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时间:2022-09-11 04:48:41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国家在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职业教育开始崛起,但针对较落后的中部省份来说,老百姓的职教意识淡薄、专业及教师队伍建设艰难、实训条件有限等导致职业教育仍是一个沉重的活题,招生不选拔,学校对学习品行不良的学生悉数接纳,这些“学困生”增大了学校管理难度,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影响了学校声誉,因此,做好中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甚至是社会稳定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意义。

“学困生”学业成绩差,行为品行不好是客观事实,但只要我们教育得法,充分挖掘其闪光点,适时激励,使之转化的可能性却是存在的。如:要热爱他们,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情通则理达;要了解他们,努力达到“知人知心”的程度,才能准确而及时地长其善、救其失;教育他们还要注意把握契机,适时“点化”促其转变;还要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组合的原则,前者可利用集体活动的吸引力和正确舆论的引导作用他们脱离落后诱因,在班级集中重新找准自己的座标,后者则有利于因人制宜,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一、以职业理想与前途为着手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职业学校的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渴望跳出农门,通过读书发展自己,掌握一门技能,以求得一个稳定的职业。由于竞争激烈,他们没有考入通往大学之路的普通高中,许多人是在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无奈情况下进了职业学校的校园。这对他们来讲,既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破灭,又是人生转折的一种契机。作为学校,要善于抓住这个契机,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极早地更新观念,适应职业学校的环境,尤其是大力宣传职业成才的先进典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和当地经济建设对人才多规格的需求,鼓励学生振作精神,巩固专业思想,立志成为新型劳动者。

学校应充分利用他们向往走向工作岗位的心理,在各类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活动和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和所学专业知识的价值,让他们懂得学好专业技能,并通过自己将来的出色工作,定能使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获得人们的尊敬,使之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基础上,注意引导他们分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学业成绩,与职业要求之间的巨大差距。积极而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自我。通过持之以恒的帮教工作,使他们能按照职业的需要来规范自己的行动,这种近似“功利”的思想教育较之单纯的理论说教更通俗,更直观。

二、以“爱”为轴心,建立一支过得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在德育队伍建设中,坚持人人是德育工作者,人人为学生奉献“爱心”的原则,除政教处、团委、班主任这些德育核心外,全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配备德育导师,充当校园里的“爸爸”、“妈妈”,对“学困生”采取“一对一”结对帮扶形式实施教育。

三、运用榜样的力量,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的教育中,除用各条战线上涌现的英雄人物来启发、疏导学生,更要注重宣传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来教育学生,如,每年“三好生”、“优干”评比表彰后,可以模拟“英雄事迹报告会”,让这些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他们,甚至可以与“学困生”进行结对;“校园之星”评比,让“学困生”当中有一技之长者也有机会登上光荣榜;收听、收看模范人物报告会、影视剧、专题晚会、,如“抗震救灾英雄事迹报告会”、“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晚会、《暖春》、《上学路上》等影视剧,让这些优秀的作品鼓舞他们,这些都是正面教育,另外还要注意组织好对消极现象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认识活动。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利弊,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免疫能力。学困生的道德判断往往具有矛盾着的两面性,他们既表现出在一些问题上是非不明、荣辱不分的消极一面,但在对待职业道德、行业行为上却往往具有非观念积极的一面。因此多利用企业实践中碰到的事例来进行分析,更容易使他们认清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卑贱的行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舆论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增强对社会消极影响的抵抗力。

四、积极开展活动,寓教于乐

“学困生”大多会形成小团体,如若通过活动,把他们拉回班集体、学校这一大家庭中来,会潜移转化默化地影响他们,活动多便于为“学困生”创造“改邪归正”的机会,易于打破“学困生”消极心理定势,在活动中发挥其特长,看到自我存在的长处,让他们感到在集体中已“恢复名誉”,对自身价值重新认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起做人的勇气,迈开转化的步伐,如:

对那些好动性强、行为果敢者,要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鼓励他们在集体劳动中,在技能操作训练中,努力创造好成绩;对那些有文娱体育爱好的,要积极推动他们参加第二课堂和表演、竞赛等活动,为集体创荣誉;对那些有一技这长的,要多组织他们参加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用雷锋的光辉形象和群众的鼓励性评价来强化其进步要求;对那些确有组织能力的,也不妨让他担任一定的班级职务,在实践中引导和集体评议,使其注意改掉不良习惯,为集体做贡献。

当然,“学困生“的形成不仅与学校有关,而且与家庭、社会有关。因此,对他们的教育转化工作也不仅是靠学校就能完全奏效的,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社会环境的整治、依赖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

上一篇:浅议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一篇:激活学生的“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