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时间:2022-09-13 04:05:41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优化高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202-01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10年教育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指出: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展的必然。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其创新潜能,是高中数学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创新型人才。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盛衰的关键。在当前形势下,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有赖于整个教育,作为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认知,使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的目标之一落实到高中数学教学上,就是关注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2.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时展所要求的。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就是要摒弃应试教育下的"满堂灌"和"题海战术"。转变观念,就是要教师能够充分认识数学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以及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也是课程的研究,建设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2.2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

2.3采用启发式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采用启发式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经典例题和实际问题的课堂讨论,利用实验、对比、类比等方法,结合生活实例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寻概念、规律和内涵;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互动、教师经典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途径,让学生明确课程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为容易,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先给出概念和定义的讲授办法,以游戏、生活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从具体问题入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4重视解题教学,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它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并能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教学,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在解题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究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2.5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培养其创新能力。

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具有价值判断、导向、激励、反馈、改进的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多方面的作用,全面科学地进行评价,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要把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课外活动、家庭作业中的表现结合起来评价;要将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要把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他评相结合;要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同时写出指导性和鼓励性评语,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海洋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无论忽视哪一种因素,都必然影响认知活动的质量,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把学生视作理智和情感同时活动的个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潜力,激发创新潜能,有意识的心理活动不能单独完成认知、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任务,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潜能是人的认知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源泉。

作为数学教师,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实到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不光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加强数学教学研究,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目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闫沛莲.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D] .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0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 .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2.

上一篇:放慢脚步(二) 下一篇:让创新之花撒满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