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模式下传媒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时间:2022-09-13 05:02:06

通识教育模式下传媒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开展传媒英语教学,文章从通识教育概述、传媒英语简介、通识教育与传媒英语的有机结合三个部分进行阐释,强调只有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传媒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展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新型媒体人才。

【关键词】通识教育 传媒英语 研究与实践

一、通识教育概述

1.通识教育的渊源与内涵。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理念,同时受到进步主义、要素主义、人本主义等诸多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潮的影响。现代通识教育主要兴起于19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首次提出将通识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理论,引发了全球各界学者对此领域的关注与研究。通识教育强调人本主义,有别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见识通达、情操高尚的人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是在对抗知识的科学性、技术性和非人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与全面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全球公民意识,能在现代文明中生存,并且创造出对社会有意义的价值。

2.中国通识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中国古代教育以培养人的完善人格为主要目的,重视道德教育。孔子在《礼记B礼运》中提出的“天下有道、天下大同”的理念与西方的通识教育思想颇具相同之处。1912年,蔡元培任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总长时颁布的《大学令》中提出“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这个教育宗旨反映了当时的教育思想,即包括军国民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的“完美人格”的培养。20世纪末以来,为适应社会和改革开放的发展需要,中国教育界开始改革过分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加强学科综合性、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尝试,体现了我国对大学通识教育的重新重视。但目前而言,高等教育界对通识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通识教育课程的论述很少,教育实践也较多停留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大学通识课程的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二、传媒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1.传媒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传媒英语教学是在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双语教学模式,是英语基础知识和传媒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以全面提高英语能力为经,以培养传媒领域从业者的能力为纬,进行立体式专业英语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导入与渗透等方式,运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传媒知识的教学,最终实现学生运用两种思维进行学科学习、了解传媒知识与专业词汇表达的目的。传媒英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英语表达能力,还要具有专业课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传媒人才奠定基础。

2.传媒英语的教学要求。由于传媒英语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大学英语基础,因此,目前我院的传媒英语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课程内容涵盖媒体信息和英文惯用法,传媒英语专业用语及词汇,以及简单媒体信息英汉互译。每课包括精读文章、模拟任务和资料库三部分,不仅讲授实用传媒理论与实务,还让学生在实际的任务设计和执行过程中练习英语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研究传媒英语的专业语言和篇章特色,力求从多角度让学生了解传媒英语,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对传媒英语的运用和交际能力。

三、通识教育与传媒英语教学的有机融合

1.通识教育的移植性与重视外语教学的必然性。外语课程不仅是西方文化、文明、思想和文学的载体,也是中外交流的桥梁与窗口。如果教育者对此缺乏必要的认知,很可能使外语沦为一种纯技术型的知识传播,而丧失了其作为获取语言文化和通识性知识以及培养中外交流综合性能的教育作用。可以说,外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命运在大学教育中是息息相关的。作为通识教育开展最为成熟的美国,哈弗大学的核心课程制就十分重视外语教学,外语要必修两个学期,达到8个学分,而且大量的课程都用外语教授。至少熟悉一门外语,让学生得以接触不同的文化以及资料,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修习过关的课程。由此可见,在美国通识教育中,外语教育始终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我国在移植美国通识教育的同时,也应移植美国通识教育中重视外语的特点。清华大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例如,清华大学主要课程的教师都来自美国,重心放在英文以及直接用英文教学的现代学科上。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双语教学的发展模式,鼓励专业英语教学,这也是时展的必然,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体现。

2.通识教育视野下的传媒英语教学。作为专业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科目,传媒英语教学也必须与通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丰富传媒英语课程内容的设置,涉及领域需涵盖传媒形式的各个方面。我院的传媒英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英美大众传媒简介、英美报刊佳句分析、新闻词汇和术语介绍、精彩英文广告赏析、时尚新词互译、西方电视节目特征分析等几大板块。每个版块的设计都以了解西方背景文化为前提,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据国家人事部2005年统计,全国传媒从业人员的数量十分庞大,仅新闻从业人员(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编辑等)的总数就已超过75万人。(童兵,2005)。这个统计还没有包括人数日益增长电影人、广告人、动画人、媒体经营管理人才等。由此可见,传媒英语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对于培养各个领域的传媒人才十分重要,传媒英语课程不能只局限于新闻类型的讲授,而要涉猎媒体行业的各个领域。

二是提升学生的传媒英语素养,开拓国际化传媒视野。在传媒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起学生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的桥梁,培养学生分析母语与目的语异同的能力,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开拓国际化的传媒视野。具体教学工作可以围绕词汇教学、修辞方法、媒体素养这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词汇教学是引导学生掌握专业传媒词汇,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普通含义与专业含义之间的区别。如,box这个词的普通含义为“盒子”,在传媒英语中还有“花边新闻”的含义。学生在学习这些词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文章环境来进行词义甄别。

其次,修辞方法是在媒体报道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手段,很多修辞的隐含意义通常是学生无法理解到的。如,Fleet Street(战队街)喻指英国媒体,Hollywood(好莱坞)喻指美国电影业,等等。在传媒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其文化寓意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传媒文体的内涵,了解西方媒体的报道特点。

最后,媒体素养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指人们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和传播信息的能力。教师需帮助学生分析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中,不同用词所体现的不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基础的媒体判断力。

四、结语

传媒英语教学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具有国际化视野传媒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针对这一要求,教育者在传媒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传授单纯的语言知识或专业知识,还需结合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进行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只有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梅红.传媒英语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童兵.加入世贸组织3年总过媒体格局的嬗变与前瞻[J].复旦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

[3]候福莉,严玲.“传媒英语”作为大学英语高级阶段课程的需求分析[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0(1).

[4]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S],2007.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GH150628。

作者简介:

王莹莹,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张旭,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吉林动画学院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上一篇:读写结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高职院校专业外语与公共外语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