普及不够,很多研究生还未从数学建模和竞赛中受益,未体会到其带来的乐趣。因此我们要尝试从一般的研究生数学基础课程中揉合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但还做得不好。

其次,领导对数学建模和竞赛重视不够,他们通常只看着成绩,缺乏长期的投入进行建设,从而在软硬件建设方面都严重停止不前。

最后,数学建模活动需要更多的部门进行默契配合,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数学工作者年复一年的单兵作战,没有营造好良好的持续发展的环境

总之,数学建模是当今各个学科领域的交汇点。要加强研究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和竞赛就是一张迫在眉睫的有效的门票。

参考文献:

[1]唐益群,赵化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教学研究,2012,(1):36-41.

[2]王秀琴.浅论数学建模在数学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许昌师专学报,2001,(2):14-18.

[3]李宝健.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3,(2).

[4]孙成功.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建模竞赛教育功能研究[J].高校理科研究,2009.

[5]杨春梅,陶红.论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整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9-12.

[6]冯良贵,杨文强.关于研究生数学课程教学与改革的若干探索[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1):72-74.

[7]赵文平,吴敏,王安民.面向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1):7-10.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1-0116-03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高等学校的招生及就业形势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的形势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如何进行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建设,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就本专业而言,其根源主要是因为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具体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专业课程设置过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和规范,目前的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书本和教师所限定的框框内;再次,缺乏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最好诠释;最后,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现行评价学生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学习成绩的优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现象,而忽视了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以新一轮的修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契机,介绍了本专业在课程的设置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的具体措施。

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数学是研究量、空间模型、Y构、变化的学科以及利用逻辑形式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以运用数学来阐明概念的科学性、现象的规律性为目的,从而推动数学的新发展,它是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数学问题及其理论的一个基础性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注重基础训练和广泛的应用,面向宽口径培养,在充分体现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基础上,以科学与信息计算作为专业的发展方向。

2.培养目标。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预测了今后社会需求的五类数学人才:①专职数学研究人员,主要来源是博士及博士后;②交叉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金融数学、精算保险、生物信息、信息处理等)的研究人员,其来源一部分是数学学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更多的是数学及相关方向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③高等教育的数学教师,主要来源是数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④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有不同层次的需求,除了硕士、博士外,对本科生有也一定的需求量;⑤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这是接收数学学科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据此,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是: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经济和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创新型人才。

3.培养思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前沿性和交叉性,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的数学研究成果不断出现、新的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和发展,使得经典数学,不论是分析学、代数学还是几何学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进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经典数学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必要的现代数学的基本知识;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时更新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元化人才首先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并以优质课程建设为核心,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构建“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

1.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新一轮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先从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入手,通过分析上一轮培养方案及其实施的优缺点,借鉴了国内其他重点院校本专业培养方案的经验,并就培养目标对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充分征求本专业教师对方案初稿的意见,汇总后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最终形成新版的培养方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课程整体优化、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将学科前沿知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引进教材。具体措施体现为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层次分明的“442”理论课程体系,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分别约占课堂教学总学分的40%、40%和20%,增加通识选修课比重,使学生依托于本专业,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新的专业培养方案从课程特性和能力培养出发优化了课程体系,同时体现了现代数学的特点。按专业课程的类型,新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系列:分析系列课程、代数系列课程、几何系列课程、应用系列课程。学生将分别得到分析、代数、几何、微分方程、数理统计、数值计算、数学建模以及物理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较好的数学素养,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次新的培养方案在课程的学期安排上,按照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考虑了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衔接,同时充分兼顾均匀分布学生的学习负担,做到合理安排课程学期、学时及进度。具体的做法如下。(1)在一、二年级强化学科基础教学。数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但微积分、矩阵论、空间理论的基础地位牢不可破,学科基础教学对数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仍然非常重要,所以一、二年级在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等课程为核心的学科基础课程体系,投入足够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以厚实的学科基础课程确保学生的专业基础得到有力的加强。(2)在三、四年级加强专业课程教学。设置“基础数学”模块培养以数学为职业的数学人才,设置“应用数学”模块培养能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工作的人才,以精干的专业核心课程确保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3)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在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开设暑期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一个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环境。

2.组建课程组,抓好教学环节。为了进一步抓好教学环节,我们以组建课程组的形式来提高不同课程系列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整合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以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分析、代数、几何、应用四个课程系列为核心,分别组建分析课程组、代数课程组、几何课程组及应用课程组,并确定课程组的负责人。其次,以课程组为中心,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进行题库建设;推行考教分离,为保证本科教学考核的科学合理性,我们在组建课程组、确定课程负责人的基础上,要求对每门课程做到大纲、命题、阅卷“三个统一”,确定了以课程负责人为责任人的课程质量监督小组,由课程组负责人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组织考试命题、建设统一题库、组织流水评卷等。

