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及引导策略

时间:2022-09-12 06:23:51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及引导策略

摘 要: 大学生自我认同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生活本身的变动、多变和多样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认同确立的困难,带来自我认同焦虑。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分析造成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的原因:现代原子式自我观对自我认同的解构;网络虚拟交往成为大学生自我认同建构的媒介;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消费表达,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除自我认同焦虑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认同 现代原子式自我观

“自我认同”译自英文self-identity,是指个体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定位,涉及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必然要对自我理解和自我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政治、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和自我探索。通过探索,个体把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期望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念,保持对重要价值比较长久的肯定和承诺,从而获得人生各种选择和抉择的决策能力。与良好的自我认同状态相反的,被称为“自我认同危机”,其核心是无意义感,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严重的话,会成为一种精神疾病。本文所用概念“自我认同焦虑”,从消极意义上来理解,对应的是自我同一性的解构、自我归属感的匮乏和生活意义感的丧失。①但是,这个概念表达的并非完全是消极意义,也可以从积极意义上来理解为自我认同的探索状态。它包含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体对各种价值观、兴趣、思想意识和未来职业等进行探究,尝试寻求建立一种稳定的自我认同感。这种状态较自我意识尚未觉醒和未经反思而接受了他人灌输的个人目标、价值观和信念更具积极意义。

大学生正处自我认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自我探索和建构自我认同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因素和社会生活两方面的影响。自我认同是社会环境和个体自我反思的相互作用、相互构成、内外结合的动态过程。造成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特征分析了造成当代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的三种层面:现代原子式自我观对自我认同的解构;网络虚拟交往成为大学生自我认同建构的媒介;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消费表达。最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除自我认同焦虑的策略方法。

一、现代原子式自我观对自我认同的解构

现代社会结构与秩序的剧烈变革、生活节奏的快速化,都使得个体的生活充满不确定性,个体被迫在多样性场景和多样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容易陷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快速转型期,一方面社会变动剧烈,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都出现了多样化和不稳定的趋势。社会环境的这种迅速变化给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自我认同带来冲击和困扰。另一方面社会给个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各种选秀节目让一些在校大学生“一夜成名”。同时,社会的包容程度也在增长,各种文化、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异彩纷呈,相互交融、碰撞。面对人生价值和选择上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大学生的判断与选择犹豫不定,难以做出承诺与确认,也可能无法为自我定位。

社会本身的变动是自我认同的外部环境,对于自我认同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自我认同成为问题更根本性的原因是,现代原子式的自我观对自我认同的解构。自我认同问题的产生是自我与他人、社会分离的后果。在一定意义上说,自我认同是一个现代问题,在前现代社会不存在,或者说没有成为一个问题。现代性历程是从“人”的发现开始,人不再被理解为是从属于自然或社会群体的一部分,相反,人是自我决定的。现代自我是个完全脱离了他人、群体的存在,是个人自由选择的产物。对于现代人来说,人们有更多自由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生活方式。同时,现代社会的构建就基于这种原子式自我,人与人的相互依赖关系是外在的,人与人的联合是为了个体的利益,社会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个体的权利和福利。社会和共同体不过是实现个体利益的工具,不再具有精神家园的意义,不再是个体自我实现的条件。原子式自我观排除了他人、群体在自我构成中的重要性,个体也就丧失了据以生活的各种信念、价值、目标和意义的根源,陷于自我的不断追问和焦虑中。埃里克森认为,认同危机归属于青年期和年轻成人期这个年龄。②事实上,认同危机的发生并非只限于年轻人。“该做什么?如何行动?成为谁?对于生活在晚期现代性的场景中的每个人,都是核心的问题”③。

