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时间:2022-09-11 05:43:22

农村中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中学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验收,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办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群众对教育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本人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校长,在多年的校长经历中,我充分体验到了农村中学校长的工作之难,责任之重,压力之大,面临的问题之多。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精益管理,因此,管理者要从微观的、真实的、持久的、科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 农村中学的现状分析

1.师资整体素质薄弱

(1)师德师风有待加强。在农村中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的教师责任心不强,缺少敬业精神,不学习业务知识,很少钻研教材,更谈不上谋求专业的发展。由于经济大潮的影响,少数教师不安心教学,上班时间炒股、经商,还有少部分教师沉迷于电脑游戏,怠于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农村中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学历结构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各类学历培训第二学历才达标的;从专业结构来看,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师偏多,地理、生物等科目教师偏少,部分科目不得不要求教师改专业,专任教师中身兼数科现象较为普遍;从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偏多,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偏少。

2.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近几年,虽然学校已经实行了绩效工资机制,但是,真正可由学校操作的部分只占工资总数的一小部分(绩效工资的15%)。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不能突出教学质量这一核心,在评先评优、职称聘任诸方面还没有完善的评价制度,教师的教学质量优劣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差一个样”的问题,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3.学生整体素质薄弱

从近年来的小学毕业生质量检测结果中可以发现,同一个县(市)的不同乡镇之间,语文、数学单科平均分最大差距竟超出10分甚至更多,这个鸿沟在初中阶段是不容易填合的。改革开放使部分农民先富起来,也使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外出务工的滚滚洪流中。优秀生源外流严重,好斗厌学的问题学生相对增加,这两个方面的差异使薄弱的农村中学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4.留守儿童管理困难

当前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逐年上升,个别学校已超过学生总数的60%。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外出打工,多由隔代监护、单亲监护或自我监护等。由于长期同父母之间欠缺亲情,缺乏家庭良好的教育与管理,引发了令人担扰的各种问题,诸如行为修养偏差、厌学、打架斗殴、早恋等,这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难题,是造成学校安全事故频发和教育质量下降的一大根源。

5.农村课改步履维艰

一是观念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新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感到茫然。有的教师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

二是培训问题。近年来,福建省建阳市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少数骨干教师有机会参加省市一级的培训。但是,大多数教师还是没有这种培训机会。很多教师知识老化,技能欠缺,急需“充电”。

三是课程问题。新课程所编写的教材内容要想适应各地学生的需求,难度极大。新教材顾及农村实际情况甚少,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由于农村教育资源贫乏、教师的能力与水平较低等因素,存在着课程开发能力差、水平低的问题。

四是设备问题。新课程强调,教学中课程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整体利用需要以相关的硬件设备作为前提条件,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中学根本无法满足诸如“班班通”之类的设备要求,因此,实施新课程,要想呈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联系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教学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有关问题等便成了难题。由于没有相应设备,要想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五是评价问题。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农村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实施新课程应当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是许多农村学校还是采用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法。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评先,与教师的评先评优、晋职、晋级、奖金等挂钩,这样,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进一步发展。

二、 解决问题的对策

1.确立农村特色的办学理念

农村中学的学生文化素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相对较差,立足于实际,从充分体现教育本质的角度,我们确立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的办学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构建和谐校园”的管理理念。将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转变到以人为本,将教育行为向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转变,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将知识的传授与品德的培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成才与成人的结合,体现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实践反思探讨,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办学理念,使我们的教育理念及其教育行为更加接近本校学生的实际。

2.建立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

一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二是要培养团结务实的高效班子。在工作中,校级干部按照分工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分管的工作承担决策、监督和对事故负责的责任。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决策意识、精细化管理意识;牢固树立质量意识,集中精力抓质量,围绕质量抓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依靠全体教职工,营造和谐、竞争、共同进取的新型学校人际关系,让全体教职工既顾全大局、敬业奉献,又心情愉快、热爱学校、安心工作。

3.打造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以师德为突破口,加强师德修养,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组织教师听名家讲座,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的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广大教师做到依法治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使其树立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继续教育方面转变培训方式,力求实效,建立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新的教师培训制度,学校制订相应的学习教育制度和实施方案,引导教师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教师自觉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对取得成果的教师实施奖励,树立先进的典型,鼓励其他同志积极参与,共同成长。

4.解决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农村中学的教师待遇不高,学校的管理者如果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送去一份温暖,或者给予一定方便,就能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地安心教学,乐于教学。

农村中学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偏多,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情绪极不稳定,自控能力弱,学校应当集中智慧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留守儿童。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多给予他们关爱,在教好书的同时,还当好他们的临时“父母”,让学生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充分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5.构建师生心动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促进人不断发展的文化场所,它应该追求一种文化品位,体现一种特有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时时引导人、塑造人、实现自我超越的教育目的,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文化管理,如何借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让学校文化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每个学校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瓶颈,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教育工作的进程。一个称职的学校管理者应根据学校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进行问题诊断,做出具有实效性的决策,追求学校管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以实现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阳市徐市中学)

上一篇:基于冗余技术的大中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做实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