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9-13 01:51:25

中职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与反思

【摘 要】文章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出发,介绍了评价改革的背景,实践操作,效果和反思,希望评价改革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正能量。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评价改革;实践;反思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的背景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

2010年,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沪教委职〔2010〕7号)的精神指导下,笔者所在学校申报了上海市《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并于2011年2月获得市教委立项。在四年多的市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在教学模式和评价改革上花了大量精力。该课程于2015年通过市级精品课程公示,建设成功。本课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活动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对学生自信心的建立以及有效的行动引导上。伴随着教学法的改革必然要有相应的评价改革,尤其是对学生的评价,因此笔者和团队在评价改革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二)评价改革的迫切性――走出学生评价的消极循环圈

目前多数中职学生存在学业不良和厌学、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问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价如果依然采用纯知识性评价,给予学生否定性评价,受到伤害的被评价者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回避或抗拒,甚至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消极对抗,教师无力,学生无奈,最终陷入一个评价的消极循环圈。如何走出学生评价的消极循环圈,让学生进入到评价的积极循环圈,让学生找回自信并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这是笔者和团队一致努力的目标。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从评价理念到具体评价方式都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让评价方式既配合教学模式的改变,又致力于走出学生评价的消极循环圈,为学生的成长带来正能量。

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的实践操作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结合本校特点,将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本着知行合一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评价重心从重理论知识转向重情感和能力,并将具体的评价方法定为三点:过程性评价、活动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在具体操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会比较复杂。例如活动性评价,每一个活动视其难易程度分值不同,在不同班级中,也会根据班级的特点有所调整。又如激励性评价,由于学生参加的校内外实践活动的等级标准不同,在评分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下面的操作方法介绍难以做到一应俱全,望理解。

(一)强调过程性评价――以“我的成长档案袋”为载体

以“我的成长档案袋”为载体,敦促与检验学生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建立每个学生自己纵向比较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课程对每个学生的激励作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行动起来。

档案袋评价,是指以档案袋中的过程性资料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它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笔者在此提出的“成长档案袋”是我校自己开发编写,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系列活动表现、记录、行动尝试、感悟、作品、评价反思等收集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析与解释,系统地反映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映学生在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进步,体现职业生涯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在“我的成长档案袋”中,根据教材的单元内容,设计了十个相关的能力模块,在“我的成长档案袋”中既有学生作品、作业的展示,也有行动记录、感悟反思等,详见下表(表1)。在“我的成长档案袋”中也加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会从价值观或心灵层面引导学生等(如图1和图2所示)。“我的成长档案袋”评价在整个学生评价中占40%的比重。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做出评分,满分40分。各部分所占比重为,学生自己的评分40%+学生互评得分30%+教师评分30%,最后计算出“我的成长档案袋”得分。从几年的评价实践来看,学生还是能够客观地去做出评价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表1 “我的成长档案袋”部分示例

图1 档案袋中“曾经的我”

图2 档案袋中“有个性化的自我介绍”

(二)重视活动性评价――依托于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

以活动体验式为教学模式,在提供学生活泼多样的职业生涯探索活动中,激发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并在情感上认同规划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意义。

在课堂中,配合“活动体验式教学法”,我们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完成相应的课堂主题活动。评分标准是依据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对小组和成员进行评分(详见表2的示例)。活动性评价占整个学生评价40%的比重。

依托于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评价,从调动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来说是非常好的。如果一个学生课堂上不做笔记,也不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却通过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条件,确定了今后发展的大方向,带着目标前进,那么我们说他在这门课上就是成功的,依据这个标准,我们就会给予这个学生比较高的评价。

表2 部分主题活动及活动形式示例

(三)开发激励性评价――以课外渗透为渠道

以课外渗透为渠道,激励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以尊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差异。

“教育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在学校情景中的表现,更在于学生在非学校情景中的表现,在于学生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这种能力,激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激励性评价在整个学生评价中占了20%的比重。

雷佳明,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T12172班的一名普通学生,甚至可以说是个“坏小子”,一个在青春的道路上迷失过方向的男孩。打架,逃课,抽烟,追过女孩,跟老师顶撞,被人欺骗,这样的学生若以传统评价方式来看待的话,显然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差生”。记笔记、写作业、认真听课、遵守纪律……这些他都不能做到。但是他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过程中,看到“身边的故事”,历届校友中成功创业的学长,非常羡慕,便坚定了将来要创业的想法,要像“吉祥馄饨”的学长一样,将来让自己的特色便利店,在自己的家乡抚州遍地开花。他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校外兼职打工,校内参加社团,志愿者活动,并且主动把他参与校内外实践活动的经历与老师分享,与学生分享。

