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5 11:00:57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基础教育提倡“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高度尊重学生,由以教师的“教”为主体转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课前作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作业是上课之前,教师根据学科的内容及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方式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计算、动手操作、问卷调查等方法完成的一种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在学习内容前,立足于学生所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布置与新内容相关的课前作业,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自主学习逐步解决问题,并把新旧知识整合串联,使学生充分掌握新知识。这样一来,通过完成课前作业引进新内容,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而且掌握了新知识。

例如:在讲比例的基本性质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课前作业:“写出上节课学习的两个比例公式,仔细观察后面式子:12∶6=8∶4;6∶4=3∶2;3∶2=15∶10;10∶2= 15∶3,分别求式子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在学习新课时,让学生拿出课前作业,在小组中汇报自己的发现,并在黑板上展示。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从而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实现本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轻松地学习了新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注重自主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小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是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高效的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不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学生不断地记答案,而是教师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索,教师辅以适时指导,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数学的技巧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必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从问题出发,通过想一想、画一画、算一算等方法,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结论由学生交流总结而获得。这样一来,学生参与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注重合作交流, 实现成果共享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组织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质疑、去探索、去发现知识内部的联系,在交流中转变思维,在合作中形成共识,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归纳能力。

例如,在讲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合作测量桌子的长、宽,求出桌子面积;进而引出“如何测量红领巾的面积”,以导入新课。接着,组织学生进行了活动探究。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用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图形,展示所拼的图形,并计算拼出的图形面积;活动(2):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课前准备三对不同类型(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成平行四边形。活动后,让学生自行讨论以下问题:(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归纳结论:(1)不管选择哪种三角形,只要是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完全一样,就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的;(2)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一半;(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引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ah÷2。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实在在地经历了合作、发现、交流、归纳的过程,教学活动渗透了数学图形分割思想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内在魅力。

上一篇:风水协同运行现状研究 下一篇:《寡人之于因也》的五点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