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下教师必备的几种能力

时间:2022-09-11 11:08:30

语文课程标准下教师必备的几种能力

教师的语文素养,可分为专业素养和能力素养两个方面,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师德师风;能力素养包括:语文能力、教学能力和发展意识;其中能力素养是教师素养的核心,主要指的就是驾驭口头语和书面语的能力;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虽说不能像战国时期的策辩之士那样纵横捭阖,但是也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清晰逻辑、能言善辩的能力。

一、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师口头语的表达要正确,要通俗,要简炼,要有感染力。要达到这样的能力,“听”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就是接受能力。接受能力越强,口头表达的能力就越强。应该怎样“听”,才能提高自己的接受能力呢?

(一)要完成口头语信号的转换,建立基本的沟通渠道,这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层级。如大家常说的“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就是沟通渠道不畅通所造成的。试想一堂沟通不畅的语文课,怎么能引发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怎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怎么能够实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呢?放下面子,不要再做布道者;走下讲台,去做一名聆听者,打开情感的闸门,让承载知识的语言之水在畅通无阻的情感渠道中交流、相融,语文的课堂就会成为源头活水,就一定会汇成知识的海洋,激荡起智慧的浪花。

(二)要准确捕捉口头语发出的信息,注意口头语的漏听、误听,这是语文素养最重要的层级。如设疑,这是教学过程中启发思维的重要方式,思维由问题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心理特征。设疑,既可以点亮学生的思想,也可以点燃学生的思考。优化课堂提问,改进提问技术和艺术,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忽略的恰好就是教师本身出现的“漏听”和“误听”现象。再加上大多数教师的耳朵总是“二进制”的,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评价只有“对”和“错”,其结果只会造成学生成为问题的过客,不注意,更不在意;而不会成为问题的主人,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因而,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认真倾听,细心点拨,提炼升华,才是一堂课的意义所在。

(三)要领会口头语的语外之意,并做出正确的反映。学生在做角色扮演朗读时,教师只要提醒学生把握好“语气、语调、语境”,认真揣摩,就可领会口头语的语外之意,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四)要培养学生文明得体地进行口头语的交流,也就是“会说、能说、敢说”,这是语文素养表现的最高层级;在心理学上有“自我中心语言”(如朗读、背诵)和“社会化的语言”(如演讲、报告会),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相反的,只有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才能较好地协调统一二者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等,都体现了口语表达的论辩力、说服力,是口头语表达能力的最高层级,难道说,这不是语文素养最高境界的表现吗?

二、书面语的表达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

(一)阅读,指的是从文字符号组成的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的配合,是对作品的不断再创造,阅读能力可以包含:1.识记能力,也就是对字形的辨识能力;如“一目十行”。2.诵读能力,也就是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如现代汉语中许多形声字有边读边,无边读中间的误读。3.思想能力,也就是对字的形、音、义,对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对文本的解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能力;阅读就是思想能力的阅读,有强弱之分;阅读的过程也就是读者去思考作者对古往今来的思想。4.整合能力,也就是对文本情感、态度、观点和看法的筛选、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强调的是能否准确,快速地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整合。这一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级,体现了阅读者对文本解读的水平高低;在教育部颁布的考试大纲中,历来都把“整合”视为阅读层级中的较高层级。

作为教师而言,一定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走进文本,吃透文本,认真阅读,只有那独特解读文本的视角所闪烁出的思想的火花,才能激发起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才能引领学生感悟、体验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艺术魅力。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才能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探究,也才真正达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二)书写,书写能力应该表现两个方面,书者书法也,就是说字要写得漂亮、写得快、写得准确;写者写作也,就是说文章要写得好,通常的评价就是要有文采。

在《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每一学段对汉字的硬笔书写、毛笔临摹都提出了相关要求,第四学段明确提出“在正确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的要求。常见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把字写好,另一方面教师的板书和在学生作业本上的批语又写得不成样子;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的作文妙笔生花,另一方面教师写篇“下水作文”的勇气都没有,可想,这是怎样的“润物细无声”?

综上所述,教师的素养是由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的,一名优秀教师的能力固然还包括着诸如教学设计、备课、解读文本、查找资料、思考学情、决定教学方法、课堂调控、作业布置批改、命题等实践能力,但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既是教师素养养成的童子功,更是探索全新教学模式,形成教学风格的原动力。尤其在高考决胜一切的今天,学生是步入诗意人生的殿堂,还是走入演算实验的天地,这取决于教师是否有“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素养,而且这也当是语文教师素养的理想境界。诚然,“听说读写”只是教师素养养成中的能力之一,笔者并不是一味认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强了,语文素养就高;但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不强,语文的素养一定不高,这一定是个真理。

上一篇:阅读体验――使情感向更深处漫溯 下一篇: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初探