正是在这样的评价背景下,让很多像雷佳明这样所谓的“差生”有机会走进老师的视野,学生的眼中。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成为一条评价途径,学生在不断受到肯定和认可的情况下,会形成一个评价的良性循环,让学生充满成长的正能量。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每个学期课程结束之前,由学生自己先上报参加的校内外实践活动,例如参加各种等级的比赛、社团活动、技能节活动、走访优秀毕业生、座谈、兼职、义务劳动、志愿者等,任课老师在课代表的协助下从班主任、团委、学生处、专业部等处进行了解与核实,根据具体参与情况给学生打分。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的效果

2014年,我们做了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生调查问卷,并从结果分析中确认了评价改革的成效。由于在评价中涉及到了40%的活动性评价和40%的成长档案袋评价,这两种评价又主要依托于活动体验式教学模式和教学后的作业、行动反馈,因此评价改革的成效与教法改革密不可分。我们共发放问卷365份,收到有效问卷361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9%。

如图3显示,在采用了“活动体验式教学法”之后,有89.5%的学生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另外有一小部分同学对此觉得一般和不喜欢。应当说,学生在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如图4显示,当问到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本课程的课堂互动时,仅有14位学生选择了不愿意,另外近96%的学生都愿意参加互动,也正是基于学生对这种课堂互动的接受,才能够将“活动性评价”作为评价的一部分,占整个学生评价40%的比重。

图3教学法改革的分析

图4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意愿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不仅是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是职业生涯意识与能力的获得和提升。由于大多数探索活动都需要小组合作,从图5中可以看到,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小组合作取胜的成就感,学会学生与学生间的分享学习,与不同的人沟通相处,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提升等,而学生通过课堂活动得到的能力又可以在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升。我们看到每个选项都有超过200多位学生选择,这种仅凭分数不能体现出来的意识与能力,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图5本课程对学生的吸引点分析

图6本课程对学生的帮助点分析

从图6中可以看到,在问到学生这门课程的帮助时,我们很欣慰地看到,“给我前进的动力”有42.4%的学生选择,这说明课程发挥了对部分学生的激励功能;“可以指导我的学习生活”有近50%的学生选择,说明课程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是实用的;“价值观念上的影响”这个选项超乎了笔者的想象,虽然在课程教学中,特别希望能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但也知道这很难,没有想到的是有近70%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项,笔者和团队感到由衷地高兴;有53%的学生选择了“行为上的改变”;70%的学生选择了“心灵的成长”。当看到这些数据统计时,笔者看到了评价改革带来的效果。有的时候,多一种方式就是多一批好学生,他们的进步不是分数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行为的转变,价值观的调整,心灵的成长。

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评价改革的反思

评价方式的不同可以成就一个学生的成长,也可以毁掉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老师,有的时候会感叹教育的无力,但事实上对学生的评价就以无形而有力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尽管多年来,教育者知道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知道不应该以一个标准来评价学生,但是长期形成的传统还是会让很多老师以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回答问题,考出好成绩来看待一个学生,并把他(她)纳入不同的等第。

在市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和团队对学生评价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改革,围绕着评价能带给学生成长带来更多的正能量这个方向,让学生进入到评价的积极循环圈。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证明,这种改革是有很大价值的,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在评价过程中,由于要考虑到学生三个方面的评价,在评价上带给教师的考核难度比改革前要大,老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另外有小部分特别内向的学生按照这个评价标准是有点吃亏的,如何更深层次地体现出对学生内在成长的评价等,这些是我们正在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通知[EB/OL].http:///members/Content.aspxd,2010-2-21

[2]刘德恩.体验式生涯教学的初步探索[J].基础教育,2011(1)

[3]刘德恩.通过评价学会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实施方案的研究[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2007

[4]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江彬,邱立中.科学认识档案袋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03(11)

【作者简介】

于丽(1983.4-),女,籍贯:山东烟台,毕业学校: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工作和研究方向:德育教师,主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单位:上海市第二轻工业学校,讲师。

上一篇:利用传感器数据检测讲授循环结构的教学方法 下一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