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摄影教学创新综述

时间:2022-09-11 05:48:33

高职摄影教学创新综述

(一)网络产品时代下的高职摄影专业教学改革要贯穿“多元化”的理念

1.师资力量的“多元化”建设

高校的师资历来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摄影教育在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高校师资力量短缺的现象已逐渐显现。“高、精、深”技术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院校。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教学模式,偏重于实践教学,故而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量较大。高职院校要实现健康的发展,人才引进、师资建设乃重中之重。需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和对师资建设的维度,在发展中植入“多元化”的发展理念。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有意识地培养、引进或聘用一批与网络产品摄影以及广告摄影有关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双师”素质等方面形成合理的科研、教学梯队。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多参与行业培训、交流,实现行业内师资资源的“网络”化辐射的有效交流,带动人才的合理流动。

2.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改造,多元投入,达到资源多元配置

专业的商业摄影器材设备价格偏高,技术更新较快,投入巨大且相对使用期短,性价比低且易损易耗,故而部分高校存在着摄影器材与学生需求间的严重不平衡,摄影专业设备只是停留在适应教学的程度。进行市场化教学,需加大设备多元投入,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改造。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商业摄影设备器材的投入,扩大实训场所,达到商业摄影运作的标准;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开展网络产品实训室建设,尝试区域性的设备共享,将新的实践方式充实到传统的投入模式中去。通过以上两个方面,能初步做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传统单一封闭式课堂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继而和市场进一步接轨,形成资源优势互补,达到自给自足的盈利模式,形成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3.建设完善的课程网络,多元拓宽学生知识面

目前,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摄影专业的课程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习实践三大主体部分。“完善的课程网络”是指在以上三个主体课程体系中加入延伸课程,将这些课程合理地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网络。课程网络既可以避免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过渡的生硬,又可以给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行业认知;培养学生的爱好,开发出学生真正需要、真正喜欢的专业。以广告摄影专业为例,商业摄影基本技巧课程在整个课程网络体系中起着基础作用。课程网络中以商业摄影基本技巧课程为入手点,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网络产品摄影、创意摄影、人像摄影美姿等辅助课程,以及网络营销、广告工作室管理、人像摄影工作室管理等分支课程,从而形成广告摄影专业的整体课程网络,以便于多元拓宽学生知识面。

(二)网络产品时代下的高职摄影专业改革要凸显“市场化”的理念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市场化”作为目标和导向进行人才培养,使得人才培养有针对性,这也是高职摄影专业改革的切入点和创新点。

1.要在理论教学中贯穿“市场化”的教学理念

首先,要多设置和市场有密切接触的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设置不仅要涵盖基础的艺术理论和技能理论,更要从学生从业角度出发,考虑设置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课程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设置为专业选修课或者公共选修课。如人像摄影方向的学生可将网络市场营销、广告工作室管理、人像摄影工作室管理等与市场结合紧密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让学生从理论上提早熟悉市场。其次,要根据专业、师资情况适当改变教学模式,以方便学生及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可根据高职学生的专业特征进行“模块式教学”:集中进行理论和技能培训;模块学习结束后针对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专业实践。

2.在实践教学中体现“市场化”的专业实践

首先,鼓励学生的主动实践热情,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主动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市场、熟悉市场,主动发现实践机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市场敏锐力和分析市场的能力。其次,高校可为需要实践的学生搭建起合理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职院校注重实践,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各高职院校应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实训中心。实训中心应配备完善的设备和实验场所,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较专业的场所。条件成熟的实训中心也可与企业进行合理对接,根据学生技能教学的完成情况及时和企业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岗位,将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转化,使学生较早地进入市场。总之,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市场化大潮中高校摄影专业发展面对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职摄影专业应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在发展中加大改革的力度,及时分析市场,革新人才培养目标,加大人才培养为市场服务的力度和维度,培养出一批技术扎实、能力突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艺术鉴赏力的摄影人才。

作者:杜锌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X线摄影在作业员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下一篇:世界历史下的现代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