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情境

时间:2022-09-15 07:36:23

语文教学要善于创设情境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内容广泛,包容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篇,其中有些文章所叙之事和我们所处的时代相隔甚远,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年龄尚幼的初中生来说,由于本身阅历和理解能力的限制,理解起来难度会更大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把文学作品拉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有身历其境之感,以便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现实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事情为学生设置情境

比如讲《背影》一课时,学生们对文中所体现的父子深情理解不深,甚至有的同学提出买几个橘子就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吗?针对此种情况,笔者在教学时先不急于总结归纳本文的中心,而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往事:父亲抱病坚持到车站送我上学,我登车后看到父亲在寒风中剧烈咳嗽的背影,不由簌簌流下眼泪,然后启发学生谈自己经历的类似的感人事情。有的同学想到母亲为自己日夜奔波的双脚,有的说到父亲冒着凛冽的寒风送自己上学,还有的讲到父亲充满鼓励的目光。大家都沉浸在对往事的深情回忆之中,这时老师再适时引导学生以己推人,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推想,感受朱自清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同时指出,朱自清先生的父亲虽然只给儿子买了几个橘子,但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在家境日趋衰败,父亲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却念念不忘为儿子买橘子,这种真挚的感情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橘子虽小,但却凝聚着一片浓浓的父爱。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熟知的事情中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化难为易,事半而功倍。

二、以音乐来创设情境

音乐可以使抽象的、无声的文字变得形象直观,以音乐来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可以使文章充分展示一种神韵美。如教授《枣核》一课,在分析了美籍华人朋友向我倾吐思乡之苦的重点段之后,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海外游子身在异国,思念故土的感情,我打开了录音机,耳边传来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此时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心潮澎湃,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油然而生,此时教师再用精炼的语言加以点拨:“文章感人,歌声难忘,是因为它们道出了千千万万海外游子的共同心声!他们寄托思乡爱国之情的方式可能不同,他们的服装穿着也可能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改变,但他们的心不会变,他们都有一颗诚挚的中国心。”这样一来,一首歌,一段话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爱国主义的激情在教室上空回荡,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透彻。

三、以丰富的想象来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走入”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体味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如《故乡》一课中写“我”和闰土久别重逢,闰土脸上显出“又欢喜又悲凉”的神情,最后“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了一声老爷“,在讲解这一段时,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闰土此时的复杂心情呢?如果教师一味灌输,学生纵然记住了要点,但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让学生做一回“剧中人”,处在闰土的位置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来体味揣摩,效果就会截然不同,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闰土,你为什么脸上会现出又欢喜又悲凉的神情?你当时会产生哪些想法?这样做,把学生放置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去考虑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先生的《春》等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看看“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去听听油蛉的低唱,鸣蝉的长吟,去尝尝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去感受一下和风细雨,鸟语花香的春的气息,这时不须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以通过丰富的想象领会了文章的妙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饱含感情的朗读,即兴表演等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受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当然情境不可滥设,亦不可脱离教学内容,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一点是语文教师在实际运用时应该加以注意的。

上一篇:对话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