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03-23 05:57:59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深地反思。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角色和观念上发生根本的转变,下面是本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

教师需要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以及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2和选修1至6共8本书进行研究。必修课程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定位基础,而选修课程则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许多知识不必在必修模块上做过多的纠缠,因此,有必要对知识进行重组。

如:在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有关电解质及其电离,只要求理解其概念,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也仅限于强电解质,而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衡则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学习。对于在课外辅导中涉及的导电能力、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等,有必要进行删除。

再如:在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讲解过程中,有必要对元素周期表中的知识体系进行渗透。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有效地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规律的基础上,以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如何让化学课更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求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民主和谐的高效课堂。

三、精选恰当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理念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化学教学有很多内容不能都拿来合作探究一番,满足形式上的丰富多彩,而忽略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1.传授式与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2.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还要对其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教学可以给学生制定导学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从而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实质,掌握知识。

3.设计好探究试验内容分小组合作交流。

4.适当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再现化学反应瞬间,展现微观粒子的性质。

四、教学过程中要凸显三维目标

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新课程标准,而每一堂课的指导思想则是三维目标。一节课能否体现教学特点,符合教学实际,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已有知识有所了解,根据学情融入教师的智慧和科学精神,凸显三维目标。

1.如何制定每一节课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的制定不能流于形式,三者必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不能分割。要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教学情境的预设,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行为、确定条件、使其达到某种程度来确立三维目标。

2.注重课堂评价,以落实三维目标

每一名学生都渴望赏识,哪怕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教师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还有指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使教师从单一的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三维目标要关注每一名学生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三维目标是着眼“人”的整体发展的,影响人的一生。不同学生接受化学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尤其是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迈进高中,有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因此,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那么,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就更应该多关注一些。例如:必修一第一章《物质的量》就是一个难点,在学习的时候,只要求他们套用公式做最简单、基础的练习,使其体验到自己能独立解决计算题的那份喜悦,渐渐地,不排斥进而喜欢上化学。

五、运用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基本素养

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实验来进行的。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说,搞好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

如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生命的基础物质――糖类,我设计了两个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一:葡萄糖的银镜实验,教师将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

实验二:①验证淀粉的水解条件及水解产物。②验证淀粉水解程度。教师同样将课本上的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设计的两个学生分组实验取得了不同的实验效果。实验一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学生通过葡萄糖的银镜实验理解并掌握了葡萄糖有还原性这一知识点,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将实验的关键步骤也是实验操作的难点――银氨试剂的配制,给学生做了示范,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模仿,实验取得成功。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调整好自己,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作为新课改的一线教师,只有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才能胜任化学学科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上一篇:真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下一篇: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