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时间:2022-09-11 02:39:40

普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术后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普外科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占据医院感染的第3位,占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13%-16%。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已正式纳入医院管理工作,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切口感染后通常需要数周的换药方能治愈,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加重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造成手术失败。通过对本院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普外科住院的486例手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09年11月普外科住院的486例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其中,男312例,女174例,年龄10个月至82岁,平均(46.8±12.5)岁。发病时间,4 h至2年,平均(41.6±18.9)d,详见表1。

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标准。术后发热、切口局部疼痛剧烈、肿、皮温升高、有波动感、溢脓,抽出脓液或分泌物培养出细菌、白细胞计数增高等证实为切口感染,并排除腹腔脓肿或消化道瘘累及切口的可能。

1.3 调查方法。对诊断为手术部位感染的17例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查阅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将所有收集的资料及时录入及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使用X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医院感染率的统计。发生SSI的有17例(占3.49%)。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见表1。

2.2 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与切口类型、手术性质、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围术期使用抗生素等因素有关。据调查分析,手术类型中肠道手术的感染率最高,为5.88%;手术切口类型中Ⅲ类切口感染率最高,为7.54%;患者年龄中以大于60岁的感染率最高,为5.67%;手术性质中以急诊手术感染率最高,为8.66%;手术时间以大于120 min的感染率最高,为9.03%;围术期未使用抗生素的比使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为6.74%;住院天数以大于15 d的感染率最高,为7.92%。上述几组中除年龄组资料方面差异无显着意义外(P>0.05),其他几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建立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小组-手术室护士长-手术室高年资的监控组长组成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感染专业知识培训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有效地控制感染的发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知识和规章制度,增强医护人员控制感染的意识,是预防SSI的重要环节,医护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尽量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力求手术快而细并且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术中污染,降低感染机会。

3.2 做好患者术野皮肤的准备。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外科感染预防指南”建议,择期手术前皮肤准备使用含抗生素的肥皂擦洗。手术前1d备取皮刀,剃除毛发可使皮肤上皮损伤导致微生物繁殖,显着升高术后感染率,建议术前30 min使用剪刀或脱毛剂去除手术区内影响操作的浓密毛发。皮肤是机体抵抗外界细菌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巡回护士在患者麻醉前要认真检查患者手术区域的皮肤情况,存在局部皮肤破损和感染的要建议手术医生延期手术,以降低感染的机会。

3.3 加强手术室间的管理。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的流动量,避免不必要的走动或进出,手术开始后尽量保持手术间的门窗处于关闭状态。同时,空气消毒的效果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空气消毒的目的在于清除或杀灭存在于空气中的各种微生物,以预防由于空气媒介引起的各种呼吸道传染病,减少医院内感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室内物体的间接污染。

3.4 重视应用有效抗生素。切口感染多为内源性,使用抗生素的种类最好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据统计术后切口感染菌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7.7%,革兰氏阳性菌占34.1%,真菌占8.2%。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对控制条件致病菌,保证整个手术期间血液中的抗生素的浓度达到一个有效浓度,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起着重要的作用。

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因素很多,需要全方位的努力与配合。实施手术科学化管理是控制感染的重要途径,手术室的管理应纳入科学规范化的范围,认真做好手术切口易感因素的预防,切实做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从而达到控制SSI的目的。

上一篇:市水务局预防职务犯罪“三员”队伍建设管理办... 下一篇:妥善处理品企业改制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