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进展

时间:2022-09-14 03:15:43

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6月27日在北京了2007年-2012年6个年度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首次对全国层面公共财政建设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该报告由综合指数、四大分项指数、十大因素指数、38个二级指标和88个具体评价指标构成。报告显示,从综合指数来看,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的得分为66.67,比2007报告年度的62.37分提高4.30分。总体看,反映出6年中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份报告由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历时8年研究完成。课题组组长、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这份报告旨在建立能够标识公共财政建设前行方向的‘路线图’,刻画公共财政建设既有进程的‘考评卷’。”

据介绍,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公共财政建设综合评价指数(简称综合指数)。从总体上看,与评价的初始年份——2007报告年度相比,5年来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年均增幅为0.86分。2012报告年度,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综合指数比2011报告年度略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非营利化因素指标得分的下降造成的。

第二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分项评价指数(简称分项指数)。共有4个,包括基础环境评价指数、制度框架评价指数、运行绩效评价指数和财政国际化评价指数,分别用于反映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各主要方面状态。

第三层次:公共财政建设因素评价指数(简称因素指数)。共有10个,分别是:政府干预度、财政非营利化、财政收支集中度、财政法治化、财政民主化、分权规范度、财政均等化、可持续性、绩效改善度和财政国际化。每个因素评价指数都是综合若干个反映该因素的评价指标而形成的,能够表现出所对应方面的公共财政建设状态。报告显示,这十大因素指标中,累计增幅最大的是可持续性指标,达到了53.25%。这一指标反映财政对资源、生态的补偿及财政风险状况。其次是政府干预度,累计增幅21.62%。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说:“政府干预度反映政府在维护市场秩序、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和收入分配方面对市场进行干预的有效性。这些年我国财政不断向民生倾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合等都反映出社会保障上的进步较大。”

作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服务等化一向为人们所广泛关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设计的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也将财政均等化作为评价中国公共财政建设进展状况的十大因素指标之一。2012报告年度,财政均等化指标的得分为67.53分,比2007报告年度的得分59.65分提高了7.88分,在十大因素指标中,仅次于收支集中度和政府干预度,位列第三位。

2012报告年度,构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七个具体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的均等化,得分为84.66分,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得分为80.23分,得分最低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得分仅为45.78分。

此外,2012报告年度中,财政均等化的具体评价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城乡义务教育经费均等化,其次是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分最低的是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

2007报告年度,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位列九项公共服务的第四位,从2008报告年度开始,连续五个年度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在九项公共服务中均排名第一,2012报告年度的得分达到了69.34分。

社会公众对自来水、电力、燃气、市政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铁路、机场、高速公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高,2007报告年度这两项公共服务排名前两位,2008-2012报告年度排名仅次于义务教育,排名在第二和第三位。

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是六年来进步最快的指标,2007和2008报告年度该指标的得分仅高于对医疗卫生满意度,在九项公共服务中排名倒数第二位;2009报告年度上升至第七位;2010报告年度上升至第六位;2011和2012报告年度则升至第四位。

九项公共服务中,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在六个年度均排名倒数第一,这说明医疗卫生服务是当前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但该指标的得分在2010至2012报告年度也超过了60分,达到了基本满意的水平。

“综合来看,我国6年来的公共财政建设是不断改善和稳步提升的过程。除了2011年稍有波动,这主要由于非营利指标的反方向变化,总体呈上升的态势。但其中伴随着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有些指标前进速度快,有些指标前进速度慢,要从中找到发展的瓶颈加以解决,推动我国宏观政策的设计和质量的改善。”高培勇说。

上一篇:要树立先进的电教学理念 下一篇: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