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11 03:29:18

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必备素质,也是中职学校持续可发展的关键。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职学校必须将其贯穿于一切教育活动中,从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深入探索思考,使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所需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密、越来越科学,企业生产的科技化含量越来越高,用人单位看重的不再是作为“硬件”的“专业技能”,而是作为“软件”的“职业素养”。这让我们意识到职业教育除了要着重培养技能外,还应该重点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把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我们职校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使学生在学习期间逐步培养起良好的职业使命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职业素养的定义及其特征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人在职业从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由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组成。职业素养具有三个特征。第一、隐性。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在其所著的《工作素质高绩效模型》一书中,将高素质划分为知识与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个性与动机等五个方面,并提出了“素质冰山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个职业人就好像是漂浮在水中的一座冰山,水上露出来的部分是行为、知识和技能等,这代表的是表面的特征,是显性的;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则是由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等形成的基石,这是隐性的。职业素养就是隐藏在水下的“素质冰山”的一部分。职业素养的隐性特征表明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判定需要时间、观察。第二、基础性。形象地讲,用人单位需要“两高”员工,即拥有较高知识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员工。第三、长期性。职业素养的长期性表现为培养的长期性。职业素养的内容涉及道德、意识、行为等层面,而道德、意识、行为的认识及接受,尤其是内化,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耗时更多,对个体主观和客体环境的要求更高,并会出现波动和反复。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方面不亚于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

中职生能否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决定于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在具体的实践中将职业素养培育作为重点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中。

(一)重组相关课程资源,提高职业素养意识

学生在校教育接触到最多的是课程,学校教育中占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最多是课程教学。因此,课程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开发中去。目前,中职关于职业素养的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开设不到位。目前许多中职院校都没有专门开设《职业素养》课。关于职业素养的讲解零星地分布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就业指导》、《求职技巧》等课程中,既没有向学生完整地呈现职业素养知识体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培育训练体系。第二、课时得不到保障。受“重专业课程轻非专业课程,重实习实训轻职业素养教学”思想的影响,一旦需要压课时,往往被裁减的是职业素养类课程。这些问题导致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缺乏重要的载体,学生最终学到的可能还只是理论知识,不能内化成为职业品质和职业行为。为此,应在不增加总课时的前提下,围绕基本职业素养的各要素,突出重点,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重组,提高教学效能。

(二)扎根一切教学工作,历练职业素养品质

既然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职学校就应当将这职业素养工作贯穿于一切教学工作中。一是融入教育体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为确保在职业素养教育上目标同向,管理同步,把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总体规划,做到教学有内容,教学有评比,期中有考核,年终有总结;纳入学生学分成绩,作为毕业硬件衡量,调整师资力量,保证教学到位。二是融入课堂,强化学生自律意识。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尊敬老师、关心学友、讲文明、守纪律、自觉维护班集体荣誉、虚心求知、进取向上;实行签到制度,强化习惯养成。三是融入宿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展文明宿舍争先创优活动,提出“5 星红旗”品牌宿舍,把职业素养元素细化到宿舍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行为中彰显“团结互助、文明礼让、正直忠诚、尽责奉献、合作协调、进取向上、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展现在校园中。四是融入社团,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积极参加院、系共青团、学生会和群团组织活动,把社团这个载体变成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助推器,开展学雷锋、文明修身、德育实践示范活动,要求学生在良好品德素质养成上,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上做起,立言践行,培养爱心积德扬善,日行一善,积小善为大德,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基础。

(三)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强化职业素养能力

职业素质的养成受管理和教育的影响。许多在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很快提高,这和他们身处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员工素养以及能力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简单地沿用道德教育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须的途径是通过职业情境的建构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因此,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学校可从企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企业先进生产方式、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把敬业当成本份,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训方式,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好没有围墙大学,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和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去培养职业道德情趣,磨练职业素养品质,体验职业精神魅力,彰显职业人格风尚。

参考文献:

[1]应晓清.试论就业导向视野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20).

[2]李科利.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3).

[4]任雁敏.大学生职业素养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上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教师企业实践助力中职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