3.新课程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应用型数学人才,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的教学特点是在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创新课程设计,优化课程内容。树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营造鼓励学生创新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第二,强化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打破传统的课外作业做习题的单一模式,通过自主预习、课外阅读、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以及主讲教师指导、课程助教辅导的指导体制,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讨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4.加强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在现有学时学分框架内,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育人效果。对照专业培养目标,增设“MATLAB基础与应用”、“数学建模实验”以及“统计分析软件”等实践类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自行建立的数学模型,并可到计算机机房进行求解和验证,将教学从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优化本专业实验课程设置,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竞赛活动,构建本科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开展以数学建模暑期培训、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的第二课堂,及时总结竞赛经验,并以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数学建模和数学建模实验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对复杂方程的数值求解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首次开设新生研讨课、专业导论课和系列创业课程,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与教师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学术报告,向学生介绍数学发展的学术前沿;在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加强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5.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严格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模式,加强学习的过程考核,实行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考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施行考试时间的自主化,通过作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多种形式评价学生。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培养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可以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实践以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过程。因此,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专业的教学质量。针对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毕业论文选题中追求大而全以及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实行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先由教师拟定毕业论文的题目,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指导教师,每人一题,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通过这种灵活的题目选择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积极性。第二,注重提高毕业论文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题目尽量选择新的研究方向、新方法和新思维,对于论文内容的选取可以不必求广、求全,但是要对所选的研究内容要求做到深入细致、体现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第三,加强毕业论文过程中的管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并将开题报告、论文指导、答辩等过程记录在案。这些措施的实施,对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师资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数学教研室按照“内培外引,提高整体素质,以学科建设带动师资队伍建设”的原则,一方面引进具有良好科研基础的学术骨干和具有数学教学研究基础的教学、教研骨干;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保障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教师的进修提高,如通过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短期学习培训、出国访问等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改善数学教研室的学缘结构。经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已经逐步建立了一支教学水平高、整体结构合理、博士为主、科研成果突出,能满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并且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四、结束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是多方面的,更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课题。这里针对优化该专业的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及创新教学模式等进行了初步实践,其中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不断的深化和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1)以精品课程为标准分批、分层次进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打造优秀的教学学术团队。(2)建设数学专业实验室,增加专业图书资料,建设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3)有效组合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探讨构建差异化的自主学习模式。

我们将结合我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把这些工作深入进行下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以期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2005.

[2]瞧剑陈学敏.加强通识教育促进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武汉大学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主要做法[J].高等理科教育,2007,(6):73-74.

[3]朱长江,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3,(2):30-33.

[4]周永务,等.关于在大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些思考与体会[J].大学数学,2003,(2):29-33.

[5]张松艳,陶祥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07-109.

[6]冯皓.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错位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2):24-26.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System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WANG Cui-xiang,CHU Bao-ze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Scienc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new revised under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 as an opportunity,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reform measures in the course setting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major in our school.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意义

近10年来,应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需求,一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与传统本科教育同属本科层次,有必然的联系和共同的要求,但也有本质的不同和特殊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办学定位、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有所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应集中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创建自身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而且因其自身的特点必将形成其特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我们以笔者所在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例,研究师范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这是因为此专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适用于许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同类专业,便于经验的推广。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

作为近几年新升本的地方院校的师范类专业,我们将实践教学集中在培养中小学师资和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一是在正常课堂教学时间段内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二是专门设置为期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周(以下简称“短学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设置方面。结合现在流行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设置,在专业拓宽等模块中根据不同方向增加数学应用类和计算机类的选修课程。这种模式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培养了师资,并可以为开设新专业创造条件。

(2)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方面。现在多数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一点共识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并开设《数学建模》或《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动手能力。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增加了课程试验实践环节,如在《概率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等专业课上设置2~3个课程实验,使学生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和理解所学数学理论,体会数学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与挫折,掌握利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短学期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将一个学期分为长学期与短学期,长学期正常教学,短学期实践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已逐步形成了包括教师技能培训、数学软件应用等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4)毕业论文方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是高校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的重要训练[1]。为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的作用,我们将工作重心放在毕业论文的应用性方面,要求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体现出较强的应用价值。

(5)教育实习方面。我们将教育实习和短学期、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取得较好效果。如在短学期中加强学生的教学基本功训练,为他们步入讲台创造条件;让学生带着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题目实习,从而可在实习学校完成资料收集、调查等准备工作等。

(6)网络教学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网络教学普及程度较高,资源类型主要有网络课件、网络课程、专题学习网站[2]等。我们关心的是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服务于实践教学,探索网络对实践教学的辅助作用。我们利用已有的精品课程网站将具体实践案例(文字稿、视频等)、常用应用程序及数学软件等上传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查看、学习、动手操作,并可通过邮箱或在线答疑等方法及时与老师交流,通过真实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实践教学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创新,对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的改革均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姜世波.本科毕业论文实践环节的困境与出路[J].航海教育研究,2010(2):42—44.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师论文范文 下一篇:数学继续教育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