自我认同问题往往被表述为“我是谁?”这一问题,在于自我认同的确立和建构必须伴随着对某种身份和归属的肯定,依此作为参照背景才能确定对某些重要价值的长久承诺,找到目标和方向。就是说,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把自己置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回答。“个体只有在与他的社会群体的其他成员的关系中才拥有一个自我。”④自我认同尽管是通过个体的反思意识对自身生存状况及生命意义的深层追问,但是这种追问需要一定的框架。对此,当代社群主义代表查尔斯・泰勒认为,“我的认同是由提供框架或视界的承诺和身份规定的,在这种框架和视野内我能够尝试在不同的情况下决定什么是好的或有价值的,或者什么应当做,或者我应当赞同或反对什么”。⑤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化倾向和主体意识,强烈要求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和尊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自己的生活风格和自我实现。但是,如果大学生过于强调自我,将自我理解为原子式存在,就会陷入自我中心主义,带来自我与他人的隔离和冷漠。在自我与社会关系认识上,如果找不到归属感,就无法认同各种重要价值,无法找到行为的依据,无法确立生活的方向,而陷入自我认同焦虑。

二、网络虚拟交往成为大学生自我认同建构的媒介

今天,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日益深入。对大学生而言,网络成了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大学生在各种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自由地和接收信息、交流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结交”各式各样的朋友。各种网络活动都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假定的过程,因此,网上的对话和实践也参与了个体自我认同建构,可以说,网络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自我理解和自我认同建构的重要媒介。

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网上内容的复杂多样性,网络作为一种自我认同探索和建构的途径,与真实生活中的对话和实践相比,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首先,在网络虚拟交往中,匿名和虚拟身份的流动性使人能够比较自由地变换角色,其虚拟性为大学生按照自身的主观愿望模拟各种角色实践提供了可能,在匿名状态下可以尝试多种角色,既可以与真实生活中的自我相近,又可以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角色实践,能够探索自我的各个层面。一个人同时拥有多个自我、多重身份,就面临多重自我的统一和整合问题,如果个体无法在多样自我中正确把握自我,关于自我的认知就可能产生分裂和矛盾。

其次,虚拟交往所借助的媒介主要是电子符号和文本,对他人的理解更多地借助自我的想象和虚构。只通过电子符号和文本交流的方式,对于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善交际的大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自如和自在的交流方式。同时,虚拟交往的对象往往是陌生人,不像与熟人交往有各种考虑,因而网上的交流更有可能表达自己真实的观念和想法。因此,有的大学生就会会认为,网上表现出来的自我才是真实的自我。但是,在网上对话行为中,通过自我的想象和虚构获得的自我认知可能并不真实。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所习得的行为方式和社会规范也不能移植到现实生活中。如果与现实环境产生矛盾,有的大学生就会逃避真实,选择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脱离与现实世界的接触,最终导致迷失真正的自我。

最后,网络带来的价值多元、文化冲突,使大学生自我认同的确立更加多变、不稳定。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不受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在这里交汇碰撞。外来文化价值观念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文化价值观之间的明显差异,会在其内心发生严重的冲突,需要自我进行反思、辨析和确认。当前网络也已成为各国宣传自己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可塑性大,辨别能力较弱,面对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和材料,重要价值观念的选择和确认就会更加艰难,导致自我认同焦虑。

三、大学生自我认同的消费表达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消费的意义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数量和种类的极大丰富,为人们的生存方式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消费本身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某种生理的和物质的需求,而是越来越多地具有精神上和文化上的意义和内涵。现代消费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而且日益成为参与社会生活的建构和人的塑造的重要因素。丰富的商品和各色的服务让现代人在消费行为和过程中面临大量的选择,人们选择这种而非那种消费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的认同有紧密联系。“人们的认同和人们的消费不过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就是我所消费的东西和我所采取的消费的方式。另一方面,面对商品世界,‘我’消费什么和怎样消费,是由‘我’对‘我(们)是谁’的看法所决定的”⑥。人们可以通过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在何处消费等来表达自我理解和身份定位。可见,现代消费已成为自我认同表达的一种方式。这一点也明显体现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中,不同的自我概念决定了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倾向。如果大学生的自我理解和定位是“我想成为一个时尚的人”,那么,他就会关注时尚资讯、注重购买时尚产品。一个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大学生会有意识地购买国货。不同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期待会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投入的倾向性。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养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周围人群的评价是其观念和行为形成的重要基础,比如父母、老师和同伴等赞扬和鼓励;其次,大学生在塑造自我认同的时候,会参照某些理想人物,比如心目中的楷模、偶像、明星等,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模范的示范作用在大学生理想自我塑造方面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因素外,现代消费主义对大学生自我认同影响很大。现代社会生产效率高,制造了大量商品,消费成为整个社会扩大再生产和再循环的关键环节。生活中各种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无孔不入。传媒和广告宣传采取各种手段和方式引发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望。马尔库塞称之为“虚假需要”,因为这种需要不是来自主体自身,而是纵,为它所驱使,成为这种“欲求”的奴隶。满足无限欲求的消费成为建构整个日常生活目标与价值的中心。在消费中人才有活着的感觉。消费水平成为人们的身份、价值高低、人生成功或失败的证明。

消费主义在社会生活中的流行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导向产生了不利影响。大学生思想活跃,追新求异,追求消费行为的个性化,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时尚、前卫来展示自身独特的个性、品位和风采。大众媒体不仅宣传产品和服务本身,而且宣传与产品相关的价值理念,引导消费者认同不同的产品适合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包括不同的社会地位、实力和等级。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大学生中出现了各种攀比性消费,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学生表现出极高的消费,在高消费中找寻优越感,而消费能力差的大学生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些大学生不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消费,出现负债,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并带来其他严重问题。同时,消费水平成了消解和重组大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由于消费高低水平的不同在同学中形成了不同消费层次的人际圈子。这种人际交往群体的固化倾向不利于大学生多方面认识自我,以及自我的开放性,致使自我理解的偏狭和浅薄,过于依赖消费来找寻自我位置和自身价值,最终导致的是对自我认同的错误确认。

四、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的引导策略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现代的自我理解、建构社会生活的基础理念,还是生活实践的特殊方式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都将人置于需要不断探究和追问自我的境遇。大学生较之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更容易产生这种探究带来的困扰和焦虑,同时也更容易出现自我认同危机。鉴于前面所做的分析,大学生自我认同焦虑消除的引导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郾引导大学生摒弃原子式自我观,建立关系自我观念。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自我只有在与其他自我的明确关系中才能存在。在我们自己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之间不可能划出严格的界线,只有当他人的自我存在并进入我们的经验时,我们自己的自我才能存在并进入我们的经验”。⑦大学生要摒弃原子式自我理解,积极融入群体。人对自身的认同不是随意的、孤立的自我反省过程,人只有以社会生活为中介才能发现他自己和意识到他自身的个体性,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学生正确的自我设计应建立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之上。自我实现既应该体现自己独特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又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完善自我概念,协调自我认同,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

2?郾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降低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增强校园网站的吸引力,让学校网站成为学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增加网站的互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能够认知并自由控制网上多重虚拟人格和网下现实人格的转换,投入到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寻求现实的自我认同;注重对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和社会焦点、热点的报道,能让学生通过网站便利地获得所需资源和信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辟大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论坛,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活动,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3?郾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向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超越各种物质主义和低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说,人是一种精神性存在,物质生活和纯粹感官的享受不可能是人生活的全部意义。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在于他占有多少,而在于他贡献了多少。消费水平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高低的标准,消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个人偏好进行选择,体现自己独特的消费特点,不要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身份标签。学生应引导大学生弱化消费的表达意义,尤其是消费水平代表身份等级的意义,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是在社会劳动实践中实现的,体现在一个人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社会责任上,努力追求更有价值和更有意义的人生。

注释:

①吴玉军.现代社会与自我认同焦虑.天津社会科学,2005,(6).

②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

③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80.

④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45.

⑤查尔斯・泰勒著.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现代认同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37.

⑥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社会学研究,2001,(1).

本文是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院级项目“大学生自我认同调查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hky201022。

上一篇:“教学反思”的反思 下一篇:浅论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